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譯唱
摘要:近些年國內文化藝術有了很大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音樂劇表現出很濃郁的興趣,很多音樂劇受到了大眾的認可和歡迎。除了著名的音樂劇如《歌劇魅影》《貓》等作品深受市場好評,很多融入民族聲樂元素的音樂劇也深受歡迎,這些符合本土化的音樂劇有著更扎實的群眾基礎。本文主要分析民族聲樂和當代音樂劇的結合和運用,分析兩者之間的運用和發展。
關鍵詞:音樂劇;民族聲樂;結合;運用
一、音樂劇和民族聲樂概述
目前音樂形式有很多種,主要包括民族和世界兩種。隨著我國和世界的深入交流和合作,國外優秀的音樂形式不斷影響著國內群眾,音樂劇從上世紀80年代引入國內,經過四十年的不斷發展,這種融合了音樂、舞蹈、舞臺美術、服裝道具、布景以及戲劇等多種藝術手段,也逐漸得到了國內觀眾的認可。音樂劇和其他音樂形式不同,它是通過音樂、舞蹈以及戲劇這幾種表演形式展開表演。目前音樂劇大致分為輕歌劇、音樂戲劇、富麗秀等音樂形式。通過上百年在歐美的發展,音樂劇也誕生了包括《貓》《歌劇魅影》等著名的作品。音樂劇進入我國,也是以這些杰出的表演節目,逐漸“俘獲”我國觀眾的心。
音樂劇和其他音樂形式有很大的不同,主要體現在音樂劇演唱不是通過演唱為表現目的,而是通過戲劇表演為主要手段,音樂只是作為烘托背景或抒發人物情感的工具,換句話說,音樂是音樂劇的“工具人”,而戲劇才是音樂劇的靈魂。所以音樂劇也可以理解為是基于音樂表現的戲劇。此外,音樂劇在演唱的風格也是不拘一格的,都是由人物自行決定何種音色進行演唱,同時也在音樂的共鳴上做出了部分的調整,這就要求音樂劇的演員具備超強的表演能力,演員需要具備穩健的科學發聲的能力,同時也要不斷提升或改進自身的音色,比如要求女演員能夠憋著嗓子唱出男人的聲音,或者男演員能夠在音階上提上幾度,通過不斷的挖掘,從而使得自身的唱法變得多樣性,從而適應音樂劇多種角色要求。
隨著音樂劇進入我國多年以后,音樂劇本身也需要進行一些本土化改革,從而維持自身的生命力,這就需要汲取中國本土的音樂形式,也就是民族聲樂的特色。中國的民族聲樂本身就有很多的分支,包括各種地方戲曲、大量不同地區的民歌。這些民族聲樂在演唱和審美都比較強調民族性。比如音色要有穿透力,男聲要響亮、女聲要柔美。而且不論是我國的戲曲還是地方民歌,都講究字正腔圓,所以我國的民族聲樂本身就有很多的受眾者。近些年我國民族聲樂也在不斷進行改編,很多流行歌曲往往也加入了很多民族聲樂的特點,比如最近在互聯網非常受歡迎的《赤伶》《探窗》,歌曲就加入了大量的民族聲樂非常受人歡迎。音樂劇由于本土化的需要,同時民族聲樂也需要有新的生命力,所以當音樂劇引入大量的民族聲樂時,必然也會帶來很多新穎的作品,受到大眾的歡迎。
二、民族聲樂與當代音樂劇的結合
(一)情感表達方面
由于在音樂劇結合了本土化的元素后,很多設計的故事情節擁有很強烈的情感,比如愛情、事業等,那么利用民族聲樂進行演唱,就能比較好地抒發民族聲樂的藝術特色。比如音樂劇《白蛇傳》中,為了刻畫法海的冷酷和許仙的懦弱,在音樂部分中,就加入了琵琶和古箏的演奏,給人一種危機四伏的感受,仿佛許仙和白娘子的愛情隨時會受到法海的威脅。此時的音樂背景也是體現出黯淡、消沉的音色。實際上,在當代音樂劇中,為了表現情感,往往會加入大量的民族聲樂部分,從而體現出中國戲曲里的感性的一面,讓觀眾能夠沉浸在劇情和音樂里不能自拔。同時,將民族聲樂融入到音樂劇中,也會使得音樂劇的情緒表現更加立體、更加形象。
(二)塑造角色方面
民族聲樂具有優美、洪亮、潤澤等音樂特征,通過這些音樂的襯托,從而讓音樂劇人物變得更加立體、更加有內容 。即便不用過多介紹人物背景,只需要在音樂刻畫上進行巧妙設計,即可表達出人物的性格和特點,相當于很多影視劇里的人物出場BGM。因此,在當代音樂劇中,很多原本普通的角色,包括普通的農民、普通的教師或者普通的學生,通過音樂背景著色設計,都能體現出各自的人物性格,因此結合民族聲樂的表演,就能將音樂劇各種人物形象變得更加立體、更加貼近生活。
