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發展進步是彰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發展的重要維度,加強文化建設對于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夯實文化強國建設基礎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2022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對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關系到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也關系社會民生和人民幸福。開原市素有“遼北古城”之稱,歷史、人文等文化資源較為豐富,該文基于瑞金市文化產業發展經驗,探尋開原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以期對鐵嶺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比較;融合;開原;瑞金
中圖分類號:F592.7;G1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5(a)-0091-05
Exploration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Kaiyuan City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Ruijin City
GUO Xing
(CPC Kaiyuan Municipal Party School, Tieling Liaoning, 112300, China)
Abstract: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re important dimensions that demonstrate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and nation. 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of grea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for a better life, enhancing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of building a cultural power. In August 2022,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14th Five Year Plan for Cultural Development, which comprehensively deployed the promo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to social livelihood and people's happiness. Kaiyuan City is known as the "ancient city of northern Liaoning", with rich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other cultur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Ruijin City, this article explores an effective path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Kaiyuan's cultural industry, with the aim of playing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Tieling area.
Key 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Compared with; Fusion; Kaiyuan; Ruijin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東北考察調研,謀劃部署推進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2023年初,遼寧省出臺《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了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總體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遼寧實踐推動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開原市作為遼北重鎮、鐵嶺重要產糧區,同時位于哈大重要交通動脈上,是遼北地區城鄉發展的重要點位,既是遼北地區貫徹落實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生力軍,也是義不容辭的“局中人”。文化產業的發展是開原市社會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傳統優勢,有著得天獨厚的歷史和人文環境資源。本文不限于開原市當地文化產業發展情況,而是綜合考慮自然環境、人口規模、經濟發展現狀、文化產業資源稟賦和在所處省份全部縣級城市的發展水平等因素,探討其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以江西省瑞金市作為對比樣本城市,總結地區特色,分析江西省文化產業發展的經驗,并結合開原市自身特點,為開原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1 開原市與瑞金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比較
1.1 基本情況比較
1.1.1 自然和人文資源
兩市雖然地處不同氣候環境,但總體上自然資源均比較豐富,有獨特的物產品種和條件。兩市國土面積大小比較接近,鄉鎮數量基本一致,人口數量也相差不大。
1.1.2 經濟和產業結構
以2022年數據為例,瑞金市地區生產總值較高,主要得益于氣候條件適宜及物產比較豐富,相應產業的附加值也相對較高。開原市地區生產總值和瑞金市相比差距較大,但從產業結構來看,瑞金市第二產業占比相對較高,第三產業占比與開原市基本相近,具備借鑒和參考意義。
1.2 文化及相關產業比較
1.2.1 歷史文化脈絡
