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刃鋒 閆闊嬌



[摘 要]隨著中國社區人口結構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滿足社區老年教育需求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谟媱澬袨槔碚撝行袨橐庠傅男袨閼B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三個變量,構建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影響因素理論模型,以結構方程作為研究方法對數據展開實證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內部知覺行為控制和外部知覺行為控制正向影響老年人的社區教育參與意愿,進而從滿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提高其對政策規定的了解程度和建立多樣體系三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影響因素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健康鄉村建設推進中吉林省鄉村居民健康獲得感評價及公共服務供給研究”(JJKH20220653SK);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科技創新智庫專項課題智庫類項目“吉林省智慧城市環境信息服務均等化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簡介]胡刃鋒(1973-), 男, 管理學博士, 長春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員; 閆闊嬌(1997-),女,長春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長春 130012)。
根據《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顯示,到203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達到25%左右,中國社會結構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和日趨多元的教育需求是亟待解決的重要社會問題,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教育部印發的《學習型社會建設重點任務》中將“增強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作為重點任務,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老年教育的發展問題。社區是社會治理與整合的新單元及載體,在老年教育領域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職能。老年人是社區教育的重要參與者,也是社區老年教育的核心。社區老年教育以其靈活性、易參與性和低成本性等特征,契合了中國老年人口的特點,成為當前發展速度最快、最重要的老年教育形式之一。建設好社區老年教育是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理念的先手棋,是促進全民終身學習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著力點。社區老年教育的發展與老年人的參與意愿和行為密切相關,因此,在中國社會老齡化不斷加深的過程中,從參與意愿角度關注社區老年教育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試圖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1.哪些因素影響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2.基于計劃行為理論是否可以建立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影響因素模型?3.如何基于影響因素的分析改進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文在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歸納總結的基礎上,運用結構方程的方法對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一、文獻綜述
(一)關于社區老年教育的研究
社區老年教育對老年人口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實現個人與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現實路徑。從個體發展角度出發,陳媛(2022)認為老年閑暇教育的潛在生命力、生活創造力和文化價值,對老年人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產生積極作用(陳媛:《老年閑暇教育的生命價值營造及發展進路》,《中國遠程教育》2022年第2期。)。從社會治理角度出發,路長明(2022)指出,社區老年教育在滿足老年人休閑娛樂、基礎技能需求的同時,也積極引導老年人參與社區治理,有利于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路長明、閆靜靜:《社區老年教育助力社區治理的實踐路徑探析——以積極老齡化為視閾》,《成人教育》2022年第7期。)。國內學者主要從供給者角度探究社區老年教育的供給問題。研究學者的關注點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關注社區老年教育的課程開發。陳文嬌(2021)等基于當代老年人學習需求,重點研究社區老年教育的課程開發(陳文嬌、劉巧巧、肖楊:《基于當代老年人學習需求的社區老年教育課程開發》,《成人教育》2021年第7期。);朱冠華(2021)等在傳播學視域下探討了社區老年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研究,致力于提高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水平(朱冠華、喬維德:《傳播學視域下社區老年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研究》,《成人教育》2021年第4期。)