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其目的是發現并解決問題。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重視在調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領。從不同時期全面理解中國共產黨調查研究工作的發展脈絡,可以了解其在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加強黨執政能力建設以及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系的重要作用,并在把握這些作用的前提下為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指導和經驗借鑒。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調查研究;實事求是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4)03-0045-03
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基本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1],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正是在堅持和加強調查研究中一步步前進的。從不同時期全面理解中國共產黨調查研究工作的發展脈絡,可以了解其在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加強黨執政能力建設以及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系的重要作用,并在把握這些作用的前提下為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指導和經驗借鑒。
一、全面理解中國共產黨重視調查研究的歷史脈絡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的過程中都將調查研究視為推動工作更好開展的有力武器。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開始直到今天,調查研究在中國共產黨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面理解中國共產黨重視調查研究的歷史脈絡,有助于我們黨在新時期更好地進行現代化建設實踐。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廣泛的調查研究、實地走訪,對什么是中國革命、怎樣進行中國革命這一重要問題展開深入分析。在初步掌握到一手資料后,毛澤東等同志又結合革命發展的新形勢以及新目標,再次深入基層調查,最終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等著名論斷。不僅如此,毛澤東同志還特別重視把調查研究的內容和報告提升到新的理論高度來認識,并將其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相結合。毛澤東同志反對所謂的“本本主義”,強調理論一定要聯系實際,推動調查研究逐漸成為全黨的自覺活動。尤其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地區對永新、興國等處進行了細致全面的調查研究,展開若干專題性的調研,使得我們黨對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1941年毛澤東同志出版《農村調查》一書,倡導全黨同志進行調查研究,隨后中共設立中央調查研究局,毛澤東同志任局長。8月1日,中共中央根據毛澤東同志的建議,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從這一時期的諸多社會活動可以充分了解到,中國共產黨充分認識并自覺把調查研究應用到中國革命的實踐中去,從而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黨的一項重要歷史任務就是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和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為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可參考的翔實資料,也為開好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黨在這一時期同意開展一系列調查研究。1955年至1956年期間,毛澤東同志先后在河北、河南進行實地調查,隨后又馬不停蹄地南下江西和浙江展開調查。在回到北京后,不辭辛勞地先后聽取國務院34個有關部門的工作匯報。在掌握足夠多的有效信息后,毛澤東同志在1956年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著名的《論十大關系》,對我國的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等十項事關國家和人民發展的重要內容展開詳細論述,為開好黨的八大提供了指導思想。隨后,黨又以1961年八屆九中全會為契機,進行第二次大規模調查研究。會上,毛澤東同志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時指出,“今年搞個實事求是年,當然不是講我們過去根本一點也不實事求是。建國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們對實際情況不大摸底了”[2]。1961年1月,毛澤東同志組織指導三個小組,到湖南、浙江、廣東進行調研。同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認真進行調查工作問題給各中央局,各省、市、區黨委的一封信》,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調查沒有發言權”[3]。這一階段,中國共產黨通過調查研究進一步明確中國國情,成功完成三大改造,在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制度。
(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將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后,為了中國接下來的發展能夠找到科學有效的方向,黨中央又一次對調查研究進行重要部署。這一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常到基層進行實地考察,并提出“先作調查研究,然后才有發言權”[4]的重要論斷。鄧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黨內的優良傳統,必須保持和發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發展路線必須依賴科學翔實的調查研究,容不得半點差錯。通過廣泛的調查研究,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的本質和“一國兩制”的實踐有了重要的闡釋。江澤民同志同樣重視調查研究,在科學觀察國際大勢和中國國情的發展趨勢后,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同志身體力行,多次深入基層、地方展開調查研究,提出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不僅將調查研究視為一種工作方法,還將其作為黨和政府的工作慣例并以制度為其“保駕護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參與、部署、督促下,各地黨委政府紛紛牽頭就一系列亟待解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實地調研,形成多部重要的專題調研報告,為黨中央的舉措部署提供寶貴的第一手材料。2023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就如何調查研究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具體部署。我國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要求和環境,必須大興調查研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注入強大動力。
二、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大興調查研究的重要意義
一百多年來,黨始終將調查研究工作視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這逐漸成為黨的優良傳統。正是由于我們黨在面臨重大決策問題前,都要經過一次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充分掌握足夠多的資料、數據、方案,才能保證黨的路線始終正確。可以說,調查研究是黨謀事、干事、成事的傳家寶,新時代必須牢牢把握和發揚。
(一)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內在要求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黨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視調查研究,他們創立的一系列重大理論成果,諸如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學說,都是他們在掌握大量文獻資料和現實數據的基礎上建立的。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其實踐觀貫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所有主要環節。面對當今國內國際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只有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才能不斷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調查研究中“調查”的實踐屬性和“研究”的探索本質直接影響到實踐的發展與理論創新之間的關系。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這是唯物史觀的一個重要觀點。毛澤東同志指出:“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5]。新時代建軍百年奮斗目標任務重、責任大,只有把調查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掌握部隊第一手資料,了解基層與官兵的真實情況,進而搞清問題的癥結所在,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作用,為新時代強軍事業貢獻力量。
