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燕
摘要:地理實踐力是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地理社團作為地理課堂的延伸和重要補充,在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校園地理社團 地理實踐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4-0104-04
地理核心素養是指個人通過地理學習而獲得的地理知識、技能、方法與觀念,是個人能夠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觀察事物且運用地理學的技能來解決問題的內在涵養。具體來說,地理課程培育的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其中,地理實踐力是幫助實現地理學科其他核心素養的行動能力。地理實踐是地理學的本質特點。地理實踐是學生感受和體驗現實世界的重要途徑,是支持學生形成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科學有效的地理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鞏固書本所學的地理知識,掌握地理的基本技能,提升學生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釋地理事象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從而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任務。
一、地理社團活動對地理實踐力的積極影響
校園社團是在校學生根據自身意愿和興趣愛好形成的一個學習團體。校園地理社團的建立為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提供了一個新途徑。校園地理社團通過發揮地理學科特色,落實地理新課標,對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等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地理技能,促進地理知識落地生根
地理社團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課堂,它既是學校地理課堂的延伸,又可以彌補課堂教學實踐的不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培養。不同于日常的地理教學活動,地理社團主要通過招募社團成員、組建活動小組、布置活動任務、完成活動任務、展示活動成果來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討論設計實踐活動方案,動手完成實踐活動任務,來領悟地理原理,增長地理技能。
(二)有利于拓展書本知識,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知識只有落地于真實世界,才能被體會和感悟,才能發揮出它的學習價值。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如何正確地認識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是地理課程的教學重點。但是,地理書本知識和學生實際生活之間始終存在著距離,地理社團滔動可以搭建起地理知識與真實世界之間的橋梁,使學生在社團實踐活動中觀察和認識地理環境,體驗和感悟人地關系,將書本知識與現實世界連接起來,做到知行合一,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地理、熱愛家鄉的情感
校園地理社團的成員大多是學校中喜愛地理學科的學生,他們在社團活動中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創造力,實現自己的價值。校園是社團活動的主要場所,基于校園及其周邊開展的地理社團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加熟悉自己的校園和家園,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提高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等能力。
二、優化地理社團活動的策略
2020年,筆者所在學校蘇州市第16中學成立了“地理探索社團”。筆者作為社團的主要帶隊教師,帶領學生定期開展以培養地理實踐力為主要目標的地理實踐活動。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身實踐和感悟分享一些優化地理社團活動的策略。
(一)創設具有學科特色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地理社團應該具有鮮明的地理學科特色。在社團活動的設計中,耍把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作為活動的主要目標,做好地理課堂教學的延展任務。
地理知識素養的培養,是對學生分析研究能力及動手能力的培養。與簡單枯燥的書面作業相比,動手實踐作業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科綜臺桑養,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很多實踐性作業無法在課堂上完成,而地理社團的活動就可以很好地彌補這個不足。
地理工具是學生研究解決地理問題的重要輔助工具。引導學生熟悉地理工具,并熟練地用好地理工具,是初中階段地理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地球儀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多創設活動場景,比如可在社團活動中引導學生動手制作地球儀,在制作的過程中熟識地球儀。學生們先動手制作了一個簡單的地球儀——“經緯網地球儀”(如圖1)。在這個簡單的地球儀上,學生通過繪畫經線和緯線,認識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的特征、度數標注規律及其主要作用;通過制作地軸和底座,掌握地軸的傾斜角度和空間指向等特征:地球上分布的陸地和海洋也可以在地球儀上體現出來。利用經緯網定位的方法,學生們在“經緯網地球儀”上又畫出了七大洲和四大洋,如此一來,簡單的“經緯網地球儀”就升級成了“大洲大洋地球儀”(如圖2)。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及學習問題,強調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在地理社團活動的設計中,教師要將“做”“學”和“用”充分結臺起來,引導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在動手制作教具的同時,也要強調教具的高效使用。例如,“手工地球儀”制作完成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活動,將這個“地球儀”用起來。
話動一:用“手工地球儀”來演示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實踐過程,說說為什么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成功證實了地球是個球體。
活動二,尋拽寶藏,根據寶藏埋藏地點的經緯度位置,在“手工地球儀”上快速定位“藏寶地”。
這些活動既可以發揮實踐作品的學科工具價值,又可以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和熱情。學生在這個實踐活動過程中既強化了地理學科素養,同時也收獲了體驗感和成就感,增強了學習自信心。
(二)創設真實環境下的體驗式社團活動,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素養