。第二,對社區老年教育發展較為成熟的城市展開案例研究。馬早明(2021)等通過對香港與澳門社區老年教育理念與政策實踐的梳理與分析,發現了港澳地區發展社區老年教育的重要經驗(馬早明、佘永璇、馬林:《社區老年教育:港澳經驗與廣東實踐》,《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5期。);賴曉鳳(2023)等以廣東省越秀區為例提出健全管理運行機制、拓寬人才隊伍建設渠道、打造本土地域特色課程、豐富活動載體形式、創新合作辦學模式等社區老年教育發展建議(賴曉鳳、張東勝、李紅偉:《積極老齡觀視域下社區老年教育的實踐與探索——以廣州市越秀區為例》,《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23年第1期。),目的是為中國其他地區社區老年教育的發展提供借鑒。第三,從不同視角探索社區老年教育的發展模式。張紅兵(2020)從養教結合角度研究社區老年教育的發展模式(張紅兵:《養教結合社區老年教育模式研究》,《成人教育》2020年第12期。);萬蓉(2020)從生態學視域下探索社區教育與老年教育的融合路徑(萬蓉、馬麗華:《生態學視域下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的融合路徑》,《成人教育》2020年第10期。);江穎(2022)等基于行動者網絡理論研究了社區老年教育聯盟機制的框架江穎、夏海鷹:《行動者網絡理論視域下的社區老年教育運行聯盟機制框架研究》,《教育與職業》2022年第2期。);王垚芝(2020)等從積極老齡化視角研究了社區老年教育發展路徑王垚芝、盧德生:《“積極老齡化”理論下養教結合社區老年教育路徑探析》,《職教論壇》2020年第9期。);李盛聰等(2023)從協同治理視角探討社區老年教育協同治理的現實困境并進行理性思考(李盛聰、李宜芯、陳思詩等:《社區老年教育協同治理的現實與理性思考——兼論成都市民族互嵌社區老年教育協同治理》,《職教論壇》2023第10期。)。
(二)關于社區教育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
國內學者對城鄉社區居民教育的影響因素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學術成果。在研究對象上多為關注城市社區居民(李夢雅:《城鄉居民社區教育參與意愿影響因素研究》,《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0年第21期。)或農村社區居民。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使用問卷調查法、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和結構方程模型。影響因素的研究內容有三個維度。第一,個人因素。楊孟嬌(2018)應用結構方程模型針對內蒙古農村社區教育參加意愿及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個人因素、人均收入、學習時長對農民參加社區教育的意愿有顯著性影響(楊孟嬌:《農村社區教育參加意愿結構模型構建與實證分析——基于347份農民調查問卷數據》,《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在此基礎上,李夢雅(2020)以呼和浩特市城鄉居民社區教育參與意愿問卷調查數據為基礎進一步挖掘變量,研究發現戶籍狀況(李夢雅:《城鄉居民社區教育參與意愿影響因素研究》,《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0年第21期。)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第二,認知因素。林海華(2018)指出居民對社區教育的認知程度以及對社區教育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的認識水平對參與意愿產生顯著影響(林海華:《內蒙古居民參與社區教育意愿的影響因素及政策啟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此外,居民終身學習的意識越強,參加社區教育的意愿越強(方玲玲,2020)(方玲玲、張云霞:《城鎮居民參與社區教育意愿影響因素分析——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教育學術月刊》2020年第4期。)。第三,社區因素。朱靜(2022)研究發現,社區教師的授課水平和社區編制的講義、教材符合學習需求對居民參與社區教育意愿有顯著正向影響(朱靜:《居民參與社區教育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的實證研究》,《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2第4期。)??傮w來說,國內學者主要是從外部視角探究影響城鄉居民參與社區教育的客觀影響因素,鮮有學者關注居民內在的行為意愿和對自身能力的感知因素對參與社區教育意愿的影響。
(三)關于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
國內外學者對社區老年教育的參與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成果數量相對較少且研究內容較為分散。SajinBN和DahlanA(2016)指出社會關系直接影響老年人參與職業活動的意愿程度;(SajinB.N.,DahlanA.,IbrahimS.A.S.“QualityofLifeandLeisureParticipationamongstMalayOlderPeopleintheInstitution”,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vol.234,2016,pp.83-89.)Khoon,Sally,Wenru,& Katri,(2016)根據健康本源學的原理,對社區老年人如何提高生活質量進行了研究,發現有益于健康的方法會直接影響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Khoon,K.T.,SallyW-C.C.,Wenru,W.,&Katri,V.J.“ASalutogenicProgramtoEnhanceSenseofCoherenceandQualityofLifeforOlderPeopleintheCommunity:AFeasibility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andProcessEvaluation”,PatientEducationandCounseling,vol.99,2016,pp.108-116.)