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彬



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相融合,以實際操作和問題解決為特點,促使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知識,實現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和信息技能的實際運用。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教學特征
(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
教學體驗中,任務驅動教學法與信息技術相融合,以分布式、體驗式、參與式、伴隨式評價等為教學方式,采用AI智慧課堂分析系統,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的教學思路,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讓學生耳目一新。
(二)以任務作為信息化數學教學的驅動力
任務驅動教學法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運用中,要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與交流。學生在小組合作環境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不僅能夠提升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溝通和社交技能。同時,在任務驅動教學法和信息技術相融合應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密切關注他們完成任務的狀態和具體情況,對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啟發與引導。同時,教師要積極督促學生把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二、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與信息技術相融合進行教學的價值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驅動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實踐應用,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驅動力。這種教學方法通過引入真實任務,使學習過程更具吸引力和相關性,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學習成果在現實中的應用,從而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實用性。例如,在學習八年級路程問題時,教師通過動畫設計一個路徑,讓學生通過任務一個一個逐個擊破。學生也可以通過畫圖分任務完成。例如,王老師每天上午大課間從教學樓慢跑到學校操場,鍛煉一陣后,再慢跑回教學樓。王老師離開教學樓的距離y(單位:米)與時間t(單位:分鐘)的函數關系圖象如圖1所示,則王老師跑步的路線可能是下面哪一項()。(用P點表示王老師所在教學樓的位置)
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畫出運動軌跡,經過思考,得出正確路徑為D。
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數學知識,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完美解決所帶來的成就感。這樣的挑戰性任務激勵學生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激發了他們對新知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路徑,大大增強學生的內在動力,使他們更加熱情地投入學習中。任務驅動教學法與信息技術相融合,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數學教學更加生動和有趣。
(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和信息技術相融合,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完成具體的、具有實際意義的數字化任務來主動學習和應用。例如,在九年級學習數據分析和計算概率的任務中,教師讓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畫樹狀圖或利用數字列表求概率。學生動手操作,在任務中解決實際問題:某中學召開數學應用活動型作業成果展覽,現場隨機抽取學生進行“最喜愛項目”調查,并將結果繪制成如下兩幅不完整的統計圖。(見圖2、圖3)依據信息,設置了以下任務(三個基本知識和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問題),讓學生通過任務驅動和信息技術逐步解答問題。
問題1:參與此次抽樣調查的學生人數是(120)人,補全統計圖2中E的人數(18)人。
問題2:圖3中扇形C的圓心角度數為(90)度。
問題3:若參加成果展覽活動的學生共有300人,則最喜愛A測量項目的學生人數是(75)人。
這種任務驅動教學法通過設置具體且具有實際意義的任務,促使學生面對真實的生活問題,讓學生在實踐應用中學習,可以有效地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有效地提升學生對數學實踐問題的解決和應用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鼓勵學生理解問題的本質,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讓學生學會開動腦筋,制定并實施解決策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學會如何在實際環境中應用技術知識,逐步建立解決復雜問題的信心和能力。另外,任務驅動教學法鼓勵學生凝聚團隊合作精神,鍛煉他們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和提升學生面對復雜問題時的分析、判斷和解決能力。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運用策略
(一)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任務
靈活運用初中數學任務驅動教學法,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和精心設計任務至關重要。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與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興趣相匹配,同時要考慮到技術發展的最新趨勢。學生在學習概率的求法及應用時,利用數字化游戲進行案例學習,既有趣,又增長知識。例如,小剛和小宇用如圖所示的兩個轉盤(見圖4,每個轉盤平均分成四等份)做游戲,兩個轉盤各一次,如果兩次數字之和為奇數,小剛獲勝,數字之和為偶數,小宇獲勝。這個游戲公平嗎?
