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以部編版五年級下冊人物描寫主題習作單元——第五單元為例,本文對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模式展開了分析論述。本文主要從分析大單元教學內涵及特征、梳理語文大單元教學與語文核心素養培養關聯性、探究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模式三個方面進行探討,意在引領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從單課時教學設計到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轉變,增強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教學的核心素養培育傾向,彰顯突出語文學科的多重教育功能與奠基作用。
1 大單元教學內涵及特征分析
大單元教學,是指一種用整體教學思維,從學科知識內容中提取出一個能夠反映學科思維方式、實質內涵、育人本質的學科大概念,并在學科大概念的統攝下依照學科邏輯,對分散、獨立的學科知識內容進行分類、歸納、排列、整合與重組,形成一個更完整、更系統的教學單元,讓學生深入把握學科實質,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課程教學中,應用大單元教學模式引領學生展開與進行學科學習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厘清學科知識內容之間的內在關聯,鍛煉學生的系統學習思維與綜合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和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綜合小學階段各學科的大單元教學實踐經驗以及多位學者對大單元教學模式的理解,可將大單元教學模式所具備的特征梳理為以下四點。
1.1 以學科大概念統領教學
學科大概念是學科育人本質與學科核心素養的集中反映,指一種能夠將學科的關鍵思想方法與核心知識內容緊密聯系起來的,具有關鍵性與特殊性的學科概念。如數學學科中的“量感”、語文學科中的“修辭手法”、生物學科中的“生物多樣性與統一性”等,均為一種學科大概念。雖然大單元教學與單課時教學在組織方式、內容呈現形式等方面上有本質性的差異,但無論是大單元教學,抑或是單課時教學,都需要在某個教學主題的統攝與引領下進行與展開教學活動。對大單元教學而言,學科大概念形同單課時教學中的教學課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實施語文課程的大單元教學時,就應將提煉語文學科大概念視為基本前提,以更好地整合語文學科中的知識內容,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刻理解與深度學習,形成發展語文核心素養。
1.2 注重對教學的整體規劃
單元教學是由學科大概念統領,將多個語文教學課時與語文知識內容整合為一個教學單元,再對學生進行整體教學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進行大單元教學與大單元教學設計時,要相較于單課時教學更加注重對大單元教學內容、內容組織方式及大單元教學進度的整體規劃和系統安排,嚴格遵循學科邏輯與學生的認知邏輯,優化完善大單元教學的內容呈現形式與組織方式,以保證學科大單元教學的流暢性、連貫性與發展性。
1.3 以教學大情境促進學習
大單元教學的理論基礎為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在學科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帶有學科特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在目前,我國學校教育中的學科課程教學均十分重視讓學生在參與學科學習及實踐活動中,形成發展學科核心素養。在具體學科的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依托學科課程的性質、特點創設與學科大概念相契合的大單元教學大情境,以大情境為載體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學科知識,開展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應用從大單元教學中習得與收獲的學科知識經驗、技能技巧與思想方法解決處理由教學大情境衍生而來的學科學習任務、問題,進而得到學習能力的全面鍛煉與核心素養的有機發展。
1.4 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在大單元教學中,學科教學活動與學科學習活動均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探究性與綜合性。相較于在單課時教學中,學生可以以被動接受、理解識記、認真聽講等方式,學習并掌握課時中的教學內容,在大單元教學中,如若學生仍按照固定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便會出現許多學習障礙與疑惑不解,從而對其學習效率的提升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造成限制。所以,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學科大單元的教學活動時,就要重視起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式學習,在變革學生學習方式、鍛煉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更好地突破傳統單課時教學結構的局限性,增強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立意。
2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模式
下面以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五單元為例,對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模式進行例談。