(二)深化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系的應然之舉
調查研究同黨的群眾路線密切相關。在調查研究中中國共產黨深入群眾生活實際,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為解決人民的切身問題服務,這也是轉變中國共產黨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有效途徑。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共產黨正是由于切身實際地調查研究贏得人民群眾的認可與信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入了解基層,密切聯系群眾,深入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脫貧攻堅的勝利貢獻重要力量。調查研究是堅持群眾路線的試金石,同時也是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方針,中國共產黨在調查研究中可以針對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提出切實方案,同時也可以在調查研究中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從而為中國式現代化凝聚社會主體力量。
(三)加強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
理論上的先進性和實踐上的創造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最鮮明的本質特征。作為與時俱進的學習型政黨,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始終將提高自身的執政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全新的要求。為更好應對這種挑戰,黨需要不斷加強各方面建設,進一步強化自身的執政能力。目前,中國國內形勢總體平穩向好,但在某些方面亂象依然存在,比如在經濟領域不遵循經濟規律、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經濟利益的情況時有發生,做大“蛋糕”的同時并未按勞分配好“蛋糕”,群眾呼聲反響強烈。這就要求通過調查研究,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念,暢通向上流動通道,創造就業機會,增加致富機會,循序漸進地擴大“蛋糕”的規模,進一步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推進工作、戰勝困難的實際成效,不斷加強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
三、充分汲取中國共產黨開展調查研究的重要經驗
不同的歷史時期賦予黨不同的偉大使命。當下,中華民族正處于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關鍵時刻,新的時代對黨提出全新要求。新征程路上,必須充分汲取黨開展調查研究的重要經驗,并賦予時代化的全新要求,讓調查研究成為推動中國改革發展的一柄“利器”。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對于今天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9 800余萬名黨員、在一個14億多人口大國長期執政的黨,黨的領導核心堅強與否,不僅直接關系黨的命運,而且直接關系著國家、人民和民族的命運。黨的百年歷程同樣深刻地揭示了這樣一個現象。“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調查研究必須依靠共產黨這一領導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蓬勃發展,關鍵就在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開展新時代的調查研究工作,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覺提高政治站位,始終做到旗幟鮮明講政治。調查研究的一項重要原則,便是全面圍繞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開展系列工作。
(二)堅持群眾路線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黨的一切事業都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立場是激發黨調查研究的動力源泉。黨的偉大之處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敢于直面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調查研究,就是要堅持以人民利益作為推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世界上的政黨形形色色,但少有像中國共產黨這樣重視調查研究理念的偉大政黨,更不見以調查研究站穩人民立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現代化的政黨。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掩飾缺點、不逃避責任,積極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得黨贏得信任、獲取民心。
(三)堅持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永葆先進性的“鑰匙”,而調查研究是貫徹這一重要思想的先決條件。從毛澤東同志提出實事求是,到鄧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始終貫穿其中,為實事求是提供重要支撐。只有堅持調查研究,才能理解與掌握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才能既看到事物的現象,也能抓住事物的本質,進而把握住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反之,調查研究本身也要秉承實事求是的理念,把握好真實性、科學性,堅決杜絕調查研究“走過場”“跑來跑去”“紙來紙去”等形式主義現象,不讓調查研究的結果成為“空中樓閣”。
(四)堅持問題導向
毛澤東同志寫于1930年的《反對本本主義》指出:“調查就是解決問題”[6]。習近平同志也多次強調,“領導干部搞調研,要有明確的目的,帶著問題下去,盡力掌握調研活動的主動權”[7],“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8]。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決定性勝利,其成功經驗之一,就是黨的領導干部普遍在基層建立長期的聯系點,與群眾面對面交流,開展調研,其他各級黨員干部更是直接包村到戶,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開展調查研究,務求“深、實、細、準、效”。調查研究要有專門的制度來保障,調查研究要有專門的機構來統籌,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更要與時俱進,提高調查研究的效率和科學性,進一步增強決策建議的針對性和可行性。
參考文獻:
[1]中辦印發《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N].人民日報,2023-03-20(1).
[2]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524.
[3]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6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82.
[4]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7.
[5]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61.
[6]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0.
[7]習近平.談談調查研究[N].學習時報,2011-11-21(1).
[8]習近平在武漢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N].人民日報,2013-07-25(1).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共產黨在國共論爭中的政治話語構建及歷史經驗研究”(21BDJ084);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高校大學生網絡輿情管理對策研究”(2023SKJD105)
作者簡介:鐘周銘,副教授,兼職研究員,博士后,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黨史黨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