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機器人輔助下對行前列腺癌腹腔鏡根治術的患者圍術期指標、炎癥反應及并發癥的影響,為進一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提供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74例行前列腺癌腹腔鏡根治術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不同的手術方式將患者分為A組和B組,A組(34例)患者行傳統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LRP)治療,B組(40例)患者行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RALRP)治療,兩組術后均定期隨訪1年。對比兩組患者圍手術期相關指標,手術切緣陽性率、1年尿控率,術前和術后3 d血清炎癥因子水平,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和復發情況。結果 B組患者手術時間、引流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A組,術中出血量、輸血率均低于A組(均Plt;0.05);兩組患者手術切緣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B組患者1年尿控率高于A組(Plt;0.05);與術前比,術后3 d兩組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均升高,但B組均低于A組(均Plt;0.05);B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A組(Plt;0.05),兩組患者復發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相比于LRP,RALRP更能縮短前列腺癌患者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引流時間和住院時間,且降低輸血率,提高術后尿控率,降低患者術后炎癥反應,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
【關鍵詞】前列腺癌 ; 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 ; 炎癥因子 ; 尿控率
【中圖分類號】R7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9.0001.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9.001
前列腺癌是前列腺上皮細胞惡性增生而引發的腫瘤,多發于老年人群。臨床中對前列腺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前列腺癌根治術是首選的治療方式,隨著微創手術的研究與進步,腹腔鏡手術在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中具有顯著效果,然而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LRP)涉及膀胱頸部與前列腺尿道連接部的解剖與分離,術中可能損傷尿道內括約肌,術后尿失禁仍然是該手術方式不可回避的問題之一[1]。而機器人輔助前列腺癌腹腔鏡根治術(RALRP)將達·芬奇機器人與腹腔鏡手術聯合用于前列腺癌患者治療中,由于使用更加靈活的機械臂控制系統與清晰的視頻設備,使手術操作更加精準化,進一步改善手術效果[2]?;诖耍疚闹荚诜治鰴C器人輔助下對前列腺癌腹腔鏡根治術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74例前列腺癌腹腔鏡根治術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不同的手術方式將患者分為A組(34例)和B組(40例)。A組患者年齡57~82歲,平均(69.57±7.24)歲;前列腺體積17.61~70.77 mL,平均(46.85±5.32) mL;BMI 17~30 kg/m2,平均(23.66±3.24) kg/m2;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10.20~52.30 ng/mL,平均(27.14±4.32) ng/mL;Gleason評分[3] 4~9分,平均(6.95±1.24)分。B組患者年齡56~83歲,平均(69.65±7.35)歲;前列腺體積17.54~70.85 mL,平均(46.78±5.28) mL;BMI 18~29 kg/m2,平均(23.75±3.33) kg/m2;PSA 11.50~50.10 ng/mL,平均(27.42±4.48) ng/mL;Gleason評分5~9分,平均(7.14±1.15)分。比較兩組患者以上所述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外科學(第8版)》 [4]中前列腺癌的相關診斷標準;⑵生存期gt;1年;⑶符合手術指征。排除標準:⑴合并重要器官器質性病變;⑵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⑶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中的相關要求。
1.2 手術方法 給予A組患者傳統LRP治療:全身麻醉,留置F22導尿管(山東朱氏藥業集團有限公司),于臍下正中作切口,建立氣腹,再以臍下3 cm兩側腹直肌旁、雙側髂前上棘內3 cm分別作一手術切口,分別建立5個套管針(Trocar)通道。分離并暴露恥骨前列腺韌帶,縫扎患者陰莖背血管復合體,分離并離斷膀胱頸,暴露輸尿管、精囊,沿患者前列腺包膜,完整游離前列腺,并離斷尿道,將其膀胱與尿道吻合,確認無滲漏、出血后,取出標本,縫合,術畢。給予B組患者RALRP治療: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取平臥位,略分開雙下肢,患者臍上緣2 cm處作一12 mm縱向切口,使用Veress氣腹針建立氣腹,腹壓14 mmHg(1 mmHg=0.133 kPa),將其作為觀察孔,插入12 mm Trocar;右側平臍腋前線作切口,為輔助孔位置,右側輔助孔向外側8 cm切口,置入8 mm機器人專用金屬Trocar,為操作孔。將患者調整為頭低腳高30°,將內窺鏡手術器械控制系統(手術機器人)[直觀復星醫療器械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型號:SS4000]的手臂與觀察孔和操作孔的Trocar進行連接,助手通過輔助孔進行操作。沿腹股溝內環區域將切開腹膜,切開貼腹壁至盆腔部位,清掃淋巴結,縫扎陰莖背靜脈,沿前列腺與膀胱頸交界處切開膀胱,暴露尿管,切開尿道黏膜,打開膀胱后壁,暴露輸精管、精囊,切開狄氏筋膜,游離前列腺后方及兩側,切斷前列腺側韌帶,在前列腺尖部離斷尿道,切除前列腺并盡可能多地保留尿道后壁組織,置入F18三腔尿管,使用3-0 V-lock縫合尿道和膀胱,縫合完成后膀胱中注入碘伏水,若無滲漏,取出標本。最后在恥骨后放置一根引流管,逐層縫合手術切口。兩組患者在術后均定期隨訪1年,觀察其預后。
