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堅 李華 張哲 黃圣南



摘 要:大力推動城鄉冷鏈物流一體化,是鞏固和增強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打破城鄉二元格局。本文以海南城鄉冷鏈物流為研究對象,分析城鄉冷鏈物流一體化必要性,通過實地調研海南省城鄉冷鏈物流發展現狀,發現存在冷鏈供應鏈尚未建立、城鄉冷鏈資源分布不均、專業冷鏈物流人才匱乏、農村冷鏈信息化水平低、“最先一公里”冷鏈認知不足等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以期促進海南省城鄉冷鏈物流一體化健康發展。
關鍵詞:海南省;城鄉冷鏈物流;一體化發展;農村經濟;城鄉二元結構
本文索引:張堅,李華,張哲,等.<變量 2>[J].中國商論,2024(12):-112.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6(b)--04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推出鄉村振興戰略,其核心是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壯大鄉村經濟和改善農村社會環境,推動農村地區的社會進步和全面發展。2021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銜接產地銷地、覆蓋城市鄉村、聯通國內國際的冷鏈物流網絡。冷鏈物流被認為是鞏固和增強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冷鏈物流的發展將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流通效率,保障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助力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海南省作為我國唯一位于熱帶地區的省份,一直以農業資源豐富而聞名,其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由于物流和倉儲設施的不完善,農產品流通存在一系列問題,限制了鄉村經濟的發展。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政策和支持措施,在這些政策的推動下,海南冷鏈物流發展迅速,物流設施和技術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但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1 海南省城鄉冷鏈物流一體化發展的必要性
1.1 產業發展需要
海南省一直以農業資源豐富而聞名,農業是其支柱產業之一。2022年,海南省的農牧漁林行業總產值2272億元,相比2021增長3.5%。生鮮農產品產量穩步增長,無形中對冷鏈物流需求也不斷增加。城市冷鏈物流的建設大體上得到了足夠重視,也相應建成或配套完善了如冷藏車、冷庫等冷鏈物流設施。但作為產鏈源頭的農村地區冷鏈物流發展卻往往被忽視,存在“最先一公里”預冷意識薄弱,農產品采摘捕撈后預冷、冷藏保鮮率低,田間預冷庫建設不足,導致農產品的腐損率居高不下,并反映在銷售的價格上。通過構筑城鄉冷鏈物流一體化體系,可以顯著降低各類鮮活農產品的腐損,延長生鮮農產品的貨架期。同時,利用冷藏設施的保鮮能力,對生鮮農產品市場的供應進行調節,有助于平衡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保障農民的收入和消費者利益。
1.2 滿足民眾消費升級的需求
數據顯示,2022年海南省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0118元,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117元,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新冠疫情原因,促使民眾的生鮮食品消費量及產品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升。2022年,海南省人均食品消費支出為5951元/人,與上年相比支出降低10.5%,但2022年海南省人均對蔬菜、鮮肉及水產等生鮮產品的消費量與2019年相比,整體均在增加。廣大民眾對生鮮食品最大的要求就是“新鮮”,而生鮮農產品的整個流通過程需要冷鏈物流保駕護航,進一步促使冷鏈物流需求上升。為了進一步滿足海南省城鎮與農村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促進城鄉冷鏈物流一體化發展非常有必要。
