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計國?鮑長生
摘 要 現代產業學院是促進產教融合的有效平臺,是多主體聯合區域產業發展所需復合型高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載體。華為ICT學院是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典型模式,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了創新性建設:制定適應ICT人才特點的人才培養方案;打造以實驗實訓平臺為核心的ICT基礎設施;組建校企混編的專業課教學團隊;構建以實用理論與實際操作類為主的課程體系;實施對華為ICT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的多元監控。華為ICT學院建設案例對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啟示為:要重視企業利益,激發企業主體活力;要明細校企雙方權責,規范工作流程;要注重合作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協同推進各項工作。
關鍵詞 現代產業學院;華為ICT學院;企業主導;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4)14-0019-04
現代產業學院是圍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而衍生的新型辦學模式,通過引導高校面向區域、行業、產業辦學,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2020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工信部辦公廳發布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提出,創新管理方式,充分發揮高校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企業機構等雙方或多方辦學主體作用,加強區域產業、教育、科技資源的統籌和部門之間的協調,推進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享資源,探索“校企聯合”“校園聯合”等多種合作辦學模式。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推動校企共建共管產業學院、企業學院,延伸職業學校辦學空間”。由此可見,“政行校企”是建設和管理現代產業學院的主體,尤其是如何充分發揮企業重要教育主體作用,是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重點和關鍵。
從已有研究成果來看,學者們從產業學院的內涵[1]、發展歷程[2]、治理體系[3]、制度邏輯[4]、運行模式[5]、存在的問題[6]、提升路徑[7]等方面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從產業學院基本概念組織特征的內涵研究逐步過渡到產業學院的外延性研究,為后續的現代產業學院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關于現代產業學院自身建設中校企如何協同合作的相關研究較少。基于此,本文選擇華為ICT學院為研究案例,從企業和院校雙重視角審視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探討以企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特點和路徑,以期豐富現代產業學院已有研究理論體系,同時為現代產業學院的實踐探索提供借鑒。
一、華為ICT學院的基本情況
華為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學院是指以華為為主導,合作學院為建設主體,旨在培養信息與通信技術人才的校企合作形式。華為公司負責制定建設要求、整體框架、建設步驟、資源開發等,合作院校負責實施具體人才培養。在現代產業學院建設與發展過程中,華為公司為合作院校提供軟硬件支持,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改革,共生共長共育ICT產業人才。截至2023年2月,華為ICT學院已經覆蓋全球110多個國家,授權院校1900余所,每年培育學生15萬人以上[8]。
(一)華為ICT學院的建設步驟
所有華為ICT學院的建設步驟與解決方案均由華為公司統一提供。華為公司通過官網或其他途徑發布ICT學院項目內容,對院校成為ICT學院的優勢、建設條件和步驟進行說明。有意向合作院校按照要求,填寫申請書,通過華為公司網站提交至華為公司相關部門審核。華為公司會根據院校學科專業特點、專業建設基礎、招生規模進行綜合評估,確定是否可以合作。如果達到華為公司的要求,雙方簽署華為ICT學院項目協議,以合作院校相關專業為基礎,共建華為ICT學院。合作院校按照協議支付給華為公司軟硬件設備費用,獲得“華為ICT學院”冠名授權和技術支持與技術培訓,并享有參加華為公司的教育教學與技術研發等活動的權益。華為ICT學院的建設與發展須具備相應的基礎支撐,如TaiShan服務器、華為云、Atlas智能計算平臺等,以達到教師教學及學生訓練實習的需求。華為公司對不同ICT技術方向實驗室可聯合組網或者獨立組網,進行相應的配置清單及報價。為此,學校要根據自己的選擇支付華為公司一定量的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后期根據軟硬件添加情況以及設備升級情況進行小規模投入。除此之外,雙方還會針對師資培訓、課程建設、學生考證等方面的費用標準以及權利與義務關系簽訂具體的協議。華為公司與合作院校首先成立的是預備華為ICT學院,經過一年的試運行,如果在師資力量、課程建設、學生人數、軟硬件條件等方面達到華為質量監控標準,就成為正式華為ICT學院,反之則不能成為華為ICT學院。
(二)華為ICT學院的合作模式
華為ICT學院實行華為主導、院校為主體的模式。華為公司為合作院校定制解決方案,提供課程授權、教師賦能、學習資源。在華為公司的授權與幫助下,合作院校在課程大綱、實驗環境、教師認證等方面獲得提升,進而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ICT教育與學習條件以及工作機會。
華為ICT學院解決方案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第一,課程授權。授權院校開設華為相關課程,并將相應的課程資源(教材、PPT、實驗手冊等)、通用的人才培育方案和實驗室建設方案傳遞給學校。第二,教師認證。對掌握華為ICT技能的教師進行理論知識、授課水平、實踐技能認證。獲得某方向認證的教師具備授課華為對應方向課程的能力和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第三,實驗室建設方案設計。根據合作院校專業建設的實際情況,提供滿足高校個性化需求的實驗室建設方案和實驗教學資源。
產教融合中,校企合作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奉獻多少。華為公司在華為ICT學院中處于主導地位,以全面、詳盡的解決方案賦能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保證了作為人才培育主體的合作院校獲得充足的支持,真正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的對接。
二、華為ICT學院創新性建設路徑
(一)制定適應ICT人才特點的人才培養方案
