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雯 陳倬



摘要摘?要: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創新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基于2015-2022年我國A股醫藥制造上市公司樣本,使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實證研究供應鏈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同時將市場地位作為調節變量,深入探討市場地位在其中的調節作用。研究發現:供應鏈上下游集中度與企業創新能力均呈負相關關系,即供應商和客戶的集中度越高,企業創新能力越低;市場地位對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創新之間的關系產生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研究結論為企業根據自身市場地位調節供應鏈集中度,進而促進其創新發展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關鍵詞:供應鏈集中度;醫藥制造企業;企業創新
中圖分類號中圖分類號:F272.3
文獻標識碼:A
DOI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403130
英文標題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Concentration on Innovation in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Firms
:Moderating Role of Market Position
Zhong Wen, Chen Zhuo
(School of Management,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 China)
英文摘要Abstract:In an era of economic globalisation, innovation is not only a key route to business success, but also vital to societal growth. Based on a sample of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s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2015 to 2022,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concentration on corporate innovation, while market position was added as a moderating variable to the model to deeply explor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market position in it. The study shows that both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supply chain concentration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 capability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in other words, higher supplier and customer concentration leads to lower firms ability to innovate, However, market posi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The studys findings contribute to the validation of the variables influencing firm innovation from the standpoint of supply chain concentration. They also offer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useful insights into how businesses can control supply chain concent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particular market position to foster innovation.
英文關鍵詞Key Words:Supply Chain Concentration;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Firms; Enterprise Innovation
0?引言
科技創新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對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行了部署。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出現,醫藥制造行業作為一個與人類生命健康緊密相關的領域,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研發以滿足市場需求,這對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快提高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
