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俠
摘要:文章首先介紹了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監管現狀,分為監管機構設立、定期審核和評估、日常監督與指導幾方面。通過對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監管過程進行分析,找出了監管機制和標準不完善、監管部門缺乏人才和技術支持、金融風險防范和評估不足等問題。提出了加強內部管理,完善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加強人員管理,持續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加強風險防范,加強重點領域和重點客戶等風險管控的對策措施,為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監管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監管;風險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然而,由于監管不到位等原因,河北省農村信用社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如風險控制不足、監管機制不完善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了農村信用社的穩健發展,也給整個農村金融體系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因此,加強對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的監管,提高其風險控制能力、完善監管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1 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的監管現狀
1.1 監管機構設立
地方政府對農村信用社監管機構的設立是加強農村金融監管,保障農村金融安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1]。其中,監管機構的設立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1.1 明確職責和任務
地方政府通過制定有關的政策和法規,明確監管機構的管理職責和任務。監管機構是一個獨立的、有監管權威的機構,主要負責對農村信用社的監管和管理工作。地方政府規范農村信用社業務范圍、降低商業性風險,規范企業行為,維護金融市場秩序,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1.1.2 設有專門的監管團隊
監管團隊由專業的管理、風險控制和法律顧問團隊組成,有能力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進行全方位和有效的監督。同時,監管機構還對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存款、資本金、收支管理等事項進行全面的審核和監管。
1.1.3 明確管理模式
地方政府負責明確監管機構的管理模式。監管機構可以由當地政府管理或由當地國有銀行或信用聯社管理,也可以在政府和行業協會之間協商建立農村信用社監管機制。政府鼓勵多方參與,強化農村金融網監制度。
1.2 定期審核和評估
為了加強對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的監管,確保其合法合規經營,提高金融服務水平,政府定期對河北省農村信用社進行審核和評估。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了解業務經營情況,對農村信用社的業務經營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包括貸款、存款、理財等業務的規模、結構、風險控制等情況。同時,還要關注農村信用社的資產質量、利潤狀況等方面的表現。第二,檢查內部管理情況,對農村信用社的內部管理制度、流程、人員配備等方面進行檢查,確保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此外,還要關注農村信用社的風險管理、內部審計、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情況,以確保河北省農村信用社內部管理合法合規。第三,關注合規經營情況,重點關注農村信用社是否存在違規經營行為,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變相發放高利貸等。同時,還要關注農村信用社是否存在違反反洗錢規定的情況。第四,了解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的服務水平情況,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農村信用社在為農民提供金融服務方面的實際情況。重點關注農村信用社是否能夠滿足農民多樣化的金融需求,以及是否存在服務質量不高、效率低下等問題。第五,支持鄉村振興戰略情況,關注農村信用社在支持鄉村振興戰略方面的表現,如是否積極參與扶貧工作、是否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同時,還要關注農村信用社是否能夠發揮自身優勢,推動鄉村經濟發展。
1.3 日常監督與指導
地方政府對農村信用社的日常監督和指導是維護農村金融市場秩序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強金融風險防范、服務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必要手段。以下是地方政府日常監督與指導的主要內容。
首先,地方政府對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的日常監督主要包括對其經營行為的監控和風險防范。政府需要對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存款、資本金、業務范圍、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監督,確保農村信用社的所有行為均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其次,政府需要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與運行進行指導。政府可以要求農村信用社定期向相關部門報告財務狀況和業務開展情況,同時指導其科學規劃發展戰略,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促進農村金融的健康發展。再次,政府需要對農村信用社的內部管理提供指導和幫助。政府可以通過開展業務培訓、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多種途徑為農村信用社提供支持和幫助,提高其內部管理質量和工作效率。最后,政府還需要對農村信用社的信息公開、政策宣傳等方面進行指導。政府可以要求農村信用社公開相關信息,定期向公眾發布業務情況和運營情況,并促進農村金融政策的宣傳和推廣。
2 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監管存在的問題
2.1 監管機制和標準不完善
首先,監管機制不夠健全。在監管機制方面,河北省農村信用社存在缺乏有效監管手段的問題。目前,雖然監管部門建立了監管制度和監管獎懲措施,但對于農村信用社金融活動的實時監管還不夠完善,監管的有效性和及時性都存在不確定性。此外,監管機構對農村信用社的全面審查還不夠,存在一定的監管漏洞,容易導致企業利益的濫用和金融風險的潛在隱患。其次,監管標準不足。在監管標準方面,河北省農村信用社存在缺乏嚴格的評級和評估制度,無法全面反映各家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狀況和風險水平。同時,由于地區差異較大,監管標準的制定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監管的績效和效果欠佳。此外,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的存款保險制度也有待完善,對于非法集資、虛假宣傳、資金占用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還需加大。最后,內部管理機制和標準缺乏。監管機制和標準不夠完善的同時,河北省農村信用社內部管理方面也存在問題,例如缺乏規范的治理結構、資產負債管理、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等方面不足,無法保障各項業務及其內部管理相關的工作穩定、可靠、有效開展。
