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科研型師資結構更加合理,科研經費更加充足,科研制度體系更加完善,但是仍然存在著科研氛圍薄弱,科研團隊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仍然不足等問題。文章認為需要營造具有科研意識的職教環境,加強高水平科研團隊建設,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著力提升教師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以提高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科研水平和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
關鍵詞: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科研工作;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為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的需求,探索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路徑,2014年5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首次明確提出“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同年6月,《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提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達到一定規模,構建起從中職、專科、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作為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最高層次,在擔負起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任務的同時,還承擔著科技創新和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職能。《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試行)》強調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應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力量”,教師要“服務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解決生產一線技術或工藝實際問題,形成技術技能特色優勢”。經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有必要充分重視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科研工作,著力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強化其科技創新和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充分發揮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1 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科研工作現狀分析
1.1 科研型師資結構更加合理
人才是第一資源,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科研水平的提升離不開高水平的科研型師資隊伍。近年來,各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利用各級政府的引才政策,加大研究型人才引進力度,不斷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同時,基于原有教師科研能力不足的問題,各校積極構建科研培訓體系,搭建科研培訓平臺,為教職工提供更多深層次、高質量的科研培訓,使不同級別、有科研熱情的教職工都能受益,整體提升了師資隊伍科研水平。以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為例,截至2023年,學校有專任教師165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占比達44.18%,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占比43.9%,各級各類高層次人才500余人次[1]。而2020年全國本科高校擁有博士學位教師人數占比僅為41.78%[2]。2022年,我國高等教育中具有高級職稱專任教師比例僅為41.93%[3]。數據顯示,我國部分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科研型師資已不遜色于普通本科院校,高層次科研型人才的“下移”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科研工作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1.2 科研經費更加充足
科研經費是衡量學校創新活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各校的科研經費都有了大幅度提升。首先,教育部、財政部2019年啟動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以下簡稱“雙高計劃”),對入選的197所高水平高職院校進行經費支持,而目前升格的公辦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大多是原“雙高計劃”建設院校。其次,為順應國家政策,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的問題,各省市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也在不斷增加,各校在申本過程中得到了省市等各級政府的經費支持。如吉林省印發《關于加快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規定“新增教育經費要向職業教育傾斜,完善生均財政撥款機制和生均財政補助標準”。《四川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加大職業教育統籌規劃和投入力度”。廣東省自2019年以來,每年安排6億元用于職業教育的“擴容、提質、強服務”,至今已投入30億元[4]。充足的教育經費使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有能力不斷增加科研經費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優化科研環境,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更好工作和科研條件,進而提高科研水平。
1.3 科研制度體系更加完善
良好的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勵措施能有效提升科研人員的內驅力,提高科研水平,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近年來,各本科層次職業學校都陸續制定切實可行的科研制度,發揮政策的引領作用,促進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地開展。首先,強化科研管理制度建設。各校通過優化科研管理制度,明確了科研管理人員職責,做到權責分明,有利于對科研項目的日常管理和指導,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不斷推進科研評價制度改革。近年來,各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積極探索科研評價制度改革,著力構建質量導向、分類分級、注重創新的科研評價體系,激發科研人才活力,如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陸續印發《科研成果獎勵辦法》,修訂《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制定《專利管理辦法》,強化對重大科研成果的激勵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2 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科研氛圍仍然薄弱
盡管近年來各職業學校對科研工作的重視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是與普通本科院校和高水平科研院所相比,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科研氛圍仍然相對薄弱,無論是學校層面還是一線教師,對科研工作的重要性都認識不足。從學校層面上來看,雖然新時代對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學校也陸續在職稱評審、績效考核等環節加入了與科研業績相關的評價指標,但是由于職業教育的定位和特點,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往往更加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強調教師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忽視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從教師層面來看,部分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教師的科研工作主要是為職稱評審服務,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論文發表、著作出版等方面,成果重數量而輕質量,存在為科研而科研的情況,缺少高水平的科研項目和有深遠影響的科研成果。另外,有部分教師由于自身科研底子薄,科研能力不足,競爭力相對較弱,對科研工作比較抗拒。總之,科研意識和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科研工作的開展,限制了師資隊伍科研能力的提升。
