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玲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11.037
[摘 要]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的重要職能部門,其具有履行公共職責的義務。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更加多元化,完善內控制度、提高內控效率能夠幫助單位提高業務管理效率,更好地履行公共職責。文章通過分析內控的重要性,重點梳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存在的各項不足,并結合具體需求給出對應的改進措施,以期為單位提高內控管理效率、推動單位長遠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志碼:A
隨著近年來國家各方面的快速發展,行政事業單位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完善內控機制、提高內控水平成為行政事業單位的重要工作。但實際上,當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內控環境不完善、監督機制缺失、關鍵控制活動存在缺陷、風險評估不健全等。各行政事業單位要結合實際管理情況優化現有管理環境,加強內控監督,分析各控制活動的不足并及時改進,制定健全的風險評估機制,引進信息技術,提高內控水平。
1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1.1 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
行政事業單位不斷優化和加強管理能夠有效提高單位行政效能,也是單位加強內控的關鍵。通過加強內控管理,采取有效的績效管理措施,對其中表現優異的員工及時獎勵,同時對其中表現惡劣、給單位造成負面影響的員工施以懲處措施,能夠有效約束員工,增強員工工作積極性。同時,在內控制度實施后,可以強化控制活動管理,加強財務預算管理,保障單位各項資源得到合理應用,同時確保對資源的全面控制和監管,防止資金亂用,使其在合適的位置發揮最大價值,有效提高單位管理能力。
1.2 規范財務管理活動
行政事業單位日常管理工作的重點環節是做好財務管理工作,通過加強內控管理,各單位能夠明確財務管理的具體范圍和實際職責,采用多項監督管理機制,對財政資金的流入和流出做到全面監管,避免財政資金損失,確保各崗位員工都能積極履行職責,從而對財務工作進行有效規范,保障工作順利完成[1]。
1.3 保障國有資產安全和完整
行政事業單位日常管理經費都由國家財政撥款支持,對國有資產具有使用和保護的職責和義務。通過完善內控制度,加強內部監督管理,可以對單位內部各項工作進行全面監管,確保員工行為規范,單位工作更加公開和透明,避免其中出現違規操作,從而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促使國有資產發揮最大價值,為社會和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2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內部控制意識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不完善,與單位沒有樹立良好的內控意識有著重大關系。部分單位領導對內控缺乏重要認識,在日常工作中更加看重公共職責的履行,并未將內控作為重點工作在單位中開展,沒有意識到開展內控工作的重要性。一些單位領導雖然也在按照要求推進內控工作,但只是對內控制度和相關規則進行宣講,并未對制度落實情況做到全面監督,因此內控工作并未在單位真正落實。此外,內部工作人員意識缺乏也是影響內控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因素,一些工作人員將內控看作財務工作,認為只需要對財務展開內控管理,其他部門沒有必要參與,甚至有員工認為內控的落實實際上是用各項制度約束員工工作,不利于工作順利開展,因此對內控存在一定抵觸情緒,沒有真正參與其中。
2.2 內部控制監督管理存在問題
當前部分單位存在內部監督管理不完善的問題,監督作用無法體現,內控管理質量依舊無法提升。部分單位盡管在內部設置了專門的內部監督部門和相應的人員,但實際上的審計工作還是交給財務人員負責,且由于單位缺乏相應的監督獎懲機制,在審計中即使發現了問題,單位也無法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罰,內部審計并未獨立,審計作用難以發揮。內部審計范圍不夠全面,大部分單位審計工作只針對財務資料進行審計,并未審查業務活動中是否存在不足,且都屬于事后審計,無法對整個經濟活動過程進行全面監督。同時,部分單位外部監督不完善,相關監管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監督力度不足,監督不到位,難以及時問責,公眾對單位的監督只能根據單位公布的預決算信息簡單了解,對其他信息掌握不足,因此難以進行監督[2]。此外,一些單位缺乏完善的內控評價機制,開展相關評價工作時都是按照上級要求進行,并非單位主動評價,評價缺乏客觀性。部分單位在實際評價過程中只有財務人員對內控進行評價,其他部門人員參與不足,無法真正反映內控實施情況。
2.3 關鍵控制活動不夠完善