1.3 助力打破城鄉二元格局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進城市農村協調發展的措施,但是我國城鄉差距呈擴大趨勢。本文以海南省為例,2022年海南省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約40118元/人,可是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19117元/人,城鄉居民收入相差2倍。海南省冷鏈物流網絡主要集中在主要城市和旅游景區,鄉村地區冷鏈物流網絡較為薄弱。調查顯示,海南省大部分冷鏈物流設施如冷藏車、冷庫主要設置在城市或者靠近城市,與農村最近的“最先一公里”預冷設施設立不足,冷藏車數量就更少了,預冷不足導致的產品腐損率居高不下,進一步影響農村居民收入增加,甚至出現菜賤傷農等問題。推動城鄉冷鏈物流一體化,既可以響應國家鄉村振興的號召,優化城鄉勞動力分工,合理布局,協調發展,又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活力。
2 海南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
海南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其貨物運輸方式相對單一。同時,海南是我國唯一的熱帶高效農業基地,生產的熱帶果蔬及各類水產品大部分供給內地省份或出口。熱帶果蔬及各類水產品產品易腐敗變質的特性,同時因其高溫的環境,生鮮產品的流通需要冷鏈物流保駕護航,對冷鏈物流需求與日俱增。但目前海南省冷鏈物流網絡不夠完善,總體發展水平有待提升。
2.1 冷鏈物流需求劇增
海南省利用豐富的農業資源,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數據顯示,近年來海南省農業產量及產值整體均呈上升走勢。統計年鑒顯示,2021年海南省生鮮總產值1344億元,比上年增長4%。2022年海南省蔬菜、水果、水產品產量分別為605.43萬噸、563.47萬噸及171.18萬噸,與2021年相比,分別增長4.1%、7.2%及4.3%。生鮮農產品流通需要冷鏈物流保駕護航,進一步促使冷鏈的需求規模不斷擴大。
2.2 冷鏈物流發展環境持續改善
為促進冷鏈物流快速健康發展,海南省政府陸續出臺很多相關政策措施。2020年,海南省出臺《海南省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推動冷鏈建設,降低農產品損耗和物流成本,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2021年,海南省出臺《海南省“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根據海南自貿港建設所需要的冷鏈市場需求,充分利用自由貿易、便利運輸自由和低稅率、零關稅等制度優勢,依托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和國際航空樞紐定位,提高海南自貿港連接全球的通道能力,把海南建設成為服務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國家冷鏈大倉庫”,努力把海南打造成為區域性國際冷鏈物流中心。政策的出臺與實施,為海南省冷鏈產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3 海南省城鄉冷鏈物流一體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冷鏈供應鏈尚未建立
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冷鏈運輸率約為21%,而海南省冷鏈運輸率僅為13%,與國內平均水平相比,低8%。海南省冷鏈供應鏈尚未建立,生鮮產品從采摘、捕撈等開始到消費者手中的流通過程存在大量“斷鏈”問題:“最先一公里”預冷意識薄弱,產品預冷率僅為20%;生鮮運輸過程還是傳統的“冰塊+棉被”運輸方式居多;多數冷藏車未安裝跟蹤定位及溫度監控設備,溯源追溯體系尚未建立;尚未建立冷鏈信息監控平臺,無法實時應對冷鏈運輸過程出現的突發狀況,無法給冷鏈需求方提供實時冷鏈信息查詢與監控服務等。整個冷鏈供應鏈中的成員尚未形成合作共贏的觀念,特別是“預冷”環節存在斷鏈現象嚴重,冷鏈溯源體系不健全,冷鏈信息服務平臺尚未搭建完善,嚴重影響城鄉冷鏈物流一體化發展。
