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智慧圖書館的發展是數字時代圖書館變革的產物,也是圖書館為適應教學發展不斷創新和進步的體現。高校圖書館的智慧化建設,推動了教育職能創新,促進了高等教育的數字化發展。在教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進程中,智慧圖書館在數字化信息資源、智能化學習環境以及智慧化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教育職能。文章通過分析數智時代影響高校智慧圖書館教育職能發揮的主要原因,從技術體系建設、信息素養教育、教學模式創新三方面提出教育職能創新的對策,探索高校智慧圖書館推動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的優化路徑,助力高等教育構建數字化新形態。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數字化教育;教學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1]。國務院在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大力發展數字教育”[2]。教育職能是高校圖書館最主要的職能之一,高校圖書館作為為高校提供人才培養與科研服務的機構,是高校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智時代下,高校圖書館智慧化建設與應用提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也為教育數字化改革提供了創新發展支撐。本文通過揭示智慧圖書館的特征,以體現現階段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的變化及其在教育職能發揮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智慧圖書館教育職能創新的對策,以便更好地發揮教育職能,做好高等教育支撐,促進傳統的高等教育盡快實現數字化轉型發展。
1 智慧圖書館概述
智慧圖書館作為現代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便捷的學術資源和學習支持,在我國高等教育創新發展上發揮著關鍵作用。本文探討的主要是在數字教育背景下智慧圖書館教育職能發揮與創新,以更好地支持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因此,有必要對智慧圖書館的核心概念及特征進行梳理。
1.1 智慧圖書館的概念
2021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有關“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務”中,首次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智慧圖書館”[3]。2022年,《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推進“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4]。智慧圖書館是繼傳統圖書館、數字圖書館之后的第三代新型圖書館[5]。智慧圖書館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為基礎,以高質量的全媒體資源為核心,通過對傳統圖書館的智能化改造,以提升管理效率和用戶體驗。
1.2 智慧圖書館的核心特征
智慧圖書館具有便利性、互聯性、高效性。通過將智慧圖書館與前兩代圖書館比較分析(見表1)可知,智慧圖書館的核心特征主要體現在開放信息資源、智能資源管理、泛在智慧服務等方面。(1)開放信息資源。智慧圖書館以數字資源為主體,包括電子書籍、學術期刊、多媒體資料等,通過網絡平臺提供用戶訪問、檢索及開放獲取。(2)智能資源管理。借助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了圖書館的管理效能,包括館藏管理、借還管理、服務推薦、互動式學習環境等方面。(3)泛在智慧服務。利用大數據分析和個性化推薦算法,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服務和學科指導,滿足不同用戶的學術和興趣需求。
2 高校智慧圖書館的教育職能體現
智慧圖書館以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為基礎,通過智能方式發揮教育職能,融合高校發展的實際需求,在教育資源、教育環境、教育形式等方面為高校提供現代化教育支撐,充分體現數智時代下智慧圖書館教育職能的變化。
2.1 教育資源多元化——提供開放的信息資源
高校圖書館通過對數字資源的整合與拓展,提供了豐富全面的信息資源,全方位建構系統化、開放性、涵蓋各學科的教育資源。第一,建立數字化學科資源庫。將與各學科內容相關的書籍、期刊等數字資源進行匯總整合,建立專門的數字化學科資源庫,并將各學科之間的知識交叉融合,加強交叉學科資源的數字化揭示,滿足用戶多樣性的信息需求。第二,構建智能化資源管理模式。打造數字圖書館,實現館藏資源的高效分類、檢索和更新,提高用戶獲取信息的便捷性。第三,創建數字化資源共享平臺。推動資源開放獲取,促進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第四,實現個性化資源推薦。利用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根據學生的學科偏好和學習歷史,預測學生的潛在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術資源推薦,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例如,武漢大學圖書館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與習慣的持續記錄,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大幅度提升課程思政資源檢索的精準度和效度。
2.2 教育環境智能化——創建互動的學習環境
智慧圖書館提供的學習環境融合了線上學習平臺和線下學習空間,滿足用戶多元化的學習需求。(1)創建強互動性的在線學習社區。一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在數字化環境中交流的平臺,促進學生之間的學術互動,同時提供實時的問答服務,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可以通過智慧圖書館快速獲取支持[6];二是為教師提供一個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途徑,通過智慧圖書館收集學生的學科素養數據,實現對學生學習的實時監控與反饋,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指導和教學改進。(2)打造智能化的共享學習空間。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圖書館的逐步推廣與落地,圖書館融入了各項智能化設施,如座位預約系統、RFID門禁系統、智慧書架屏、電子借閱系統、自助借還機、多功能藝術臺等,同時還打造智能化研討間、多媒體交流空間、休閑閱覽空間、朗讀亭、靜音艙等多功能空間,并通過統一的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智慧化管理,為師生用戶提供了全新的智慧化學習體驗。
