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瓊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德育工作已成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初中班主任作為德育工作中的關鍵人物,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德育管理的效果,是廣大班主任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初中班主任進行德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班主任作為學生接觸較多的人,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班主任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
案例1:
一天,我班一位同學在班級群里發表了不適當的言論,引發了同學之間的爭吵。面對這種情況,我沒有簡單地責備這位同學,而是對他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和教育。然后,我在班會上開展了“當你發現他人的錯誤行為時應該怎么做”的討論,并在班級中特別強調了以身作則的重要性,提醒學生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生1:要么不去理睬,要么先了解事情的原委再確定怎么做。
生2:我覺得應該關注此事,并且了解事情的原委,看看能不能幫助這名有錯誤行為的同學,以免他一錯再錯。
生3:應該看看他的錯誤行為是什么,然后看看老師怎么處理。之后我們再以朋友的身份和他溝通、交流,幫助他認識錯誤。不管怎樣,都不能人云亦云,一味地責備。誰都會犯錯,關鍵是我們要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師:同學們的認識都很正確。看到同學犯錯了,我們首先不是批評,而要設身處地想原因、找問題,幫助同學認識錯誤。如果我們一味地批評、指責,不但看不到事情的真相,而且可能會傷害同學。
最后,教師提醒學生要以正確的方式處理類似的事情。要善于傾聽、善于表達、善于引導,共同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與同學們互相幫助,共同成長。
通過這件事情,同學們認識到了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學會了如何正確處理問題。我相信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學生能逐漸養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案例2:
作為初中班主任,筆者深知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因此筆者一直以身作則,樹立榜樣,積極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在日常教學中,筆者始終保持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項工作都認真負責,從不敷衍。在班級管理中,筆者也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自主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事務,共同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為了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筆者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及時引導。在處理學生矛盾時,筆者始終堅持公正公平的原則,不偏袒任何一方,讓學生感受到公正的對待和關愛。
有一次,筆者發現班上一位同學情緒低落。與她談心交流后,筆者了解到她是因為最近幾次班級小測試考得不理想,而考試不理想的原因又是因為班上有同學傳她的是非,說她和男生走得很近等。了解這一切后,我幫助她排解了內心的困惑,讓她好好學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用自己的成績說明問題。通過筆者和其他同學的關心和引導,這位同學逐漸走出了困境,重新振作了起來。
言行是最好的教育。作為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的班主任,要時時處處關注學生,為學生著想,這對于成長中的初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注重情感教育,加強溝通交流
情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要注重情感教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及時給予關心和幫助。在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班主任要注重方式方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情感教育,班主任可以增強學生的情感認知和道德意識,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案例1:
在一次班會上,筆者發現小玲(化名)悶悶不樂。筆者意識到這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時機,于是主動與小玲交流,耐心傾聽小玲的心聲,并給予積極的回應和鼓勵。小玲逐漸敞開心扉,與筆者分享了自己的煩惱和困惑。原來是她爸爸媽媽經常吵架,甚至還鬧離婚,這讓小玲非常擔心。
通過這次溝通交流,筆者意識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是情感教育的關鍵。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筆者將更加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及時給予學生關愛和支持。
案例2:
小明(化名)是一個聰明但有些內向的孩子,常常因為成績不理想而感到自卑。筆者意識到,這樣的情緒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關注和引導,可能會影響他的成長。
于是,筆者展開情感教育,嘗試與他建立更深入的交流。如主動找他聊天,傾聽他的煩惱,鼓勵他表達自己的想法。交流中,筆者發現他其實有很多優點,只是缺乏自信去展示。筆者告訴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就能收獲成功。
在情感教育的引導下,小明逐漸敞開心扉,與教師、同學的關系也變得親密了起來。他開始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自此,筆者意識到情感教育不僅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還能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