王正東和琚向紅(2016)通過杭州市老年人參與社區教育的問卷調查數據發現,是否帶有小孩、學習距離、收費標準以及健康益處等因素對老年人參與社區教育具有顯著影響。(王正東、琚向紅:《老年人參與社區教育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中國遠程教育》2016年第5期。)陳文嬌(2022)以武漢市1065名老年人為樣本,研究發現老年人群的學習需求也受到政治背景和區域環境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響。(陳文嬌、劉巧巧、陳愛忠:《城市老年人學習需求及其差異性的實證研究——基于武漢市1065位老年人的調查》,《教育科學探索》2022年第2期。)李祥敏(2022)基于社會認知理論、成人教育參與理論、需求幅度理論以及UTAUT模型理論,構建了影響老年人教育參與意愿的模型,研究發現主體認知、學習期望、社群影響、便利條件以及教育資源對老年人教育參與意愿具有正向影響。(李祥敏、馬秀峰:《鄉村振興背景下職業教育研究透視:表征、熱點、演進與展望》,《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年第2期。)林婷等(2024)以763位老年人為樣本建立無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研究發現年齡、社區教育開展頻率、社區教育參與頻率、有無專職教師和教育設施完備程度等對參與意愿的影響程度依次減弱。
林婷、時春紅、陳桂云:《老年人社區教育參與行為及意愿調查》,《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2024年第1期。)
綜上,國內外學者在社區老年教育的個案經驗總結、課程開發建議、發展作用梳理、發展模式探索等幾個方面產生了豐碩的理論成果,主要從理論或主觀判斷的角度來探討,缺乏客觀驗證,特別是參與意愿影響因素的選擇多考慮學習環境及其他外部要素,忽略了對社區老年教育參與者心理特征、個體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的考量。本文將以計劃行為理論中個體行為及其意愿為研究框架,聚焦社區老年教育個體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內部知覺行為控制和外部知覺行為控制等影響因素,為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社區教育的實踐提供參考。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一)理論基礎
Ajzen(1991)提出的計劃行為理論(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Ajzen,I.,“TheTheoryofPlannedBehavior”,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DecisionProcesses,vol.50,no.6,1991,pp.179-211.)是用于解釋行為意愿,特別是研究在非個人意志完全控制下的行為的社會認知模型。該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計劃結果,受到行為意愿的直接影響。行為意愿是指個體對特定目標行為的愿望程度,與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相關。當態度越積極、主觀規范的支持越大以及知覺行為控制越強時,行為意向就越大;反之,則越小。目前,國內外學者廣泛運用計劃行為理論研究各個領域中具體行為和意愿。國外學者認為計劃行為理論對探究具體行為和意愿具有強大的解釋能力,并通過驗證展現出良好的可信度和效度。國內學者張毅(2014)等、(張毅、游達明:《科技型企業員工創新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TPB視角》,《南開管理評論》2014年第4期。)周永根(2021)、(周永根、劉驍:《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城市社區圖書館居民參與意愿及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長沙市為例》,《圖書館學研究》2021年第5期。)王璐(2024)等王璐、朱麗晶、張奇等:《基于Meta分析的電動汽車購買意愿影響因素識別與評價》,《系統科學與數學》2024年第1期。)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分別針對科技型企業員工創新意愿影響因素、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圖書館的意愿影響因素、電動汽車購買意愿影響因素進行了相關研究,并證明了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三要素對參與意愿均有正向影響。計劃行為理論在其他領域應用中取得的豐富成果,為本文探究老年人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意愿的影響因素提供了啟示,并為變量提取和測量提供了參考。
(二)研究假設
以計劃行為理論模型為基礎,從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內部知覺行為控制和外部知覺行為控制四個維度提出假設。
1.行為態度對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的影響。
行為態度指個體對特定行為所持的贊同或不贊同情感,是預測個體行為最有效的變量之一。本研究結合社區老年人研究對象的特點,將行為態度定義為老年人對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肯定或否定評價。計劃行為理論認為正面贊同的行為態度能夠激發出更強烈的行為意愿。張紅(2015)認為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行為態度正向影響居民參與意向,即行為態度越積極,參與社區治理的意向也就越強烈(張紅、張再生:《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居民參與社區治理行為影響因素分析——以天津市為例》,《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當老年人對社區老年教育持肯定性評價時,其行為態度就更為積極,更有可能表現出更高的參與意愿;反之,如果行為態度越消極,則意愿就越弱。基于上述文獻結果,本文提出第一個假設:
H1:行為態度正向影響老年人的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
2.主觀規范對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的影響。
主觀規范指個體在考慮采取特定行為時所承受的社會壓力,體現了重要他人或群體對個體行為選擇的影響。Cialdini(2007)將主觀規范分為個體規范、描述性規范和命令性規范。個體規范是指個體認為自己應當怎么做,描述性規范是指“重要的他者”本身怎么做,命令性規范是指“重要的他者”認為個體應該怎么做。(CialdiniBR.“Descriptivesocialnormsasunderappreciatedsourcesofsocialcontrol”,Psychometrika,vol.72,no.2,2007,pp.263-268.)計劃行為理論中的主觀規范只限于命令性規范一個維度?;谝陨蠈χ饔^規范的定義,本文將主觀規范界定為老年人在決定是否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時所感受到的社會壓力,特別是那些與他們親近的人是否能夠積極影響老年人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決定,具體表現為家庭中伴侶和子女的影響、社交范圍內鄰居和朋友的影響、老年人所在行政區域政府政策和社區支持力度的影響。當老年人伴侶、子女、身邊鄰居和朋友的支持程度增加時,老年人參與教育的意愿也會提高。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第二個假設:
H2:主觀規范正向影響老年人的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
3.知覺行為控制對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的影響。
計劃行為理論認為人的行為并非自愿,而是處在控制之中,個體的實際行為除了受行為意愿的影響之外,還會受到知覺行為控制的影響。知覺行為控制是指個人對于在執行特定行為時感知到自身能夠掌控(或控制)的程度的預期感受,反映了個體對于促進或阻礙行為執行的因素的認知程度。具體而言,指個體能否成功執行某一行為的勝任感,是個體對執行該行為時所需要的能力、資源以及機會等因素的主觀判斷(Francesco,B.L.,Icek,A.,“Moderatingroleofperceivedbehavioralcontrolinthetheoryofplannedbehavior:Apreregisteredstudy”,JournalofTheoreticalSocialPsychology,vol.5,no.1,2021,pp.35-45.)。學界將知覺行為控制的測量分解為內部知覺行為控制和外部知覺行為控制兩個要素周永根、劉驍:《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城市社區圖書館居民參與意愿及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長沙市為例》,《圖書館學研究》2021年第5期。)。
內部知覺行為控制是個體對自身是否可以針對內部影響因素采取適應性行動的看法或信念。本研究將其定義為老年人在參與教育時對自身知識、技能和能力的感知。計劃行為理論認為,當個人感知到自身能力夠強,對行為的知覺行為控制就會變得更強,則有更強的參與意愿。林珊珊(2018)認為內部知覺行為控制能夠顯著增強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意愿(林珊珊:《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參與意愿研究》,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當老年人熟悉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相關規定和制度,具備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所需要的資源,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接受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時,其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障礙相對較小,也將更容易參與社區老年教育?;谏鲜鑫墨I結果,本文提出第三個假設:
H3:內部知覺行為控制正向影響老年人的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
外部知覺行為控制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能夠根據外部因素采取適當行動的看法或信念,本研究將其定義為老年人在參與教育時感知到自身能夠掌控資源覆蓋率、供給水平或便利條件等外部因素的程度。計劃行為理論認為,如果個體面臨的外部阻礙越少,則會更加積極主動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ChungPK(2017)(Wang,J.,Li,T.,Ge,J.,etal.,“ApplyingtwobehaviortheoriestopredictthewillingnesstoreceiveCOVID-19vaccineboosterintheelderly:aCross-SectionalStudy”,ResearchinSocialandAdministrativePharmacy(RSAP),vol.19,no.3,2023,pp.495-500.)和WangJ(2023)Chung,P.K.,Zhang,C.Q.,Liu,I.D.,etal.,“Theprocessbywhichperceivedautonomysupportpredictsmotivation,intention,andbehaviorforinfluenzapreventioninHongKong”,PublicHealth,vol.18,no.1,2017,pp.65.)關于老年人健康行為的研究中均證實感知行為控制對老年人參與意愿有積極影響,SavariM和GharechaeeH(2020年)發現老年人成功使用可穿戴設備的意愿中,感知行為控制發揮著重要作用(Savari,M.,Gharechaee,H.,“ApplicationoftheextendedtheoryofplannedbehaviortopredictIranianfarmersintentionforsafeuseofchemicalfertilizers”,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vol.263,2020,pp.121512.)。當社區老年教育師資隊伍、設備設施和實踐基地越完備,辦學水平越高,從家里到學校的交通越便利時,老年人參與意愿也會相應增強?;谏鲜鑫墨I結果,本文提出第四個假設:
H4:外部知覺行為控制正向影響老年人的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
綜上,本文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從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內部知覺行為控制和外部知覺行為控制的角度,建立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影響因素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
三、實證研究
(一)量表設計
本量表共包含三部分內容:一是問卷說明及答題指引。為幫助受訪老人清楚理解“社區老年教育”的內涵,問卷對社區老年教育進行了明確界定。二是受訪者的個體特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退休前職業四項基本信息。三是老年人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意愿及影響因素量表。以計劃行為理論模型框架,研究并借鑒學術界較為成熟的研究量表,在廣泛查閱國內外關于社區教育文獻基礎上,結合社區老年教育的發展現狀及老年人群體特征,對老年人參與意愿設置了2個問題,行為態度設置了3個問題,主觀規范設置了3個問題,內部知覺行為控制設置了3個問題,知覺行為控制設置了3個問題,最終形成了包含14個題項的量表。本文所有測量在形式上都采用李克特量表予以評價。其中,1為完全不同意,5為完全同意。測量量表具體內容及文獻來源如表1所示:
(二)數據收集
問卷調查采用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為了保證樣本數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基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區位條件和社區建設水平,在吉林省所有區縣中選擇5個區縣,每個區縣依照社區建設水平的差異隨機選擇8個社區,再在每個被抽取的社區中隨機選取來自不同家庭的6位社區老年人作為調查樣本。共發放240份問卷,收回223份,其中有效問卷為215份。問卷回收率為92.92%,有效率為89.58%。樣本分布特征如表2所示:
(三)信效度檢驗
1.信度檢驗。
使用SPSS20.0軟件對215份有效問卷進行了信度檢驗。在內部一致性方面,Cronbachsα檢驗指標均超過了0.7的高信度值,表明各量表的信度達到了要求,內部一致性較好。問卷的信度檢驗指標Cronbachsα值為0.903,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2.效度檢驗。
使用AMOS26.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變量進行效度分析。第一,在內容效度檢驗方面。在編制問卷時,嚴格按照每個潛在變量的定義,確保了問題的客觀性。在最終確定問卷之前,進行了專家訪談和預調查,包括社區管理和老年教育領域的專家及相關工作人員,并根據專家和預試者的建議對問卷進行了修訂,保證問卷的科學性。第二,在收斂效度檢驗方面。通常認為當標準化因子載荷值>0.5時,表示測量模型的擬合度較好。本研究中的14個測量指標的因子載荷值均>0.5,表明測量模型有良好的收斂效度。第三,在區別效度檢驗方面。一般認為,平均方差解釋值AVE的值>0.5時,表明測量模型的區別效度好。在本研究中,每個測量指標的AVE均超過了0.5,表明測量模型具有良好的聚斂效度。
各變量信度與效度結果如表3所示:
(四)模型檢驗與假設檢驗
1.概念模型適配度評價。
基于215份問卷數據和概念模型進行結構方程的擬合,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擬合指標達到了理想標準值,本文提出的理論模型擬合度可以接受。本文詳細列出了概念模型與適配指標推薦值之間的比較數據。如表4所示:
2.研究假設檢驗結果。
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對本文提出的概念模型進行驗證,使用了AMOS20.0軟件工具來檢驗理論模型中各潛在變量之間的路徑假設,結構模型的整體路徑假設檢驗結果的具體數值如表5所示。行為態度對老年人的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有正向影響(B=0.353,p<0.001),假設H1通過檢驗;主觀規范對老年人的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有正向影響(
B=0.223,p<0.001),假設H2通過檢驗;內部知覺行為控制對老年人的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有正向影響(B=0.195,p<0.001),假設H3通過檢驗;外部知覺行為控制對老年人的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有正向影響(B=0.126,p<0.005),假設H4通過檢驗。
四、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文以計劃行為理論為視角,分析和探討了老年人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情況以及影響其參與意愿的因素。根據實證結果,計劃行為理論框架中的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內部知覺行為控制和外部知覺行為控制都對社區老年人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意愿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具體而言,行為態度對老年人的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有正向影響,該非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353,并且在1%的顯著水平上具有統計學意義,證實了假設H1的合理性。