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偉
摘要:幼兒階段是幼兒情緒能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期,情緒能力是指個體對自身情緒的感知、對他人情緒的理解和識別以及能恰當表達和調適情緒的一種反應能力。在現有研究中,情緒繪本常是提升幼兒情緒能力的重要資源和媒介,但據觀察,往日開展的情緒繪本教學活動存在幼兒主體性弱化、興趣不高、情緒能力提升不足、教師主導過多等問題。為更好貼合課程游戲化精神,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情緒繪本、解決自身情緒問題,游戲化地開展活動,我提出了以下幾點策略:繪本的選擇要適合幼兒的情緒特點,挑選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繪本中的教學與指導要著重于語詞策略;繪本游戲要始終以幼兒的視角為主,產生新的教育經驗。
關鍵詞:情緒繪本中班幼兒繪本游戲化
情緒繪本是提升幼兒情緒能力的重要媒介及資源,情緒繪本其特質是能為幼兒呈現不同情緒狀態的故事。在閱讀中,幼兒通過觀察感知、體驗主人公的情緒,學會進行自我調整。那么用什么樣的教育形式或者媒介能夠有效幫助幼兒緩解情緒呢?
在課程游戲化改革的方向和趨勢下,出現了繪本游戲化這樣的繪本閱讀活動形式。教師要在繪本教學的過程中始終貫徹游戲精神,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內容,也可以根據繪本故事創設相應的游戲情境,這樣幼兒便能通過自我感知以及在操作活動中大膽想象從而獲得愉悅的游戲體驗。為此,我結合幼兒園中幼兒所出現的情緒問題,開展了一系列關于情緒繪本游戲化的實踐,以下是實踐中的策略與思考。
一、繪本及情緒類繪本
繪本強調用圖畫來描述故事內容,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讀物。繪本不單單能幫助幼兒認識生字,把字作為主題,且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從圖畫中讀出故事,分析故事,欣賞畫面,從而進一步認識社會和大自然,增長自己的見識,培養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繪本教學本著以游戲貫穿整個活動為理念,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閱讀的過程中,迸發出更多的想象力。
情緒類繪本是提升幼兒情緒能力的重要載體,在保護幼兒興趣個性的情況下,通過講述某一個情緒的故事,進而讓孩子知道這種情況是怎樣的,代表著什么。幫助幼兒合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緒,進而使孩子通過繪本活動知道如何進行自我調節,自我反思,使得情緒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情緒類繪本對幼兒情緒調控能力起到促進作用,日益受到家長、教師的重視。
情緒繪本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描述了幼兒在生活中常見的情緒狀態。在教師合理引導與教育下,提高幼兒情緒管理能力,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二、繪本選擇——符合幼兒的情緒特點,提供適合幼兒閱讀的內容
幫助幼兒進行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開展教學活動,讓幼兒識別出不同的情緒。認識情緒是學會管理情緒的必要前提。中班的孩子在語言表達方面不成熟,他們的高級情感還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會導致他們在情緒失控后說不清楚自己是為了什么而生氣。因此,我們要以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幼兒自我管理情緒的水平如何,確定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現的情緒問題,并提出重點培養的情緒目標。
當遇到情緒失控的幼兒,作為教師不要去呵斥他,打斷他,也不要用教師的威壓迫使幼兒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要蹲下身來耐心地去傾聽他們,陪伴在他們的身邊,詢問發生了什么事情。在幼兒情緒失控時,有了教師的陪伴,孩子會平復自己的心情,這能給予他們安全感,覺得自己是被愛著的。