我們生活的環境具有豐富的地理知識。在地理社團活動的設計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好生活的大課堂,引導學生把地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個初級中學,對于剛進入初中學習的初一學生來講,這是一個新環境。因此,在初一地理社團組建的初期,社團活動的主要目標就是幫助學生認識和熟悉這個“新”校園。“校園平面圖”的閱讀和使用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熟悉校園。社團的活動任務主要圍繞“校園平面圖”來開展:讀一幅圖——制作“校園平面圖”:行幾圈路——環校園走幾圈;認幾個物——認識校園里的幾座代表性建筑,說說它們的位置和朝向。“校園平面圖”的閱讀和使用技能在這個實踐活動中得到了鍛煉,為初一地理教材中“地圖盼閱讀”這節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在閱讀和使用了“校園平面圖”之后,“繪制校園平面圖”的實踐活動就可以安排起來。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校園進行實地的測量,進一步認識校園。這么大的校園如何畫到小小的紙上呢?此時,“比例尺”的知識就可用上,小組成員可臺作選擇合適的比例尺,將實地測量的數據按比例尺換算成縮小圖上的數據,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數學計算過程,就可以開始動手繪制“校園平面圖”(如圖3)。
地圖繪制實踐活動讓學生既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體會到地圖繪制工作者的艱辛。看似簡單的地圖,原來蘊含著非常嚴謹的數據鍘算技術以及深厚的繪圖功底。小組成員各自發揮所長,默契配合,花了好幾個活動課時才完成了這一幅小區域簡單地圖。而在實際生活中有著更復雜的地理環境,地圖的繪制工作更加繁瑣和艱巨。教師可引導學生上網查找現代地圖的測繪技術——地球遙感測繪技術。小組成員通過合作查找資料可發現,借助先進的遙感技術,地圖繪制工作變得更加快捷和高效,同時也了解到遙感地圖和電子地圖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地圖,它們都是通過遙感測繪技術完成的。如果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校外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電子地圖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創設真實環境下的體驗式實踐活動,既可以發揮地理學科的知識價值,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和發現周圍的世界,理解和感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提升他們的地理實踐力。
(三)創設跨學科主題的地理社團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學會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融會貫通,進一步認識世界,探究現實問題,對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具有積極意義。地理是一門兼具文、理科特點的綜合性科目,適合進行跨學科融合學習,而新課標也要求規劃不少于地理總課時10%的課時進行跨學科主題學習,進一步突出地理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學校地理社團可以率先擔負起跨學科主題研究學習的任務,為后續地理課堂教學的創新改革做好鋪墊和準備。
例如,筆者所在的學校有一塊面積較大的“英華農場”勞動基地。學校將這塊地劃分成很多小塊,分給每個班級,由班級學生進行自主勞動和管理。通過勞動教育的熏陶,地理社團的學生對我國“不時不食”的飲食文化理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探究我國“不時不食”的飲食文化成為地理社團活動的主題。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了二十四節氣來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人們的農事生產活動,而農事活動又影響著人們的飲食習慣。學生通過訪談和查找資料,發現蘇州本地“不時不食”的飲食文化非常多,如清明青團子、夏至三蝦面、立秋桂花雞頭米、霜降大閘蟹等各種節氣美食,都大大地豐富了我們的餐桌。那么蘇州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節氣飲食文化呢?在生物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了解到時令美食的種類各不相同,是因為制作這些食物的材料(農產品)生長所需要的自然條件各不相同。不同節氣的自然條件差異明顯,為各種農產品提供了適宜的生長條件和周期,這就是“不時不食”的飲食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而進一步探究,可以延伸提問:我國其他地方的飲食文化和節氣之間有沒有這樣的聯系呢?社團學生進一步通過網絡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我國各地的節氣特色飲食文化,并將調查問卷的數據結果用信息技術手段編輯成圖片(如圖4和圖5)進行講解和展示。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孩子們的活動成果圖文并茂,極富美感。
雖然學生的研究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但在這次跨學科主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的綜合素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學科融合、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在跨學科主題實踐探究的社團活動中漸漸落地生根。
校園地理社團活動作為地理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在活動的設計上要有前瞻性和計劃性,要注重與地理課堂知識的銜接,這樣才能保證實踐活動的高效開展。另外,如何設計更加貼近生活的實踐活動,將各種素養的培養貫穿于整個社團活動中,在融合和滲透中進行知識的內化和升華,也是社團教師一直要努力的方向。
促進社團小組成員間的互助臺作、共同成長是地理社團最大的作用,也是社團教師最大的成就。筆者帶領的地理社團中,有兩名動手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他們無法獨立完成某項具體實踐活動任務,在加入社團活動小組之后,通過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助,讓他們找到了歸屬感,并學會完成一些簡單的活動任務,逐步提升地理實踐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校園地理社團活動是學校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輔助和延展,在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及綜合素養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學地理教師要充分發揮好這個“第二課堂”的育人價值,創設一些具有學科特色的、體驗式的、跨學科主題的實踐活動,助力提升學生的地理知識素養和地理實踐素養。
(責任編輯:謝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