2020年,我國研發投入總費用為24 393.1億元,其中醫藥制造行業的投入費用為784.6億元,遠高于其他行業。醫藥制造行業受國家政策的影響較大,如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醫保政策和醫改政策等。隨著醫保控費政策的實施和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專注于創新藥物研究的企業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然而,由于新藥研發的專業性和復雜性較高,使得藥品研發周期長、研究成果轉化率較低,給研發企業帶來了較大的壓力。成本壓力和短期利益迫使許多制藥企業減少新藥研發活動,行業內產品同質化嚴重,不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
與其他行業相比,醫藥供應鏈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征,其是一個復雜而動態的網絡。供應鏈上游為研發、種植、化工等環節,中游為生產制造環節,下游為醫藥流通環節,整個供應鏈分為化學藥品、現代中藥和生物技術藥物3個類別。近年來,隨著兩票制、醫藥分開政策等的實施,醫藥分銷渠道越發扁平化,上下游客戶對醫藥供應鏈的要求越來越高,促進了傳統供應鏈系統向現代供應鏈系統轉變。2018年,“4+7帶量采購”政策再一次給醫藥行業帶來巨大影響。供應鏈集中度對醫藥制造企業具有重要意義,但現有研究中少有從供應鏈集中度角度分析醫藥制造企業的創新行為。
本文選取我國2015-2022年A股上市企業中的醫藥制造企業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了供應鏈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以及企業市場地位在其中的調節效應。本文可能具有以下邊際貢獻:第一,將市場地位作為調節變量加入模型進行分析,為供應鏈集中度對醫藥制造企業創新的影響提供更加全面的實證數據;第二,聚焦于醫藥制造企業,可以豐富醫藥制造行業對于供應鏈與創新活動的理論研究,并為醫藥制造企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1?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創新是企業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明確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創新之間的關系,可以有效促進企業創新,使企業更好地明確其戰略方向[1]。供應鏈涵蓋了企業的上下游兩個環節,上游代表供應商關系,下游代表客戶關系,大多數學者從這兩個維度探討供應鏈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
1.1?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
上游供應商處在整個供應鏈的開始端,是原材料的提供方,供應商集中度會對企業的經營效益產生一定影響。本文從資源依賴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兩個方面分析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一方面,資源依賴理論認為,企業生存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資源依賴,并強調企業需要從周圍環境中吸收資源。供應商集中度越高,企業可選擇的供應商就越少,從而形成對主要供應商的依賴,進而導致供應商議價能力提高[2]。胡勇強等[3]提出當供應商擁有較強的議價能力時,會通過提高原材料價格、延長發貨時間、要求企業承擔運輸費和倉儲費等方式提高企業的采購成本。鄒美鳳等[4]認為采購成本提高會增加企業風險,限制企業內外源融資能力,而企業創新需要穩定的、持續的資金投入,所以高供應商集中度可能會對企業技術創新產生消極影響。此外,王忻等[5]指出企業與少數供應商形成長期關系,鎖定效應較強,此時更換供應商將會造成機會成本損失,可能導致企業技術泄露,影響企業創新。另一方面,企業是由利益相關者投入資產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供應商作為企業上游提供者,是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之一。研發投入在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高供應商集中度會為企業創新帶來一定的風險,這就要求企業進行關系專用性投資,并且履行相關的義務[6]。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所投入的資產就是專用資產,具有鎖定效應,可能會擠占研發所需要的資金。胥朝陽等[7]指出專用性投資是相互的,供應商也會對企業進行專業性投資,由于研發活動的高風險性,以及供應商集中度過高而造成的被動局面,企業可能會被迫減少研發投入。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供應商集中度會負向影響企業創新。
1.2?客戶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
供應鏈下游客戶是產品的接收方,如經銷商或銷售點等。客戶是企業的主要利益相關者,企業的決策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客戶的影響[8]。本文從資源基礎理論和交易成本理論的角度分析客戶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首先,根據資源基礎理論,企業擁有各種異質性資源,這些資源會影響企業的競爭力,也會影響企業的創新活動。郭彤梅等[9]指出,隨著企業合作伙伴數量的增加,供應鏈的集中度會降低,合作關系的多樣性會提高。企業更容易利用豐富的外部創新資源,與合作伙伴創造資源優勢互補效應,也更容易改善創新行為和提高創新績效。相反,較高的客戶集中度會減少企業接觸異質性資源的機會,從而影響企業的創新能力。其次,Ahsan等[10]認為客戶集中度越高,企業越依賴于少數幾個大客戶,從而削弱了企業的議價能力,導致生產、經營和銷售過程中的商業風險增加,交易成本也隨之增加。當大客戶擁有較強的議價能力時,可能會對企業進行施壓,進而擠占公司利潤[11]。武晨[12]指出,客戶話語權的增強會使公司面臨較高的應收賬款,導致企業缺少創新資本,一旦出現客戶拖欠賬款或者大客戶流失等情況,企業就會面臨穩定供應鏈斷裂的風險,需要利用高成本去尋找新的下游企業,導致企業在高風險環境下不敢積極參與研發。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客戶集中度會負向影響企業創新。