情緒繪本中蘊含了實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提供了許多的情緒經驗,選擇一套合適的情緒主題繪本,可以讓幼兒理解和體驗不同的情緒,如自卑、快樂、生氣、興奮、難過、自豪、害怕、擔心……優質的情緒繪本內容更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比起灌輸式的教育,幼兒更能理解情緒繪本里故事主人翁的情緒,并能進行自我反思。
情緒主題繪本的選擇是有效開展各類實踐活動的重要前提。我們應遵循幼兒情緒的心理特點以及年齡特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選擇:
(一)針對性
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此項活動,我將發現的一系列問題制作成一份調查問卷,通過家長朋友們的積極配合,我共收集到了47份有效問卷。在問卷中我發現:
(1)我園大多數幼兒在遇到困難的事情時都能情緒穩定地去解決,但還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不能為他人著想,不能很好地進行自我反思。
(2)絕大多數家長對于情緒繪本不是很關注,覺得孩子還小不會在情緒上出現問題,因此很少為幼兒購買。
(3)結合日常生活觀察和家長問卷反饋,我園幼兒情緒調節策略類型傾向占比為:積極型24.3%、矛盾型7.3%、成長型53.6%、被動型14.6%。
(二)順序性
我通過公眾號、園內圖書館等線上線下同步的方式收集情緒繪本。經過對情緒繪本內容的仔細篩選后,我將情緒繪本分成:情緒理解類、情緒表達類以及情緒調節類,按照以上分類能夠有效確定活動目標,制定活動計劃。在實際活動中按照這三類進行擺放,會使幼兒在選擇時更加明確。
(三)適讀性
應將繪本的適讀性放在重要位置,適讀性即為尊重理解兒童,傾聽孩子問題,追隨孩子興趣,具有游戲性、教育性地的優質情緒繪本。如有次在閱讀區,一個孩子遇到問題時,能夠從主人公的故事中聯想到自己,產生共鳴。
通過分析調查問卷,對情緒繪本有了一定解讀后,我能夠在繪本游戲化活動中更好地幫助幼兒提升自我情緒的理解能力,嘗試在閱讀中認識更多情緒詞匯來表達感受,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個性傾向的幼兒培養他們的情緒調節能力。
三、繪本游戲——忠實于兒童視角,創生情緒教育新經驗
繪本游戲化是指教師在閱讀活動中始終將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游戲貫穿其中,調動孩子的興趣。因此,教師應圍繞繪本的重要內容和幼兒興趣點,結合實際生活開展具有可操作及游戲性質的情緒活動。
(一)對情緒識別的整合與補充作用
我園幼兒對情緒的理解和認識主要是來自繪本情緒小怪獸系列繪本。其繪本目標是“幼兒嘗試通過表情和顏色分類理解識別情緒”,通過對目標的拓展延伸,我在一日生活環節中添設了“小怪獸的情緒罐子”這一板塊。幼兒在一日生活的間隙時間,常會聚集在情緒罐子板塊,更換一日心情的顏色標記,和同伴分享關于情緒的兩三事。同時我也結合中班幼兒的情緒特點,將小怪獸的形象和面部表情結合,創設出了“變臉小怪獸”這個感知情緒的小游戲。通過開展此類游戲,對情緒繪本進行整合。
(二)對情緒起伏的呵護與支持作用
《杰瑞的冷靜太空》和《生氣的亞瑟》,這兩個繪本在意蘊上有相似之處:當壞情緒來時,給自己建一個讓自己平靜的地方。很多孩子在看完繪本之后都感同身受,能夠將自己投入到故事的情節中,覺得這個情緒角落很有必要,贊同小杰瑞為自己找了一處“冷靜太空”進行自我調節。為此,幼兒也紛紛效仿杰瑞的做法,把班級里的一個隱秘角落當成“冷靜太空”。我看到孩子們的興趣點聚焦在情緒角,于是把“冷靜太空”投放到了區角游戲中,請孩子們來商討我們還可以開展什么游戲,創設哪些有趣的角色。在商討中,我也關注到了男女生的差異,女孩子更多想開展娃娃家的游戲,想要設立心情管理員,負責安慰和幫助小伙伴找回快樂,而男孩子更想要在“冷靜太空”內發泄自己的情緒。考慮到材料有限,最終我和男孩子們討論出了這些比較適宜的負面情緒發泄方法:打小氣錘、捏泡泡、亂涂亂畫,捶打海綿。
在與同伴的商討、談話中以自己所得到的經驗為依據,創設新的游戲環節。比起大人的說教,他們更愿意在游戲中進行自我修正、自我調整。因此教師應細心觀察呵護孩子的情緒起伏,支持孩子用自己喜歡并適合的方式互相安慰、自我調整,完成對自己情緒的管理。
(三)對情感脈絡的梳理和升華作用
