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鈺



德育作為新時期教育工作的重點,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教師將德育融入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應科學選擇德育方法,創設德育情境,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加以拓展。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圓明園的毀滅》作為一篇描繪歷史事件的文章,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了解歷史文化遺產的機會。通過對這篇文章的深入解讀和討論,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歷史事件背后的價值觀念和道德選擇,還可以激發他們對文化的遺產保護意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如何通過《圓明園的毀滅》對學生進行德育,是一個充滿挑戰又意義重大的課題。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歷史:通過學習這篇描繪圓明園被毀滅的文章,讓學生了解清朝末年遭受侵略的歷史背景,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知和理解能力。
2.培養愛國情懷:引導學生思考圓明園被毀滅的原因以及背后的歷史故事,激發學生保護祖國文化遺產的責任感。
3.培養珍惜文化遺產的意識:通過深入分析文章中對圓明園的描寫,使學生意識到歷史文化遺產的珍貴和重要性,培養學生保護文物的意識。
4.培養審美情感:通過賞析文章中的語言描寫和情感表達,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提升其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內容:通過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描繪的圓明園被毀滅的歷史事件及其影響,引導他們把握文章主旨和核心信息。
2.感受歷史情感:引導學生通過文章中的語言描寫和情感表達,體會作者對圓明園毀滅的悲憤之情,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思考能力。
3.培養愛國情懷:通過分析歷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教訓,引導學生珍愛祖國的文化遺產,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
教學難點:
1.了解歷史背景:學生可能對清朝末年的歷史并不了解,需要教師耐心解釋和引導,從而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原因。
2.理解文章情感表達:文章中有許多情感色彩濃厚的描寫,學生較難理解和把握其中的情感變化,需要教師逐句解析。
3.理解德育意義:學生可能需要時間和指導理解文中蘊含的愛國情感和文化保護的意義,教師需通過多角度解讀和啟發,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領悟。
三、教學準備
1.在網上搜集一些關于圓明園昔日輝煌以及如今殘垣斷壁的圖片。
2.搜集有關圓明園毀滅的其他描述。
3.制作《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課件。
四、教學內容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括了圓明園毀滅對我國歷史文物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第二部分主要描繪了圓明園在毀滅之前的輝煌和壯麗景象,將雄偉的建筑通過課文的描述,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學生眼前。第三部分清晰地描述了圓明園在毀滅時的整個過程。
五、教學過程
(一)課文引入
師:同學們有沒有游覽過一些名勝古跡呢?
生:有!
師:哪位同學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去過的名勝古跡?
生1:我去過故宮,那的建筑很壯觀、很雄偉。
生2:我去過天安門,看到了國徽和五星紅旗。
師:看來同學們去過不少名勝古跡,那今天我們一起去圓明園看看好不好?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文《圓明園的毀滅》,自由朗讀。
在學生閱讀完課文之后,教師通過多媒體將一些圓明園昔日與現今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看(見圖1、圖2)。
(二)課文感知
1.學生通過自由朗讀課文《圓明園的毀滅》,讀準課文中的生字詞,并將文中的句子讀通順。
2.教師利用多媒體將文中的生字詞及其讀音展示出來,讓學生一一朗讀,將重點的生字詞加以強調。(如:不可估量)
3.思考:文中講述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明確:首先讓學生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種不可估量的損失,然后介紹昔日圓明園的輝煌景象,最后講述英法聯軍毀滅圓明園的強盜行為。
(三)深入思考
1.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1)過渡:課文中是怎樣描寫圓明園毀滅的?運用了哪些詞匯?有哪位同學可以朗讀一下第1自然段的內容?(明確:不可估量)
(2)問題1:怎樣理解“不可估量的損失”呢?這是怎樣的損失?
(學生思考并回答)
(3)講解:說明圓明園的毀滅損失是巨大的。
(4)大家一起齊讀第1自然段。
(5)問題2:為什么說這種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呢?(引發學生思考)
(6)我們首先來看看課文中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圓明園的?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的第2~4自然段。
(7)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布局、建筑、收藏。
(8)請大家自由讀這三段內容,讀完之后同桌之間分享閱讀后的感受。
(9)學生匯報。(布局獨特、風景優美、收藏珍貴)
(10)選擇你喜歡的段落進行閱讀,以此來表達你對圓明園的贊美之情。
2.學習第2~4自然段
★第2自然段——布局
(1)學生讀。
師:大家覺得圓明園怎么樣?