由于已有人才培養方案不適應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需求,合作院校的系或專業成為華為ICT學院之后,將會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定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大一、大二學生重點學習通識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要參加公共英語、計算機考試,以及參加初級云計算工程師認證、網絡工程師認證等,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能力。大三學生主要進行技能訓練,學生要參加嵌入式系統設計師認證、高級軟件工程師認證、Linux運維工程師認證、資深網絡工程師認證等,學生還可主持、參加國家級、省級、校級大創項目以及各類學科競賽、“互聯網+”創新創業項目等,重點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和職業思維能力,應用、設計、開發軟硬件能力以及溝通協作與項目管理綜合能力。大四學生主要進行崗位實習、畢業設計和創新創業實踐。此外,華為ICT學院設置了多類“課程置換”模塊,實行學分制,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課程,實現課程的統分結合,滿足不同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學生的需求。
(二)打造以實驗實訓平臺為核心的ICT基礎設施
華為ICT學院主要從兩個方面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建設華為TaiShan服務器、華為云等公用基礎設施;二是建設ICT學院人才培育所需要的實驗室、創新創業實訓基地等。作為全球領先的ICT領域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公司為合作院校提供優質的、成熟的教學實訓設備解決方案,引入華為最新使用或即將推廣的基礎設備和技術,如華為云、Hilens/ModelArts、TaiShan服務器、華為云、Atlas智能計算平臺等,確保實訓基地有先進、強大的根基。在此基礎上,校企雙方根據專業方向有針對性和選擇性地建設4GLTE實訓室、網絡安全實訓室、網絡優化實訓室、工程實訓室、數據通信實訓室等,以滿足學生訓練、實習實訓需求。華為ICT學院在發展過程中,會根據華為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動態地對基礎設施、實驗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做到課堂所學與企業所用的“無縫銜接”。
(三)組建校企混編的專業課教學團隊
《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關于“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的建設任務中提出兩點要求:一是將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成“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二是開展校企導師聯合授課、聯合指導。華為ICT學院嚴格按照國家要求開展教師隊伍建設,打造由華為企業講師與院校專業課教師共同混編的專業課教學團隊。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企業,產品與技術更新速度快,通常情況下院校教師無法勝任和駕馭華為公司為現代產業學院提供和設計的前沿技術相關課程。為此,華為公司為每所合作院校按照每個技術方向提供兩個免費的HCAI(Huaiwei Certified Academy Instructor,華為認證教師)培訓與認證名額和1名華為ICT學院運營管理員,還為每所華為ICT學院選派2名或以上華為企業講師。HCAI教師培訓包括相應的華為認證培訓考試、TTT(Train the Trainer Training)授課技巧培訓。校企混編的專業課教學團隊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教材編寫、教學設計、公開課等教研實踐活動,將企業前沿行業資訊、典型案例分享給更多的華為ICT學院教師,不斷提升華為ICT學院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
(四)構建以實用理論與實際操作類為主的課程體系
華為ICT學院的課程體系中,基礎通識課、公共課主要采用合作院校課程體系中的課程模塊,而在專業課方面完全采用華為課程體系。華為ICT學院根據學生較少接觸過項目的特點設計教學與實訓課程,這些內容以實用理論與實際操作類為主。華為ICT學院課程把前沿ICT技術應用融入教學,加強產業與教育的結合,助力ICT人才生態鏈的建設。
與普通院校ICT專業課程相比,華為ICT學院具有顯著的優勢與特點。一是產學聯合開發,零基礎入門。華為技術專家與合作院校教師聯合設計知識體系,結合企業多年的實踐經驗與專業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深度剖析課程知識重點與難點,開發實用教材。二是理論與實踐結合,重在實踐。豐富的動手實驗貫穿整個課程學習過程,并結合實際應用部署實驗場景,滿足實驗需求,加深對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從理論到實戰為學生提供貼合實際應用的ICT知識。三是教材專版專用,定制學習資源。根據教學特點,分角色開發教師與學生實驗手冊、課件PPT,融合實驗、項目實訓,為學校量身定制系統化的教學學習資源。四是項目實戰。強大的校企合作資源支持獨立的項目實戰課程,前沿的人工智能、云計算、路由交換、大數據等課程相關項目實施案例支撐教學過程模擬項目實戰,讓教學同企業需求無縫對接。五是匹配企業人才標準,貼合華為認證。課程內容參照華為認證標準,學員完成課程學習后即可直接參加HCIA認證考試,為HCIP/HCIE認證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五)實施對華為ICT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的多元監控
華為ICT學院的質量監控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華為ICT學院所在的學校,二是華為公司,三是第三方。目前學校的管理機制相對完善,一般都建立了內部質量監督機構,如質量管理辦公室等,同時制定校企合作管理辦法和配套制度,對現代產業學院的組織架構、經費開銷等做出明確規定。在過程保障方面,合作院校質量管理辦公室會基于項目建設的質量監控、績效考核、目標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過程動態化管理,實現周期性監控反饋。在這三個方面的監控中,華為公司的監控最為重要和嚴格。為保證華為ICT學院學生得到高質量的培訓,華為公司制定了一套高質量的包含培訓伙伴評估、教師認證、教學成果的監控體系,對不達標的合作院校,華為有權單方面提出提前解約、停止合作。華為ICT學院還定期接受第三方主導的全面監督考核,對現代產業學院運行質量進行定期監控,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相比院校、合作企業監控,第三方的監督更加客觀、全面、科學,并且能夠獲得和其他現代產業學院對比的數據,發現自身的優勢劣勢,認清現代產業學院所處的位置。
三、華為ICT學院對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啟示
(一)要重視企業利益,激發企業主體活力
學校建設現代產業學院,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育質量,為此學校必然要增加財力、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企業參與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動因在于通過銷售產品和知識傳授,獲得利潤或潛在市場。反觀部分現代產業學院中,企業未能在合作中受益,自然缺乏建設現代產業學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華為公司能夠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ICT學院建設與發展,是因為華為公司通過為合作院校裝備軟硬件設備,銷售華為公司的產品,傳授華為的先進技術,為合作院校人才培育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并因此獲得了利潤,開拓了市場,甚至培養了華為未來的員工,擴大了企業的社會影響力。所以建設現代產業學院必須重視企業利益,通過企業利益的實現和擴大,激發企業主體活力,樹立企業在現代產業學院中的主導或主體地位。