2.1 依據單元導語,提煉學科大概念,定位教學主題
學科大概念在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中,起統領教學設計及教學實施的關鍵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實施與展開大單元教學時,就要將學科大概念的提煉視為基礎前提。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纂特點極具特色,采用的是“人文主題+語言要素”的雙線組元編排方式。由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大單元教學設計工作時,就可依據單元導語內容深耕具體教學單元中的語文教學內容,以此更為準確地把握到教學單元的學科大概念,實現對大單元教學主題的精準提煉。
在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五單元的單元導語模塊中共包含兩段語言文字描述,其中,“字里行間眾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為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具體地表現一個人的特點”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細研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可將其分為兩項語文訓練要素,閱讀訓練要素“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寫作訓練要素“初步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具體地表現一個人的特點”。結合承載本單元人文主題語句“字里行間眾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的意思“在字里行間中描繪眾人,描繪世間的每個人”,小學語文教師便可明確本單元的教學任務,即讓學生掌握并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寫出一個人的特點。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本單元共編排了“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習作”五個教學板塊。
在“精讀課文”板塊中,涉及了兩篇課文《人物描寫一組》和《刷子李》。課文《人物描寫一組》由《小兵張嘎》《駱駝祥子》《儒林外史》三篇小說的節選片段組成。《摔跤》為《小兵張嘎》的節選片段,主要通過對文中“小嘎子”“小胖墩兒”摔跤動作的描寫,體現了小嘎子機靈靈活、爭強好勝的性格特點;《他像一棵挺脫的樹》一文選自老舍所著長篇小說《駱駝祥子》,主要通過對祥子外貌的描寫,體現了車夫祥子高大健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特點;《兩莖燈草》則選自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六回,運用結合典型事例的人物描寫方法,表現了嚴監生的吝嗇;課文《刷子李》一文,則通過描寫刷子李徒弟曹小三的心理活動,側面烘托與體現了刷子李刷墻技藝的高超。本單元兩篇精讀課文側重語文閱讀訓練要素的落實,在實施大單元教學時,教師可引領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同時,體會、梳理與比較課文人物描寫方法表達效果的不同。
在“交流平臺”板塊中,教材對本單元中的兩篇精讀課文的寫法做出了細致分析,在引導學生回顧課文閱讀經驗的同時,也幫助學生梳理與總結了三種描寫人物并將人物的特點寫出具體的方法:一是選用表現人物特點的典型事例,將具體體現人物特點;二是用多種方法(外貌、語言、神態、心理等)具體表現人物特點,讓人物形象更鮮活;三是用描寫周圍人的反應,間接寫出人物特點。通過分析“交流平臺”板塊內容,小學語文教師能更為精準地把握到本單元兩篇精讀課文的教學重點,即梳理、總結、歸納與提煉將一個人寫具體的基本人物描寫方法。
在“初試身手”板塊中,包含兩項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語文學習任務。第一項任務為,讓學生在課間仔細觀察一位同學,用學過的方法寫出這位同學的特點;第二項任務為,讓學生結合最能夠體現出家人特點的典型事例,與同學進行交流。本板塊意在拉近學生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激發調動學生遷移運用從課文閱讀中學習的人物描寫方法,描寫身邊人的特點,為學生進行本單元的語文習作夯實基礎。
在“習作例文”板塊中,教材安排了兩篇習作例文。習作例文1《我的朋友蓉蓉》,運用動作、語言、神態等多種人物描寫方法,刻畫了蓉蓉天真可愛、好奇心強、忠于職守的特點;習作例文2《小守門員和他的觀眾們》主要描寫了放學后孩子們來到空地踢足球,路過的小朋友與叔叔都來觀戰的場景,運用外貌、神態、動作等多種人物描寫方法,呈現了一個場景中不同人物的表現,凸顯了小守門員盡職盡責的特點,也刻畫了不同觀眾的眾生相。本板塊兩篇習作例文的內容十分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并通過批注將習作例文中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呈現了出來,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幾種基本人物描寫方法的感知,為本單元語文寫作訓練要素的落實奠定了基礎。
在“習作”板塊中,習作主題為“形形色色的人”,要求學生運用在本單元學過的人物描寫方法,具體地表現一個人的特點。該板塊既是落實單元語文寫作訓練要素的關鍵,同時也能集中反映與體現出學生的單元整體學習情況和語文素養發展情況。