情緒小日記用來記錄每個人一天的心情,記錄的內容包括日期,引發情緒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自身情緒感受。當幼兒的情緒出現問題時我們要讓他們去自己調節,認識到哪些地方做得不對。長時間進行自我反省,兒童便能夠時不時關注自己的情緒狀態和表現,并學會對因自己生氣而引發的各種事情合理地解決。對于教師而言,幼兒的情緒小日記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幼兒情緒狀態的機會與平臺,有些孩子不善表達,其所思所想也能從日記畫中反應一二。所以教師需要做的是在幫助幼兒掌握日記畫基本形式的基礎上,啟發他們更好地回溯自己的情緒行為、梳理調整自己的情緒反應。
幼兒記錄情緒日記能更清晰地感知自己的情緒世界,還能夠了解同伴的喜與憂、理解周圍的人和事物。每周我們會利用一個午睡前的間隙,組織日記畫分享會,幼兒在傾聽、思考、表達、討論中體驗同伴的故事和情緒起伏,由此產生共鳴和情感上的升華。
四、繪本活動指導——注重語言策略
在開展繪本游戲化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具有趣味性、開放性、啟發性的指導方式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情緒繪本內容,吸引更多的孩子進入到繪本游戲中。
(一)情緒詞匯的理解與運用貫通
我在進行繪本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幼兒經常會因為掌握的詞匯量太少,說不出自己想說的話。教師便要抓住教育契機,創設形式內容豐富的語言環境,使其學習新的情緒詞匯,鞏固已獲得的詞匯經驗。
在師幼互動中,教師可提及更多新詞匯,如“高興”“激動”“好奇”“害羞”“開心”等等;在幼兒出現消極情緒時,鼓勵使用“緊張”“生氣”“憂郁”“沮喪”“恐懼”等等;用“我現在感到”“我有些難過/傷心……”這樣的句式聯結情緒詞匯;還可以用多媒體展現情境,用演繹的方式將情緒詞匯融會貫通。
(二)教師的提示與溝通兼顧
不同色彩可以表達象征不同的情緒,繪本中的圖畫通過不同的色彩描述了情緒帶來的視覺反應,促進了幼兒對情緒的理解。色彩反映了自我的情緒變化,感受被形象化,更易于幼兒理解。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們要對情緒的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促進幼兒完成情緒知識的轉化與遷移。
一次區角活動時,我發現我們班的笑笑同學在閱讀《傷心書》這一繪本時,遇到了困難:她不能根據簡單的外部表情來識別情緒,導致她看不懂繪本。于是我以聊天的方式介入,請她說說自己對這本繪本的理解,笑笑說看到一個叔叔彎著腰,手放在腿兩邊走著。我請孩子聯想之前講過的繪本《情緒小怪獸》中藍色和灰色分別代表著什么意思,笑笑說是傷心難過,然后再關注到《傷心書》的畫面顏色是灰灰藍藍的,就理解了主人公的情緒變化。
在開展繪本游戲化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非常重要,我們應時刻反思自己在設計活動或游戲情境時是否考慮到個體差異性,照顧到能力稍弱的幼兒,是否關注到幼兒個性的背后得到哪些教育經驗。只有關注到幼兒,活動中獲取有效經驗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繪本游戲化。
五、結語
幼兒的學習都是從實際生活中獲取的,游戲是幼兒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繪本游戲化的活動提升幼兒自主探索和自主閱讀的欲望,不斷調整其行為模式和態度。恰當的閱讀活動,可以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教師要深入研究情緒繪本對于游戲的影響,提高幼兒的繪本游戲化活動的效果。情感主題繪本是幼兒喜歡的圖畫書,幼兒處于情感分化和溝通的關鍵時期,它的目的是培養幼兒的情緒管理能力,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在“情緒繪本游戲化”活動開展后,我發現園內幼兒的情緒能力有明顯提升,面對消極情緒,也能較好調節。可見將情緒繪本教學與趣味性游戲相融合的活動方式是幼兒所喜愛的。其既能幫助幼兒提升繪本閱讀能力,又能有效地在情境中讓幼兒對情緒進行自我管理和調節,嘗試自己去探索豐富的情緒世界。
參考文獻:
[1]郝百慧.幼兒園繪本游戲化課程的有效應用路徑探索[J].當代家庭教育,2021(25):6566.
[2]王靜.依托游戲快樂閱讀——幼兒園繪本教學游戲化探究[J].家長,2023(17):104106.
[3]陳娜.淺談幼兒園繪本閱讀游戲化的實踐與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4):9.
責任編輯: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