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利云
摘要:在統編版教材中,設立“快樂讀書吧”閱讀單元是為了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然而,當前我國部分語文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較大,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的閱讀水平長期無法得到顯著提高。本文將以統編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的“讀讀童話故事”為例,依托“快樂讀書吧”這一單元,探討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希望能夠為各校語文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啟示。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整本書閱讀 閱讀教育 統編版教材
高爾基曾經指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庇纱丝梢婇喿x對學生的重要性,但由于互聯網的發展,目前對閱讀感興趣的學生日益稀少。為了切實解決這一問題,語文教師應當承擔引導者的義務與責任,依托“快樂讀書吧”單元,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從而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寬學生視野,為其之后的發展與進步鋪平道路。
一、小學低段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意義
小學低段進行整本書閱讀,可以使學生清晰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在未來的生活當中,能夠做到好讀書、讀好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和一個個富有智慧的靈魂進行對話,可以拓寬學生思維,加深其對世界的認識,從而為其之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整本書閱讀可以促使小學生搭建一定的閱讀體系,鍛煉其邏輯思維水平,使其能夠客觀地認識世界與生活。例如,在閱讀一本書后,教師應當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充分思考,分析書中的內容,并說出自己的感想。這樣能夠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邏輯,培養學生熱愛分析、思考的習慣。
二、小學低段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現狀
(一)閱讀興趣較低
愛因斯坦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隨著移動互聯網絡的普及,短視頻、網絡游戲等更具刺激性的娛樂方式逐漸占據了學生的日常生活,從而導致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逐漸減弱。根據人民網發布的《中國兒童閱讀發展研究報告》可知,我國每周自主閱讀時長超過2小時的中小學生不足四成,這嚴重地阻礙了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開展。
(二)閱讀習慣不佳
根據筆者觀察,部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其具體表現如下:第一,在閱讀時缺乏思考。一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過度關注光怪陸離的故事,獲取閱讀快感,但其對故事背后的內涵、思想缺乏應有的探索與理解。第二,缺乏應有的閱讀體系。部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缺乏應有的目的性,無法構建系統完善的閱讀體系,導致其很難吸收書籍中蘊含的思想與知識。第三,閱讀坐姿不佳。部分學生性格較為散漫,對閱讀坐姿缺乏關注,導致近視等問題。第四,缺少應有的閱讀計劃。部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缺少閱讀計劃,容易讓產生一定的懈怠心理,導致閱讀效率難以得到提高。
(三)閱讀深度缺乏
部分學生雖然保留了閱讀習慣,但是其閱讀深度欠佳,閱讀文本大多是網絡小說、劣質漫畫,此類文本故事曲折、內容離奇,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但是卻缺乏思想深度與人文關懷,甚至有一部分文本思想陰暗(如《猛鬼故事》等)。此類讀物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顯然是缺少裨益。
(四)閱讀廣度狹窄
在現代社會中,部分學生面臨著閱讀廣度不足的問題。這種問題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為:他們的閱讀往往只集中在某幾本教師推薦的圖書中,如《紅巖》《草房子》《故事新編》和《駱駝祥子》等。這些書籍往往因為其獨特的文學價值和教育意義而受到教師們的青睞,但這也意味著學生們的閱讀內容相對單一。
這樣的閱讀內容不僅限制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也很難讓他們尋找到自己的閱讀喜好。更嚴重的是,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很難得到有效鍛煉。長期閱讀同一類型的書籍,會使他們的思維模式固化,難以創新,難以適應多元化的社會環境。此外,這種單一的閱讀方式還會導致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漸降低,甚至可能會對閱讀產生厭煩,這無疑會對他們的學習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三、依托“快樂讀書吧”,小學低段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運用導讀,激發閱讀興趣
導讀階段是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關鍵環節,它依托“快樂讀書吧”這一平臺,旨在引導學生從傳統閱讀教育視域下的“要我讀”轉變為“我要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設計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統編教材二年級下冊的“讀讀童話故事”為例,教師在進行導讀階段的教學時,可以利用希沃白板為學生展現書籍內容。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書籍,還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隨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看到這五篇童話的名字,能不能猜測故事的內容?”這個問題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與創作能力,促進他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深入了解童話故事的內容,還能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除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教師還應當注重對學生的物質鼓勵。對于表現積極、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教師應當給予其一定的物質獎勵,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這種競爭氛圍不僅有助于班級內部塑造濃郁的學習氛圍,還能讓學生在相互激勵中共同進步。
此外,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動畫的喜愛,為學生播放與童話故事相應的flash動畫。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有效地引起他們對閱讀文本的興趣。教師可以在播放動畫的同時,為學生講述一些與童話故事相關的背景知識,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情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動畫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教師應當謹慎地選擇動畫的內容和時長。不應將整個童話故事都制作成動畫,否則可能會使學生對故事本身產生厭倦感。相反,教師應當在故事的懸念處戛然而止,留下一些懸念和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地去閱讀故事的全文。
(二)落實計劃,養成閱讀習慣
在正式進行閱讀教學之前,語文教師應當認識到閱讀習慣的培養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需要制訂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并引導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積極參與閱讀活動。
