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畜產品質量的安全問題,如奶粉問題等現象的頻繁發生,不禁讓人感嘆,何時才能真正食用到安全、放心的畜產品?怎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畜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問題?針對這一實際問題,本文以“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措施”為研究導向,對其進行深入分析,以期為加速推動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構建與完善提供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構建
所謂畜產品質量安全,就是指生產方要確保畜產品的質量安全,避免引起消費者發生中毒或產生其他疾病,防止給消費者帶來任何有關身體健康和生命危害的問題[1]。現如今,我國人均口糧消費量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年減少,但畜產品消費量在食品消費總量中的比例卻不斷增加。然而,肉類、蛋類和奶類等畜產品需求量的增加也伴隨著一系列質量安全問題[2]。如之前引發消費者廣泛關注的“瘦肉精”問題、禽流感問題和獸藥超標問題等。發生的這些質量安全的問題已經給畜產品市場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并在整個畜牧行業引起了明顯的連鎖反應。
1 影響畜產品質量與安全的因素
畜產品質量安全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均有發生,且不能忽視。如全球首例瘋牛病便發生于英國,并隨之擴展到多個歐洲國家,100多人因此喪生,320萬頭病牛被迫屠宰。在隨后10多年的時間里,韓國、日本、捷克等國家也相繼發現瘋牛病,至今瘋牛病已在全國多數國家流行,如瑞士、美國、巴西等國分別在2023年2月、3月和5月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通報了瘋牛病疫情。瘋牛病給整個養牛業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和沖擊。
我國是畜產品消費大國,畜產品質量與安全問題也更加不容小覷[3]。研究調查表明,對畜產品質量與安全構成影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①養殖過程中獸藥和飼料添加劑的殘留問題;②致病菌等有害微生物的超標問題;③在養殖、屠宰和流通等環節中環境污染造成的安全問題;④轉基因等生物技術引發的安全問題。
2 構建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構建是一項較大工程,首先,它要以先進的理念作為指導,各主體均要意識到構建該體系的重要性,加強合作。其次還要克服不斷出現的各種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
2.1 構建健康的養殖體系
要真正地做好優質、安全的畜產品,首先應從畜禽飼養管理等方面入手,因此務必要加速完善畜禽健康養殖體系。在養殖場選址和建設、優良品種引進、飼料選擇及添加劑監測、獸藥使用、疾病防控等環節都要嚴格遵守相關標準和規定。在場址選擇方面要科學合理,必須建在離污染和居住區較遠的地方,應根據風向、地勢和水流方向等因素來布局功能區。品種選擇方面要抓好選育工作,飼養品種必須是優良品種。選擇配方合理、無污染和新鮮的優質飼料,且選擇的飼料廠家務必要有對應的批準文號,拿到飼料后要對供應商進行驗證,確認飼料養分均衡、無污染物、無違規添加劑。獸藥使用方面除了使用合法獸藥,還要嚴格遵守使用途徑、使用劑量、使用記錄等規定,相關法律法規明確不能使用的就絕不采用,也絕不能使用過量,防止藥物殘留量超標,影響其產品質量。疾病預防方面要做好疫苗的預防接種工作,做好當地疾病的流行記錄,并根據當地流行疾病的特點制定適合自己的防疫程序。
2.2 構建衛生的加工體系
要逐漸完善屠宰場和加工廠的相關標準,屠宰加工場所要符合防疫要求,保證場所的清潔衛生,定期消毒,遵守衛生制度,免除二次污染,器具嚴格消毒,并清除殘留物。做好動物屠宰前后的檢疫,嚴格按照相應規定處理病變動物、器官、組織等。
2.3 構建安全的流通體系
目前,在動物疫病、銷售與流通環節均有相關的規定,但在少部分環節仍可進一步提升,如部分基層獸醫工作處由于自身條件限制,在畜禽運輸途中的檢驗檢疫不夠嚴格,同時還要加大監管力度,做好定期檢查,加大抽樣檢查力度,對于不良現象一經發現就要及時按照相關規章制度進行處罰,保障畜產品的質量安全。
2.4 構建信用準入體系
實行畜產品信用準入是依法管理的重要舉措,更是監管的最終目標。完善安全體系準入制度,把畜禽防疫檢疫及其重點指標作為市場準入重點。繼續加強動物疫病的監測和監管,嚴格規范動物疫病的操作程序,全面落實動物疫病監測工作的責任追究制度,確保畜禽和畜禽產品在沒有經過檢疫的情況下無法進入市場。同時,養殖場要做好畜禽防疫檔案,沒有實施免疫或者免疫不規范的畜禽,禁止離開養殖地,禁止進入交易場所,更不得進入市場。
2.5 構建優質服務體系
首先,部分動物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的職能與農技推廣存在重疊,他們不僅要開展防疫檢測,還要提供農技推廣和診療指導服務,所以應該建立專門的畜產品檢驗檢疫隊伍。其次,少數動物診療機構及獸藥經營店相關人員未取得執業獸醫師資格證,部分診療所為應對相關部門檢查,聘請已取得執業獸醫師資格證的人員掛名。因此,必須要求實際從事診療工作并開具處方藥的人員具有相應資格證書。再次、從事診療活動的技術人員必須遵守相關規范要求,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嚴禁將可能攜帶病毒的糞便、體液和血液等污染物帶入養殖場所,防止疾病傳染,同時還要做好病例登記,不隨意開處方藥。最后,應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以監管和約束企業直銷、網絡診斷及網絡獸藥銷售等行為,以防止出現診療活動不準確或難以追蹤的問題。