瑞金市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形成了中原文化與當地文化雜糅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客家文化。瑞金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作為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誕生地,孕育了獨特的紅色文化。開原市長久以來由于其較為重要的地理位置,一直是東北少數民族的重要聚居地。在兩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及新中國成立后的各個歷史時期,均具有東北地區文化發展的典型性。隨著改革開放和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以“二人轉”、小品等形式為代表的快樂文化、鄉土文化不斷發展壯大,成為開原市文化領域的鮮明標簽。
1.2.2 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瑞金市2022年全年旅游人次達2 005.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2.6億元[1],連續五年獲評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開原市“十三五”規劃時期,前四年統計數據顯示,全市接待游客總量1 225.3萬人次,文化旅游綜合收入98.3億元。雖兩市旅游資源體量存在差異,尤其在歷史人文旅游資源上,但仍找出開原市可借鑒的方式方法,發揮其現有資源的長處。
1.3 外部環境影響因素比較
1.3.1 區域經濟發展位次
查詢2022年省市縣三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得知,瑞金市在贛州市轄內19個縣區中,地區生產總值排名第8,處于中游位置。開原市在鐵嶺市轄內7個縣區中,地區生產總值排名第三,兩市在所屬地級市區域內經濟水平位置基本相同。文化產業所處的第三產業,瑞金市第三產業占比為45.5%,開原市第三產業占比為46.6%,占比結構基本相同。瑞金市第三產業增加值94.9億元,在所屬贛州市所占比重為4.22%,開原市第三產業增加值56.4億元,在所屬鐵嶺市所占比重為16.03%,在地級市中按縣域數量來看所占比例基本均衡。
1.3.2 區域資源特色優劣勢
瑞金市位于江西省東南邊陲,是紅都圣地、生態和旅游資源的勝地,從文化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特別是地區文旅的融合發展,既有得天獨厚的優渥條件,也難以形成集聚效應,面臨省內其他地市及臨省優質旅游資源的激烈競爭。開原市地處遼寧省北部,位于哈大公路鐵路線這一東北交通大動脈上,區位優勢獨特,交通便利。但由于距離中心城市沈陽較近,近年來城市圈對中小城市的人口、資源虹吸效應明顯,弱化了發展潛力。同時,文化產業發展,特別是旅游資源與周邊城市同質化程度較大,差異化競爭能力較弱。
2 瑞金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經驗
2.1 瑞金市文化產業特色
2.1.1 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資源
瑞金市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共產黨黨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被譽為“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發祥地,孕育了黨的群眾路線、蘇區精神等寶貴精神財富。瑞金市共有革命舊址12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處,5A級景區一處(共和國搖籃景區),4A級景區兩處(羅漢巖景區、浴血瑞京景區),先后獲評江西十大最受歡迎旅游景點、江西省旅游強縣、中國紅色旅游十大景區、全國候鳥旅居小城、十佳紅色旅游目的地,2018—2022年連續四年獲評“中國縣域旅游競爭力百強縣市”。瑞金市還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客家人帶來的中原文化與當地文化相互揉合,相互同化,孕育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客家文化,并在紅色文化和蘇區文化滋養的滲透下,形成了當下瑞金獨特的文化氛圍。
2.1.2 文化產業對經濟貢獻度持續增大
以《瑞金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中的數據為例,2015—2020年,瑞金市共接待游客6 169.6萬人次,年均同比增長18.33%;實現旅游收入317.47億元,年均同比增長28.2%[2],其中2019年實現旅游收入101.7億元,首破百億大關,提前完成“十三五”旅游業綜合收入超過100億元與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18%以上的規劃目標,旅游業已成為瑞金市社會經濟支柱性產業。
2.1.3 文化品牌力日益增強
瑞金市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創辦“紅都·都紅”品牌文化節、紅色基因傳承超級IP《少年家國夢》等系列化、多樣化的文化產業品牌建設行動,既搭乘紅色旅游產業的快車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也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助力。
2.2 瑞金市文化產業發展優勢和方法
2.2.1 主動融入地區發展全局
一是融入省級規劃全局,突出自身亮點。瑞金市作為紅色文化與客家文化的集合體,主動融入江西省“江西風景獨好”品牌體系,突出自身在江西省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中的重要地位,打造紅色文化傳承創新高地[3]。二是圍繞贛州市“八大行動”戰略,把瑞金市打造成“創新創業中心、紅色文旅中心、交通物流中心、體教康養中心”。其中“紅色文旅中心”和“體教康養中心”屬于文化產業,是文旅融合發展的具體產業化方向。
2.2.2 突出自身硬件設施建設
一是健全現代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瑞金市全面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加速現有文化和旅游公共設施升級改造,推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非遺館等建立聯動機制,打造“公共文化場館+旅游服務”新模式。二是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瑞金市在近年歷屆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強調文化產業發展壯大這一目標,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進一步健全富有競爭力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計劃,充分發掘市場主體的帶動和活躍作用[4]。
