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蘭應?文善彩?袁超
摘要: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大學生教育幫扶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工作,旨在促進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學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境。本科學習階段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階段,開展教育幫扶工作尤為重要。通過對學業學術、職業和就業以及心理和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關注和支持,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培育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進而賦能地方高校教育事業,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教育力量。
關鍵詞: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大學生;教育幫扶
引言
開展教育幫扶是提升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大學生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教育資源配置不均一直是我國教育領域的現實難題。特別是《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發展邁上了更高的臺階,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對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質量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針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開展教育幫扶意義重大。總體而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學生教育幫扶呈現出3個方向,分別是學業指導幫扶,夯實大學生發展之基;職業規劃幫扶,賦能大學生銜接就業;心理健康幫扶,保障大學生成長成才。
一、學業指導幫扶,夯實大學生發展之基
培育人才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核心任務,學業水平則是衡量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標。學業指導應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及未來發展的目標,引導學生在既定的發展思路和學習目標下形成自主學習能力[1]。通過學業指導幫扶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改善學習策略,營造學習環境。
(一)提高學習能力
學業指導,即對學生提供學業方面的指導和幫助。(1)學業指導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有巨大幫助。通過對各科目進行定制指導,學生可以更有效地掌握復雜的概念,發展對學業成功至關重要的批判性思維技能。通過提供學習技術和時間管理方面的系統指導,學生可以優化學習策略,提高學業成績。此外,學業指導培養了一個具有支持性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在這里合作、交換想法、澄清疑慮,從而加強對學習材料的理解和保持;(2)學業指導為個人的學習需求和課題提供個性化支持。通過識別學生的優缺點,指導者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獨特的學習風格和節奏來調整指導。這種個性化的方法保證學生可根據現有的知識和技能在困難的領域獲得針對性幫助。此外,教師是模范和激勵者,激勵學生追求卓越,克服學業障礙。這種一對一的指導能夠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感,激發學習潛力;(3)學業指導促進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通過有針對性的支持和指導取得了一些成功和滿足,隨著他們克服挑戰,實現學業里程碑,學生的自尊心和對自身能力的信念不斷增強,越來越能自信地處理復雜的任務。此外,學業指導植入成長心態,鼓勵學生在挫折中鍛煉韌性,可通過不斷努力和遷移克服學業挫折,最終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學業。
(二)改善學習策略
首先,學業指導有助于制定對學業成功至關重要且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主動教學生閱讀、筆記、輔助符號等學習技巧,教師為學生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處理和保存所需的工具。此外,教師還提供時間管理和組織方面的指導,幫助學生優先考慮任務,設定可實現的目標,有效管理工作量。這些實用技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可以使他們為高等教育的嚴格要求和職業世界的要求做好準備。其次,學業指導鼓勵元認知反思和自主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確定自己的優勢和需要改進的領域,培養更強的自我意識和責任感。通過定期的自我評估和目標設置,學生學會監控自己的進度,調整學習策略,在需要時尋求幫助。這種元認知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控制自己的學業旅行,培養獨立性和終身學習習慣。最后,學業指導能夠促進積極參與和深入學習。通過鼓勵批判性思維、分析和綜合課程材料,學術可以培養對學術概念的更深層次理解。通過互動討論、解決問題的活動和合作項目,學生們積極參與課程內容,發展對學業成功和專業成長至關重要的高次思維技能。這種積極的學習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習成績,還能培養出超越課堂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
(三)支持學習環境
(1)學業指導培養了一個支持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感到有能力得到重視、尊重和成功。通過提供個性化的關注和指導,教師在學生中創造了歸屬感和社區感,減少了大規模課堂上經常經歷的孤立感和疏離感。此外,教師作為教師工作,為面臨學術挑戰和個人挫折的學生提供情感支持、鼓勵和同理心。這樣的指導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成績,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和幸福感;(2)學業指導促進了同伴合作和知識共享。通過組織學習小組、同伴領導會議和合作項目,領導促進了學生之間同伴的學習和知識交流。通過這些互動,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程材料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在學術界和其他領域取得成功所需的溝通、團隊合作和領導技能。此外,同伴領導在學生中創造了同志情誼和團結感,培養了相互支持的文化;(3)學業指導促進了學習環境的包容性和多樣性。通過認識和滿足學生多樣的學習需求,教師創造了一個包容的空間,讓所有學生都感到受歡迎和重視。此外,學業指導使來自代表性不足群體的學生能夠克服成功的障礙,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和社會正義。
二、職業規劃幫扶,賦能大學生銜接就業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既是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也是調整我國高等教育結構、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必然選擇。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既是國家重大決策部署,也是高等教育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應然要求和重要內容[2]。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應用型轉變是為了更好地培養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應用型人才,在職業規劃方面對大學生開展教育幫扶,有利于提升學生個人能力,促進學生銜接就業,形成總體職業規劃。
