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喆穎 季琴 孫冬晴
游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活動。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游戲活動是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幼兒園主題游戲活動是結合學前兒童五大領域經驗的一種游戲課程。教師基于幼兒的經驗、學習方式和學習興趣,綜合現有資源選取主題,進行系列游戲活動的規劃和設計、材料和環境準備。幼兒按興趣和需要,選擇游戲、實踐操作、自主探究、拓展游戲。幼兒在與不同的材料及情境、不同經驗的同伴和不同背景的成人(教師、家長、社區人員) 的互動中實現學習。基于主題的游戲,符合幼兒學習和發展整體性的特點,促進幼兒對多領域核心經驗的學習,同時能激發幼兒的自主性,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游戲材料、環境創設、情境設置、鷹架支持、同伴互動等要素支持幼兒經驗的發展和學習的發生,對幼兒教師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戰。本文從兒童視角出發,以“野戰”主題戶外游戲為例,探索幼兒園主題戶外游戲實踐的具體策略。
一、從“成人視角”轉變為“兒童視角”支持幼兒游戲
在實踐探究中,教師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從“成人視角”轉變為“兒童視角”支持幼兒的游戲,以及 “兒童視角”在教師的支持行為中如何落地。“兒童視角”在游戲活動中的具體表現為兒童選擇、兒童操作、兒童趣味三點。
1. 通過選擇游戲內容實現“兒童選擇”
結合幼兒園戶外場地的特點,教師面向幼兒進行“你們最想在戶外玩的游戲”調查,引發了幼兒激烈地討論。
幼1:不好玩,什么都沒有。
幼2:對,很空,可以搬點好玩的玩具。
幼3:只能玩一些簡單的運動,玩久了就沒有挑戰性了。
幼4:在游樂場就有爬來爬去的游戲,要戴(系)安全繩,有點危險。
幼5:我想玩打仗的游戲,拿著槍打來打去很好玩的!
幼6:我也喜歡打仗游戲,我家里有槍。
通過幼兒談話和舉手投票得知,幼兒對成立野戰營的興趣最濃烈。緊接著,幼兒開始自主設計戶外游戲活動。教師通過與幼兒共同討論,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遵循動靜結合的原理進行空間規劃,結合幼兒的想法確定自主游戲區(野戰營、石頭坊、編織區、寫生區),再從互動性、目標性、情境性、主題性等方面進行資源分析梳理和活動準備。
2. 通過操作游戲材料實現“兒童操作”
選定游戲主題和內容后,大家開始準備游戲材料,包括野戰游戲的場地材料和游戲材料兩個大類。那需要什么材料呢?幼兒又展開了討論。
幼1:我去玩過兒童野戰營,玩爭奪旗子的游戲。一個紅隊、一個藍隊,哪一隊先拿到敵軍的旗子,哪一隊就贏。
幼2:可以做點炸藥包,炸毀敵軍的基地。
幼3:老師,能不能來一輛坦克?打戰時都有坦克,還有轟炸機,威力很大。
幼4:那很容易被炸死的,做一個護盾,被子彈和炸彈打中就可以擋著。
幼5:野戰營的障礙太少了,要增加一點兒。
幼兒自發收集、制作游戲材料,更好地幫助他們在游戲中獲得與生活經驗的鏈接,支持游戲扮演,獲取真切的游戲體驗。隨著材料的豐富,幼兒們進行了一次實戰對抗,大家很興奮,積極性很高,同時也發展了團隊間的合作性。
3. 通過創新游戲玩法實現“兒童趣味”
游戲開始,幼兒遇到了新問題:“打中后怎么辦?”“怎么才算取得了勝利?”大家又一次展開了討論。
幼1:打中后就淘汰了,淘汰了就不能再玩。
幼2:打中就代表他被抓了。
幼3:如果被抓了那也可以去救他。
幼4:我覺得被打死的人是可以復活的,因為我們是在玩游戲。游戲里的人可以有很多條生命。
幼5:但是也不能很快復活,可以用沙漏計時啊,到時間了就復活。
幼1:我們把對方全部消滅后就算我們贏了。
幼2:也可以計時,如果到最后我們人比他們多,那我們就贏了。
經過討論,幼兒改變了野戰游戲的玩法和規則,并把游戲的玩法和規則用圖畫的方式表達了出來。隨著游戲的繼續,幼兒開發了野戰游戲2.0版本,包括“解救版”“淘汰版”“復活版”三個進階版本。
二、基于“主動學習”理論支持幼兒在游戲中學習
主動學習是指個體在與周圍世界的人、事件、物體以及觀點的互動過程中構建對世界理解的過程。研究者從互動性、目標性、情境性、主題性4方面構建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的教師支持模型。
1. 互動性—支持幼兒在與玩伴互動中學習
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遇到問題,通過互動討論尋找解決方案。幼兒們的經驗接近,不同幼兒之間可以互補、共享,更能主導整個主題游戲活動的走向。幼兒在與玩伴的社會互動中,建構新的理解。
幼兒之間總會有好玩的事情發生。一次倒地引發了“營救傷員”故事。逸涵被打中了,逸涵對大家說:“啊!我中槍啦!”便倒在了地上,做出很難受的樣子。這時,他的同伴政洋跑過來:“我來幫你取出子彈,對了還要包扎,不然流血太多會死的!”又包扎了傷口。逸涵就活力滿滿地跳起來說:“現在我沒事咯!”其他幼兒見狀,紛紛爭搶著要當醫生。