1.3?市場地位的調節效應
市場地位代表企業在目標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是企業規劃市場競爭戰略的重要依據。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會促使企業努力提高競爭能力,占據市場有利位置。基于這一市場現象,學者們也逐漸開始研究供應鏈集中度與市場地位對企業創新的影響,認為供應鏈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效應因其市場地位而異。
對供應商而言,市場地位較低的企業在與供應商合作時,因其優勢資源較少,話語權較低,可能會受到供應商的利益侵占,進而影響企業的經營利潤,降低企業的研發積極性。徐星美等[13]指出,當企業擁有較高的市場地位時,即使供應商集中度較高,企業也會在與供應商談判中占據更大的優勢。這種優勢體現在訂單采購、市場份額和定價等方面,并且會為供應商留下相對寬松的利潤空間。張國強等[14]提出企業要根據自身的規模以及在供應鏈上的地位來決定供應商的集中度,企業的規模越大,其在供應鏈中的地位就越高,在與供應商談判中的話語權就越高,從而減輕企業的融資約束,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因此,較高的市場地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3:市場地位能夠有效緩解供應商集中度給企業創新績效帶來的不利影響。
對客戶集中度,許江波等[15]提出具有較高市場地位的企業,由于其產品的可替代性較低,因此其具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和收入來源,即使在客戶集中度較高的情況下,客戶的議價能力也較弱,對企業研發創新阻礙較小。張力多等[16]指出市場地位高的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和優秀的人力資源,可以為產品研發和創新提供及時的支持。此外,它們還能夠及時接收客戶的反饋和建議,并做出相應的改進,從而更好地為客戶服務,促進企業有效創新。相反,市場地位較低且資源不足的企業,即使擁有客戶的反饋,也難以有效實施企業的創新活動。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4:市場地位能夠有效緩解客戶集中度給企業創新績效帶來的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構建本文的理論研究模型,如圖1所示。
2?研究設計
2.1?樣本及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以證監會2012版行業分類為依據,選取2015-2022年我國A股醫藥制造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并進行如下篩選:①剔除 ST公司;②剔除數據不完整的公司;③剔除年份不連續的公司,最終得到樣本數據觀測值共600個,使用Excel軟件和Stata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
2.2?變量定義
2.2.1?被解釋變量
企業創新(Rda)。本文參考已有文獻[17]的做法,采用研發投入與總資產的比率來衡量企業的創新水平。研發投入占比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比值越高說明企業越注重技術創新。
2.2.2?解釋變量
供應商集中度(Sud5)和客戶集中度(Cud5)。供應商集中度和客戶集中度反映了企業間關系的強度,本文參照楊永杰等[18]的方法,將供應商集中度用企業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總額占年度采購總額的比重來衡量;客戶集中度用前五大客戶的銷售總額占全年銷售總額的比重來衡量。集中度數值越高,說明企業對供應商或客戶的依賴程度就越高。
2.2.3?控制變量
根據已有文獻可知,影響企業創新的因素很多,考慮到這些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參考涂俊等[19]、郭曉玲等[20]的做法,本研究選擇以下控制變量:企業規模(Size),用企業期末總資產的對數來衡量;凈現金流(Cash),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占營業收入的比率來衡量,比值越高說明企業利用其營收所產生的經營現金流能力越強[8];企業年齡(Age),用樣本年份減去成立年份加1后取對數衡量;政府補助(Psub),由于醫藥制造企業受政府補助影響較大,因此將政府補助金額取對數來衡量政府補助力度;托賓Q(TQ),用企業市值與總資產的比值來衡量;資產收益率(Roa),用凈利潤與總資產的比值來衡量,反映企業資產運營的效率和盈利水平。
2.2.4?調節變量
市場地位(PCM)。參考張治棟等[21]的做法,采用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及期間費用后與營業收入的比值來衡量企業市場地位。市場地位數值越高,表明企業在行業內所占份額越高,競爭能力也就越強。各變量具體定義見表1。
2.3?模型構建
為檢驗本文提出的假設,建立了回歸模型(1)和模型(2),分別檢驗供應商集中度和客戶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建立模型(4)和模型(5)檢驗調節變量在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創新關系中的作用。同時為控制個體和時間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在模型中引入了個體固定效應(Id)和年份固定效應(Year)。
考察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建立回歸模型(1):
Rda=b1+b11Sud5+b12Size+b13Cash+b14Age+b15Psub+b16TQ+b17Roa+∑ID+∑Year+ε (1)