行為態度方面影響老年人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意愿的因素包括老年人認為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有利于提升個人文化素質、滿足娛樂休閑需求以及拓展社會人際關系;主觀規范對老年人的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有正向影響,該關系的非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223,并且在1%的顯著水平上具有統計學意義,驗證了假設H2的合理性。主觀規范維度中伴侶、子女、朋友、鄰居及各級政府部門、社區居委會、民間團體及媒體等的支持是影響老年人社區老年教育意愿的重要影響因素;內部知覺行為控制對老年人的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有正向影響,該關系的非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195,并且在1%的顯著水平上具有統計學意義,證實了假設H3的合理性。內部知覺行為控制維度中,熟悉參與社區教育的相關規定和制度是影響老年人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意愿的影響因素;外部知覺行為控制對老年人的社區老年教育參與意愿有正向影響,該關系的非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126,并且在5%的顯著水平上具有統計學意義,驗證了假設H4的合理性。外部知覺行為控制維度中,社區老年教育機構資源覆蓋率、社區老年教育機構辦學水平和接受教育的便利性是影響老年人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意愿的重要影響因素。以上結論顯示,在外在政策實施一定階段后,吸引老年人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重點措施應轉向滿足社區老年人的內在需求,包括提升文化素質、拓展人際關系等內在需求。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各級政府部門、社區居委會、民間團體以及媒體的積極支持,以及提高老年人對參與社區教育的相關規定和制度的熟悉度等外在因素的促進作用。通過結合外部政策和內在動力,可以實現外部政策實施與內生動力培育的有機銜接,進而激發老年人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意愿。
(二)啟示
1.滿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激發老年人的參與意愿。社區老年教育是社會公共文化服務的一部分,機構建設應該以老年人的需求為中心,強調提高服務質量,進行結構性改革,以滿足老年人群體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需求。首先,需要加強教育資源和硬件設施的建設,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學習資源,滿足其提升個人文化素質的學習需求。其次,開展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打造集學習、休閑與娛樂為一體的課程體系,滿足其娛樂休閑的需求。第三,社區老年教育機構可以通過依托當地特色,結合本土文化傳承,加強老年人之間的互動交流,滿足其拓展社會人際關系的需求,以社區老年教育服務為載體,針對老年人學習需求提高服務質量,激發老年人的參與興趣。
2.打破社區老年教育參與門檻,提高老年人對參與社區教育規定的熟悉度。根據調查顯示,各級政府部門、社區居委會、民間團體及媒體的支持力度會正向影響老年人的參與意愿,且就老年人自身而言,如果老年人覺得自己熟悉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相關規定和制度,預期到面臨的阻礙越低,參與其中的意愿就越高。因此政府和社區應加大對社區老年教育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網絡,通過擴大廣告宣傳、互聯網及時更新與線下定時講解相結合的方式,讓社區老年人對社區老年教育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認識,進而增強老年人及其子女對社區教育的關注和重視,提升老年人的主動參與性。
3.建立多樣化的供給體系,有序推進社區老年教育機構的建設。在社區老年教育機構的建設過程中,應該采取分階段、有步驟的方式進行推進。初期階段以提高社區老年人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接受程度為核心目標,著重從個體出發,尊重老年人的個人意愿。在后續社區老年教育推進中,應從社區整體著手,一方面吸納市場主體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機構建設,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借助社會各界力量,建立豐富的供給體系,提升社區老年教育機構的資源覆蓋率,使老年人便利地享有大致均等的社區老年教育服務。另一方面,社區應當遵循終身學習的戰略方針,在社區內不斷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以激發社區老年人的學習興趣和意愿,積極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活動。
(三)不足與展望
受制于研究條件的限制,本研究在樣本數據選擇方面的層次和范圍相對較窄,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未來的研究中,筆者將進一步完善概念模型,增加中間變量,更進一步地擴展研究深度和樣本范圍。我國社區老年教育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但作為“家門口的大學”,社區教育將成為未來普及和推動老年教育發展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老年教育發展的基石。鑒于社區老年教育資源有限、辦學模式單一以及資源開發不夠深入等問題,可以借鑒英國和澳大利亞的“自助式”社區教育模式以及天津采用的“章魚式”社區教育模式,在教育者和學習者之間建立伙伴關系,將優質資源輻射到更多社區,實現社區老年教育資源的共享,實現老年人自主管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