2. 目標性—利用任務目標激發幼兒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是個體追求自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工作,并使之達到完美狀態的動機,即一種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動成功為目標的動機。幼兒確定了目標,就能夠發揮出堅持、不怕困難、積極思考、合作等優秀的學習品質。同時,目標的設立也是幼兒提升專注力和發展有意注意的關鍵影響因素。在“營救傷員”中,樹立目標和投放任務是教師重要的支架策略。“營救傷員”的故事并沒有結束,幼兒開始設計“戰地醫院”。
3. 情境性—支持幼兒在體驗中學習
幼兒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豐富的主題材料和主題環境可以支持幼兒的具身參與和體驗游戲活動,喚醒幼兒的游戲狀態,提升幼兒的游戲水平,從而促進幼兒五大領域核心經驗的發展。創設游戲情境是指引入或創設與游戲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真實的或者虛擬的)以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引發幼兒的情感體驗,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教師把幼兒園創設成幼兒的游戲樂園,利用濃厚的主題氛圍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幼兒自主建構了醫院的情境,如何豐富情境呢?通過故事和視頻形式了解革命歷史故事。幼兒通過一起學習《一個蘋果》《雞毛信》《董存瑞炸碉堡》《小小游擊隊員》等革命故事,對戰爭故事情境有所了解,開始設置角色分工、擴展游戲情境和增加游戲戰術。
在幼兒一言一語的討論中,游戲情境越來越豐富。幼兒自主設計了游戲情境、游戲角色,還制作了游戲角色和工具示意圖。為了讓大家看懂作戰圖里人員的分工、站點和任務,幼兒還在旁邊標記了屬于每個角色的符號。幼兒設計了激烈的“炮彈游戲”情境、溫馨的“傷員救治”情境,還有自主的“角色領取”情境。
4. 主題性—以“主題”拓展游戲,促進幼兒經驗發展
如何在幼兒自發游戲行為的基礎上有效拓展和延伸幼兒的游戲行為?如何在支持幼兒游戲行為的過程中,兼顧幼兒核心經驗的均衡發展?研究者認為,以“主題”發展的思路為線索,是幼兒經驗發展具有關聯性和完整性的有力基礎。教師在設計和指導游戲時需要考慮幼兒的經驗水平和年齡特點,在游戲中考慮幼兒的經驗。在變化性強的游戲中,抓住“主題”是教師支持幼兒主題游戲活動的“主心骨”。同時,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遇到的一系列問題,也推動了幼兒有關“主題”經驗的發展。
“你是如何指揮角色分工的?”
“每個角色有什么任務?”
“當前線的人被敵軍打傷,前線沒人時要怎么調整策略?”
“當兩三個人同時受傷需要醫治,但是人手不夠時怎么辦?”
“如果醫生中槍了,怎么辦?”
“怎么判定輸贏?”
每次遇到問題,幼兒都會自發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并能根據活動的進程及時調整自己的作戰方案。如何讓野戰游戲更好玩,就是幼兒所有行動的指南針。因為“主題”一直存在,并且不斷發展,推動著幼兒一系列學習行為的發生,幼兒在游戲中學到了如何與人溝通與合作、如何設計游戲規則、如何救治傷員、如何成為一名戰士、如何使用武器等,展示出的動手能力、語言能力、合作能力、組織領導能力、溝通能力等,都令人驚嘆。
參考文獻
[1] 吳曉東,倪文尖,羅崗.現代小說研究的詩學領域[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9:73.
[2] 王宜青.兒童視角的敘事策略及心理文化內涵[J].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19-22.
[3] 王蓉.兒童視角下“樂探”主題活動的支持策略[J].幼兒教育研究,2021(5):12-14.
[4] 岳亞平,劉琦.兒童視角下中美幼兒繪本的比較[J].學前教育研究,2020(7):64-72.
[5] 莫迪.兒童視角研究:兒童研究的新轉向[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6] 裴明慧.主題游戲背景下幼兒學習品質提升策略實證研究[D].黃石:湖北師范大學,2017.
[7] 賈玉珍.幼兒園主題游戲課程開發研究——天津市和平區第十三幼兒園課題組[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9(七):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9:226-228.
[8] 楊靜.幼兒園游戲活動形式特征及結構探析[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3):88-90.
[9] 霍力巖,孫薔薔,敖曉會. 高寬課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重點項目“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主題游戲活動重構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1ZQJK015)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1. 廣州工商學院;2.深圳市羅湖區清秀幼教集團培知幼兒園;3.北京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