首先,預算管理不夠科學。部分單位預算存在一定問題,預算編制數據不夠準確,在編制年度預算時,各部門對預算要求了解不足,財務與其他部門缺乏有效溝通,預算編制并未真實反映單位實際情況。預算執行不夠嚴謹,預算編制不夠準確,造成后期執行不合理,一些單位只有財務部門對預算資金進行管理,業務部門并未對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和分析,超預算問題嚴重,導致執行與實際存在較大差異。其次,采購業務存在問題。部分單位在采購活動中沒有執行單位制定好的采購程序,采購計劃和采購預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因此采購活動難以對業務起到較好的支持,一些單位在采購招標過程中程序不規范,容易造成采購不合規[3]。第三,資產管理存在問題。部分單位對固定資產的內控管理不夠科學,缺乏完善的資產管理體系、沒有及時核算資產、清查盤點不完善等問題較多,因此固定資產管理不夠科學,資產存在丟失、浪費風險。最后,合同管理不夠嚴謹。部分單位沒有完善的合同簽訂審批程序,在具體的簽訂過程中存在一些漏簽等不合規行為,合同管理不科學,影響單位正常權益。
2.4 風險評估機制存在漏洞
部分單位在建設內控過程中容易忽略風險管理工作,單位內部風險評估機制不夠完善,無法及時識別、分析和應對風險,導致風險發生概率較高,一旦發生風險,則會給單位帶來較大損失。當前部分單位并未做好風險管理工作,沒有制定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員工在日常工作中難以及時發現各項風險,也無法第一時間對風險進行評估和分析,因此也就不能準確制定風險應對措施,進而引發風險,導致內控工作效果不明顯。
2.5 信息溝通機制有待健全
信息化時代對于內控產生一定影響,各單位要結合單位詳細情況及時優化和完善內控制度,引進信息化手段,將內控工作和信息化技術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內控效率。但實際上,當前大部分單位信息溝通效率不高,缺乏完善的溝通機制,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不好,業務之間并未形成良好的協作、制約機制。部分單位對信息系統應用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同時不重視對信息系統的安全維護,導致在信息環境下單位系統容易受到攻擊,內控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障,影響內控的有效性。
3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具體優化措施
3.1 增強內部控制意識
行政事業單位要想將內控在實際工作中順利落實,就要積極樹立先進的內控思想意識,使全員認識到內控的重要性,才能促使其將內控融入工作。首先,管理層要加強重視,管理層要全面掌握內控的內容,結合單位實際情況深入分析制度要求等;領導人員要積極學習相關政策文件,明確內控的重要性,制定科學的內控計劃,建立良好的內控文化,為單位加強內控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其次,各單位要加強對內控重要性的宣傳,利用單位官方網站或者公眾號等加大內控相關宣傳,通過開展專題會議、利用單位宣傳專欄等加大宣傳力度,促使單位所有人員都能意識到內控并非領導或者某一個部門的任務,而是需要全體人員共同參與的工作[4]。同時,還可以定期開展內控實踐活動,從而掌握員工對內控的掌握程度。最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所有人員要提高對內控的重視,掌握自身的具體工作職責,并且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根據單位下發文件要求,積極學習內控相關知識,明確內控對于自身工作及單位發展的意義,從而嚴格執行內控制度,規范自身工作,確保內控工作能夠在單位中順利落實。
3.2 完善內部控制監督管理機制
加強內控監督能夠有效避免各工作環節出現失誤,提升單位內控水平。首先,構建完善的內控評價報告制度,通過完善該制度,促使單位根據實際情況,每年年末編制內控評價報告,要求單位內部所有人員對一整年的內控設計執行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并生成詳細報告,以此準確找出內控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其次,做好內部監督管理工作,設置獨立的審計部門,由財務牽頭,相關業務部門共同配合,抽調人員組成內部審計小組,主要負責內部監督。單位要保障內部審計獨立,且監督的范圍是內部所有的經濟業務活動全過程,全面檢查內控制度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內控問題并給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內部審計在實際監督過程中要保障全面性和客觀性,確保審計監督結果準確。同時,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強對內部人員的監督,由紀檢監察部門對相關人員工作進行監督,及時發現工作中的失誤,并第一時間上報領導或者上級監察部門,確保單位內部形成清正廉潔的辦公環境[5]。最后,加強外部監督,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加強外部監督管理,能夠有效提升內控質量。一方面,要加強政府監督,由上級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加強對單位的監督管理,避免單位內部出現違規行為,保障相關人員工作合法合規;另一方面,加強公眾監督,各單位要明確公眾監督的地位,設置專門的監督反饋渠道,從單位公眾號、官方網站等渠道及時公布各項信息,確保監督公正公開,增強監督的有效性。
3.3 重視關鍵控制活動的優化
