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佳逸
【摘 ?要】論文假設擁有環保背景的高管會影響企業的環境決策,并使用中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驗證了上述假設。結果表明,與沒有環保背景高管的企業相比,具有環保背景高管的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更高,此外,環保背景高管對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提升作用在非重污染企業中更為明顯。
【關鍵詞】高管特征;環境信息披露;環境會計
【中圖分類號】F275;F272.91;X322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4)04-0044-04
1 引言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資源也隨之大量消耗,環境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為此,政府積極頒布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文件以規范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如2017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該準則進一步對上市公司年報中的環境信息披露內容提出了要求。然而目前我國環境信息披露質量仍參差不齊,因此,研究如何提升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高管作為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決策中的重要成員,其背景和經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披露質量。因此,文章基于上市公司數據,研究環保背景高管對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并提出相關建議以改善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
2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2.1 環保背景高管與環境信息披露質量
高管的特殊經歷和個人特征會影響其個人認知風格,進而導致管理者對公司決策問題的不同看法和選擇。因此管理者的特征,尤其是其不同的背景和經驗,會形成他們對環境問題的不同認知,進而影響高管披露環境信息的決策[1]。擁有環保背景的高管由于擁有相關環保經歷,深知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因此,他們相較于沒有環保背景的高管更傾向于關心企業的環境保護問題。此外,擁有環保背景的高管更可能會激發個人的親社會動機,也更可能關心社會群體的福利,較沒有環保背景的高管更具保護環境的道德義務,所以他們更可能強化執行企業的環保措施[2]。“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企業會通過改善環境信息披露質量以傳遞積極信號[3]。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環保背景高管會顯著提升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
2.2 環保背景高管、行業性質與環境信息披露質量
根據行業性質,可以將企業劃分為重污染和非重污染企業[4]。具有環保背景的高管對污染程度不同的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可能會有所不同。重污染企業基于其本身的行業特點,往往較非重污染企業會受到來自政府和公眾的監管[5],因此,基于合法性理論,這類企業會更傾向于主動提升環境信息披露質量以緩解合法性壓力[6]。而非重污染企業的合法性壓力一般較小,因此,高管個人特質的發揮余地往往更大。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2:在非重污染企業,環保背景高管對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正向影響更強。
3 研究設計
3.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于2015年頒布,因此,本文以2015-2022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樣本中剔除了ST、*ST和樣本缺失的上市公司,并對相關數據進行上下1%的縮尾處理,最終獲得22 925個有效觀測值。本文數據來源于以下途徑:企業高管環保背景數據來源于新浪財經網站公布的個人簡歷信息,環境信息披露質量以及其他變量數據均來源于CSMAR數據庫。
3.2 變量定義
3.2.1 環境信息披露質量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是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質量(ln_EIDq),本文借鑒孔東民等[7]的做法,構建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指數來衡量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具體的環境信息披露情況評分項目如表1所示。
表1 ?環境信息披露質量評分表
3.2.2 環保背景高管
本文的解釋變量是環保背景高管(EP_Execu01)。本文參考王輝等[8]的研究,如果高管個人簡歷中包含“環境”“環保”“新能源”“清潔能源”“生態”“低碳”“可持續”“節能”“綠色”等關鍵詞,就認定其具有環保背景。企業當年度聘有環保背景高管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
3.2.3 控制變量
本文參考Liu et al.[9]的做法,從公司治理水平、財務狀況、財務結果等角度選取了一系列控制變量,數據均來自CSMAR數據庫。控制變量包括產權性質(Con)、公司規模(Size)、公司壽命(Age)、財務杠桿(Lev)、盈利能力(Roa)等。具體變量定義如表2所示。
表2 ?變量定義表
3.3 模型構建
為檢驗高管環保背景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直接影響,本文構建回歸模型如下:
ln_EIDq=β0+β1EP_Execu01i,t+β2Controlsi,t+∑Year+∑Ind+ε
式中,i(i=1,2,…,N)表示不同的公司個體;t(t=1,2,…,T)表示年份;β表示變量的系數;Controls表示控制變量;∑Year和∑Ind分別表示時間固定效應和行業固定效應;ε表示隨機誤差項。
3.4 實證檢驗
