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玉
摘 要:當今社會,小學德育教育不再僅僅追求學科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素養。其中,心理溝通作為促進學生情感發展、解決心理問題、培養情感智慧的關鍵環節,成為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心理溝通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意義,并提出了有效的應用策略。希望通過研究心理溝通的新思路,為小學德育教育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指導,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心理溝通;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5-0143-03
隨著社會變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學德育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全面素養的培養。心理溝通作為一種重要的德育手段,對學生的情感發展、心理問題解決、情感智慧培養等方面具有潛在的促進作用。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心理溝通的有效性需要更為系統和科學的思考,為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心理溝通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新思路和對策。
(一)促使學生情感發展,培養積極情緒態度
通過與學生建立積極的心理溝通,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和情感需求。舉例而言,一位內向的學生可能因為自卑而不愿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心理溝通,教師可以創造一個安全寬松的氛圍,鼓勵學生表達真實感受,透過對話,學生可能會分享自己的喜悅、擔憂或困擾,教師給予及時的指導,從而促進學生情感的合理發展。
同時,通過在學生間建立良好的心理溝通渠道,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在情感上的問題,如焦慮、沮喪等,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例如,某學生表現出明顯消極情緒的通過及時的心理溝通,發現學生遇到了學業困難,教師隨即針對性引導學生應對挑戰,提升其情感適應能力,防范不良行為的發生。
由此可見,心理溝通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有助于激發學生內在情感潛能,培養積極情緒態度,從而促進學生在學業和人際關系中更好地發展,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個體的成長,也為構建和諧的班級氛圍和校園文化奠定了堅實基礎[1]。
(二)有效解決學生心理問題,預防不良行為發生
通過建立良好的心理溝通渠道,教師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并進行干預。例如,一位學生可能因家庭變故而情緒低落,表現出退縮和消極行為。通過心理溝通,教師可以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困擾,提供關懷和支持,并引導學生逐步調整心理狀態,避免不良情緒積聚。
此外,心理溝通也有助于預防不良行為的發生。通過與學生建立信任和理解,教師能夠更早地察覺到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跡象,如攻擊性行為、社交問題等,通過及時的心理干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引導學生避免走上不良行為的道路。例如,通過心理溝通,教師可以了解到一個學生可能因為在班級中遭受排擠而情緒不穩定,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同學間的和解,避免其產生攻擊性行為[2]。
(三)促進學生情感智慧的培養,提升情商水平
心理溝通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于促進學生情感智慧的培養,提升情商水平。通過與學生建立深入的心理溝通關系,有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培養情感智慧。比如,當小學生在學業上遇到挑戰而感到沮喪時,通過心理溝通,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挫折是成長的一部分,鼓勵學生積極應對問題,培養樂觀的情感態度。這種溝通過程不僅使學生學會面對困難,也提升了學生對情感的智慧理解,使其能夠更加成熟地處理情緒問題。
同時,心理溝通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情商水平,使其更善于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通過與同學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通過心理溝通引導學生關注他人的情感變化,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達能力。例如,通過分析一個小組內部的沖突,教師可以通過心理溝通引導學生理解各自的立場,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并培養團隊協作的情商能力[3]。
(四)強化學生自我認知,促使積極的自我形象建構
通過與學生建立開放、信任的溝通渠道,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更全面地認知自己,從而培養積極的自我形象[4]。例如,當小學生面臨學習上的挑戰感到自卑時,通過心理溝通,教師可以與學生深入交流,了解學生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認知。通過積極的引導和正面的反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潛力,鼓勵學生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從而促使積極的自我形象建構。
此外,心理溝通也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情感狀態和需求。例如小學生可能由于個人成長階段的變化而面臨情感波動,通過與教師的心理溝通,能夠使其更清晰地認知自己的情感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情感調適,培養更加健康積極的情感表達方式。
(一)建立心理支持系統,定期關懷學生情感狀態
作為一名小學德育教育的教師,作者深刻體會到建立心理支持系統、定期關懷學生情感狀態在培養學生全面素質方面的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任教的小學班級中,作者觀察到學生小明最近的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了一些異常。他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明顯減退,作業完成質量也有所下降。除此之外,他的同學反映他在班級互動中變得沉默寡言,明顯有些消極。這引起了本人的關注,決定通過建立心理支持系統、定期關懷他的情感狀態,了解背后的原因。首先,選擇了一個適當的時間,與小明進行了一對一的心理溝通,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耐心傾聽的方式,了解他對學習和生活的感受。小明透露出最近家庭環境發生一些變化,家長工作較忙,導致家庭關系出現了一些緊張。這讓作者明白到他的學習狀態背后可能隱藏了一些家庭壓力。接下來,定期關注小明的情感狀態。每周都會在班級活動中特別留意他的表現,并在課后有針對性地與他交流。通過這些交流,不僅關心他的學業進展,還聆聽他對家庭狀況的感受。逐漸地,小明開始逐漸敞開心扉,分享了更多他的內心感受。在這個過程中,還組織了班級心理輔導小組活動,讓小明有機會與同學們分享他的感受,并得到集體的關心。通過小組活動,他逐漸找到了一些情感上的支持,感覺到自己并不孤單。這也為他樹立更加積極的自我形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過真實而溫暖的師生對話,成功幫助小明走出了情感困擾,提升了他的學業成績和生活態度。由此,作者更加深刻認識到建立心理支持系統、定期關懷學生情感狀態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也更堅信心理溝通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應用是有力的、有效的。