例如,在教學“讀讀童話故事”時,教師可以根據文本內容、課業負擔以及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為學生規劃每日要閱讀的頁數。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收集作者的人生履歷、分析創作技巧與思想內涵,并在課堂上互相交換意見。這樣,學生可以在了解作者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童話故事的內容和思想。
然而,小學低段學生普遍缺乏應有的自制力,這使得他們難以長期堅持閱讀。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家長會、微信群等渠道,為家長科普閱讀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簡單的教學方法,從而實行家校共育。教師還可以讓家長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世界名著,為學生做好榜樣。同時,定期舉行親子閱讀活動,分享自己最近閱讀的書籍與體會。對于表現突出的家庭則授予“書香家庭”稱號,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家長的參與熱情,共同推動學生的閱讀習慣養成。
除了以上這些措施,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設置一個閱讀存折,采用積分制的方式完成閱讀任務。每個學生準備一本閱讀存折,記錄平時的閱讀積分。通過閱讀存折的形式,直觀地展現閱讀效率,并且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其一定的物質鼓勵。這種方式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促進他們更好地完成閱讀任務。
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豐富閱讀內容。童話故事雖然是很好的閱讀材料,但僅僅局限于童話故事可能會限制學生的視野和閱讀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年齡段的優秀書籍、報刊等,這些多樣化的閱讀材料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三)加深閱讀,豐富閱讀內容
在進行閱讀教育時,教師不應僅局限于教科書中的內容,而應積極引入課外資源,以豐富閱讀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廣度與深度。這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更是為了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在教授“讀讀童話故事”時,教師可以采用設置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入課外童話資源。
首先,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童話是深受全世界少年兒童喜愛的文體。你們最喜歡的童話故事有哪些?請你們做一個小小‘圖書推銷員,說一說這些童話故事好在哪里。”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感,加深他們對童話故事的認識,同時也能起到課外讀物推薦的作用,激發他們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
除了學生之間的互相推薦,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為學生開具一些童話書單,這些書單中的童話應當符合以下要求:首先,內容要積極向上,不包含恐怖、陰暗的情節,以及與社會主流意識相悖的思想理念;其次,內容要通俗易懂,符合小學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再者,內容要貼近生活,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最后,這些童話應當具有一定的引導價值,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或提高知識水平。舉幾個例子來說,《舒克與貝塔》《寶葫蘆的秘密》《中國兔子德國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這些童話故事不僅有趣,而且富含教育意義,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成長。
另外,教師還應該定期組織課外讀物分享會。在這個會議中,學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交流閱讀心得。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對文本有更深入的認知,同時也能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入一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作為課外閱讀資源。這些作品不僅要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而且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四)三位一體,拓展閱讀寬度
在部編版的閱讀教育中,強調了一種獨特的教學結構,即三位一體的“教讀—自讀—課外閱讀”模式,它以其嚴謹而富有層次的教學步驟,成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讀階段,教師是主導,應當通過各種方式,如思維導圖、讀書筆記、手抄報等,引導學生逐步理解并掌握童話的內容,同時拓展他們的閱讀寬度。這個階段的目標是讓學生對閱讀材料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從中獲取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教師的作用就像一個導航員,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閱讀之路。
接下來是自讀階段。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技巧后,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自讀。這個階段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自我探索和實踐,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在此階段,教師會設置一些與閱讀文本相關的問題,用以分析學生的閱讀水平。這些問題需要學生運用他們在教讀階段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來回答,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最后是課外閱讀階段。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延伸和擴展,也是最富有個性化和創造性的過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挑選童話書籍進行閱讀,這是一個自由而充滿樂趣的階段。他們需要撰寫讀書總結報告,描述他們的閱讀體驗和收獲,加深他們對童話這一文體的認識與理解。這可以鍛煉他們的文字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閱讀是語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校語文教師應意識到其重要性,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能夠依托“快樂讀書吧”板塊,通過多元化的手段,激發學生進行文本閱讀的興趣,提高其閱讀的深度與廣度,用書籍擴寬其視野,提高其對社會的理解與認識。
參考文獻:
[1]黃嘉祁.以問導讀小學語文長課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以小學高年級段部編版教材為例[J].小學生(下旬刊),2023(6):31-33.
[2]劉琰.任務驅動下的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探究——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兩小兒辯日》一課為例[J].教育界,2023(15):116-118.
[3]林淑嫻.主題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J].天津教育,2023(14):67-69.
[4]李民宇.新課標背景下知識可視化工具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以《魯濱遜漂流記》為例[J].教育界,2023(11):23-25.
[5]余衛華.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研究——以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J].教師,2023(11):24-26.
[6]樊英.基于研學案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以《聰明的牧羊人——歐洲民間故事精選》為例[J].名師在線,2023(8):62-64.
[7]曹毅慧.基于思維能力提升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以《愛的教育》為例[J].新課程研究,2022(35):126-128.
責任編輯: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