學生:舉世聞名、眾星拱月。
師:你是怎樣理解“眾星拱月”這個詞的呢?
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可以想象一下,在燈火通明的晚上,如果我們能俯視此場景,該是多么美輪美奐!哪位同學再來朗讀一遍?要把“眾星拱月”的美感表達出來。
★第3自然段——建筑
(2)學生讀。
師:(出示第一句話)同學們看到這句話,老師請兩名同學讀一下這句話,看誰讀得更好?
你們說說誰讀得好,為什么。(金碧輝煌——重讀;玲瓏剔透——輕讀;買賣街——語調上揚;山鄉村野——輕、慢。)
(3)接下來我們以小組的形式分組朗讀一遍。一、二組讀殿堂、買賣街,三、四組讀亭臺樓閣、山鄉村野。
(4)課文中提到的園內景點有很多,哪位同學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5)大家一起來朗讀一下這部分內容。(引讀)
(6)資料顯示:圓明園的景點一共有140多處。同學們想要了解一些嗎?(見圖3、圖4)
介紹方壺勝境:它是圓明園中乾隆時期建造的一個大型宮殿群組之一。這個名稱來源于其建筑風格和布局:整體布局非常對稱,外觀覆蓋著琉璃瓦,展現出端莊、華貴的氣質。作為圓明園的主體建筑之一,方壺勝境在設計上體現出了中國傳統建筑的精致和對稱美。
師(介紹杏花春館):杏花春館是一個以《清明》一詩為靈感而建的景點,內部包含杏花村和其他小型建筑,乾隆皇帝時期增建了春雨軒。據說清朝的皇帝經常在這里觀賞雨景。
師(指導):同學們,“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這句話是一種感受,讀的時候,如果你能把“幻想”這個詞讀得輕一點,再把“境界”這個詞放慢速度來讀,那你就真的置身仙境了。(練讀—女生讀—全班讀)
★第4自然段——收藏
(1)學生讀。
師:還有比他讀得更好的嗎?說說你覺得自己哪讀得好。
(2)通過這段話,我們了解到圓明園內的很多奇珍異寶都被英法聯軍掠奪走了,除了鎏金編鐘和青銅鎏金塔,還有許多其他圓明園的珍寶也被帶到了英國、美國等國家的博物館,這些珍寶的流失是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的重大損失。
通過剛才的朗讀,大家一定感受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壯麗的景象,在被英法聯軍侵略后,那種輝煌的景象不復存在。
3.學習第5自然段
(1)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我國近代史上的恥辱,更是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的罪證。
(2)接下來請同學們閱讀第5自然段,在文中找出描寫英法聯軍罪行的詞語。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掠、毀、燒。
(4)大家除了要理解這些詞語,在朗讀的時候要帶入情感,將侵略者的野蠻及我們的痛恨之情充分地表達出來。
(5)教師播放視頻。
(6)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就讓我們帶著這種仇恨之情一起來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7)當我們來到圓明園遺址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片凄涼的景象,數不清的漢白玉石柱橫七豎八地躺在那里,它們沒有聲音,但誰都能聽到它們在憤怒地仰天長嘆!讓我們一起懷著無比的痛惜之情再來讀讀第1自然段。
(四)課堂延伸
師:同學們,圓明園的毀滅讓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學生分享)
師:是的,落后就要挨打!歷史上,中華民族有過無數次的歷史屈辱,作為中華兒女,我們不能再任憑外敵欺辱?,F如今我國在不斷地發展壯大,哪位同學可以舉例說明我國逐漸強大的表現嗎?(學生匯報)
師(融入德育):同學們,圓明園的毀滅讓我們感到非常的沉痛和惋惜,我們絕不能再讓這種悲慘的歷史重演,請同學們牢記國恥,振興中華。你們作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要肩負起振興國家和民族的重任。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與改進,以提高德育效果。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學生反饋、同行評價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德育效果。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不斷完善教學過程。同時,教師還應提升自身素質,深入學習德育理論和方法,提高德育水平。
(作者單位:南京市江寧開發區學校)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