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召意 張瀟云 文志強 周玉 周麗娟
摘要:為了踐行教育部啟動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加強一流人才培養,通過結合高校自身特色,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為引領,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構建了“一中心,六融合”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模式。該模式通過科學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精心設置專業課程體系、努力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持續夯實教學資源建設、創新設計人才質量保障體系和不斷完善持續改進機制,全面推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流本科專業的建設,為培養厚基礎、高素質、強實踐、有創新的一流人才打下有力基礎。
關鍵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一中心;六融合;專業建設模式;學生中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4)14-0135-0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
0 引言
為了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 在2019年,教育部發布了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雙萬計劃”通知,啟動了我國高等教育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序幕,引領眾多高校快速投入一流專業的建設中。目前,國內眾多學者對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進行了眾多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比如:張梅[1]等人通過推進專業建設的途徑與方法,圍繞專業建設的需求和滿足專業建設的條件等保障措施,來強化專業內涵建設,推進專業建設高質量發展;呂冰[2]等人研究認為,只有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優化課程資源和豐富學習資源,實現教師資源、 課程資源及學習資源的優化組合,才能轉化為一流本科人才培養的合力;胡俐蕊[3]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出發,在計算機專業建設中,將中國特色的思政素養融入該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從課程的思政目標、教學大綱、思政元素、思政教學方法和思政的教學效果評價五方面構建該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體系。也有學者對國外的大學專業建設方面進行了研究,比如:學者陸宇正[4]對德國的大學應用技術專業建設特征進行了研究。發現他們的專業建設的核心特征在于貫徹堅守性,主要體現在目標堅守、課程堅守、教學堅守以及評價堅守4個方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作為我國開設專業數量名列前茅的專業,每年為我國培養了幾十萬的計算機專業人才。為了保障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一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非常重要。在計算機專業建設方面,國內學者對計算機專業建設模式、課程體系、課程資源、師資隊伍以及課程思政建設都提出了有益的建議,有力地提高了計算機專業建設的質量[5-7]。在課程資源建設方面,學者王秀珍[8]等人針對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軍事案例和思政元素不足、線下課時少等問題,提出混合教學模式下計算機專業課程資源建設的思路和方法。在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學者郭丹[6]通過分析現階段地方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解決的建議。
湖南工業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在2020年立項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并且正在進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依托該專業建設,研究了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規范和標準來進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流專業建設,進而提出了“一中心、六融合”的計算機專業建設模式。
1“ 一中心、六融合”的計算機專業建設
教育部啟動的一流專業建設,目的是以學生為中心,堅持專業的內涵式發展,提升本科教育水平。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過程中,首先根據國家對一流專業評價指標進行分析歸納,明確一流專業建設的內涵和中心點,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堅持內涵式建設。為此,研究設計了“一中心,六融合”的計算機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模式。該建設模式如圖1所示。
“一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
“六融合”:把培養方案、培養過程、教學資源、師資隊伍、質量保障、持續改進這6個方面的專業建設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分別融合進學生這個中心點,共同達成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終極目標。
具體融合過程為:
①在啟動人才培養前,建設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2個硬件基礎條件,把它們融合進人才培養的基礎保障中,為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提供一流的物質基礎。
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建設一流的培養方案、一流的課程體系,以及一流的課程建設、思政建設和實踐教學建設等方面,再共同融入學生的培養過程中。
③在培養的各個環節,把質量保障和監控機制充分融進學生的質量保障體系中,保障一流人才的培養。
④最后,持續改進機制把前5個方面再有機融合,通過對人才培養的質量進行分析,找出各個環節的不足和改進之處,再反饋到這5個方面,最終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這個專業建設模式主要有3個方面的建設工作:專業的硬件資源建設、專業的軟件條件建設、專業建設的質量保障和持續改進機制。
2 硬件資源建設
硬件資源是專業建設的根本保障,是培養人才的先決條件,也是學生質量保障的基礎。硬件資源的建設包括: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學資源建設主要是建設具有長期穩定的校內外實訓基地和圖書與信息化資源。師資隊伍建設主要是建設一支具有高水平專業負責人,并滿足整體結構優、數量足、能力強的專業師資隊伍。專業的硬件資源建設結構如圖2 所示。
長期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等教學實驗條件以及圖書與信息化資源是培養強實踐的高素質人才的基礎。一流的教師隊伍是一流專業建設的關鍵和核心,尤其是頂尖的學科帶頭人和教學科研團隊,更是引領專業走向一流的主力軍和核心支撐。所以,一流的教學資源和一流的師資是一流專業建設的基石和根本保障。
2.1 教學資源建設
在教學資源建設當中,除了建設能滿足日常的教學資源之外,重點要建設實習實訓基地以及圖書和信息資源這2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需要考核的指標。由于計算機專業的實踐性非常強,所以,在建設實訓基地時,需要有一批長期穩定的校內外實訓基地來滿足專業發展需要,并且,建設數量至少3個。在加強校內實訓基地持續建設的同時,需要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在校外的實訓基地建設中,采用走出去的戰略,積極跟各大企業加強合作,特別是與IT行業相關的企業密切協作,共同建設一批高質量的校企合作基地,提高計算機專業的辦學水平。
在圖書和網絡信息化建設方面,學校大力投入和改善網絡信息建設,加強信息化資源的建設和使用。根據專業建設需求,不斷更新專業圖書資源和提高圖書資源的使用效率。在圖書和網絡資源建設的同時,也大力建設了一批滿足國家的相關規定的網絡課程資源,來充分滿足師生的專業學習需求。目前,計算機專業課程中,已經建設了線上、線下和混合式課程共6門精品課程。
2.2 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流專業建設的重要一環,這包括:專業負責人的教學和科研能力建設、教師團隊能力的建設。
專業負責人建設主要是提升其教學和科研能力以及成果獲獎能力。在課程建設方面,專業負責人還盡可能建設為省級以上一流課程的負責人。另外,負責人建設內容還包括把負責人建設為省級以上人才工程或人才計劃。近三年,該計算機專業負責人已經立項省級混合式一流課程1門,主持省級重點教改1 項,主持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1項,獲得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并參與多項省級教改項目。
在教師團隊建設方面,主要通過積極引進、不斷送培、強化激勵和完善考核等措施,進行專業師資建設,全面提升師資水平和數量,充分滿足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的建設要求,計算機專業近2年引進博士3人。
3 軟件資源建設
專業的軟件資源建設是人才培養質量和目標達成的實施手段,是專業建設的重要一環。軟件資源建設包括培養方案和培養過程兩個方面。培養方案是按照OBE理念構建一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一流課程體系。培養過程是通過強化課程建設、夯實實踐教學、構建協同育人模式共同達成人才目標。專業的軟件條件建設結構如圖3所示。
3.1 培養方案建設
培養方案的建設主要集中在學生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專業的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大綱等三個方面。
根據專業認證的標準,一流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該明確而具體,與社會的需求和學校的定位高度吻合。在制定培養方案時,需要同行專家和行業或企業專家的充分參與。在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時,需重點按照以下幾個原則進行:
①專業核心課程設置符合國家標準,課程時序關系合理。
②課程群(或模塊)方向明確,設置合理,相關性強。
③合理設置各類課程學分。
對課程教學大綱的建設重點集中在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和修訂環節,各大綱中,畢業要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對應關系清晰,教學過程中,盡量選用國家規劃教材,并且對大綱的執行嚴格。
3.2 培養過程建設
培養過程建設主要有課程建設、思政教育建設、實踐教學建設。
在課程建設中,重點進行省級和國家級的一流課程建設,包括線上課程、線下課程、線上和線下混合式課程。專業核心課程80% 建成校級以上一流課程,并且至少有 1 門國家級一流課程或 3 門省級一流課程。
在思政教育建設中,全面落實立德樹人任務,思政教育貫穿整合培養過程,取得好的效果,并且有省級課程思政項目立項。
在實踐教學建設中,充分利用專業的實驗條件和校內外穩定的實訓基地,保障實驗實訓100% 開出,并且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課程比例占全部實驗課程的 80% 以上。
4 專業建設的質量保障和持續改進機制