2.2.3 強調品牌影響力和軟實力
一是進一步提升文旅產業品牌競爭力。依托瑞金市紅色歷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紅色”鮮明底色[5],編制《紅色教育培訓“十四五”規劃》,做大紅培研學產業,為紅色旅游產業找到規模化發展的出路。進一步延伸文化產業的“供應鏈”和“價值鏈”,推出特色地方美食,培育紅色菜肴文化品牌,開發客家文化旅游新熱點。二是打造城市旅游IP,提升城市旅游品牌力[6]。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徽紅星為藍本,設計推廣紅色城市Logo。實行城市設計和風貌管控,開發公共藝術作品和周邊產品,與當地紅色文化產業充分鏈接賦能。
3 瑞金市文化產業發展經驗對開原市的借鑒意義
3.1 提升核心競爭力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
核心競爭力是品牌和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支柱,文化產業更是如此。瑞金市能夠在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的中部省份中具有一席之地,關鍵之處就在于其紅色歷史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這是瑞金市發展“紅色文旅中心”的底層邏輯。開原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出路,在于確定并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走差異化競爭的道路。以象牙山為代表的鄉土文化可以作為開原市的特色與龍頭,借鑒瑞金市擴大文旅產業“供應鏈”和“價值鏈”的先進經驗,通過豐富體驗模式、增加文旅休閑內容等方式,以二人轉文化、燒烤美食、榛子伴手禮品等進行豐富和充實,最終形成開原市獨特的文旅體驗競爭力,促進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3.2 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兼顧多方效益的統一
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必定是兼顧多方效益的發展。產生經濟效益是前提和基礎,兼顧社會效益、滿足當地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是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瑞金市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傳承紅色基因,打造成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強化文物保護利用,建設紅色培訓和研學旅游示范基地,就是走產業化發展道路,既謀求經濟效益,同時又兼顧社會效益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融入全國愛國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總體格局中。開原市應充分借鑒并吸取瑞金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經驗,走“主動融入格局、帶動產業發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開原要主動融入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大格局,牢牢把握東北地區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弘揚黑土地農業文化,發展體驗農業等新興產業,充分發揮開原市作為產量大縣的先天優勢,發掘農業周邊產業的新增長點。開原還要積極踐行“兩山理論”,依托自然風光優勢,大力發展“露營經濟+冰雪經濟”。同時,結合現有燒烤美食、土特產等優勢亮點,實現升級換代,打造“露營+”和“冰雪+”模式,以“新、奇、特”的體驗和產品為文化產業高質量打開局面。
3.3 維護品牌形象,保護并利用品牌資源的無形財富
品牌形象是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也是不斷夯實核心競爭力的具體抓手。縣域城市在文化產業領域的品牌形象,需要找準定位、精心維護、持續提升價值。瑞金市依托特色的紅色歷史和旅游資源,持續打響“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三大品牌,培育產業化新品牌,目標打造全國紅色旅游“一線”城市與紅色文旅中心,其“文旅+”五大模式的品牌建設路徑值得開原市借鑒吸收。“文旅+農業”模式正好契合開原市作為傳統農業產糧大縣的自身定位,有助于鞏固開原市傳統優勢;“文旅+康養”為房地產等行業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基礎,同時也是解決老齡化、縣域農村空巢化問題的有效路徑;“文旅+商貿”能夠有效發揮開原市在優質土特產品產銷和交通便利方面的資源稟賦;“文旅+體育”是當前城市融合交流的一大熱點,也是提升開原市城市知名度的便捷手段;“文旅+教育”能夠為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提供產業化發展路徑。雖然開原市并不具有瑞金市國內一流的紅色資源和歷史文化,但是在品牌建設方面可以通過“城市聯盟”的方式提升自身品牌競爭力,例如:開原市與沈陽市有關區縣建立文旅發展“協同體”,形成文化體驗產業和旅游產業的不同組成部分,通過沈陽的量級優勢吸引更多的省外產業資源和客流量。
3.4 善用互聯網資源,實現彎道超車
和大中型城市相比,縣域城市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存在資源短缺、人才不足、競爭力弱的天然劣勢。但互聯網的興起為縣域城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平臺和更多的可能。瑞金市通過打造城市旅游IP,開發公共藝術作品,利用設計、動漫、短視頻等方式,推廣城市歷史文化。設計紅色基因傳承IP產品,發布動漫連續劇,全方位展示城市文化名片,助推實現紅色資源IP化、市場化和產業化。依托互聯網和短視頻形式,瑞金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戴橘子為當地文化產業和旅游做宣傳而成為“網紅”,利用互聯網手段和形式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加助推力。開原市應充分發揮現有優勢,通過互聯網和短視頻擴大宣傳覆蓋面和影響力,以“歡笑與快樂”為主要旋律,打造“古城打卡體驗”“象牙山民俗體驗”“二人轉歡樂體驗”“燒烤擼串體驗”“土特產品購物體驗”等一系列優質引流短視頻和互聯網產品,持續不斷增加文化旅游等周邊產品的供給,最終實現以特色“出圈”、以文化“出名”、以產業“出彩”。
