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草
[摘?要]兒童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會產生焦慮情緒,本研究主要為有效調節兒童演奏時的心理壓力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研究。在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的時代,除了在學校的全面培養以外,家長也會根據兒童的興趣愛好多方面培養自己的孩子,而鋼琴作為“樂器之王”,自然成為家長和孩子的樂器選擇,“鋼琴熱”的現象也就慢慢出現了,在學習過程中,舞臺表演也是必不可少的,是表演者用心傳遞自己情感和展現自我的體現。而兒童5~8歲屬于成長的關鍵期,各項生理機制還未成熟,因此在兒童鋼琴表演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心理焦慮、緊張等現象。本文共由五部分組成,將從研究兒童焦慮的背景和意義出發,再根據當前國內外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兒童鋼琴表演時產生焦慮的原因進行問卷調查,最后對20位經常參加各種演奏比賽的兒童進行測試,年齡均在5~8歲之間,通過短期暑假培訓進行A、B組前后測,并得出有效結論。
[關鍵詞]鋼琴;兒童;表演焦慮;心理
[中圖分類號]J60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4)06-0167-03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幾千年前,孔子就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強調音樂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隨著當今經濟飛速發展,全國人民生活水平方方面面都有了顯著的提升,而中國兒童的教育也被社會各界人士重視了起來,進而也推動了兒童鋼琴表演活動的發展。很多幼兒園、小學為了發展兒童的藝術才能和素養,會定時舉辦藝術節和不同種類的音樂文化活動,社會各界也在組織舉辦各種藝術節及比賽。但筆者著重觀察了比賽時的現場表演,很多兒童都是在機械性地演奏曲子,并不是在表達情感,而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表演焦慮問題,比賽前會有精神不振、恐懼、身體僵硬等癥狀,這也間接地導致表演效果不佳。而反觀國外的兒童在鋼琴表演活動中,心理焦慮狀況明顯低于中國兒童。到底是什么因素導致的呢?怎么去解決和消除他們的心理問題呢?到底是個人原因還是環境導致的呢?
音樂是聽覺藝術,表演者需要去表現音樂,賦予曲子新的生命力,如果演奏者心理緊張、焦慮,就無法將演奏技巧和情感表達發揮到最大化。而搜索發現,現在關于鋼琴表演焦慮的國內研究較少,并未形成體系,屬于萌芽階段,對于兒童鋼琴表演焦慮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鋼琴在演奏的過程中,需要大腦和身體的相互配合,而人若處于一種緊張、焦慮的狀態下,大腦就會有短暫的空白,同時伴隨心跳加快、出汗、想上洗手間等問題,并且在演奏時,伴隨著緊張、焦慮,導致手指也會隨之加快,“不聽”大腦指揮。本研究希望可以探索兒童成長環境中影響焦慮的因素,通過了解焦慮主要問題并探究出緩解此問題的可行性,提升兒童在舞臺上的自我認知感,為當前兒童在鋼琴表演心理提供數據指導和有效對策。
二、當前關于兒童鋼琴表演焦慮研究現狀
通過大量的文獻查閱,確定文獻搜索的范圍為“兒童鋼琴”和“焦慮”,并從“國內”與“國外”兩個方面進行概述。筆者通過CNKI知識資源總庫、百度學術、谷歌學術、讀秀知識庫、萬方數據庫等檢索工具,共檢索到中文文獻1216萬篇,外文文獻1949萬篇。從20世紀開始,音樂心理學在歐美國家受到了廣泛關注,現在心理學也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內容。同時,結合目前的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的內容,并加以探究。在文獻查閱手段中,中文文獻查閱主要采取中國知網、電子期刊數據庫、谷歌圖書等進行檢索;外文文獻的收集主要通過Academic?Search?Complete數據庫、過ProQuest?Education?Journals電子數據庫、ProQuest?Digital?Dissertations?博碩士論文數據庫等。