(三)演唱方式方面
民族聲樂在演唱方面有很多種,包括戲曲唱腔、流行唱腔、地方民歌唱腔。而在音樂劇中,表演比較隨意,因此運用多種民族聲樂,即可靈活、巧妙地進行表演,從而利用復雜、多樣化的音樂表演,體現出劇情和人物的魅力。比如《青春禁忌游戲》《萬萬不能》這些本土化音樂劇,就大量融入了陜北的地方民歌和四川民歌,加上和觀眾大量的互動,從而獲得了演出的成功。在《梅》的音樂劇中,這是一部展現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人生故事的音樂劇,其中加入了很多京劇元素,瞬間就將格調提升到新的高度,也激發了觀眾對于大師的懷念和敬佩之情。
三、民族唱法在音樂劇演唱中的運用
(一)民族唱法在音樂劇的作用
由于音樂劇在創立之初就沒有固定的表演方式和演唱格式,所以在創作時就擁有很高的自由度,能夠賦予音樂劇更多元的元素。因此很多創作者運用大量多元、靈活的音樂元素融入到音樂劇,在現階段,很多中西結合的音樂劇層出不窮,有的音樂劇將美聲和古典唱法進行有效融合。還有的音樂劇中蘊含大量的民族唱法中的地方民歌元素,這些音樂元素融入到音樂劇,也使得音樂劇煥發不一樣的風采。目前傳統的音樂劇,主要還是以通俗和美聲為主,特別是在歐美,基本都是利用美聲唱法。但是這種單一的唱法在進入到國內多年后,觀眾的口味提升,因此這種傳統的音樂劇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的音樂審美,在本土化發展的音樂劇,就勢必要融合國內優秀的本土音樂風格,從而可以讓不同地區、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觀眾都能感受到音樂劇的魅力。
《狂雪》是當代有名的音樂劇,故事主角就是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女英雄趙一曼,在這部作品中,為了刻畫趙一曼的不畏強敵和柔情似水的不同側面,在音樂設計上也有很多不同的設計。比如在歌曲開始部分就已經是高升去,這也刻畫出趙一曼面臨的殘酷斗爭背景,這時就運用到了女高聲的音樂演唱能力,同時在音樂劇的舞蹈設計上,也都要求演員的步伐的高亢有力,通過使用民族民歌進行演唱,通過強大的歌聲穿透力,從而向觀眾表達出趙一曼那種不屈的精神。在歌曲中的抒情部分中,“我把自己還你……”可以看出趙一曼通過歌聲表達出自己對于革命的情懷以及對于偉大斗爭的堅定、對革命必然成功的信心,她也將自己所有的情感注入到這幾句歌詞中,借助民族聲樂的演唱,抒發了她的情感,讓人不禁涕零,也能讓觀眾可以感同身受。可以說,利用民族聲樂演唱,本身對演唱要求就非常高,在高亢的高聲后,馬上進入到平靜的中聲區,這種過渡和轉變就需要演唱者對演唱有很強的理解和控制能力。而且還需要演唱者在控制自己情緒的同時,也要吐字清晰,從而較好完成這部作品。
《花兒與號手》是一部國內音樂劇,故事背景以當年紅軍長征路過六盤山為背景,講述紅軍小號手和六盤山民歌手花兒的愛情和革命故事。這部音樂劇的幾乎所有音樂元素是運用了民族唱法,大量運用了民族演唱樂器,同時也運用了很多地方民歌,將大量的民歌串聯在一起,從而構成了故事的背景,從歌曲初期的嘹亮的軍歌開始引入到紅軍長征行軍的情況,軍歌忽快忽慢也體現出紅軍長征面臨的情景和被敵人追擊時的壓迫情緒。再到清亮柔和的寧夏民歌響起,身穿紅棉襖的女主角輕盈地登場,在歡快的民歌配合下,女主角歡快的步伐給整個舞臺添加了歡快的氣氛,同時也調動了觀眾的情緒。之前沉悶、緊張的情緒一掃而光。可以說,在這部音樂劇中,融入了大量的陜北民歌、甘肅民歌,同時也融入了大量的嗩吶、笛子、鼓這些民族樂器,從而將這部音樂劇背景完美融合了甘肅、陜北的民族特色。從2022年表演至今,深受無數觀眾的歡迎和追捧。