基于以上,小學語文教師可從本單元五個教學板塊內容中提煉出統領大單元教學設計及實施的語文學科大概念,即人物描寫,并將本單元的教學主題及性質定位為人物描寫習作單元,基于閱讀與寫作之間的相輔相成關系,讓學生在閱讀“精讀課文”與“習作例文”兩個教學板塊中的課文與例文的過程中,積累人物描寫方法,感受、體會、比較不同人物描寫方法在表達效果上的差異;讓學生在“交流平臺”與“初試身手”兩個教學板塊中,對本單元所涉及的人物描寫課文與例文進行思辨性閱讀、提煉、總結與歸納,在語文習作中將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刻畫鮮活人物形象的有效方法,并進行隨筆練習;讓學生在“習作”板塊中,正式展開人物描寫主題習作,遷移運用從閱讀中積累與收獲到的人物描寫方法,描寫一個人,并將這個人的特點寫具體。
2.2 立足核心素養,明確教學大方向,構建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標》)在“課程實施”部分中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提出了“全面把握語文教學的育人價值及核心素養內涵,明確清晰體現語文教學目標的育人立意”的教學實施建議。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運用大單元教學模式展開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可將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語文課程育人立意與大單元教學目標的構建融合起來,增強語文大單元教學的核心素養育人導向,梳理語文大單元教學的基本方向。
基于對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學內容的分析、各板塊間聯系的梳理、學科大概念的提煉與大單元教學主題的明確,小學語文教師可將本次大單元教學的語文核心素養培育重點集中在語言運用維度上,發揮發掘語言運用素養發展對學生思維能力、文化自信與審美創造素養形成提升的促進推動作用,制訂如下導向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協調發展的大單元教學目標。
(1)能綜合運用聯想想象、比較分析等閱讀方法閱讀“精讀板塊”中的兩篇課文,感受文中不同人物的鮮明特點,在頭腦中浮現出鮮活的人物形象與立體的場景,體會不同人物描寫方法表達效果的不同,生成學習課文中人物描寫方法將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的表達交流興趣。
(2)能結合作文批注,思辨閱讀“習作板塊”中的習作例文,結合單元學習經驗,懂得習作例文中描寫人物特點的方法,積累主題習作經驗與技巧并能在習作中恰當運用。
(3)能廣泛閱讀與人物描寫有關的文章,以及在閱讀本單元《人物描寫一組》課文后,形成閱讀更多與人物描寫、與課文原著小說有關的興趣,且能感受到人物描寫中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生成熱愛語言文字的情感。
(4)能在完成人物描寫主題習作后,與其他同學交流習作經驗,評改彼此的作文,學會自我反思與評價,總結歸納在作文中將人的特點寫具體的方法。
在這一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還可對應以上導向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協調發展的大單元教學目標,設置可評、可測、可操作的大單元教學評價標準,并將課程評價與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活動、各個大單元學習環節緊密結合起來,借助課程評價的助學、促學與輔學作用,更好地引領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語文學習及語文實踐,助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
2.3 設計單元導讀,創設教學大情境,突出以生為本
大單元教學十分重視與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及其學習主觀能動性在大單元學習過程中的體現。《語文課標》同時也在“課程理念”中倡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要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與實踐性,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正式實施與展開語文學科的大單元教學時,就要著重關注起能夠調動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語文學習動機教學大情境的創設。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在大單元教學活動前,以單元教學大情境為載體設計單元學習“預告片”,向學生簡明扼要地介紹,在大單元整體學習過程中將要學習與掌握的語文學科知識、技能技巧與思想方法,組織學生展開單元導讀學習活動,以此激活調動學生對未知的好奇與渴求,并梳理學生的單元整體學習思路與方向,促使其更為積極、踴躍地參與到語文大單元教學過程中來。
在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單元導讀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可聯系學生已有的語文學習經驗,針對小學生愛看動畫片的年齡特點,利用微課、多媒體電教設備等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制作包含家喻戶曉名著人物或故事人物的卡通動畫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回憶這些人物出自哪篇課文、哪本書,如敢作敢為、有勇有為的西門豹出自《西門豹治鄴》;本領大,有七十二般變化的孫悟空出自《西游記》;有超世才能與智慧的諸葛亮出自《草船借箭》等。如此,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便會受教學情境的作用得以調動和激活,并會如數家珍般說出自己印象中最鮮活、最立體的書中人物形象。之后,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問問題“那么作家與文學家是如何在作品中形象刻畫這些人物形象的呢?在語文作文中,我們是不是也能夠描繪出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將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呢?”引發學生對本單元語文學習內容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并主動配合教師開展單元導讀學習活動,使其通過粗略地瀏覽本單元中五大教學板塊的內容,初步把握到單元學習目標、任務與方向,即掌握并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將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