3.4.1 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3報告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其中,解釋變量環保背景高管的平均值為0.254,說明樣本公司中25.4%的公司聘有具備環保背景的高管。被解釋變量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標準差為0.912,說明上市公司之間的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存在差距。對于控制變量來說,獨立董事的均值為0.381,說明樣本公司大部分符合獨立董事比例需達到三分之一的規定。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最大值為72.4%,平均值為33.2%,說明上市公司的股權集中度不同。財務杠桿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較大,說明企業利用財務杠桿的水平完全不同。營業收入增長率的最小值為-0.334,最大值為1.533,均值為0.138,說明上市公司之間經營差距較大,有的企業業績翻倍增長,而有的大幅下跌,從平均水平看,總體呈增長趨勢。盈利能力指標在-0.335~0.203區間波動,平均值為0.033,與中位數0.036基本一致,說明企業盈利能力整體不強。公司年齡、公司規模和現金比率的標準差分別為0.946、1.218和1.212,說明樣本公司的年齡、規模和現金比率具有一定的差異,啞變量產權性質的平均值為0.320,說明有32%的樣本為國有企業。兩職合一的平均值為0.304,樣本企業中有30.4%的企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為同一人。
表3 ?描述性統計表
3.4.2 相關性分析
如表4所示,環境信息披露質量(ln_EIDq)與環保背景高管(EP_Execu01)在1%的水平上正相關,假設H1初步得到驗證,且控制變量均與被解釋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說明控制變量的選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4.3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列(1)和列(2)的結果顯示,無論是否考慮控制變量,環保背景高管(EP_Execu01)對環境信息披露質量(ln_EIDq)影響的回歸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質量與其是否具有環保背景高管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性。
表5 ?OLS回歸結果
注:括號內為t值。下同。
3.4.4 穩健性檢驗
本文通過替換解釋變量來衡量模型的穩定性,將環保背景高管的啞變量換為企業環保背景高管數量(lnEP)進行穩健性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列(1)的結果顯示,不加入控制變量時lnEP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列(2)的結果顯示,在考慮控制變量后,回歸結果仍然顯著,說明模型具有一定的穩健性。
表6 ?穩健性檢驗
3.4.5 異質性分析
表7報告了將所有樣本分為重污染和非重污染企業兩組后的回歸結果。其中,列(1)顯示,在非重污染企業中,EP_Execu01的t值為2.756,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而列(2)顯示在重污染企業中,EP_Execu01并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這一研究結果說明,在非重污染企業中,環保背景高管可以顯著提升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而在重污染企業中,這一作用并不明顯。因此,本文的假設H2得到驗證。
表7 ?異質性檢驗
4 研究結論與建議
4.1 研究結論
本文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相關數據,深入探討企業環保背景高管對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主要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實證結果表明,環保背景高管的存在能夠促進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提升。相對于沒有環保背景的高管,環保背景高管可能更重視企業的環保工作,更具有保護環境的道德義務,因此也更傾向于積極地改善環境信息披露質量。
第二,對樣本依據行業性質進行分組檢驗后,結果發現,在非重污染企業中環保背景高管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提升作用更為顯著。這可能是因為環保背景高管在合法性壓力較小的非重污染企業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4.2 建議
第一,環保背景高管能夠提升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有利于企業實現綠色發展。因此,企業應當優化人才選拔方式,積極引入具備環保背景的高管成員,構建復合型團隊,提升企業內部的環保發展意識,加大環保投入力度,注重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第二,通過基于行業性質的異質性分析可知,不同污染程度的企業中環保背景高管對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提升作用有所差異。因此,政府應當加強對重污染企業環保工作的監督,促使重污染企業重視環境保護,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Donald C. Hambrick.Upper Echelons Theory: An Updat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2):334-343.
【2】李毅,何冰洋,胡宗義,等.環保背景高管、權力分布與企業環境責任履行[J].中國管理科學,2023,31(09):13-21.
【3】朱煒,孫雨興,湯倩.實質性披露還是選擇性披露:企業環境表現對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J].會計研究,2019(03):10-17.
【4】董直慶,王輝.環境規制的“本地—鄰地”綠色技術進步效應[J].中國工業經濟,2019(01):100-118.
【5】汪海鳳,韓剛,李修玉.環境保護稅與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基于雙重變換模型的實證分析[J].金融發展研究,2023(11):22-33.
【6】Ren He,Yanduo Cheng,Mingdian Zhou,et al.Government Regulation, Executive Overconfidence, and Carb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vidence From China[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1(12).
【7】孔東民,韋詠曦,季綿綿.環保費改稅對企業綠色信息披露的影響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21(8):2-14.
【8】王輝,林偉芬,謝銳.高管環保背景與綠色投資者進入[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2,39(12):173-194.
【9】Guangqiang Liu,Liangju Guo.How does mandatory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ffect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J].Finance Research Letters,2023,54(3):1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