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應用穴位電刺激聯合全身麻醉對其血流動力學指標、胃腸功能及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常州市中醫醫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根治術中采用常規全身麻醉,30例)和觀察組(根治術中采用穴位電刺激聯合全身麻醉,30例)。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入室時(T0)、建立氣腹30 min時(T1)、建立氣腹1 h時(T2)、建立氣腹2 h時(T3)、手術結束后30 min時(T4)心率、平均動脈壓、中心靜脈壓水平;T0時和術后24 h血清胃腸激素水平、神經營養指標、認知功能評分。結果 兩組患者T0~T4時心率和平均動脈壓均先降低后升高,且T1~T3時觀察組平均動脈壓均高于常規組,兩組患者T0~T4時中心靜脈壓均先升高后降低,且T1~T3時觀察組中心靜脈壓均低于常規組(均Plt;0.05);與T0時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血清胃動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均降低,但觀察組均高于常規組(均Plt;0.05);與T0時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血清中樞神經系統的特異性蛋白(S100-β蛋白)、血小板溶酶體膜蛋白(CD63)水平均升高,但觀察組均低于常規組,兩組患者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均降低,但觀察組高于常規組(均Plt;0.05)。結論 在老年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全身麻醉中輔以穴位電刺激,可提升患者對手術與麻醉的耐受度,減輕麻醉與手術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并保護中樞神經系統,調節胃腸激素,減輕認知損傷,降低血栓形成發生風險,保障患者預后。
【關鍵詞】老年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 ; 全身麻醉 ; 穴位電刺激 ; 神經功能
【中圖分類號】R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9.0085.05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9.028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好發于中老年人群,而早期結直腸癌無明顯癥狀表現,大部分老年患者較難引起重視,當患者因明顯的反復腹痛、腹脹、便血等癥狀就診時,其腫瘤往往已發展至中晚期,需以根治術進行治療。但相較于年輕人,全身麻醉對老年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更大,可誘發認知障礙并延遲術后胃腸運動恢復,且全身麻醉無法徹底阻止手術區域帶來的應激傳導,鎮痛效果有待加強[1]。因此,在老年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全身麻醉的基礎上,需增加輔助措施,提高老年患者對全身麻醉的耐受度。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各種致病因素引起氣機閉阻、氣滯血凝可導致“不通”,不通則痛,且當機體處于氣血陰陽虧虛無法濡養臟腑經脈的狀態,也會導致疼痛的發生[2]。穴位電刺激是針刺鎮痛方法之一,將經皮神經電刺激與穴位治療結合,以經絡理論為指導,通過低頻脈沖電流刺激穴位發揮作用,具有激活腦部認知區域控制的作用,臨床常用于神經損傷的康復治療中,但隨著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發現其刺激神經遞質改變的作用機制,具有鎮靜、鎮痛、維持內環境穩定等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穴位電刺激聯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常州市中醫醫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常規組(30例)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齡60~80歲,平均(70.98±5.11)歲;TNM分期[4]Ⅰ期2例、Ⅱ期9例、Ⅲ期17例、Ⅳ期2例;乙狀結腸5例、中/高位直腸12例、低位直腸13例。觀察組(30例)中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齡60~80歲,平均(71.02±4.87)歲;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16例、Ⅳ期2例;乙狀結腸4例、中/高位直腸13例、低位直腸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⑴符合《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7年版)》 [5]中結直腸癌的診斷標準;⑵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6]Ⅰ ~ Ⅲ級;⑶符合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指征;⑷入組前3個月無手術治療史。排除標準:⑴存在精神病史、認知障礙、全身性感染;⑵術中轉開腹手術;⑶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⑷觀察組患者經穴局部有皮膚感染;⑸合并肝、腎功能障礙、免疫系統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常州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且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常規組患者入室后,開放靜脈通道,連接心電監護儀(邁瑞醫療國際有限公司,型號:iPM7),給予0.05 mg/kg體質量咪達唑侖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040,規格:2 mL∶2 mg)、0.5 μg/kg體質量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2,規格:2 mL∶100 μg)、1.5~2.0 mg/kg體質量丙泊酚乳狀注射液(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14,規格:50 mL∶0.5 g)、0.2 mg/kg體質量注射用苯磺順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869,規格:10 mg)進行麻醉誘導。