考察客戶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建立回歸模型(2):
Rda=b2+b21Cud5+b22Size+b23Cash+b24Age+b25Psub+b26TQ+b27Roa+∑ID+∑Year+ε (2)
考慮調節變量,將調節變量市場地位(PCM)引入模型,建立模型(3)和模型(4):
Rda=b3+b31Sud5+b32Sud5×PCM+b33Size+b34Cash+b35Age+b36Psub+b37TQ+b38Roa+∑ID+∑Year+ε(3)
Rda=b4+b41Cud5+b42Cud5×PCM+b43Size+b44Cash+b45Age+b46Psub+b47TQ+b48Roa+∑ID+∑Year+ε(4)
3?實證分析
3.1?描述性統計分析
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如表2所示。企業創新最大值為0.211 7,最小值為0.000 1,兩者差值較大,說明醫藥制造企業在創新上的表現差距較大,兩級分化嚴重。供應商集中度均值為0.329 0,客戶集中度均值為0.217 0,兩者的標準差分別為0.180 3和0.136 5,說明樣本企業之間的供應鏈集中度存在差距,且總體的供應鏈集中度較低。供應商的集中度數據均高于客戶集中度,表明樣本企業的供應商集中程度高于客戶集中度。此外,市場地位的均值為0.186,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為0.622和-0.694,說明企業的市場地位差異較大。
3.2?變量相關性分析
變量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供應商集中度與企業創新的相關系數為0.051;客戶集中度與企業創新的相關系數為-0.120,且在1%水平上顯著,表明較高的客戶集中度會對企業創新產生負向影響。各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較低,表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通常情況下,相關性分析有助于初步了解變量之間的關系模式,并未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回歸分析考慮了模型和控制變量等綜合因素,因此,有必要使用回歸分析進一步檢驗研究假設。
3.3?供應鏈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分析
供應商集中度和客戶集中度對企業創新影響的實證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
3.3.1?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
由表4模型(1)可以看出,供應商集中度與企業創新呈負相關關系,說明高供應商集中度會抑制企業創新活力,H1得到驗證。這主要是由于醫藥制造行業上游主要包含原材料、輔料、原料藥、醫用包材等供應商,供應商的高度集中會提高企業對這些資源的依賴程度,進而減少企業接觸異質性資源的機會,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創新能力。此外,若企業與關鍵供應商之間發生不利的關系變化,導致出現主要原材料缺失等情況,將會給企業日常經營活動造成不利影響,同時也會降低企業創新的積極性。
3.3.2?客戶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
從表4模型(2)可以看出,在1%的水平上,高客戶集中度對企業創新有顯著的負向影響。這表明客戶集中度越高的企業越不容易從事創新活動,H2得到驗證。醫藥制造行業下游主要包含藥品流通企業、銷售企業和醫療機構等,客戶的高度集中度表明企業收入主要依賴于下游的大客戶。在這種情況下,若企業失去主要客戶,造成產品積壓等問題,可能會影響企業業績的穩定性。因為醫藥制造行業研發投入所需資金較高,不穩定的資金收入可能會影響企業創新活動的積極性。
3.4?調節效應檢驗
為了檢驗市場地位的調節效應,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引入市場地位和供應鏈集中度的交互項(Sud5×PCM,Cud5×PCM),仍然使用固定效應模型檢驗,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根據模型(3)結果顯示,加入交互項后,供應商集中度仍然在1%水平上對企業創新產生顯著負向影響。同時,在10%的水平上,供應商集中度與市場地位的交互項正向顯著。這表明市場地位可以正向調節供應商集中度與創新水平之間的關系,即企業的市場地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負向影響,H3得到驗證。模型(4)結果顯示,客戶集中度與市場地位交互項的回歸系數為0.068,在1%水平上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說明市場地位同樣可以正向調節客戶集中度和企業創新之間的關系,即市場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客戶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產生的負向影響,H4得到驗證。
3.5?穩健性檢驗
本文采取如下兩種穩健性檢驗方法來驗證研究結論的可靠性:
第一,本文參考已有文獻[22]的做法,對企業創新、供應商集中度和客戶集中度進行滯后一期穩健性檢驗。表6中的模型(1)和模型(2)顯示,滯后一期供應商集中度與企業創新回歸系數為-0.010,在10%水平上呈顯著負相關關系,滯后一期客戶集中度與企業創新回歸系數為-0.025,在1%水平上也呈顯著負相關關系。此外,根據模型(3)和模型(4)可以看出,加入滯后一期供應商集中度與市場地位的交互項、滯后一期客戶集中度與市場地位的交互項后,供應商集中度與企業創新回歸系數為-0.016,兩者依舊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市場地位在供應商集中度與企業創新之間起顯著正向調節作用;客戶集中度與企業創新回歸系數為-0.034,兩者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市場地位在客戶集中度與企業創新之間起顯著正向調節作用。綜上所述,滯后一期的回歸結果與上文分析結果基本一致,說明本文的研究結論具有穩健性。