首先,加強預算內控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在實際編制預算過程中要重視預算編制的合理性,結合單位具體業務需求,綜合分析各部門的歷史數據及年度工作安排,嚴格按照預算編制要求合理編制預算,做好預算額度的全面控制。一方面,各單位要加強預算執行監管,定期檢查預算執行進度,分析執行情況和預算目標之間的差異,定期對預算執行中的問題進行總結,及時解決。另一方面,各單位要對預算執行過程實施動態監管,分析預算內控中的問題,掌握資金使用實際情況,做好預算績效評價工作,保障預算與單位實際相符,避免財政資金浪費。其次,完善采購內控管理,采購工作要求有科學的采購計劃,并且采購部門必須嚴格審核采購的必要性,確保采購申請與單位需求相符。同時,要保障采購流程合規,在采購前應當對采購項目進行分類,根據具體類別選擇最合適的方式,采購工作要嚴格按照采購流程完成,在采購工作完成后,要根據采購結果對采購活動進行評價,做好采購驗收工作[6]。第三,做好固定資產內控管理,行政事業單位要成立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并且明確劃分崗位職責,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搭建完善的資產管理系統,將單位所有資產都統一在系統中,全面掌握資產分布和使用情況,鼓勵員工內部調撥資產,積極利用閑置資產,促使固定資產使用效率最大化。最后,加強合同管理,各單位要積極開展普法活動,提高員工法律知識,完善合同管理機制,加強合同簽訂審核,監管合同執行過程,確保合同順利履約。
3.4 改進風險管理機制
風險管理是內控中的重點環節,關系到單位廉政建設,行政事業單位應當重視風險評估機制的完善,有效防范可能發生的風險,并做好風險應對。首先,在單位內樹立全面風險意識,要求從管理層到基層員工都要充分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將風險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及時識別其中的潛在風險,在單位內部構建全面風險管理氛圍。其次,各單位要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明確劃分各部門的職責,及時公布風險評估的工作流程及方法等,以此作為評估風險的重要依據。最后,完善風險評估工作,行政事業單位開展風險評估要重點從單位層面及業務層面進行評估。針對各項風險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針對一些突發的重大風險,相關人員要及時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和評估,針對具體風險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有效降低風險發生概率,保障單位安全。
3.5 建設信息系統,提高內控效力
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提高信息化水平對于單位提高內控質量有重要意義。行政事業單位應及時引進信息化技術,對內部信息傳遞渠道進行優化,促使各部門、上下級之間的溝通更加便捷,有效提高單位整體運行效率。首先,加強信息化建設,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單位內部人員要充分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在現代化社會中的必要性,明確內控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大投資力度,及時搭建合適的系統,保障內控工作可以通過信息系統提高效率。其次,單位領導要對現有系統進行全面分析和梳理,掌握各系統的特點和功能,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將所有系統與共享平臺連接,促使信息及時共享,提高信息處理和應用效率。最后,引進專業人才,各單位應根據信息化管理需求,及時引進信息化管理人才,負責處理各項信息化管理問題,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促使內控有效性的不斷增強。
4 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各單位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行政事業單位只有加強內控管理,完善內控制度并將其落實,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因此,各行政事業單位要順應時代,及時分析內控中的不足,制定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合理防范內控風險,保障單位內部管理更加規范和合理,在單位中全面落實內控制度,推動單位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邵宇. 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產經,2023(20):125-127.
[2]于林弘. 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優化措施研究[J]. 國際公關,2023(7):41-43.
[3]劉艷玲. 論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的有效策略[J]. 財會學習,2022(22):167-169.
[4]楊金攀.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大眾投資指南,2022(3):80-82.
[5]李風雷.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實施問題研究[J]. 投資與創業,2021,32(21):166-168.
[6]林北洋. 新形勢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的必要性與對策[J]. 財經界,2021(2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