1.3 觀察指標 ⑴圍手術期相關指標:統計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輸血率。⑵手術切緣陽性率、1年尿控率:手術切緣陽性表示手術切除的組織在切口的邊緣上還存有病變細胞,并沒有將病灶完全切除干凈,依據免疫組化檢測結果進行切緣陽性判定;對患者隨訪1年,統計患者尿控情況,若患者術后不再使用尿墊或僅使用1塊預防性尿墊則為尿控。⑶炎癥因子:術前和術后3 d,分別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3 000 r/min,10 min)后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的水平。⑷并發癥及復發率:并發癥包括術后感染、吻合口瘺、勃起功能障礙,并發癥總發生率為各項并發癥發生率之和;隨訪1年,若患者出現下列三種情況之一則表明復發:①生化復發:如果PSA水平在術后持續升高,超過一定的閾值(通常為0.2 ng/mL),則表明前列腺癌已經復發;②局部復發:通過影像學檢查(如CT、MRI等)發現腫瘤在手術部位或其周圍區域重新出現;③遠處轉移:腫瘤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如淋巴結、骨骼或肺部等,遠處轉移通過影像學檢查(MRI、全身骨掃描)來診斷[4]。統計其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使用S-W法檢驗證實服從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取獨立樣本t檢驗,手術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相關指標比較 B組患者手術時間、引流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A組,術中出血量、輸血率均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手術切緣陽性率、1年尿控率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切緣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B組患者1年尿控率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3 d兩組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均升高,但B組均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和復發情況比較 B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4。
3 討論
前列腺癌的發生主要與性激素、遺傳及環境等因素有關。傳統LRP在泌尿外科應用廣泛,但由于泌尿系統及盆腔解剖結構的特殊性,前列腺處于盆腔深處,手術空間相對較小,且附近密集分布著血管神經束,因此手術中難以掌握患者具體解剖部位情況,導致術后患者常伴有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礙等并發癥[5-6]。
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主要組成部分是外科醫生控制臺、床旁機械臂系統、成像系統,主刀醫師通過三維鏡頭,將術野放大至10倍,可增加其深部操作及精細操作的準確性和安全性;術中能為醫師提供更加清晰的手術視野,有助于更好地觀察前列腺及其周圍組織,尤其是神經血管束的走形,更有利于腹腔鏡手術操作距離的把控,也更能辨認病變部位的解剖結構,更好地保護尿道括約肌功能,促進術后尿控功能恢復;同時,可提升手術治療的精確度,對病變組織的切除更加徹底,進而確保手術效果,并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預后[7-8]。本研究中,B組患者手術時間、引流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A組,術中出血量和輸血率、并發癥總發生率均低于A組,1年尿控率高于A組,這說明使用RALRP治療前列腺癌患者可縮短患者手術時間,減少其術中出血量,縮短引流時間和住院時間,且降低輸血率,提高術后尿控率,同時可以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
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均屬于炎癥因子,炎癥因子表達水平升高幅度與手術創傷導致的炎癥反應程度呈正相關,可用于評價術后炎癥反應的嚴重程度[9]。本研究中,術后3 d兩組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均升高,但B組低于A組,表明機器人輔助治療可減少對患者造成的炎癥損傷。分析其原因為,機器人輔助治療可更加清晰地觀察患者手術區,操作趨于精細化,對周圍組織可更好地游離、保護,避免周圍組織損傷,對腹腔內臟影響較小,且創口更少,顯著減輕了手術所導致的炎癥應激損傷,改善炎癥因子水平,有助于術后恢復[10]。
綜上,在對前列腺癌患者治療中,相比于LRP治療,RALRP治療更能縮短患者手術時間,減少其術中出血量,縮短引流時間和住院時間,且降低輸血率,提高術后尿控率,降低患者術后炎癥反應,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李炎生, 顧朝輝, 張二偉, 等. 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與傳統腹腔鏡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的臨床應用對比研究[J].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2021, 38(6): 1147-1150.
[2]薛梅平, 王春櫻, 胡文婷, 等. 機器人輔助手術改善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尿控功能恢復程度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華男科學雜志, 2022, 28(6): 501-505.
[3]賴亞明, 韓斌, 吳斌. Gleason評分對前列腺癌轉歸預測意義[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8, 25(13): 951-955.
[4]陳孝平, 汪建平. 外科學[M]. 8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587-589.
[5]王建強, 吳大鵬, 楊志尚, 等. 機器人輔助前列腺癌根治術和傳統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兩種手術方式的療效比較[J]. 現代泌尿外科雜志, 2018, 23(11): 830-833, 851.
[6]李敏, 王航, 張道秀, 等. 老年前列腺癌行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的療效分析[J]. 實用癌癥雜志, 2023, 38(4): 653-656.
[7]張曌, 陸建平, 丁海雍. 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的療效及觀察[J]. 老年醫學與保健, 2021, 27(3): 519-522.
[8]李名城, 張學平, 章語. 機器人輔助手術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術后并發癥分析[J]. 機器人外科學雜志, 2023, 4(3): 227-232.
[9]周丹, 王慶利, 秦明哲, 等. 烏司他丁預應用對達芬奇機器人前列腺癌根治術老年患者術后炎癥因子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 中國醫藥, 2022, 17(3): 429-433.
[10]黃海, 馬曉明, 劉皓, 等. 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的進展[J/CD]. 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8, 12(3): 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