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冠心病患者經橈動脈與股動脈路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效果,為臨床治療冠心病提供理論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79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穿刺路徑的不同將其分成A組(39例,常規治療+經橈動脈路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和B組(40例,常規治療+經股動脈路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兩組均隨訪3個月。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術前、術后24 h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爾頓焦慮自評量表(HAMA)、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術前、術后3個月心功能,以及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與A組比,B組患者穿刺時間更短,術后臥床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更長;與術前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HAMA、HAMD評分均升高,MMSE評分均降低;與A組比,B組患者HAMA、HAMD評分均更高,MMSE評分更低;與術前比,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左心室短軸縮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均升高,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DS)、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均縮短;與A組比,住院期間B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更高(均Plt;0.05);兩組患者對比劑用量、穿刺成功率及術后3個月LVFS、LVEF、LVDS、LVDD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結論 冠心病患者經橈動脈與股動脈路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均可解除冠脈狹窄,開通血管,改善心功能,其中經橈動脈路徑穿刺時間較長,但可有效縮短術后臥床時間,減輕對患者心理、精神狀態的影響,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關鍵詞】冠心病 ; 橈動脈 ; 股動脈 ;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9.0067.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9.022
目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冠心病的常用治療措施之一,通過疏通狹窄、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改善心肌血流灌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穿刺路徑主要包括經橈動脈、經股動脈兩種,其中股動脈直徑相對粗大,操作簡單,但術后不易止血,整體效果不是很理想;橈動脈細小,穿刺難度相對較高,但其位置較淺,易止血,患者更容易接受[1]。關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哪種穿刺路徑效果更好仍存在爭議?;诖?,本研究旨在分析經橈動脈與股動脈路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79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穿刺路徑的不同將其分成A組(39例)和B組(40例)。A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齡40~75歲,平均(60.16±4.52)歲;病變部位: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狀動脈分別為22、15、2例;病變支數:單支、多支分別為20、19例。B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40~76歲,平均(60.24±4.55)歲;病變部位: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狀動脈分別為23、16、1例;病變支數:單支、多支分別為20、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⑴符合《臨床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 [2]中關于冠心病的診斷標準;⑵股動脈、橈動脈搏動良好,可進行介入治療;⑶既往無心臟手術史;⑷符合相關手術指征。排除標準:⑴動靜脈內瘺、穿刺周圍皮膚破損、感染;⑵合并凝血功能異常;⑶合并其他心血管病變;⑷主動脈及外周動脈嚴重鈣化迂曲。本研究經赤峰市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治療方法 術前3 d,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邯鄲滏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3363,規格:25 mg/片)治療,100 mg/次,1次/d;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616,規格:75 mg/片)治療,75 mg/次,1次/d。A組患者實施經橈動脈路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保持平臥位,取橈骨莖突近心端1~3 cm即橈動脈搏動最強處為穿刺點,使用1%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322,規格:2 mL∶40 mg)局麻,使用Seldinger法穿刺,緩慢進入,有血流噴出后穿刺停止,穿刺成功后插入動脈鞘(北京華醫圣杰科技有限公司,型號:6 F),進行冠狀動脈造影,選擇合適的支架、球囊實施介入治療,術后立刻拔出動脈鞘,穿刺部位壓迫止血,若12 h后無出血癥狀,解壓。B組患者實施經股動脈路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平臥位,右側腹股溝韌帶下2 cm為穿刺點,麻醉、穿刺方法均同橈動脈組,術后拔出動脈鞘,加壓止血、包扎,制動,24 h后去除繃帶。兩組均術后常規抗感染,隨訪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圍術期指標。記錄兩組穿刺時間、術后臥床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對比劑用量、穿刺成功情況。⑵抑郁、焦慮及認知情況。術前、術后24 h依據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 [3]、漢密爾頓焦慮自評量表(HAMA) [4]評估抑郁、焦慮情況,HAMD總分54分,HAMA總分56分,抑郁、焦慮越嚴重得分越高。精神狀況評估依據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 [5]評估,最高30分,得分越高代表認知狀況越好。⑶心功能指標。分別于術前和術后3個月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南京左右腦醫療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型號:Digi-Lite IP)測量兩組患者左心室短軸縮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DS)、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⑷并發癥。