(二)要明細校企雙方權責,規范工作流程
在現階段,學校和企業共建現代產業學院對于合作雙方來說都是一項探索性的項目。由于主體性質差異和價值取向的差異,在未來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校企雙方難免存在分歧。目前,不少校企共建現代產業學院雙方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只是一個框架性質的協議,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以至于雙方出現糾紛時,缺乏解決制度、機制,造成現代產業學院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而華為ICT學院雙方簽署的合作協議詳實完備,權責劃分明確。華為主導,負責為合作院校提供包括課程授權、教師培訓認證、實驗室建設方案設計等解決方案;合作院校為主體,在華為指導和授權下,組織教師學生進行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華為ICT學院建設,均有規范明確的操作流程,按照協議和流程處理教育教學事務,較大限度地減少了可能發生的糾紛。
(三)要注重合作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協同推進各項工作
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中的各項任務,如實踐基地、師資隊伍、專業、課程建設等是以人才培育為中心的相輔相成的一個整體,應整體協同推進。華為ICT學院是校企雙方在實踐基地、師資隊伍、專業、課程建設等方面進行的全方面合作。華為ICT學院專業指導委員會根據人才培育的具體方向,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再根據人才培育方案指導開展實踐基地、師資隊伍、課程的整體建設。如對院校專業教師進行關于人才培育方案所設定的課程、教材、實踐基地資源的培訓與認證,教師完成培訓與認證反過來又能夠精準地服務于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實踐基地建設等各項工作,從而實現各項工作相互促進、協同推進。
參 考 文 獻
[1]李名梁,史靜妍.我國現代產業學院:內涵詮釋、邏輯進路及研究轉向[J].教育與職業,2023(10):13-20.
[2]鄭榮奕,蔣新革.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發展歷程、組織特征與改革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1(30):14-19.
[3]蔣新革.產教融合視域下產業學院治理體系建設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20(24):30-34.
[4]勵效杰.產業學院的制度邏輯及其政策意義[J].職業技術教育,2015(31):49-52.
[5]李寶銀,湯鳳蓮,鄭細鳴.產業學院的功能設計與運行模式[J].教育評論,2015(11):3-6.
[6]宣葵葵,王洪才.高校產業學院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與提升路徑[J].江蘇高教,2018(9):21-25.
[7]丁小麗,任東娜,高增榮,等.高職院校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價值、困境與改革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3(26):27-30.
[8]華為ICT學院業務介紹手冊[M].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019:17.
How Was a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 Led by Enterprises Constructed
——Taking Huawei ICT Academy as an Example
Bao Jiguo, Bao Changsheng
Abstract?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s are an effective platform for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omposite high-tech skilled talents requi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 subject joint regional industries. Huawei ICT College is a typical mode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s, which has been innovatively constructed in five aspects: developing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that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CT talents; building ICT infrastructure with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training platforms as the core; establishing a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team composed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building a curriculum system that focuses on practical theory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implementing diversified monitoring of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Huawei ICT Academy.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case of Huawei ICT Academy, the inspir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industries are as follow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nterests of enterprises and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enterprise entities; to clarify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both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standardize work processe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systematicity of cooperation, and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various tasks.
Key words? modern industry college; Huawei ICT Academy; enterprise-le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uthor? Bao Jigu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52)
Corresponding Author Bao Changshe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