第二,本文結合已有文獻[1]做法,把供應鏈上游和下游視為一個整體,將供應商集中度和客戶集中度的均值作為供應鏈整體集中度(Sci),與企業創新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表7所示,發現穩健性檢驗結果與上述結果基本一致,表明本文實證結果是穩健的。
4?結論、啟示與展望
4.1?研究結論
本文以我國A股上市的醫藥制造企業為研究對象,研究供應鏈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得出以下研究結論:第一,供應商集中度與企業創新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客戶集中度與企業創新之間也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第二,市場地位在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創新之間的關系中起顯著正向調節作用。具體來說,若企業過度依賴單一的供應商或客戶,便會在交易中面臨被動局面,增加企業潛在的經營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提高企業市場地位,提高企業話語權和議價能力,進而促進企業的創新發展。
4.2?理論貢獻
本文的理論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第一,從供應鏈集中度的角度,驗證其對企業創新的影響,豐富了企業創新影響因素的研究。第二,本文選取醫藥制造企業為研究對象,針對該行業的研究能夠更好地揭示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創新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對于促進企業創新活動具有理論與實踐意義。第三,本文加入市場地位作為調節變量,深入探究了市場地位對供應商集中度與企業創新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有助于不同市場地位的企業有效地利用供應鏈集中度來促進創新發展。
4.3?管理啟示
醫藥制造行業屬于技術和資金密集型行業,對生產技術和創新研發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為進一步提高我國醫藥制造行業的創新能力,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根據研究結論,供應商集中度和客戶集中度均對企業創新產生負向影響,這表明醫藥制造企業的創新不僅要考慮研發難度大、周期長的特點,還要結合自身的市場地位判斷其供應鏈是否過度集中。從供應商集中度角度,對供應商的過度依賴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潛在風險,企業應當在維持一個良好且穩定的交易關系的基礎上,適當降低供應商的集中度,減少對供應商的資源依賴性,維持對原料藥材的議價能力和話語權,以減少經營風險。從客戶集中度角度,醫藥制造企業需積極拓展業務范圍,尋找新的客戶和業務合作機會,盡量降低對單一客戶的依賴,加強對客戶需求的快速反應和應對風險的能力,進而提升醫療資源的獲取與轉換能力。
第二,企業較高的市場地位可以減輕供應鏈集中度給企業創新帶來的負向效應,因此醫藥制造企業應及時關注市場需求,抓住市場機遇,掌握制藥核心技術,根據藥品的特性精準推廣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提高市場占有率。若某一醫藥領域已存在較多的競爭對手,企業可以通過提高藥品療效、降低副作用、提高安全性等方式,形成差異化的產品特性來突破市場競爭,以鞏固自身的優勢地位,推動創新活動順利展開。
第三,針對行業供應鏈的特點,醫藥制造企業可以利用供應商和客戶資源提升自身競爭力,與原料藥企、藥品銷售公司和研發公司等構成一個完整的利益共同體,從而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具體來說,由于生物藥品研發的復雜性,企業可以與生物科技公司合作,提高藥品研發效率。此外,企業還可以與大型醫院等醫療機構合作,開展臨床試驗,加快新藥上市進程。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實現醫療資源共享和價值共創,不僅可以幫助企業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而且能夠提高藥品創新質量,從而在市場上獲得更多的認可。
第四,醫藥制造行業對于人民健康、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中國制造2025》將發展醫藥制造列為建設制造強國的十大重點領域之一,明確指出了醫藥制造的關鍵地位。《“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針對當前醫藥創新瓶頸,不僅專門提出要“推動創新藥和高端醫療企業產業化與應用”,而且還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支持政策。對于醫藥制造企業而言,這些政策不僅影響著行業的發展方向,也關系到企業能否充分利用政策資源來降低自身研發風險,從而提高創新質量和創新效率。
4.4?研究不足與展望
本文還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只選擇了部分控制變量研究其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未來的研究可考慮加入更多控制變量,探究不同變量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從而提高研究結論的全面性和可靠性。第二,本文主要針對供應鏈集中度這一結構特征研究其與企業創新之間的關系,而供應鏈可能存在其他結構特征對企業創新產生影響。因此,未來的研究可以探索供應鏈其他結構特征對企業創新的影響,以豐富供應鏈領域的相關研究,為企業提供更加精準的建議。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張曉月,周子舒.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創新績效關系研究——基于合作研發的調節效應[J].財會通訊,2020(10):58-61.