有關音樂以及鋼琴表演焦慮心理分析與治療的論文大量涌現,成為音樂心理學領域的熱點問題之一。這些前期研究成果和實證性研究方法為本論文提供了研究方向。在2010年的世界音樂教育大會,其研究論文《用透視圖的方法減輕音樂表演的焦慮》中可以看到一些焦慮研究,其中有很多方法減少和應對音樂表演焦慮。相對國外研究,國內對于兒童鋼琴表演焦慮心理的研究較晚,可參考的文獻以及如何解決等問題的實證研究也較少,只有個別學者進行相關理論研究。2011年陳翩翩在《音樂治療對聲樂表演專業學生“表演焦慮”心理干預的實證性研究》一文中對“焦慮”與“表演焦慮”的定義概述詳盡,分別從心理、生理、社會因素三方面尋找產生焦慮的原因。但針對兒童的鋼琴表演焦慮的研究有待獲得多角度取樣分析,不論是從心理還是生理來說,兒童都具有成長意義的特殊性,其中應區分鋼琴與其他類型表演的對比研究,不能單一地圍繞表演焦慮,更應該進行分類對比研究。筆者根據問卷調查,具體數據的分析、比較與歸納,試圖緩解兒童鋼琴表演焦慮的具體問題。
三、鋼琴表演焦慮原因的分析
對于?“鋼琴表演焦慮”一詞,并沒有十分明確和詳細的定義與說明。筆者在?Google?scholar、ebsco?等網站上搜尋有關“performance?anxiety”的文章,經研讀發現“performance?anxiety”也稱“stage?fright”,當表演焦慮出現時,會伴隨恐懼、緊張等情緒,偶爾這類情緒會失去控制。表演焦慮(performance?anxiety)屬于一種特殊的焦慮障礙類型,是指表演者在公共場合表演時,出現嚴重的緊張、膽怯、恐懼、窘迫的狀況,導致演出質量下降或無法正常演出。
影響演奏者心理狀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首先是先天因素,由于性別不同、性格不同、激素的分泌不同,每個人的緊張程度也是有顯著差異的。其次是認知因素,大腦和心理是相互作用的關系,而意識變化也是影響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演奏的過程中,如果心里總想著出錯的地方,內心不夠自信,則演奏效果將不會達到理想。但如果心里認為自己掌握得游刃有余,則結果也會比較好。再次是技術因素,演奏者因對作品的理解不到位、背譜不夠熟練,也會產生心理焦慮。最后是經驗因素,經驗是豐富的寶藏,演奏經歷豐富的兒童一方面能夠更自信地演奏,另一方面能夠針對以往經驗來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筆者通過對20名5~8歲的兒童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發現導致緊張焦慮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背譜不夠、練習不到位;二是害怕現場觀眾的注視;三是不夠自信、怕演奏失誤;四是害怕表現不好、家長失望;五是演奏經驗較少;六是害怕教師的責備。調查結果如下表1。
在了解的過程中,只有一名兒童參加過鋼琴表演活動超過4次,其中大多數兒童參加鋼琴表演活動的頻率都是在1~2次。關于影響兒童鋼琴表演過程中產生的緊張、焦慮心理可以從上清晰地看出:接近一半的兒童是因為背譜不夠、練習不到位等問題,而位居第二的是因為害怕現場觀眾的注視,主要是由于膽怯,還有4位因為怕家長失望,另外4個是因為經驗少或不夠自信,只有1位小朋友因為教師要求嚴格,害怕教師的責備。
四、如何有效調節鋼琴表演中的不良心理狀態
(一)父母減輕“無形的壓力”
近些年來,由于一些琴童的網絡走紅,所有學琴孩子的家長也都希望通過兒童的考級來展示其鋼琴的進步水平,而對于兒童來說就是枯燥乏味地練習,只會不斷地消耗對鋼琴的熱情。而大多數兒童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大概只有20分鐘,如果繼續強迫他們練習,容易讓他們產生厭倦心理,長此以往,心里就會生出無聲的反抗。因此,父母不要讓孩子壓力大于動力,應該讓孩子由興趣為主導,把關注的重點放在調整孩子的狀態上,而不能只關注結果,過于“拔苗助長”的話,結果只能適得其反。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才能讓孩子愛上鋼琴,愛上演奏,讓鋼琴表演活動成為有價值的活動,在成長關鍵期,也讓孩子們的身心獲得健康的成長。
(二)鋼琴教師要及時關注“琴童”心理變化
在兒童學習鋼琴的過程中,教師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當代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人的心理素質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先天遺傳、自身性格、環境影響等。由于不同的因素存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要對兒童及時進行信息反饋,進步要夸獎,退步要糾正,防止兒童喪失對學習鋼琴的信心,提高學習的效率。根據調查發現,一些鋼琴教師過于注重技術的訓練,忽視了音樂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使很多兒童對鋼琴興趣下降,因此,音樂心理也應當廣泛地應用于其中,使音樂教育和音樂心理學兩個學科共同發展,推出新興音樂教育心理學,促進學科的繁榮與發展。作為一名鋼琴專業教師,不僅要系統地進行教學,傳授知識技能,更要懂得如何讓兒童愛上鋼琴并敢于演奏。
(三)合理支配身體及預演