3 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完善措施
3.1 健全畜產品標準體系
健全畜產品安全標準體系,以高標準嚴要求保障畜牧業更好更快發展,推動質量興牧。從發達國家及國際組織相關標準體系的組成來看,其標準體系的組成主要為質量與安全標準、檢測方法標準、控制管理標準等。實施畜產品標準化生產的前提條件是構建完善的畜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衡量一個國家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主要依據是畜產品標準體系的實用性、科學性和導向性。全面推行畜產品標準化生產和管理,嚴格執行各項生產和管理標準,加大畜產品標準化管理。目前,我國畜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相對完備,覆蓋了屠宰加工、獸藥殘留、污染物處理、環境監測、飼料安全、肉質測定、加工設備、畜產品檢測方法、畜產品冷鏈物流技術等方面。在屠宰加工方面主要有《畜禽屠宰加工衛生規范》(GB 12694—2016)、《鮮(凍)畜、禽產品》(GB 2707—2016)等;在獸藥殘留方面主要有《畜禽肉中九種青霉素類藥物殘留量的測定》(GB/T 20755—2006)、《畜禽肉中地塞米松殘留量測定》(GB/T 20741—2006)等;在污染物處理方面主要有《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596—2001)、《畜禽養殖污水采樣技術規范》(GB/T 27522—2011)等,在飼料安全方面主要有《畜禽飼料有效性與安全性評價》(GB/T 26438—2010)、《畜禽飼料安全評價 蛋雞飼養試驗技術規程》(GB/T 40837—2021)等。雖然我國畜產品相關標準較多,但為了進一步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不僅要有屠宰加工、生產設備和飼料安全等方面的標準,還要有產品質量等級鑒定、監控管理、醫療診斷等方面的詳細標準。
3.2 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
可追溯性為追溯體系的最終目標,它的基本功能是在畜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相關部門可以追蹤到與畜產品有關的養殖場、屠宰場和加工企業等,并及時召回有問題的畜產品[4]。要實現畜產品的可追溯性,必須將屠宰場、養殖場、銷售商、養殖飼料、獸藥使用等信息全面聯系起來,任何環節的缺失都會對追溯的準確性造成影響。畜產品追溯準確度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解決質量安全問題。但是,大范圍的養殖情況、疾病記錄和用藥情況等基本信息的追溯目前還很難實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基礎檔案體系。
3.3 加強畜產品生產監管體系
首先,應該幫助養殖戶和養殖場構建養殖檔案、養殖規范和管理制度,并定期做好檢查監督工作。其次,要重視投入品的質量安全監測。加大飼料、添加劑、獸藥等投入品和生產、流通、使用3個環節的監管及抽查力度。再次,大力控制生產環境污染,全程推行潔凈生產。養殖場要充分使用環保設施設備,按照合理規定處置糞污、生產垃圾和動物尸體等廢棄物。
3.4 完善畜產品長效監管機制
建立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提升執法手段和執法能力;持續完善宣傳、指導和監管等環節的長效機制,建立統分結合、齊抓共管及密切配合的監管運行機制,健全應急事故處置機制[5]。依法實施懲處,嚴厲打擊不良商戶,讓不良商家得不償失。通過長效監管機制的常態化運行,使生產者形成自覺意識,維護其信譽、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
4 結語
綜上,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構建和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為此,需要消費者和生產者樹立良好的意識,并在多部門密切合作下,采取多重措施,共同推進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構建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胡佰春,杜亞松.淺析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的建設[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3,29(12): 25.
[2] 趙偉,李樹萍.淺談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的建設[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7):11.
[3] 何曉平.我國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情況[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6):27.
[4] 李云,高慶輝,王志恒,等.畜產品質量安全防控及可追溯體系[J].今日畜牧獸醫,2019,35(2):1-2.
[5] 劉開信.淺談縣級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J].中國畜禽種業,2022,18(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