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土原創力失活下的品質隱憂
目前我國《著作權法》未明確書名、圖書裝幀設計相關的維權條文,再加上受行業不良風氣影響,一些低品質圖書流入市場,阻礙了市場的良性發展。比如,在當當家庭教育零售Top30榜單上,存在較多書名、設計相似的同質化在榜作品。這些作品或是與原版書高度同名的“跟風書”“高仿書”,銷售價格較低,或是與正版書混合裝訂成一套家教叢書進行售賣,更有甚者,在署名上使用虛構的“影子作者”、在名人推廣上未經授權使用他人肖像及簡介,嚴重影響了家長的判斷力。原創新書表現后勁不足且風格類似,與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結合度較低,未能有效挖掘本土特色和價值導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圖書品質良性發展。
(二)市場不良運轉下教育本位的缺失
作為出版品質的把關人,家庭教育類圖書出版從業者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家庭教育專業素養和獨到的“鑒寶力”(即對優秀書稿的鑒賞能力),更要對家庭教育事業保持熱愛,擁有致力于我國家庭教育事業長足發展的出版抱負。然而,部分從業者存在家庭教育專業知識比較匱乏、投身家庭教育事業熱情不足、欠缺挖掘優秀書稿的眼力與耐性等問題。
(三)渠道割裂下圖書營銷閉塞
1.圖書權威認定近乎空白。圖書權威認定包括國家針對整個行業設立的綜合類重大項目或細分領域內由國家、行業、媒體等創立的獎項,旨在挖掘更多優秀作品,砥礪出版工作再結碩果。2019年底,中國家庭教育學會聯合中國出版協會對2016-2019年期間出版的家庭教育類讀物進行了評選,選出了100種導向正確、內容健康向上、順應時代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導讀物,但是這些讀物并未受到廣泛宣傳,公眾知曉度低,喪失一定的推廣作用。除此之外,家庭教育類圖書經權威認定形成的書目書單近乎空白。由于缺乏獲獎書單、推薦書目拓寬營銷渠道,一些精品圖書難以進入公眾視野,阻礙了家庭教育類圖書的出版創新。
2.圖書引讀人主導暢銷榜隨著電子商務技術與物流建設的迅猛發展,電商平臺異軍突起,以當當、京東為主的電商平臺成為家長購買圖書的主要渠道,平臺設置的圖書暢銷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家長的購書選擇。圖書引讀是近年來興起的圖書營銷模式,即引讀人通過引讀類視頻和直播發揮知識中介的功能,通過內容再生產,將原本晦澀難懂、繁瑣冗長的圖書梗概進行提純、簡化、降維,以故事化、娛樂化、話題化的模式重新組織內容,以達到內容傳播的目的。現實中,圖書引讀模式傾向于選擇教育學、心理學、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內容,并通過“名人效應”在社群平臺上斬獲大批粉絲。因此,在購買教育類圖書時,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銷量高、熱度高的圖書,導致市場活力進一步被頭部引讀人控制。
“淺析‘雙減政策下家庭教育類圖書出版的升級路徑”
來源:《今傳媒》2024年3月作者:傅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