2.2 科研團隊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
科研協作和團隊合作可以促進知識交流、資源共享和協同創新,但是目前部分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科研團隊建設不完善,教師的科研工作還處于“單打獨斗”階段。首先,教師科研投入時間少,團隊建設發展較慢。由于絕大部分教師需要承擔大量的教學工作,科研活動的時間受到教學時間的擠壓,科研團隊組建后團隊成員投入的時間少,導致團隊建設發展緩慢。其次,資金相對緊缺,科研資源不足。部分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受辦學條件的限制,校內科研工作條件無法滿足科研人員對重點實驗設備和實驗平臺的需求。同時,由于社會對職業院校的科研工作認同度不高,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在資源共享渠道中受到很多限制,無法通過外部共享來彌補自身資源的不足。最后,科研團隊運行不規范。部分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對科研創新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完善的科研創新團隊管理機制和持續有效的激勵機制,難以保證科研工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教師科研工作缺乏長期穩定的團隊支持和協助,削弱了教師的科研表現,影響了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研究成果的產出。
2.3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職業教育的經濟屬性和服務產業發展的特點要求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要基于產業需求開展科研工作。雖然近年來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不斷深入,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仍然存在著社會吸引力不強、行業企業參與不足等諸多問題。首先,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企業與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合作意向不強。長期以來,職業院校的產教融合一直存在著學校“一頭熱”的情況,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對與職業院校的產教融合積極性不高,在遇到技術難題時更傾向于向高水平本科院校和科研院所尋求幫助,與職業院校的合作意向較低。其次,產教融合體制機制不健全,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不夠緊密,缺乏對接的平臺和機制,導致學校科研工作脫離企業生產一線,科研成果實際應用性不夠強,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5]。最后,校企合作模式單一,通常以特定的項目合作為主,缺乏多樣化的合作方式,如共建實驗室、技術轉移等,難以充分發揮校企各自的優勢,造成合作困境。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力不足使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無法拓寬科研經費來源,制約著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
2.4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仍然不足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是評價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指標,但是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明顯不足。首先,部分科研成果不利于轉化。雖然職業院校的類型屬性要求其科研成果更傾向于適用生產一線的應用型成果,但是事實上,大多數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科研成果仍然主要集中在論文和專著出版上,能夠助力企業工藝改造、技術革新、產品迭代的科研成果并不多。其次,教師科技成果商業化能力不足。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教師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由于經驗不足、市場反饋信息缺乏等因素,更容易在市場推廣以及科技成果定位等環節出現錯誤,導致科技成果無法轉化或者轉化成本較高[6]。最后,缺少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體系。目前,多數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科技成果轉化仍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制度體系和科學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導致教師對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3 提升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科研能力的對策建議
3.1 營造具有科研意識的職教環境
新時代賦予了現代職業教育更多的任務和職責,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在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的同時,更需要進一步從根本上增強科研意識,積極采取措施營造具有科研意識的職教環境,提升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科技研發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首先,要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各種渠道,如校園公告、宣傳欄、講座等,向師生宣傳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對個人和學校發展的重要意義,提高青年教師對科研工作的興趣。其次,建立科研導師制度,從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聘請有科研經驗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專家教授為青年教師提供科研指導和支持,培養青年教師的科研意識。最后,通過舉辦高水平學術會議、研討會等活動,定期邀請相關專家和學者來校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促進學校科研成果的傳播和應用,提高青年教師的科研工作參與度,增強青年教師的科研信心。
3.2 加強高水平科研團隊建設
科研團隊建設是提升職業院校科研實力的基礎和核心,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應進一步強化科研團隊建設,整體提升師資隊伍的科研水平。首先,學校應鼓勵跨學院、跨專業組建團隊,建立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多部門協同制定系統化科研管理制度,確保科研資源互通互惠。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包括科研成果的獎勵機制和科研項目的評審機制,對于取得重大科研突破的團隊給予獎勵,激發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最后,加強學術交流,促進高水平科研團隊與國內外其他相關研究機構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定期組織國際學術會議、培訓班等活動,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來團隊進行學術講座和合作研究,提升團隊成員的科研水平和影響力。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團隊還需配備科研助理,協同科研人員處理日常事務,讓科研人員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抽身,專心科研。
