常志娟 張露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特別指出,工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因此,將工科類思政課元素合理有效地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對培養工科大學生正確的三觀及擇業觀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教師應結合自己專業課程的特點,認真挖掘出各門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合理運用教學方法,科學地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課堂中。在高校專業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讓教師擁有更加寬闊的教育思路,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也可以滿足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求,并為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消費觀念升級,人民對美好生活訴求不斷增加,伴隨著老齡化日益嚴峻的趨勢,亞健康、“文明病”日益嚴重,功能性食品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功能食品課程是食品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它以“教授專業知識和培養技術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職業素質”為教學目標,是培養相應專業技能型人才整體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邁向專業的敲門磚,同時也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必要知識儲備。因此,本文以功能性食品課程為例,對課程的思政建設進行探索研究,以期為培養高素質的食品專業人才奠定基礎。
1.功能性食品的課程特色
功能性食品是集生產、科研、產品開發等于一體的學科,也是當今世界研究的熱點。本課程是食品科學與工程類本科專業選修的專業基礎課。作為極具潛力的食品工業發展方向,本課程旨在為食品專業的學生介紹功能性因子及開發、功能性評價方法、功能性食品的開發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專業知識。
功能性食品又稱為保健食品,它除具有常規食品的營養功效外,還具有促進機體健康和降低疾病風險的功效。隨著食品行業的發展,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和開發已成為食品領域的前沿和熱點,同時也代表著21世紀食品的發展潮流。物質生活的富裕讓人們對于食品的追求不再局限于溫飽,食品的營養及保健功效已成為人們選購食品的影響因素之一。基于此,功能性食品課程思政教育具有很強的迫切性。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思政元素的融入,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功能性食品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思政素質,做“四有”接班人,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思政目的。
2.功能性食品課程思政的建設
課堂教學是高校實施育人的“主渠道”,因此,食品專業課教師應該結合課程自身特色, 立足學校辦學定位,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建設健全課程思政體系,實現“三全”育人。
2.1 課程思政目標
從課程思政的廣度和深度上探索,在課程教學的頂層設計上注重把思政素質培養作為功能性食品課程教學的首要目標,從知識、能力和素養三個層面制定該課程多維度的課程思政目標。
課程目標1:了解國內外功能性食品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認識到功能性食品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專業認知,建立學科自信和職業情懷,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助力食品行業的發展。
課程目標2:能夠運用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提出功能性食品的開發和優化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判斷力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課程目標3:熟悉該領域相關的法律法規,掌握功能性食品的申報流程,及該行業對社會、健康、安全、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正確的功能性食品觀,增強法治意識,提升職業道德與綜合素養。
2.2 課程思政內容的設計
思政元素及其映射點和載體的開發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基礎,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是有效開展思政教學的前提。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的過程,就是重構課程的過程。
功能性食品課程內容涉及前沿科學,而且內容緊密對接國家的食品安全政策和管理要求,課程本身就蘊含著可挖掘的豐富且鮮明的思政元素。圍繞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構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來確立該課程的思政教學重點,形成課程特有的專業知識體系與德育網絡結構。通過引入當前國內外功能性食品的焦點問題與科學研究前沿進展,通過培養學生的科學判斷力,培養學生的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崗敬業、求真務實的職業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和價值觀,強化學生的民族自信、愛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功能性食品課程思政元素與教學的融合設計見表1。
例如,在講開篇緒論的內容時,以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國行動為出發點,討論有哪些因素可以干預健康以及“實施合理膳食行動”有何作用和意義;討論在當今社會流行性疾病高發的時代,為推進疾病預防和促進康復的健康中國理念,功能性食品將扮演怎樣的角色?為此你能做出哪些的貢獻?引出驅動健康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環境、意識環境和政策環境,從而深刻認識到“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認識到健康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培養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非常重要;認識到功能性食品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作用,感悟以“國家富強、人民健康幸福”為己任的食品產業的豐功偉績,增強投身生命健康產業的專業志趣和職業情懷。提到藥食同源和醫食同源的思想,特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尚和合的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更加堅定了為祖國貢獻力量的決心,潛移默化的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另外,在教學形式上充分利用豐富的多媒體資源進行教學,例如超星、MOOC、愛課程、雨課堂等網絡平臺;在教學方式上主要采取引導啟發式、案例討論式、問題導向、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并融知識、能力、素養為一體,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結語
毋庸置疑,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課程當下和今后的首要任務,本文通過對功能性食品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和研究,結合目前的形勢,挖掘出課程的思政元素并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弊端,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到思政課程建設的目的。當然,課程思政建設的持續改進也是必須要進行的。
作者簡介
常志娟(1979-),女,河南濟源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冷凍冷藏及功能性食品開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