3.2 城鄉冷鏈資源分配不均
國家自2013年開始每年為海南田頭冷庫建立、完善投入資金,但田頭冷庫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冷庫老舊、冷庫閑置率高、冷庫缺乏現代化建設等。隨著生鮮產品產量增加,預冷設施需求也不斷增加,但因生鮮產品季節性強,一年中使用時間不超過6個月,較大部分時間出現閑置,大量存在田間冷庫建設不足與田間冷藏設施閑置并存之勢。按照冷鏈設施資源地區分布來看,冷庫與冷藏車資源多數集中在海口、三亞與澄邁三個地區,農村地區冷鏈設施資源分布相對較少。海南本身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給生鮮農產品運輸儲存帶來挑戰,易造成生鮮農產品腐敗變質。城鄉冷鏈資源分配不均,易導致“最先一公里”生鮮產品品質難以保障,阻礙了海南省生鮮農產品朝高質量方向發展。
3.3 冷鏈專業人才較稀缺
冷鏈物流專業人才缺乏,嚴重制約了冷鏈物流發展。一直以來,冷鏈物流企業大多通過師傅帶徒弟形式完成冷鏈物流人才儲備。而這種方式使得冷鏈物流人才成長速度慢、效率低,嚴重制約了冷鏈物流的發展。冷鏈物流人才包括本地人才培養和國際高水平冷鏈物流人才引進。根據海南省內主要高校調查數據,發現海南省各高校尚未設立冷鏈物流專業,大部分高校設立的是物流管理專業,沒有直接的冷鏈人才培養,有的學校雖設立冷鏈物流課程,但是無法滿足冷鏈物流人才需求。在國際高水平冷鏈物流人才引進方面,因待遇、發展前景不明朗等原因,結果不太理想。
3.4 農村冷鏈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為提高海南物流運輸的運載效率,建成企業運力共享模式。2019年起,海南先后完成進出島物流管控系統、公路水路運輸信用信息系統以及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并上線運行,實現了與國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互聯互通。2020年,海南省政府主導并開發了“海南省冷鏈食品可信追溯平臺”搭建,有效解決了海南省冷鏈食品的可追溯問題,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食品安全問題。2023年,海南省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牽頭搭建了“海南省冷鏈物流公共服務數字平臺”,旨在為企業提供冷鏈貨車匹配、倉儲匹配等信息供需對接服務,促進冷鏈物流數據互聯共享,但由于該平臺搭建時間較短,目前該平臺尚未被有效地普及運用。總的來說,這部分建設還是以城市為重心,農村冷鏈物流信息化水平較落后,且缺乏公共信息平臺削減信息差,導致產品出現農村生鮮種植與流通交易的盲目性,直接影響農民的收入。
3.5 冷鏈意識較薄弱
生鮮產品的加工、貯藏、運輸、分銷到零售及至最終的消費者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嚴格遵循產品所需的特定溫度條件,特別是在海南省生鮮農產品的冷鏈流通過程中,因“冷鏈最先一公里”環節缺乏預冷或者預冷環節操作不規范,易導致農產品質量受損。除此以外,冷鏈物流企業在產品流通過程中缺乏冷鏈意識,因無法保證全過程適宜溫度控制,在運輸、冷藏、流通加工、配送等環節中出現“斷鏈”,對生鮮農產品的質量產生不可逆影響。因冷鏈意識不足,在產品流通各個環節中均容易出現“斷鏈”,而引發產品變質。提升冷鏈意識,確保生鮮農產品在冷鏈全過程中的適宜溫度控制,對海南省城鄉冷鏈物流的發展至關重要。
4 海南省城鄉冷鏈一體化發展對策
4.1 建立現代化冷鏈供應鏈體系
海南應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構建現代化的冷鏈物流供應鏈體系。通過完善海南省冷鏈供應鏈基礎設施,打造符合海南省自身條件的冷鏈流通體系,確保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質量。整合區域生產資源,優化上游生產環境,通過優化生產源頭,從根本上提升海南省冷鏈產品質量。完善冷鏈信息平臺,強化冷鏈全流程信息共享,實現各環節品質追溯、時效追溯、物流全程追溯。通過依靠先進技術,構筑數字化、智能化的綠色冷鏈系統,實現冷鏈再造,推動信息透明化與加強冷鏈連續性,提升冷鏈服務水平,助力海南省生鮮農產品朝高質量方向發展。
4.2 加大農村冷鏈基礎設施投入