3.3 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最大優勢,《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著重指出現代職業教育要“以深化產教融合為重點”。當前,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要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實踐中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首先,應建立多樣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應積極與技術先進企業開展合作,如共同組建研發團隊,建立科技研發平臺,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借力企業行業先進的實驗設備、產業技術、行業標準,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7]。其次,開展有針對性的科研。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要加強科研工作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及時了解企業所需,采用項目開發、產品研發、技術改造、科技攻關等形式積極推進教師科研工作向企業一線需求靠攏,提升教師社會服務水平。最后,健全產教融合體制機制。制定對企業的政策激勵和補償機制,完善校企合作監督管理機制,構建科學的、公正的評價機制,整體提升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
3.4 著力提升教師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是評價職業院校教師科研能力和服務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指標,提升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科研水平應著力提升教師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首先,制定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體系,出臺科技成果轉化的專項制度,規范科技成果轉化流程,采取有效的獎勵措施和收益分配制度,鼓勵教師開展適應科技成果轉化職教科研,從根本上轉變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教師科技成果轉化意識弱的局面。其次,構建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加大對科研人員技術轉移轉化知識的培訓,強化校內科研服務機構工作人員轉移轉化的能力,引進第三方服務機構,為科研人員提供專業化的服務。最后,建立適合科技成果轉化的科研成果質量評價體系。在職稱評審和考核中,加入對有利于轉移轉化的科研成果實用性和市場競爭力等指標,引入第三方機構和專家團隊,為科技成果提供專業的評價服務,增加評價結果的權威性和公平性[8]。
4 結語
為適應經濟快速發展和提質轉型升級,提升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科研水平和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尤為重要。目前,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較多問題。本文提出提升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科研工作的對策建議,對提高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向縱深發展具有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學校概況[EB/OL].(2024-04-01)[2024-04-01].https://www.szpu.edu.cn/xxgk/xxjj.htm.
[2]教育部.中國教育概況: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情況[EB/OL].(2021-11-15)[2024-04-01].http://www.moe.gov.cn/jyb_sjzl/s5990/202111/t20211115_579974.html.
[3]教育部發展規劃司.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EB/OL].(2023-03-23)[2024-04-01].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3/55167/sfcl/202303/t20230323_1052203.html.
[4]南方PLUS.廣東擬安排6億元,給這62所學校和15個地市![EB/OL].(2023-12-29)[2024-04-05].https://new.qq.com/rain/a/20220524A07X6W00.
[5]韓紅蕾,陳保榮.“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職工科研能力提升路徑:基于某“雙高計劃”建設院校2020年度論文發表的分析[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54-61.
[6]張照中,王蓉.普通高校與高職院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比探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3(8):5-8.
[7]張煜炯,陳漢強,王華鋒,等.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職業本科教育產教融合績效評價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24(2):100-106.
[8]李玉紅,魏亞運,張祥宇,等.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我國高職院校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突破路徑對策:基于廣東省“雙高計劃”建設院校的實證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3(22):135-142.
(編輯 李春燕編輯)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vocational schools at undergraduate level
LI? Yuhong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1495,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schools in China. The structure of research-oriented teachers is more reasonable, research funds are more sufficient, and the research system is more perfec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weak research atmospher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research team construction, further improvement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insufficient ability to transfor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e article believ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reate a vocation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awarenes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further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to transfor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and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level vocational schoo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problem; countermeasure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等教育專項);項目名稱: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廣東省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路徑與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3GXJK845。
作者簡介:李玉紅(1982— ),女,講師,博士;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科技評估,科技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