統計住院期間兩組患者穿刺部位血腫、下肢靜脈血栓、穿刺部位出血、尿潴留、肢體腫脹等發生情況。并發癥總發生率為各項并發癥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經S-W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 χ2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 與A組比,B組患者穿刺時間更短,術后臥床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更長,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兩組患者對比劑用量和穿刺成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HAMD、HAMA、MMSE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24 h兩組HAMA、HAMD評分均升高,MMSE評分均降低;與A組比,B組HAMA、HAMD評分均更高,MMSE評分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LVFS、LVEF均升高,LVDS、LVDD均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但術后3個月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與A組比,住院期間B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3 討論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但不同穿刺路徑會對手術效果產生不同影響,并且在安全性上存在一定差異。本研究結果顯示,與A組比,B組患者穿刺時間更長,術后臥床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更短;兩組患者對比劑用量和穿刺成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冠心病患者采用兩種穿刺方法均能成功穿刺進行手術治療,但是經橈動脈路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雖然穿刺時間長,但可以縮短術后臥床和住院的時間。分析原因可能為,與經股動脈路徑穿刺相比,經橈動脈路徑穿刺中橈動脈血管直徑更細,增加了穿刺操作難度,操作過程需要更加小心仔細,因此穿刺時間較長。另外橈動脈周圍沒有重要神經和血管,穿刺部位不會大量出血,患者疼痛感輕,且穿刺部位在上肢,不會對患者下肢運動功能造成太大影響,無需術后制動,患者可及早下床活動,更利于縮短住院時間[6]。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A組比,B組患者HAMA、HAMD評分均更高,MMSE評分更低,這提示冠心病患者經橈動脈路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較輕微,患者術后精神壓力小,精神狀態良好。分析原因可能為,冠心病患者由于身體不適和對手術的恐懼等會影響其心理狀況,出現抑郁、焦慮等情況,并且手術會對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產生一定影響。因為經橈動脈路徑穿刺不會明顯影響患者下肢運動功能,所以患者術后不必臥床制動,舒適度相對較高,對患者心理、精神狀態的影響較小,有助于促進術后恢復[7-8]。
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受損,表現為LVFS、LVEF降低,LVDS、LVDD延長,有效改善心功能是促進患者預后恢復的關鍵。本研究結果顯示,與術前比,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LVFS、LVEF均升高,LVDS、LVDD均縮短;上述指標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但與A組比,住院期間B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更高,這提示冠心病患者經橈動脈與股動脈路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均可解除狹窄,開通血管,改善心功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分析原因為,經橈動脈與股動脈路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均能夠將支架置入病變血管處,擴張狹窄血管,改善心肌血液供應,進而均可改善患者心功能[9]。但與經股動脈穿刺相比,經橈動脈穿刺路徑因穿刺位置較淺,易壓迫止血,并且因其解剖學特點不易損傷橈神經,術后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減少下肢靜脈血栓、血腫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風險[10]。
綜上,冠心病患者經橈動脈與股動脈路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其中經橈動脈路徑穿刺可有效縮短術后臥床時間,減輕對患者心理、精神狀態的影響,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陸一梅, 孫燕, 羅斌斌. 兩種途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效果比較[J]. 現代實用醫學, 2021, 33(5): 668-670.
[2]顏紅兵. 臨床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 26-28.
[3]馬惠姿, 房進平, 馮濤, 等. 帕金森病患者不同程度抑郁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的結構差異[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21, 27(7): 829-833.
[4]李姿慧, 吳夢蝶, 李琪, 等. 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慮狀態中的應用[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8, 34(4): 787-790.
[5]田榮, 賈秀麗. 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檢測對癡呆患者臨床護理的指導作用[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8, 3(17): 159-160.
[6]武赟堂, 王雷, 王燕濤. 不同入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對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響[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23, 26(2): 255-259.
[7]張艷紅, 張青, 王娜. 經橈動脈與股動脈路徑PCI治療老年冠心病的臨床對照研究[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1, 19(23): 4198-4200.
[8]蘭永昊, 科爾沁, 韓蕊, 等. 經遠端橈動脈入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J]. 中國全科醫學, 2023, 26(27): 3355-3360.
[9]李鵬, 胡強, 張穎, 等. 不同動脈途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高齡冠心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9, 19(7): 1353-1356, 1320.
[10]樸雪蓮. 橈動脈入路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分析[J]. 黑龍江醫藥, 2023, 36(4): 89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