麻醉誘導成功后,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參數:潮氣量6~8 mL/kg體質量,呼吸頻率12~18次/min,呼氣末正壓3~5 cmH2O(1 cmH2O=0.098 kPa),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為35~45 mmHg(1 mmHg=0.133 kPa)]。術中持續吸入1.0%的吸入用七氟烷(上海恒瑞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735,規格:120 mL),靜脈輸注3~6 mg/(kg·h)丙泊酚、3~10 μg/(kg·h)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14,規格:以瑞芬太尼計1 mg),并間斷注射注射用苯磺順阿曲庫銨以維持麻醉深度。在手術結束前5 min,給予0.1 μg/kg體質量舒芬太尼,后停用所有麻醉藥。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組全身麻醉的基礎上,增加穴位電刺激,即在麻醉誘導前30 min,以碘伏棉球反復擦拭雙側合谷、足三里、內關穴處皮膚,并貼電極片,連接穴位刺激儀(南京濟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HANS 200E)后采用2/100 Hz疏密波,8~12 mA電流,持續至手術結束。
1.3 觀察指標 ⑴血流動力學。應用心電監護儀監測患者入室時(T0)、建立氣腹30 min時(T1)、建立氣腹1 h時(T2)、建立氣腹2 h時(T3)、手術結束后30 min時(T4)心率、平均動脈壓、中心靜脈壓水平。⑵胃腸激素。T0、術后24 h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靜脈血液3 mL,并在20 min內,通過臺式低速離心儀(濟南鑫貝西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型號:TD-4M)以4 000 r/min,15~20 min離心,獲取上層血清,再以全自動生化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型號:AU5800)檢測胃動素(MTL)、胃泌素(GAS)等胃腸激素指標。⑶神經功能。血液采集方法和血清制備方法同⑵,取上層血清完成檢驗,分別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和流式細胞儀(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型號:Attune NxT)檢測血清中樞神經系統的特異性蛋白(S100-β蛋白)、血小板溶酶體膜蛋白(CD63)等神經營養指標水平,并以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 [7]評定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滿分30分,評分與認知功能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均使用S-W法檢驗證實服從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麻醉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比較 兩組患者T0~T4時心率和平均動脈壓均先降低后升高,且T1~T3時觀察組平均動脈壓均高于常規組,兩組患者T0~T4時中心靜脈壓均先升高后降低,且T1~T3時觀察組中心靜脈壓均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與T0時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血清MTL、GAS均降低,但觀察組均高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比較 與T0時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CD63水平均升高,但觀察組均低于常規組,兩組患者MMSE評分均降低,但觀察組高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具有較強的傷害性刺激,鎮痛不足會導致自主神經反應,而鎮痛藥物使用過量會導致蘇醒延遲、呼吸抑制等。老年患者多存在生理機能、免疫功能較差等特點,在此基礎上開展全身麻醉與手術,可使患者不可避免地產生免疫應激與免疫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等情況[8]。因此,為保障患者手術安全與預后,需在麻醉時,采取科學合理的輔助措施,提升患者耐受度。
電刺激在臨床中應用的原理為刺激患者的肌肉或者神經,促使其功能得以恢復,在應用中多以低頻或者中頻脈沖的形式進行刺激,臨床應用廣泛,對各種疾病均有積極作用。中醫認為,手術過程中耗傷人體正氣,影響臟腑正常生理功能,五臟功能失調導致氣血不通無法供給全身,造成局部的經絡、經筋氣血不通,致使疼痛的發生[9]。而針刺可通過通經脈,調氣血達到鎮痛、調節臟腑的目的。穴位電刺激作為結合中醫經絡、穴位理念及電刺激的新型療法,可根據老年患者免疫應激、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的特點,通過合理選穴調和陰陽、扶正祛邪,如電刺激合谷穴可鎮靜止痛、活絡解表,電刺激內關穴可調節神志、理氣活血;電刺激足三里可行氣活血、理氣止痛、平衡陰陽,從而激發和強化機體固有的良性調節功能,使機體重新達到陰陽平衡的健康狀態,提高患者對麻醉的耐受度[10]。手術、麻醉均可引起術中患者應激反應及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常規處理措施多依賴于血管活性藥物或改變麻醉深度,而穴位刺激可通經活絡、調理氣機,對手術麻醉引起的血流動力學變化進行雙向調節,通過設定合適微量電流并輸入至人體中,可使腦和脊髓中腦啡肽及強啡肽含量升高,患者痛閾升高,從而達到鎮痛的目的,并減輕機體因手術中創傷、氣管插管等導致的交感 - 腎上腺髓質系統興奮從而導致的兒茶酚胺釋放,進而減輕應激反應,使術中麻醉管理更加平穩,還能避免藥物不良反應,利于穩定心血管系統[11]。本研究中,兩組患者T0~T4時心率和平均動脈壓均先降低后升高,且T1~T3時觀察組平均動脈壓均高于常規組,兩組患者T0~T4時中心靜脈壓均先升高后降低,且T1~T3時觀察組中心靜脈壓均低于常規組,這表明在全身麻醉的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老年患者中開展穴位電刺激可減輕全麻藥物與手術操作對血流動力學的不良影響。