班主任應該注重情感教育,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鼓勵他們克服自卑、建立自信。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還能增強班級凝聚力。同時,班主任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和良好心態,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教育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生成長。
三、加強班級管理,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班級管理是德育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班主任要加強班級管理,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首先,制定合理的考勤制度是進行良好班級管理的基礎。對學生來說,按時到校、不早退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有利于保證課堂教學的時間,還能夠增強學生的紀律意識和時間觀念。因此,通過制定考勤表,記錄每個學生的出勤情況,可以對遲到、早退的學生進行適當的提醒和警告。
案例1:
小強(化名)經常遲到,而且每天遲到的理由都不一樣。筆者和班干部說了幾次作用都不大。后來筆者把他班級考勤制度給他看,讓他認真讀一遍,并把相應處罰記錄下來,月班會的時候進行總結,讓他認識到他對整個班紀班風的影響。通過這樣的方法,他不但改掉了遲到、早退的毛病,而且還成了考勤制度的有力監督者。
另外,制定課堂紀律方面的規范是班級管理制度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課堂上,學生應該保持安靜,能認真聽講、不隨意打擾他人。因此,通過課堂紀律規范,明確哪些行為是被允許的,如積極回答、輕輕翻書、與同學討論問題等;上課說話、睡覺、看小說等則是不被允許的;另外,對違反規定的學生要進行適當的批評和引導。
案例2:
小林(化名)因為上課說話被罰站,因為小林的行為不僅影響了他自己,也影響了其他同學。筆者告訴他,每個學生都要遵守課堂紀律,這樣才能維護良好的學習環境。
小林承諾他不會再在課堂上隨意講話,他會好好學習,做遵守紀律的好學生。因為小林知道,如果想在學校有好的表現并取得好的成績,他就要學會遵守紀律,尊重老師和同學。
可以說,小林通過這次事件,意識到了紀律的重要性。他決心要做一個好學生,不給別人惹麻煩。他還明白了遵守紀律不僅是對自己的尊重,還是對他人的尊重。他也知道只有通過努力和自律,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最后,除了以上兩點外,班主任還可以制定其他一些班級管理制度和規范。如衛生制度、作業規范、課外活動規范等。其中,衛生制度可以要求學生保持個人衛生和教室衛生,營造一個整潔的學習環境;作業規范可以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并保證作業質量;課外活動規范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團隊合作精神。
當然,在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和規范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同時,班主任還應該注重引導和培養學生的道德標準,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社會、學校和家庭的正面或負面影響,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
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還能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作為班主任,筆者始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德育工作的開展。
首先,筆者會定期組織開展“關愛他人,共享快樂”的公益活動。筆者組織學生走進社區,幫助老年人打掃衛生、購物,教老年人使用微信、支付寶及一些購物軟件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關愛他人的快樂。
案例1:
有位老人不會用微信的收、付款功能,這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在“關愛他人,共享快樂”的公益活動中,我班的兩位同學認真、耐心地幫助了這位老人。教他如何收取別人通過微信給他轉來的錢;還教他如何在微信上綁定銀行卡,再把錢提到銀行卡上;教他掃碼或者用支付碼結賬等。這兩位同學擔心老人學不會,還主動加了老人的微信,讓老人遇到問題時隨時聯系他們。更難得的是,他們還細心地把微信收錢、付款等步驟錄成了短視頻,以便于老人學習使用。
通過這種“關愛他人,共享快樂”的活動,學生不僅學會了關心他人,還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其次,我們開展了“誠信考試”主題班會。教師通過講解誠信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考試作弊的危害,如“考試作弊騙得了一時,卻影響了一生”“考試作弊是騙人害己的事,于人于己都不利”等,并鼓勵他們在考試中誠實守信。這樣的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道德素質,還增強了他們的自律意識、責任意識。
最后,組織“環保小衛士”活動。我們帶領學生走進公園,撿拾垃圾、宣傳環保知識,讓他們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寫保護環境的宣傳語,畫保護環境的圖畫。如:
學生寫的環保宣傳語:
學生畫的環保圖畫:
“環保小衛士”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提高了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
當然,適合德育的活動還有很多,如主題班會、演講比賽、辯論賽等。這些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道德素質,還增強了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另外,活動也促進了學生的個人成長,為學校營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圍。我們將繼續開展更多有益的德育活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力量。
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作,需要班主任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通過以身作則、注重情感教育、加強班級管理、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等有效策略,不斷提高德育管理的效果,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三十五中學)
編輯: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