(二)民族唱法在音樂劇的體現
音樂劇進入到我國時,并不是馬上就和國內民族唱法進行融合,而是經過長時間的嘗試后,再經過中國本土的音樂人不斷進行模仿,最終將民族聲樂逐漸融合在一起的過程。目前國內的音樂劇大多或多或少融入了各種民族聲樂的元素。在最近的二十年中,更是有大量的音樂劇充分進行本土化,大量運用民族唱法。比如著名的音樂劇《金沙》,就是通過鮮明的民族化場景和民族唱法有效的結合,很好地還原了3000年前蜀地的情況,再通過強有力的民族唱法的還原,從而將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展現得淋漓盡致。此外,音樂劇《蝶》也是充分保留了西方音樂劇的表演形式,再利用中西結合的方式,基于本土化音樂風格為基調,巧妙地利用民族唱法進行故事情節推動,從而使得人物背景更加立體、人物性格更加豐富,從而實現了民族音樂和國際音樂的融合。
三、民族唱法在音樂劇演唱的發展
(一)音樂風格變化
不同音樂類型在表演過程中本身具備不同的特征,所以民族唱法在音樂劇演唱時,也需要結合音樂劇自身特點進行必要的改變。音樂劇的音樂風格強調柔美、旋律要自然,并且有大量的和聲。但對演員的聲音形態沒有過多的要求,這就為各種音樂類型在音樂劇的運用提供了表演空間。
民族唱法本身對演唱有很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發聲、氣息控制以及咬字都有非常嚴格的規范要求。在運用到音樂劇演唱時,不僅要充分融入到音樂劇中,而且也要將民族唱法充分展現出來。比如在音樂劇《狂雪》中,女主角就必須充分將民族唱法進行必要的改編,從而適合音樂劇演唱需要,在咬字上處理得更加細膩自然,從而在發聲上更加具有親和力,從而突出了主人公趙一曼不同的人物性格。
(二)人物角色的塑造
在音樂劇中,人物形象塑造是通過聲音、舞蹈多種表演共同完成的。所以在民族唱法融入時,也需要貼合人物需要,不僅能夠將民族唱法的風格發揮出來,還要將音樂劇的人物形象進行細膩的襯托。這就需要演員在音色、腔體、音域上進行調整,從而做到有機統一,最終使演唱服務于音樂劇本身。
當然,民族唱法融入音樂劇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不僅需要貼合劇情,還需要為貼合人物性格做出一定的音樂上的調整。比如在音樂劇《狂雪》中,由于這部音樂劇的曲目難度比較高,特別是旋律和音域的變化很難掌握,所以演員就需要在演唱時,選擇不同的技法,從而有效渲染人物的性格。由于劇情主人公趙一曼被捕入獄,一方面要體現她的堅貞不屈,另一方面又要體現她的溫柔如水,所以音樂演唱必須要有很大的區別,這就需要演員能夠更好地融入主人公的內心,從而在聲音的處理上更加有技巧。
四、結語
音樂劇進入國內的時間還不算長,因此在本土化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不斷引入國外優秀的音樂劇作品,同時另一方面也要大量發展本土音樂劇,從而有效融入更多、更新穎的音樂形式。對于國內民族聲樂,也需要利用音樂劇這種音樂載體,從而進行有機的融合,從而讓本土民族聲樂煥發出更大的生命力,最終讓中國的音樂事業得到快速的發展。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穆曉燕.從演唱視角探析音樂劇《赤道雨》——以《一生無悔》為例[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3,(08):8-10.
[2]王亞娜.民族歌劇《白毛女》經典唱段的教學實踐研究[D].延安大學,2020.
[3]劉瀾.音樂劇作品《輕輕推開一扇窗》多種唱法的運用研究[D].吉首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