3.5 注重人才培養,提高產業發展和服務能力
人是文化產業發展壯大的土壤,也是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人才是文化產業的第一資源,也是高質量發展、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瑞金市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中著重強調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一是建設瑞金市文化和旅游智庫,建立并不斷擴充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咨詢團隊,引進高層次管理人才、市場營銷人才、高端服務人才、文化和旅游的策劃人才、文博專家、非遺傳承人等。二是推動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增強文化產業管理干部的能力素質培養,推進“一員多能”建設,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7]。三是完善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建立健全人才服務管理制度,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真正能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養成人才、培育人才。開原市要進一步建設高質量的文化產業,必須從對外吸引人才、對內培養人才上下功夫。在對外吸引人才方面,既要讓在外求學、工作的人才愿意回到家鄉,把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充分用于家鄉文化產業建設,也要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來到開原投資創業,實現引進人才的同時引進資源、要素和配套產業。在對內培養人才方面,要注重文化產業管理方面干部隊伍的建設和培養,要“培養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品牌價值是競爭力、服務和體驗的質量是生命力,這些都需要有專業的管理人才和服務人才體系來保障和維護[8-10]。
4 結束語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期,開原市要將豐厚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積極探索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激發文化產業發展動力和活力,拉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以高質量的文化“軟實力”,不斷助推縣域全面振興的“硬實力”。
參考文獻
[1] 瑞金市人民政府.瑞金市經濟發展[EB/OL].(2023-10-12)[2024-01-01].http://zs.kaipuyun.cnxb3c2751483506.ipv6best.cn/s.
[2] 開原市人民政府.開原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2月21日)[EB/OL].(2023-01-10)[2024-01-01].http://www.bx 2200.com/baogao/db/4118_4.html.
[3] 瑞金市人民政府.瑞金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3-03-22)[2024-01-03].http://www.ruijin.gov.cn/rjsrmzfyyh/c104494/202303/d0bfb24769dd43ff8 9825af8e8e9ee35.shtml.
[4] 瑞金市人民政府.瑞金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EB/OL].(2022-01-07)[2024-01-05].http://www.ruijin.gov.cn/rjsxxgk/rjin79481/202310/1469db8c5be04d6fb2ddc08067 b00f22.shtml.
[5] 謝夢瑤.江西紅色文化產業評價體系構建[J].青年記者,2015(3):52-53.
[6]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規劃[EB/OL].(2021-09-30)[2024-01-08].http://dct.jiangxi. gov.cn/art/2021/9/30/art_14513_3645431.html.
[7] 贛州市人民政府.贛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EB/OL].(2021- 11-09)[2024-01-11].https://www.ganzhou.gov.cn/gzszf/c100022/ 202111/244dcda95b6d41c9b05ca9069215674 c.shtml.
[8] 瑞金市人民政府.瑞金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2月22日在贛州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EB/OL].(2022-12-23)[2024-01-15].http://www.ruijin.gov.cn/rjsxxgk/ rj76753/ 202212/fc9051dda5444ce18fbe11abe7a4b97 4.shtml.
[9] 萬夢康,張凡,汪立宜.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多路徑探究:以江西文旅產業發展為例[J].老區建設,2023(9):73-80.
[10]萬建軍,鐘薇.“智能+”時代江西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18):1-3.
作者簡介:郭星(1990,7-),女,遼寧鐵嶺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