2.2 監管部門缺乏人才和技術支持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壯大,河北省農村信用社也在不斷壯大和發展。但人才缺乏和技術支持不足方面的問題依然比較嚴峻,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監管部門的人才缺乏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普遍年齡較大,專業水平相對較低,很難適應當前金融市場的發展和變化。同時,由于監管工作的復雜性和專業性較強,需要具備較高的金融知識和技能,因此,監管部門的人才短缺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其次,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監管部門還存在著技術支持不足的問題。在當前信息化時代,科技已經成為推動金融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監管部門在這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少,技術設備更新緩慢,信息化程度較低,難以滿足監管工作的需要。此外,由于監管工作的專業性和技術性較強,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支持能力,因此,監管部門的技術支持不足也成了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金融風險防范和評估不足
河北省農村信用社作為服務河北省內農村居民及小微企業的重要金融機構,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加強對金融風險的監管與防范。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的監管方面依然存在金融風險認定不足和評估不準確兩方面問題。
2.3.1 對農村信用社的金融風險認定不足
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監管部門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對金融風險判斷能力不足,所以一些金融風險被忽略或者判斷不準確,比如涉嫌違規融資、貸款人可能出現逾期等等。這會給農村信用社帶來金融風險,給農民及小微企業帶來損失。
2.3.2 對農村信用社監管的評估不準確
由于農村信用社普遍規模較小,且處于不同社區,有不同的業務模式,因此難以建立統一的評估標準,同時也難以判斷哪些社區的農村信用社風險更大。這些問題使得農村信用社監管中的評估不準確、所提的問題不盡如人意,也無法提供有效的意見建議。
3 對策措施
3.1 加強內部管理,完善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
加強內部管理,完善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是優化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監管的重要策略。在實踐中,我們需要不斷強化內部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優化農村信用社的治理效能和服務水平,讓這一重要金融機構為農村居民和小微企業服務,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發展[3]。
3.1.1 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
農村信用社應該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規范的業務操作流程和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強內部審計工作,提高內部監管能力[4]。同時,要加強機構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內部氛圍,確保員工識別、尊重和遵守道德、法律規范,在工作中以客戶利益為先,切實維護農村信用社的形象和社會聲譽。
3.1.2 完善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提高治理效能
農村信用社應該遵循“法人代表、理事會、監事會、經理”四級管理體系,明確崗位職責,加強內部溝通與協調,提高管理效率和決策科學性。此外,在法人治理結構建立中,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的經濟民主化建設和人大監管職能,讓農村信用社從業人員直接參與基層民主管理,加快推進農村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提高農村社會全面治理水平。
3.2 加強人員管理,持續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
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直接影響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加強河北省農村信用社從業人員的管理,持續提升其專業素質是優化監管的一個重要策略。
3.2.1 完善人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崗位職責、權責清晰的崗位分類管理體系,以及設置合理的晉升通道和待遇政策,激勵從業人員積極進取。“以人為本”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只有讓員工滿意了,才能讓員工盡職盡責地工作。
3.2.2 加強員工培訓
對于新入職的員工,必須進行專業基礎知識、風險防范、管理技能等方面的系統培訓,以便適應工作要求。對于老員工,也應該不斷地加強培訓,使其具備適應金融市場變化的能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技能。
3.2.3 完善績效評估考核體系
通過建立有效的績效評估考核體系,激發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創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素質,同時,也為優秀人員提供晉升通道和相應的晉升機會。
3.2.4 強化人員考核管理
除了對于員工的專業素質著重培養外,也應考慮到員工的職業良心和道德品質。對于一些違規行為,應該迅速做出處理,確保員工不會在違規中得到短暫的利益,同時也讓員工認識到違規行為的后果和不可取之處。
3.3 加強風險防范,加強重點領域和重點客戶等風險管控
加強風險防范、加強重點領域和重點客戶等風險管控也是優化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監管的重要策略。在實踐中,我們需要認識到風險的復雜性和嚴重性,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加強信息技術建設,增強員工的風險意識和專業素質。從而實現風險控制和經營效率的最佳平衡,為農村金融行業的健康、穩定、快速發展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3.3.1 徹底認識到風險的嚴重性
農村信用社在金融服務中面臨著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等多種風險。在開展業務中,要擺正風險評估和業務收益的關系,遵守法律法規,不斷增強風險意識,加強風險防范。
3.3.2 強化風險管控,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在業務經營的各個環節,要建立規范的操作流程、審批流程和風險提示機制。對于重要業務和重點客戶,要進行風險評估和跟蹤,及時發現、識別、分析并加以控制。同時,要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讓內控機制與風險防范體系更好地配合[5]。
3.3.3 加強信息技術建設,提高信息化水平
在面對風險監管時,信息技術是至關重要的工具。要加強技術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數據挖掘、風險預警技術、智能化控制手段等,及時發現風險和漏洞,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4 結語
隨著中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信用社作為服務農村居民和小微企業的重要金融機構,其行業地位和社會責任日益凸顯。然而,農村信用社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日益嚴峻。因此,本文針對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監管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風險防范、加強內部管理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等三個方面的優化策略。這些策略涉及農村信用社內外部多個環節,旨在提高其風險管控能力和治理效能,為農村居民和小微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 鄒莉娟.四川省農村信用社監管中的問題和對策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23.
[2] 何天揚,謝志忠.淺析新資本監管對農村信用社的影響[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7(3):85-86+117.
[3] 潘宏強.法人治理結構問題在農村信用社改革過程中的探討[J].商,2016(7):88.
[4] 劉亦晗.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審計研究[D].南京:南京審計大學,2022.
[5] 劉達,溫濤.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關鍵問題和治理對策[J].經濟縱橫,2022(10):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