2.4 組建學習小組,構筑單元大任務,變革學習方式
對于年齡尚小的小學生而言,在語文課程中從整體出發進行大單元語文學習,是一項相對較復雜的語文學習活動,并且對其語文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認知能力有較大的考驗。所以,為確保學生能夠在實際的語文課程中更多地參與到語文大單元教學活動之中,獲得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小學語文教師就要充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協作優勢,幫助學生凝聚攻克與突破語文大單元中各種學習難關及障礙的團結力量,以此有效削弱語文大單元學習的難度,減輕學生語文學習的壓力。在這一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還應遵循《語文課標》的教學實施建議,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生的語文大單元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讓學生以合作的形式解決處理學習任務與學習問題,變革學生語文學習方式,強化學生語文學習效果。
在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大單元教學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可在學生參與單元導讀學習活動后,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談一談在本單元五大教學板塊內容之間的聯系以及自己在五個教學板塊中所應掌握與學習的語文知識,更進一步地梳理與清晰小學生的語文大單元學習思路和方向。在學生表述交流之后,小學語文教師就可根據學生對語文大單元學習內容的理解認知程度,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劃分語文學習小組,且為各個小組布置如下語文大單元學習任務:
【任務一】閱讀《人物描寫一組》和《刷子李》兩篇精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小嘎子、車夫祥子、嚴監生與刷子李四個人物分別給你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兩篇課文分別運用了怎樣的人物描寫方法。
【任務二】在閱讀“交流平臺”板塊中的資料后,總結歸納描寫人物的方法,同時可聯系讀過的人物描寫課文,如《軍神》《景陽岡》《猴王出世》《小英雄雨來(節選)》《司馬光砸缸》等,總結更多將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的人物描寫方法。并在總結歸納之后,合作研讀《我的朋友蓉蓉》《小守門員和他的觀眾們》兩篇習作例文,結合批注梳理習作例文中的人物描寫方法與不同人物的特點,比較兩篇例文描寫方法運用、寫法、選材等方面上的異同。
【任務三】仔細觀察小組中一位組員的特點,在小組中嘗試運用從課文與例文中學習人物描寫方法,以口頭表達的形式描述出這名組員的特點,比一比組中哪位同學描述的最具體、最形象、最鮮活。
【任務四】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人,有盡職盡責的警察叔叔,愛崗敬業的任課老師,貪玩好動的同桌等,選擇一個人作為自己語文作文的寫作對象,運用在本單元中學到的人物描寫方法,自擬作文題目,將這個人的特點具體呈現出來。并在完成作文后,與組內其他同學交換評改彼此的作文,看看有沒有將人物的特點具體、生動地表現出來。
如此,各組學生便會在以上四項語文大單元學習任務的驅動下,相互配合地開展課文的思辨性閱讀、人物描寫方法的總結、習作例文的對比以及人物描寫語文作文的寫作等綜合性、實踐性更強的語文學習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夠得到合作交流能力、探究實踐能力、分析比較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的全面鍛煉,其在選取寫作對象、遷移運用從本單元中習得與掌握的人物描寫方法進行語文作文的寫作與評改時,語言運用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提升,進而達到推動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協調發展、整體發展的教學目的。
3 總結
綜上所述,大單元教學是一種在學科大概念的統攝下,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組織方式與呈現方式進行重組重構,通過搭建多種多樣教學支架,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對學科本質內涵進行深入研探與深度學習的教學模式。在致力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的小學語文教育中,基于大單元教學模式展開語文課程教學實踐,既是一次響應《語文課標》理念、革新語文教學方式的有益嘗試,同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單課時語文課程教學組織與內容呈現形式的不足,穩定推動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課程目標的落地。
(作者單位:南京外國語學校明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