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蓮 王琪
摘 要 浙江省杭州市大關中學秉持“讓每一個生命都收獲成功”的辦學理念,構建“心動思政”模式,在心理健康課程中滲透思政內容,更好地幫助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學校依托專兼職心理教師隊伍和思政教師隊伍,通過“頂層設計、挖掘素材、細化過程、創新評價”四個步驟,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交互融合,一體化實施,有效落實立德樹人工作。
關鍵詞 思政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心動思政
作者簡介 張永蓮,浙江省杭州市大關中學副校長,高級教師;王琪,浙江省杭州市大關中學教育集團專職心理教師,一級教師
杭州市大關中學教育集團的前身為杭州市大關中學,創辦于1973年。2008年,杭州市大關中學教育集團成立,成為拱墅區規模最大的優質公辦初中。學校秉持“讓每一個生命都收獲成功”的辦學理念,踐行“敦本務實、弘毅致遠”的校訓,積極培育“勤于學習、樂于合作、勇于擔當、敢于超越”的學子。學校人數眾多,特殊學生的心理需求大。隨著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斷深化,學校不斷優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促進教育隊伍專業化成長,探索心理教育新途徑,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立體網絡,系統、全面、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心動思政”的構建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這一時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進入最活躍狀態,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宣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強調要建成有利于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環境,形成學校、社區、家庭、媒體、醫療衛生機構等一體聯動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為增進兒童青少年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中國奠定重要基礎;2021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全方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同時加大學校同社會教育的合力,積極尋求有效支持。在此背景下,學校提出了“心動思政”的構想,積極思考在心理健康課程中滲透思政內容,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其中,“心”指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和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思政”則側重于學生在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等核心素養方面的培養和建構;而“動”則意味著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積極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這樣做,既可以重“心”賦能學生心理成長,又可以改變思政學科在學生頭腦中趨于“思想教化”的刻板印象,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二、“心動思政”的實踐路徑
(一)“一體兩翼四小步”助“心動思政”落地
為了有效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學校采取了“一體兩翼四小步”的策略,以實現教育內容和方法的全面革新。“一體”指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交互融合的一體化實施;“兩翼”是指專兼職心理教師隊伍和思政教師隊伍,通過兩個學科的交叉協作,共同推動“心動思政”的實施,確保教育活動的效果;“四小步”是學校層面的具體探索路徑,該路徑基于“目標循序漸進、內容螺旋上升”的操作理念,形成“頂層設計、挖掘素材、細化過程、創新評價”四個步驟的實踐閉環。具體來說,即學校做好頂層設計,鼓勵教師隊伍做好教材等教育文本的解讀、做精教學設計、做細課堂實踐,營造浸潤式課堂,喚醒學生主體的內驅力,同時更新評價維度,從學生的知、情、意、行和校內校外生活等指向學生個體生命蓬勃發展的維度進行評估,以反哺學校課程思政的實踐。
(二)夯實多元模式助“心動思政”推進
1.心理課程有體系
學校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了“三階五面九點”心理健康教育課體系。其中,“三階”指心理教育中的知、情、意三個方面;“五面”指學習指導、情緒調試、人際關系、生命教育、生涯規劃五個主題;“九點”指涉及不同年齡段的九個主題課程。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價值觀緊密相連,挖掘并利用知、情、意三個方面蘊含的思政元素是課程設計的關鍵點。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為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采取新穎的教學方式,如案例分享、情境體驗、團體活動、小組討論等方式,將課堂模式由接受知識型向感受體驗型轉變,將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團體輔導補難點
團體輔導課程主要針對心理課程中的一些重難點,有針對性地對部分學生群體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具備很強的操作性,在教學中采取這種方式授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體驗感,還可以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同時,課堂教學也可以作為團體輔導的延伸和補充,在團輔活動中披露出來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均可在課堂中通過組織專題的形式,進行廣泛討論。教師根據心理健康課程內容和學生近期的問題和困惑制定團輔活動的主題,力求貼近學生,反映學生的真實所需。我校根據多年教育教學經驗總結,針對不同年級的特點,分別制定了不同的團輔主題。如七年級團體輔導共有十二課時,涵蓋自我認知、情緒管理、人際關系、應對挑戰等主題,旨在促進學生全面成人。
3.四道“防火墻”保安全
學校聯合浙江省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委員會,成立了“平安校園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為學生心理健康筑起四道強有力的“防火墻”,極大降低了心理問題的發生率。第一道“防火墻”是引進專業機構開展系統化 、擴面化的特色心理團輔課程,通過藝術、游戲、音樂等表達性療愈形式,來實現自我覺察、自我探索、自我接納、清晰發展目標等教育效果。第二道“防火墻”是以學校名義簽約三甲醫院心理專科醫生,為學校提供在線及進校咨詢服務,用專業力量保障校園心理健康工作的切實開展。第三道“防火墻”是“青少年心理成長家校服務平臺”,該平臺能實現家長、班主任、心理輔導教師的三方信息聯動,提升心理健康篩查的準確性、時效性,也為家校合育提供多元渠道。第四道“防火墻”是根據學生、家長、教師的需求,分時段、分對象、分場景、分問題提供優質講座,全方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4.《應對手冊》助力家庭教育
借助專家力量,學校完成了《青少年心理及家長應對手冊》的編寫。該手冊介紹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把家庭中遇到的常見問題分成20個版塊,比如親子關系、溝通藝術、手機游戲、考試心理等。每個板塊都提供了多條建議,整本手冊共有建議約150條。比如,針對學生迷戀手機游戲這個問題,提出的建議有:幫孩子篩選優秀的網絡資源,合理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和孩子達成協議,設定單次屏幕時間,從簡單容易做到的開始,逐漸建立規則意識和承諾責任感。
三、“心動思政”顯成效
學校圍繞“心動思政”特色,充分發揮專家、一線教師等多方合力,不斷完善一體兩翼的實施模式,擦亮校園心理生態和心理健康品牌特色。
(一)“心動思政”模式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從隨機走向規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散亂的單打獨斗,而是在大思政背景下,全校協同,形成教育合力。學校進行整體規劃、周密安排,形成完整的模式和有效系統,改變以往心理健康教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零散化狀態,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預防力”,引導學生有效化解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
從單一走向聯動。“心動思政”機制是協同聯動,強調各學科教師、學生參與其中,一改以往學校心理課只與心理教師相關的觀念;同時借助不同載體,協調聯動,使協同的空間聯通、數據貫通、方法互通,進而產生教育合力,增強育人效果。
(二)思政校園氛圍賦能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共創孩子健康成長環境。在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的時候,“心動思政”在思政把舵的基礎上,幫助孩子明晰社會道德標尺,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提供更多向上成長的空間和可能。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及團體輔導課中,不僅能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而且能對自我認知、情緒調試、人際關系等方面建立起基本的理論認識,更新自己對心理的認知,同時也習得了一些實踐技巧。
學生幸福指數顯著提升。在思政教育的引導下,學生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秉持合理的價值判斷,心系祖國、關愛他人,以積極的視角關注自我與他人的互動關系,并能進行自我調整和適應,如此形成良性循環,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幸福感指數。
在今后的工作中,學校將繼續以思政教育為核心,進一步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和影響,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動,進一步營造校內外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喬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