針對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薄弱問題,海南應加大對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特別是農村地區冷鏈基礎設施,如“最先一公里”預冷設施建設。通過向農村地區加大資源投入傾斜,在農村地區加大田間預冷庫的建設,增加農村冷鏈運輸的冷藏車保有量,縮短農村與城市間的冷鏈資源差距。海南省《“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為助力農業生產,將改造和新建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冷庫為26座,新增冷庫約4萬立方米、冷藏能力約1.7萬噸,覆蓋海南省85個瓜菜主產區和產品優勢區。后續海南將以0.2~1.9萬畝為單位面積建設一座預冷庫,確保瓜菜采后30分鐘內運到預冷庫進行冷卻,60分鐘內需進行預冷,建立從“采收預冷-保鮮倉儲-冷鏈運輸”的全鏈條冷鏈服務體系。
4.3 培養與引進專業冷鏈物流人才
專業冷鏈物流人才是促進城鄉冷鏈物流平衡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海南省地區高校應大力加強校企合作,互通有無,建立完整的冷鏈物流人才培養體系,學校還可通過聘請一線冷鏈技術人員作為特聘教師,強化自身課程優勢。同時要求有基礎、有資源的相關高校優先開設冷鏈物流專業,開設冷鏈物流相關課程。鼓勵冷鏈物流相關專業大學生返鄉就業,投入農村基層中,為農村冷鏈物流發展注入活力。同時應充分依托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以百萬人才進海南為機遇,制定對應的冷鏈人才引進政策,從各地區引進優秀的冷鏈人才,引進先進的理念,投入城鄉冷鏈物流均衡發展中,助力海南冷鏈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4.4 建立城鄉冷鏈物流信息共享平臺
在海南省政府的牽頭與帶動下,已陸續搭建了“海南省冷鏈食品可信追溯平臺”與“海南省冷鏈物流公共服務數字平臺”等冷鏈物流服務平臺。但冷鏈物流信息化程度依然有待加強。政府部門應積極牽頭,省內龍頭冷鏈物流企業應積極響應加入,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與區塊鏈等技術,不斷推動海南省冷鏈食品可信追溯平臺升級完善與應用推廣,建立省級冷鏈物流信息共享平臺,優化城鄉冷鏈物流資源配置;利用5G技術、定位導航、區塊鏈、自動識別等技術,實現對冷鏈物流產品的全過程實時監管;打造冷鏈物流全過程溯源技術,讓冷鏈運輸過程更透明,從而實現降低冷鏈產品的監管難度,建立全程可控、可溯的冷鏈供應鏈體系,為海南優質品牌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高效流通提供保障。
4.5 加大農村地區冷鏈宣傳
從“保質”“增收”等角度入手,可通過設立專門的冷鏈物流宣傳小組,定期去到農村田間,將預冷重要性傳達給農民及相關從業人員,也通過張貼宣傳海報、印發宣傳單,宣傳預冷的重要性,讓農村地區從業人員認識到冷鏈物流對農產品的重要性與積極意義,其不僅是農產品高質量發展的保障,還是農民增產促收的重要手段。通過提高農村地區種植戶的冷鏈意識,進一步提高田間預冷的比例,有效降低生鮮農產品腐損,推動海南省的生鮮農產品更加健康、綠色,同時促進農民收入增加,進而有效縮短城鄉收入差距,加大冷鏈物流覆蓋面,為鄉村振興發展,帶動農村經濟,保質增收,注入力量。
參考文獻
羅青青.“城鄉一體化”背景下鄉村物流發展現狀探究: 以某縣為例[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1(23):73.
覃朝春,吳文娟.基于HACCP的海南農產品冷鏈物流質量體系研究[J].物流科技,2022,45(13):142-145.
孔燕.四川農產品冷鏈物流城鄉一體化構建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7(2):31-33+38.
張協奎,黃蔚.城鄉一體化發展對區域貧困的影響[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2,36(7):99-116.
張笑菡.城鄉一體化治理推進共同富裕: 價值選擇與實踐探索[J].新疆社會科學,2022(4):41-52.
魏淼.儋州市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產生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海口: 海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