2.3 教育形式智慧化——引入泛在的教學服務
智慧圖書館運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以及專業的智慧館員隊伍,提供教學支持服務,推動教育方式的數字化改革。第一,引入在線互動式教學方式。通過智慧圖書館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學術互動平臺,如網絡直播、在線討論等方式,促進學科素養的共同建構,拓展了傳統教學的時空邊界,促進了師生之間更具互動性和緊密性的教學聯系。第二,融入先進的教育技術。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創新教學手段,提供更直觀、生動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三,提供虛擬實驗和實踐教育活動。智慧圖書館將各學科理論知識融入活動中,打造實踐載體,并通過活動啟發學生的跨學科思考。
總體而言,智慧圖書館通過創建數字資源共享平臺、提供智能化學習環境支持以及數字化教學服務等路徑發揮教育職能,架起了課堂學習與學術資源獲取之間的橋梁,助力高校教育創新與提升,滿足了用戶在信息時代的多元化需求。
3 影響高校智慧圖書館教育職能發揮的原因
智慧圖書館在推動高校教育數字化發展的過程中,在專業技術支撐、信息素養教育、教學支持力度等方面存在不足[7],影響教育職能的充分發揮。
3.1 技術體系不夠健全
一是館員隊伍的技術專業性有待提升,大規模數據的維護以及系統的穩定運行缺乏高水平技術團隊的支持;二是信息安全問題較為突出,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防范惡意攻擊和泄露,對于保護師生個人信息和學術數據至關重要;三是技術更新與迭代,需要技術支持團隊密切跟進技術發展趨勢,及時引入新技術,以確保系統的前沿性和可用性。
3.2 信息素養有待加強
師生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缺乏足夠的信息技術能力,難以靈活運用智慧圖書館資源和服務。同時由于教師信息技術水平薄弱,對數字化教學方法存在抵觸情緒。智慧圖書館要有效發揮智慧化的教育職能,需要系統的培訓和支持體系的支撐,以此提升師生整體的信息素養。此外,受傳統教育思維的影響,教師自身教學創新意識不強。
3.3 教學支持力度不夠
高校教學隨著教育環境日益變化,傳統的教授形式不再適應信息時代以學生為中心的高等教育模式。一方面,如何在傳統教學基礎上有機整合智慧圖書館的數字資源,確保教學模式的連貫性和有效性,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參與度提升是另一個挑戰,智慧圖書館需要設計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和主動學習的模式,促使他們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科教學。此外,教學評估與調整也是重要的工作,引入新的教學模式后,需要智慧圖書館協助建立有效的評估體系,及時調整和優化模式,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性,確保其適應數字化教學的特點。
4 高校智慧圖書館教育職能創新的對策
通過分析智慧圖書館有效發揮教育職能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更全面地認識智慧圖書館在數智時代教育數字化發展中的角色以及所面臨的復雜性。為了充分發揮智慧圖書館在高等教育數字化過程中的教育職能,從技術體系建設、信息素養教育以及教學模式創新等方面提出建議,以便更好為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提供專業支撐。
4.1 推動技術體系建設
專業技術與安全保障能力是智慧圖書館發揮教育職能的關鍵要素。信息時代下,健全的技術支持結構才能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師生數據信息的安全性。第一,建立技術館員長效培訓機制。技術團隊承擔系統管理員、數據管理員、網絡工程師、信息安全專家等角色:一要開展新技術、新理念、科學素養等的通識培訓;二要開展系統管理、數據分析、網絡維護等的專業技術培訓[8]。以此提升技術團隊的先進技術水平和實際問題處理能力,能夠及時響應和解決技術支持方面的挑戰。第二,引進先進技術手段。一是利用云計算技術搭建基礎設施,提高系統的靈活性和可用性;二是引入人工智能技術用于智能監測和預測系統性能,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并采取措施,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自愈能力;三是引入最新的安全技術,如數據加密和訪問控制,確保師生信息得到有效保護。第三,定期進行系統維護和更新。設立定期的系統維護計劃,包括系統巡檢、數據庫優化等,以確保系統各個組成部分的正常運行。及時升級系統,引入新的功能和性能優化,以適應數智時代的快速發展和教學模式的不斷變化。第四,建立應急響應機制。制定詳細的故障排除流程和溝通機制,確保在發生突發性技術問題時,技術支持團隊能夠高效協同工作,最大程度減少系統故障對教學支持的影響。通過這些綜合手段,智慧圖書館能夠有效解決技術支持與保障方面的難題,確保教育職能的穩定發揮,為師生提供持續可靠的服務。
4.2 推動信息素養教育
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是智慧圖書館發揮教育職能的重要支撐。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教學支持機構,是教學方法創新的推動者[9],是培養教師信息素養的主力軍。應持續開展信息素養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和教學創新水平,共同探索數字化輔助教學新模式,引導教師更加熟練地應用智慧圖書館系統[10]。第一,開展教師團隊系統性素養培訓。培訓內容覆蓋基礎的信息技術知識、智慧圖書館的應用、在線教學工具的操作等,通過線上線下的培訓方式,為教師提供系統、全面的學習機會,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教學環境。第二,建立教師間的經驗分享機制。通過定期的教學經驗交流會議、在線社群等形式,促進彼此之間的學習交流,提高信息技術能力。優秀教師可以分享在智慧圖書館應用中的成功經驗,為其他教師提供實用的指導和啟示。第三,設立專業的輔導團隊。由專業技術館員負責回答教師在智慧圖書館應用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及時幫助和解決方案。通過這些綜合而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使更多的教師能夠充分利用智慧圖書館在數字化教育中的作用。
4.3 推動教學模式創新