學生實踐操作后確認答案為“公平”。這樣的任務設計,不僅吸引學生,確保了任務具有挑戰性,還確保所學知識的前沿性和實用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實踐性。
(二)適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任務
教師在學生分析問題時可以提供適當的提示,引導學生分析任務,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和自我探究,而不是簡單地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例如,在教授數據處理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與日常生活或實際應用相關的問題,如“如何通過數據分析預測天氣變化?”然后引導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探索可能的解決方案。為幫助學生深入分析任務,教師應該設計一系列引導性問題。這些問題應該由淺入深,能逐步引領學生深入理解任務的各個方面。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逐步理解數學數據處理的基本原理,還能學會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交流和討論,通過小組合作或課堂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策略,從而促進思維的碰撞和知識的共享。教師在學生分析問題時提供適當的、具有啟發性的提示和幫助,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逐步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更多是引導者和協助者,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
(三)合理分解任務步驟,合作完成任務
完成任務分析后,教師需要將復雜的驅動任務分解為若干具體的小步驟,每個步驟都應具有明確的目標和可操作性。例如,某商場采購一批火龍果,成本為8元/kg。經市場調查發現,火龍果在以后的10天內的售價m(元/kg)與時間第x天之間滿足函數關系式m=■x+18(1≤x≤10,x為整數)。通過分析銷售情況,發現每天銷售量y(kg)與時間第x天之間滿足一次函數關系,下表(見表1)是其中的三組對應值,再分步驟提出問題:
(1)求y與x的函數表達式。
(2)在這10天中,哪一天火龍果銷售的利潤最大?最大利潤為多少元?
學生經過分析和信息化模擬構圖,得出下面結論:
解:(1)設每天銷售量y與時間第x天之間滿足的一次函數關系式為y=kx+6,根據題意:
解得2k+b=335k+b=30 解之得k=-1b=35
∴y=-x+35(1≤x≤10,x為整數)
(2)設銷售這種水果的日利潤為w元,則
w=(-x+35)(x+18-8)
∵1≤x≤10,x為整數,∴當x=7或x=8時,w取得最大值,最大值為378。
答:在這10天中,第7天和第8天銷售火龍果的利潤最大,最大利潤為378元。
這種分解使任務變得更加清晰和易于管理,也能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復雜的數學知識。在任務的執行過程中,教師利用信息化希沃白板進行班級管理,鼓勵學生小組合作。這種分工合作不僅有助于提升團隊的工作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在合作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會有效地交流和協調,解決團隊內部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入真實的或模擬的項目環境,提供給學生更加接近實際工作的體驗。
(四)注重課后拓展,構建教學評價
課后拓展活動應與課堂學習緊密相連,延伸和深化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體驗。例如,教師可以布置與課堂任務相關的研究項目,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解決更多的數學實踐應用問題。在任務驅動教學展開之后,教師需要及時對學生表現進行評價。教學評價方面,應重視過程性評價和自我評價,如思考的深度、問題解決的策略和團隊合作的能力。這種評價方式能夠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教師和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并改進。同時,教師需要提升任務設計的針對性,及時運用希沃班級評價和AI智慧課堂分析系統。例如,在“二次函數的應用”的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布設了訓練任務。在成果展示環節,教師對各個團隊的具體表現給出了個性評價,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二次函數在運動問題中的應用(多選):足球運動員將足球沿與地面成一定角度的方向踢出,足球飛行的路線是一條拋物線,不考慮空氣阻力,足球距離地面的高度h(單位:m)與足球被踢出后經過的時間t(單位:s)之間關系如下表(見表2)。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A.足球距離地面最大高度為20 m
B.足球飛行路線的對稱軸是直線t=2
C.足球被踢出9 s時落地
D.足球被踢出1.5 s時,距離地面的高度是11 m
教師對學生給出的答案BC,給出專業評價。學生對教師鼓勵性評價較為敏感,因此,教師在評價語言設置上要有創新,要讓學生感到教師的熱情,這對全面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反思自己。這種自我反思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自身學習的深入理解,還能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終身學習的習慣。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運用,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度,還加深了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促進了數學教學的創新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市單縣實驗中學)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