[2]?黃千員,宋遠方.供應鏈集中度對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影響的實證研究——產權性質的調節作用[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9,31(3):13-26.
[3]?胡勇強,章萬杰,朱勝婷.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創新效率的門檻效應研究——企業規模的門檻視角[J].科技創業月刊,2022,35(11):53-56.
[4]?鄒美鳳,張信東.供應商集中度影響企業創新嗎?[J].投資研究,2020,39(12):44-63.
[5]?王忻,郭永濤.產權性質、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創新[J].會計之友,2020(2):35-40.
[6]?任莉莉,張瑞君.供應商集中度、財務柔性與企業研發投入[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9,31(2):67-77.
[7]?胥朝陽,徐廣,李子妍,等.供應商集中度、內部控制與研發投入[J].會計之友,2021(17):35-42.
[8]?劉新民,鐘翠萍,王壘.客戶質量與公司創新行為——來自供應鏈客戶關系的證據[J].財會月刊,2020(24):102-111.
[9]?郭彤梅,張樑,張玥,等.供應鏈集中度、股權激勵與企業創新——來自2014—2019年A股上市企業數據[J].會計之友,2022(7):45-52.
[10]?AHSAN T,MIRZA S S, GULL A A, et al. How to deal with customer and supplier concentration to attain sustainable financial growth? The role of business strategy[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23,32(7):4600-4619.
[11]?SHEN H,XIA N,ZHANG J.Customer-based concentration and firm innovation[J].Asia-Pacific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2018,47(2):248-279.
[12]?武晨.客戶集中度與企業創新績效:供應鏈金融的值變效應[J].金融經濟學研究,2021,36(5):114-132.
[13]?徐星美,權小鋒,朱姍姍.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創新——基于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實證 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22(4):5-16.
[14]?張國強,梁琳娜.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績效影響機制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22,35(3):8-12.
[15]?許江波,王晨.客戶集中度對企業研發績效的影響研究[J].會計之友,2021(1):9-16.
[16]?張力多,張麗娜.供應鏈集中度對零售業創新行為的影響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1(10):30-34.
[17]?魯桐,黨印.公司治理與技術創新:分行業比較[J].經濟研究,2014,49(6):115-128.
[18]?楊永杰,阮鑫妍.供應鏈集中度、內部控制與企業創新績效[J].上海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3,21(5):30-39.
[19]?涂俊,劉永民.基于數字化轉型的裝備制造企業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創新績效關系研究[J].創新科技,2023,23(12):60-77.
[20]?郭曉玲,李凱.供應鏈集中度、市場地位與企業研發投入:橫向與縱向的二維視角[J].產經評論,2019,10(2):6-19.
[21]?張治棟,桂雅清.創新投入、市場地位與企業競爭力[J].財會月刊,2023,44(13):24-30.
[22]?許志勇,宋澤.研發投資、政策激勵與企業高質量發展[J].管理評論,2023,35(9):127-141.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張雙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