質量保障和持續改進機制是一流專業建設的重要工作,好的質量保障和持續改進機制是建成一流專業的堅實保障。專業的質量保障是對各個教學環節,需要建立起科學、可行的質量標準,并定期開展質量監測。各主要教學環節包括:培養方案的制定和修訂、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和修訂、課堂教學和課程建設、實踐教學、課程考核、創新創業和第二課堂等。對每個環節都需要制定可以評價的標準,并且評價的結果可以用于專業的持續改進。持續改進機制在于對教學環節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對比,找出與達成目標的差距或更好地達成目標,然后反饋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再對這些環節達成過程進行改進提高,從而更好地滿足目標達成。
該校計算機專業已經建立了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保障和持續改進機制。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為了保障培養的學生質量,必須建立各個環節的質量保障機制,并且根據產出的結果,來對各個環節進行動態修正,建立持續改進機制,對整個培養過程建立閉環管理,從而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此專業同時建立了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各主要教學環節有明確的質量要求,并定期開展了課程體系設置和課程質量評價。課程目標評價每學期開展一次,課程體系評價每4年1次,在培養方案修訂前實施,由教務辦組織,以教學副院長、專業負責人和專業教師為責任人,對課程體系進行評價。同時,該專業也建立了完善的持續改進機制,并運行良好。持續改進的總負責人和組織者是教學院長。評價結果的收集、分析、反饋渠道的責任人是教務辦主任和教學秘書。反饋渠道是教學質量會議或者線上通知。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及課程體系的持續改進責任人是專業負責人,課程教學及課程目標達成的持續改進責任人是任課老師。
5 建設成效
在該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中,按照“一中心,六融合”的建設方案,從培養方案、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培養過程、學生發展、質量保障、專業特色提煉等7個方面展開建設。并且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修訂了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大綱、面向產出的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評價機制和畢業要求達成情況評價機制等。同時,在2022年9 月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提交了工程教育認證申請書。在最近一年的一流專業建設績效考核中,總共23個指標中,獲得了15個A等級,8個B等級,并且無C等級的好成績。
6 結束語
教育是國之大計,專業建設永無止境,建設模式和方案也在與時俱進,專業內涵式建設需要更加深入。通過高校自身專業建設實踐,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中,構建了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為引領,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一中心,六融合”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模式。按照該模式進行的專業建設,取得了良好的建設效果,提高了專業的綜合實力,為培養一流專業人才打下了堅強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梅,荊國林,吳瑋“. 雙萬計劃” 背景下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應用型本科高校為例[J].科教導刊,2022(29):7-9.
[2] 呂冰,嚴嘉諾,熊飛.高校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核心要素及組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40(5):149-153.
[3] 胡俐蕊,胡澤坤,黃河夫,等.工程認證背景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設探索[J].高教學刊,2023,9(11):193-196.
[4] 陸宇正,趙文君.融合·根植·堅守:德國應用技術大學專業建設特征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3,1031(7):74-81.
[5] 齊恒,王宇新,葛宏偉,等.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4個關鍵點[J].計算機教育,2021(8):50-53.
[6] 郭丹.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的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1(16):266-268.
[7] 石文兵,周華平,徐輝.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背景下計算機專業實習教學案例設計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2,18(31):155-157,177.
[8] 王秀珍,王粉梅,周麗媛,等.混合教學模式下的計算機專業課程資源建設[J].計算機教育,2022(2):61-66.
【通聯編輯:王 力】
基金項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中心,六融合”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HNJG-2022-0845) ;“科技引領,產業驅動,質量提升”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HNJG-2021-0127) ;基于新工科建設的單片機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與研究(HNJG-2021-0709) ;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在人工智能方向應用的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22050521127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