教學模式創新是智慧圖書館發揮教育職能的重要推動力。圖書館應在自身資源與設備設施的基礎上,抓住教育模式發展趨勢,探索職能重構,推進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11]。第一,支持數字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學科館員通過對基礎的數字化資源進行二次深加工,突破“以書育人”的局限,發揮智能化的教育職能,提高教學中信息交流的效率,推進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數字化創新。第二,成立教學與學習支持團隊。團隊成員包括專業的學科館員、技術專家等人才,為課程設置、數字化教學、學習系統等提供相關專業支持和指導,帶動師生融入新的教學方式。第三,支持教師參與教學實踐研究項目。為教師提供平臺與輔助工具,以便深入挖掘智慧圖書館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效果。同時通過研究成果的分享和交流,推動更多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創新,逐步轉變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變革,推動智慧圖書館進一步發揮教育職能,加快數字教育落地,提高數字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
5 結語
高校圖書館承擔著重要的教育職能和信息職能,肩負著為教學科研服務的重任,在推動高校教育數字化轉型上承擔著關鍵的角色。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環境的優勢,不斷調整和創新,提升自身智慧化的應用水平,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作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圖書館,應思變求遠,向新而行,發揮“頂梁柱”職能與價值,更好地服務于高等教育的發展與進步,共同為學生提供更加高效和智慧化的數字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25)[2024-03-12].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中國政府網.政府工作報告[EB/OL].(2024-03-05)[2024-03-12].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3/content_6936260.htm.
[3]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EB/OL].(2021-03-13)[2024-03-12].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4]中國政府網.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EB/OL].(2022-05-22)[2024-03-12].https://www.gov.cn/xinwen/2022-05/22/content_5691759.htm.
[5]初景利,任嬌菡,王譯晗.從數字圖書館到智慧圖書館[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2(2):52-58.
[6]黃興燕,陽國華.智慧圖書館背景下學習支持服務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4(1):22-26.
[7]劉榮清.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的拓展[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5(4):53-56.
[8]于歡,肖宗花,馬巖,等.基于數據驅動的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實踐路徑[J].江蘇科技信息,2023(25):25-28.
[9]于良芝,郝玉峰.新時期大學圖書館教育職能的創新:英美等國經驗分析[J].津圖學刊,2002(1):1-6.
[10]杜丹麗,簡蕭婕,梁德智,等.教育數字化戰略引領下大學生數字素養培養多組態路徑[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4(1):51-61.
[11]王躍虎.基于教學模式變革的高校圖書館職能重構研究[J].圖書情報導刊,2023(2):1-8.
(編輯 李春燕編輯)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smart librar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ducation
YANG Ling
(Library,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libraries is a produc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braries in the digital age, and also a reflection of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progress of librarie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Th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has promoted innovation in educational functions and promoted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in education, smart librari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role in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smart service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impact of the digital era o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university smart libraries,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for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function from three aspects: technolog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It explores the path for smart libraries in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help build a new digital 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smart library; university library; educational function; digital education;teaching service
作者簡介:楊玲(1987— ),女,助理館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智慧圖書館與知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