GAS參與胃腸道黏膜上皮修復,MTL可調控腸道運動,兩者均是最常見的胃腸激素。全麻時,麻醉藥物不可避免的會對胃腸道黏膜造成刺激,并影響胃腸道蠕動功能,且手術刺激會刺激兒茶酚胺的分泌,從而抑制多種胃腸激素分泌,因此,全麻患者多在術后存在胃腸功能紊亂的情況[12]。S100-β是一種鈣結合蛋白,主要由神經膠質細胞分泌,其水平高低能夠反映神經元損傷程度,麻醉藥物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一定神經細胞損傷,使患者術后多存在S100-β蛋白異常升高的情況[13]。CD63是一種溶酶體膜蛋白,具有激活血小板表面抗原的活性,手術易導致血管損傷且可能激活人體凝血機制,從而導致血栓形成,血小板的活化參與血栓形成,血小板在正常血液循環中處于靜息狀態,在外界因素或病理因素的刺激下,血小板被激活,CD63水平顯著升高[14]。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24 h血清MTL、GAS、S100-β蛋白水平、MMSE評分均高于常規組,CD63水平低于常規組,這表明穴位電刺激輔助老年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全身麻醉可保護患者神經功能,減輕手術及麻醉對胃腸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降低血栓形成風險。分析其原因為,穴位電刺激不僅能改善患者術中血運,還可促進術中胃腸血流循環、胃腸激素分泌,避免患者因麻醉藥物導致胃腸道缺血缺氧而引發術后胃腸功能障礙,從而調節胃腸動力與激素水平,保障手術預后[15-16]。其次,穴位電刺激還可通過調節腦部血液循環,并有助于中樞神經遞質分泌,保護自主神經系統,改善心血管系統,可以增加血液流動進而改善微循環,減輕血栓形成發生風險,并減輕呼吸抑制、胃腸道功能抑制等不良反應;同時,增強相應投射區域大腦神經元的能量代謝,最大程度減少因麻醉藥物而造成的大腦神經細胞死亡,從而減輕術后認知障礙程度,避免認知障礙的發生[17-18]。
綜上,在老年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全身麻醉中輔以穴位電刺激,可提升患者對手術與麻醉的耐受度,減輕麻醉與手術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并保護中樞神經系統與調節胃腸激素,減輕認知損傷,降低血栓形成發生風險,保障患者預后。但本研究納入的病例數量較少,且未考慮患者免疫、身體退行性改變等影響因素,有待后續研究深入完善該設計的結論。
參考文獻
[1]徐赟. 全麻聯合經皮穴位電刺激對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應激反應及術后恢復的影響[J]. 感染、炎癥、修復, 2021, 22(2): 106-109.
[2]牟秋潤, 王琦, 張學成, 等. 近10年針刺麻醉研究進展[J]. 世界中醫藥, 2023, 18(15): 2237-2242.
[3]李亞楠, 萬政佐, 李巖巖, 等. 穴位電刺激聯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華全科醫學, 2023, 21(2): 242-246.
[4]王振寧. 結直腸癌TNM分期的現狀及發展方向[J/CD]. 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 2015, 4(1): 5-7.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政醫管局,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 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7年版)[J]. 中華外科雜志, 2018, 56(4): 241-258.
[6]高鐵梅, 茆順翠, 吳冰清, 等. 不同ASA分級老年患者術后心臟事件的觀察[J]. 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7, 33(9): 909-910.
[7]付征, 張惠軍, 高金貴, 等. 烏司他丁聯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對老年食管癌患者術后MMSE評分及血清S-100β、NSE水平變化的影響[J]. 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018, 33(2): 224-225.
[8]陳蔚, 顏明. GDFT聯合小劑量間羥胺對老年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 醫學研究雜志, 2019, 48(8): 90-94.
[9]韋松里, 范舜欽, 王喜軍. 用電針輔助全身麻醉防治腹腔鏡術后胃腸功能紊亂機制的研究進展[J]. 當代醫藥論叢, 2022, 20(13): 8-11.
[10]李亦凡, 童貽捷. 經皮穴位電刺激對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后患者早期認知功能障礙及血清炎癥因子、胃腸激素的影響[J]. 河北中醫, 2023, 45(11): 1867-1871.
[11]周淑敏, 索建芳, 孫越勛, 等. 經皮穴位電刺激輔助全身麻醉對腹腔鏡膽囊手術麻醉管理及效果的影響[J]. 中國醫藥科學, 2022, 12(12): 66-69, 82.
[12]欽傳輝, 賓菊蘭. 小茴香熱敷對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9, 29(20): 92-95.
[13]魏育潔, 宋俊嶺, 李華. 硬膜外麻醉復合全麻對直腸癌根治患者血流動力學、血清GABA、S100β蛋白的影響[J]. 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9, 37(4): 679-681, 697.
[14]金曼, 張湲鈁. 全麻手術后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變化及對血小板活化的影響[J]. 血栓與止血學, 2021, 27(5): 767-768.
[15]李冰, 趙占強, 柳舒揚, 等. 經皮穴位電刺激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應激反應及胃腸功能的影響[J]. 臨床麻醉學雜志, 2023, 39(4): 379-383.
[16]蔡清香, 趙敏, 黎玉輝, 等. 經皮穴位電刺激輔助麻醉在腔鏡腸癌根治術患者加速康復外科中的應用[J]. 新中醫, 2020, 52(19): 122-125.
[17]解建, 郭君. 針刺麻醉對老年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術后認知功能和血清S100β、MMP-9、BDNF蛋白水平的影響[J]. 腫瘤藥學, 2023, 13(1): 84-88.
[18]龔明, 朱鴻威, 鄭棟煜, 等. 經皮穴位電刺激手環行內關穴刺激對全麻甲狀腺切除術后惡心嘔吐的影響[J]. 臨床麻醉學雜志, 2024, 40(2): 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