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技巧其實就是身體對于手指的控制,要求兒童進行觸鍵方式、彈奏姿勢、合適指法的練習,要把力量均勻地分配到每個手指,使兒童演奏的時候可以形成有規律的節奏組,在演奏任何樂曲時都可以準確順暢地進行。更要在上臺前將一首成熟的音樂作品反復推敲,在大腦中進行反復記憶,想象自己身處于正式的音樂廳、寬窄不一的琴房,每次的預演都會使表演前后產生不同的心理狀態,提前適應演奏前的焦慮感。在此過程中,兒童逐漸建立信心,并找到最佳表演狀態,積極地投入進去,從而達到良好的預演效果,緩解鋼琴表演的焦慮情緒,用最好的狀態超常發揮,獻上音樂佳作。
五、實驗前、后測試分析
基于對兒童的簡要分析,測試內容為2個月的暑假集訓,對20位年齡均為5~8歲的兒童進行前后測試。由同一位教師進行授課,每人一共20次一對一鋼琴課,其中10節課依舊采用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前10節是A組課程,結束后進行鋼琴演奏匯報,進行前測采訪。接著上另外10節B組課程,而課堂中插入情景模擬、改變每次的上課環境和鋼琴、利用特殊的燈光效果,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鼓勵式教學,從多角度讓兒童來適應這一系列的影響因素,再進行后測采訪。采訪內容如下。問題1:更喜歡A組還是B組教學模式?問題2:A組、B組教學哪個可以緩解焦慮?問題3:A組和B組哪種模式對學習鋼琴有幫助?采訪結果如表2。
其中問題1有19位小朋友因新鮮和每節課內容的不同,大幅提升了對學鋼琴的興趣,因此更喜歡B組的教學模式,只有1位更喜歡傳統教學,原因是學習的過程中不喜歡每節課都是變動的狀態。而問題2是20位小朋友都覺得B組的教學模式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下進行演奏,從而快速地適應新環境,緩解表演時的焦慮,也可以更快速集中注意力,完成樂曲的演奏。預演練習也會讓自己提前將表演中可能出現的狀況經歷一次,在表演中有心理準備。最后是問題3,18位小朋友認為自己在B班上課的時候興趣變得非常濃厚,因此覺得對自己的鋼琴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另外2位小朋友認為自己的心理焦慮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減輕,但對于知識點的學習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更能吸收。綜上,此實驗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兒童鋼琴表演焦慮,并讓他們更喜歡鋼琴,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但研究尚淺。
結?語
教師和家長都是兒童學習之路的領路人,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要著重注意兒童的心理發展,從兒童的鋼琴學習生涯來看,確實多多少少都存在畏懼心理。我們要采取鼓勵式教學,格外注意兒童良好心態的培養,讓他們避免異常心理的困擾,學會自我調節。焦慮的心理問題具有嚴峻性。基于兒童鋼琴表演焦慮心理是一個具有實踐意義的課題,此研究有待完善。兒童是祖國未來的希望,5~8歲的成長階段也是整個鋼琴焦慮心理成長中較為重要的階段,希望在未來的實踐應用研究中,可以結合更多的新科技、新思路、新方式,為兒童鋼琴演奏焦慮問題給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參考文獻:
[1]?錢穆.論語新解[M].北京:三聯書店,2002.
[2]張倩倩.影響我國兒童鋼琴表演焦慮心理形成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其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3]XIN?S,YING?Z.Psychological?anxiety?on?the?stability?of?piano?players?with?mood?disorders[J].CNS?Spectrums,2023,28(S2):S18-S18.
[4]續萍.鋼琴學習動機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4.
[5]董海園.鋼琴表演中不良心理狀態的探析與調節[D].保定:河北大學,2016.
[6]吳晶晶.影響我國兒童鋼琴表演焦慮心理形成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其對策研究[J].藝術評鑒,2021,(23):9-11;15.
[7]李仲璠.如何有效地緩解音樂藝術院校大學生的舞臺焦慮[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10.
(責任編輯:金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