(二)積極引導情感表達,倡導情感表達的積極渠道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積極引導情感表達、倡導情感表達的積極渠道是促進學生情感發展的重要策略。在作者任教的班級里,學生小芳一直表現得比較內向,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某次班級活動中,注意到她雖然參與其中,但在團隊合作中較為沉默,似乎有些難以融入。為了了解她的真實感受,作者決定采用積極引導情感表達的方式與她進行交流。于是選擇了一個時機,找到了一個安靜的地方,與小芳進行了一次對話。在交流的過程中,采用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她分享自己在團隊合作中的感受。通過細致入微的傾聽,發現小芳其實對團隊合作充滿了期待,但由于害怕被他人嘲笑或評判,一直選擇保持沉默。為了積極引導小芳表達情感,作者提議她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對團隊合作的感受,這樣的方式既不需要語言表達,又能夠通過畫面傳達她內心的感受。小芳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開始在紙上描繪起她對團隊的想法和期待。通過這種積極的情感表達方式,小芳逐漸打破了沉默,表達出對團隊合作的獨特見解。在展示作品時,她變得更加自信,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和鼓勵。這不僅促進了她個人情感的發展,也在班級中培養了更加積極的合作氛圍。為此,作者在班級中設立了“情感分享角”,鼓勵學生以書寫、繪畫、口頭表達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情感體驗。這種積極的情感表達渠道不僅使學生更加暢快地表達情感,也促進了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積極引導情感表達、倡導積極表達的渠道對于學生的情感智慧和社交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這也讓本人更加堅信,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倡導情感表達的積極渠道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情感表達的潛力,使其更加自信、開放、有愛心。
(三)開展小組心理輔導活動,促進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
心理溝通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應用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其中開展小組心理輔導活動,促進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尤為關鍵[5]。在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心理健康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通過小組心理輔導活動,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培養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促進團隊協作,提高集體的凝聚力。通過小組心理輔導,還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傾聽、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觀點。比如,在一個小組心理輔導活動中,可以選擇一個學生分享自己在學校中遇到的困擾,其他同學則輪流表達對該問題的看法和建議,這種交流過程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的溫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同理心和溝通技巧。
在開展小組心理輔導過程中,也可以引導學生用言語和非言語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例如,可以組織一個小組活動,要求學生選擇某種情感,并通過繪畫、寫作或角色扮演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這種情感的認知和體驗。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還能夠學會通過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情感表達。
再者,小組心理輔導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在一個小組中,學生們需要共同制定活動計劃、分工合作,并共同完成任務。通過這個過程,學生能夠學會與他人協作,尊重不同的意見,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例如,可以組織一個小組任務,讓學生們共同完成一個小型項目,比如設計一個合作游戲或演出一個小話劇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僅能夠培養團隊協作的能力,還能夠體驗到成功與失敗的過程,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四)運用藝術、游戲等媒介進行情感教育,提升學生情感體驗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運用藝術、游戲等媒介進行情感教育是一種富有創意和趣味性的方法。這種教育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感。繪畫和手工藝等藝術方式是幫助學生表達和認知情感重要媒介。可以組織一次情感繪畫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畫出一幅畫,表達自己對某種情感的理解。這種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還讓學生通過藝術作品表達內心感受,促進情感的釋放。通過分析學生的繪畫作品,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情感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情感指導。
運用游戲等娛樂媒介進行情感教育同樣具有獨特的效果。例如,可以組織一場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體驗不同的情感和處境。這種活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培養同理心,并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到不同情感的表達和處理方式。通過后續的討論和反思,學生能夠更深刻地認識自己和他人,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
音樂同樣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情感教育媒介。學生可以感受音樂所傳達的情感,沉浸在情感表達的氛圍中,并通過音樂的節奏和旋律表達自己的情感。例如,可以組織一個音樂欣賞活動,選擇一些富有情感色彩的音樂作品,讓學生聆聽后分享自己的感受。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還能夠通過音樂的情感共鳴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感。
總之,通過運用藝術、游戲等媒介進行情感教育,不僅能夠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還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這種富有創意的教育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還有助于培養其情感表達和理解的能力,在小學德育教育中,這樣的活動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為豐富和深刻的體驗。
通過對心理溝通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意義和應用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心理溝通在促進學生情感發展、解決心理問題、培養情感智慧、強化自我認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建議建立系統的心理支持系統、積極引導情感表達、開展小組心理輔導活動、運用藝術、游戲等媒介進行情感教育,從而全面推動小學德育教育的發展。
(責任編輯:陳娟)
[1]姜小龍,沈麗華.小學德育教育中心理溝通的應用與探討[J].小學教育研究,2021,10(2),45-56.
[2]于莉莉,阮建華.心理溝通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策略研究[J].德育,2021,15(3),78-91.
[3]胡鑫宇,梁文杰.小學心理溝通對學生情感智慧的影響[J].學生心理健康研究,2022,25(1),112-125.
[4]徐瓊.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3,(21):129-131.
[5]顧偉芳.小學德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分析[N].科學導報,2023-05-12(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