(一)提升學生個人能力
(1)職業規劃指導對提高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準備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個性化的職業評估和咨詢,學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優勢、興趣和價值觀,幫助他們根據自己的愿望和目標做出明智的職業決策。此外,教師還可以探索各種職業道路,進行信息面試,提供尋求實習機會的指導,獲得實踐經驗和行業見解。通過為學生提供基本的職業規劃技能和資源,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和職業前景;(2)職業規劃指導有助于求職技能和專業能力的發展。通過提供簡歷和求職信撰寫研討會、模擬面試和網絡機會,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向潛在雇主展示自己,確保就業。通過精準技能的發展和實踐,增加學生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上的信心和能力,尋求有意義的職業道路;(3)職業指導促進終身職業管理和適應性。通過鼓勵學生接受成長心態,培養可轉移技能,教師使他們能夠控制職業轉型,抓住職業成長機會,適應不斷發展的行業趨勢。此外,教師還可通過培養韌性、適應性和持續學習,職業指導可以使學生在活力和不確定的職業環境中茁壯成長,確保長期職業的成功和成就感。
(二)促進學生銜接就業
(1)職業指導促進了職業發展,并且增加學生與就業的無縫銜接。通過組織活動、職業博覽會和校友小組,領導為學生提供了與感興趣領域專家聯系的機會,擴大了他們的專業網絡,對行業趨勢和機遇取得了寶貴見解。此外,教師還可以充當學生與行業合作伙伴之間的聯系方式,方便學生提供符合職業目標和抱負的輔導、實習和就業機會。通過這些聯系,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寶貴的資源和機會,還可以發展長期職業成功所需的關系和專業網絡;(2)職業指導提供了獲取內部知識和行業見解的途徑,加強了學生對職業道路和就業機會的理解。教師應對特定行業的挑戰,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為職業生涯開發定位提供指導。這些內部知識不僅為學生的職業決策提供信息,也使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獲得理想的就業機會;(3)職業指導促進教師制和同伴支持網絡,促進學生專業發展和職業成長。通過將學生與經驗豐富的專家和校友教師結合起來,為學生的個人需求和愿望提供指導、支持和職業建議。通過教師制和同伴支持網絡,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寶貴的指導和建議,還可以培養職業成功和晉升所需的領導能力、團隊合作和網絡技能,最終有效地銜接就業。
(三)形成總體職業規劃
首先,職業指導的最終目標是要幫助大學生形成總體規劃。大學生的職業規劃除了考慮職業抱負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個人價值觀、興趣愛好和生活目標等方面。教師鼓勵學生反思自己的價值觀、熱情和生活重點,幫助他們使職業目標與更廣泛的生活目標和抱負保持一致。一方面要確保學生追求的職業道路不僅能提供經濟穩定性和職業成就感,而且與他們的個人價值觀一致;另一方面,職業指導將個人發展和自我發現融入職業規劃過程中,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及其動機。其次,教師還要為發展韌性、適應性、情商等基本生活技能提供指導,這些技能對于職業生涯轉型和克服職業世界中的挑戰至關重要。最后,職業指導強調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和個人成就感在職業決策中的重要性。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幸福感、人際關系、個人興趣和職業目標放在第一位,幫助他們創造符合其價值觀的職業,并有助于他們的整體成就感和幸福感。當然,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產業企業的支持,只有以產業發展為核心,才能激勵企業更主動地參與職業人才培養[3]。因此,要利用學校資源、產業資源以及企業資源等努力建立產教融合聯盟、實踐基地、實習及就業基地,通過跨區域的產教聯盟提高教育幫扶的精準性和適應性,多措并舉幫大學生形成完整清晰的職業規劃。
三、心理健康幫扶,保障大學生成長成才
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大學生教育幫扶的重要內容,開展心理健康幫扶,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意識,緩解壓力,培育積極心理品質。
(一)提升心理健康意識
(1)心理健康幫扶能夠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和宣傳活動,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常見心理問題的癥狀和處理方法。相應的意識的提升使得學生更加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時也能夠進一步地愿意主動尋求幫助和支持,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2)心理健康幫扶在一定情況之下可以提供心理健康篩查和評估工具,幫助學生及早發現和識別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相應的早期干預和治療能夠防止心理問題的進一步惡化,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恢復和成長;(3)心理健康幫扶能夠提供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服務和支持資源,通過相應的輔導模式,可以進一步滿足學生不同的心理健康需求。采取個人咨詢與心理健康講座、心理技能培訓、心理輔導小組等多元式活動,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支持。
(二)緩解心理壓力
(1)心理健康幫扶能夠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壓力緩解和應對策略。通過參與心理技能培訓和放松技巧指導,學生能夠學會一些有效地應對壓力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冥想等。而相應的技能有助于學生減輕身心壓力,保持情緒穩定,能夠更為充分地提升應對挑戰和逆境的能力;(2)心理健康幫扶可以促進學生的心理韌性和適應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實際的輔導模式逐漸建立積極應對挑戰和逆境以及樂觀生活的積極心態。對大學生心理韌性的培養使得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中的各種壓力和挑戰,從而有效地保持心理健康和情緒穩定;(3)心理健康幫扶可以有效地提供安全、支持性的心理咨詢環境,鼓勵學生開展心理溝通和情感釋放,相應的情感釋放和傾訴有助于減輕心理負擔,緩解壓力,促進心理健康的恢復和調適[4]。
(三)培育積極心理品質
心理健康幫扶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培育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通過感恩心態、培養樂觀情緒、提升自我意識和自我肯定等方面的訓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以逐漸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增強內心的幸福感和滿足感。當然,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還能夠在實際的發展過程當中增強心理抵抗力和適應能力。但是,心理健康幫扶要注意目的性不宜過強,可通過多元化的形式促進內在積極品質的培育,教育是一個慢過程,不能急功近利地盲目進行幫扶。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培養社會責任感和社交支持網絡。讓學生在參與志愿活動、社團組織等社會實踐活動中,逐步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從而潤物細無聲般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和成長。
結語
本科階段是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關鍵階段,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對大學生開展學業指導、職業規劃與心理健康的教育幫扶有著它自身的重要性意義,也是與當前社會人才培養的完美契合。但是,教育從來都不只是少數人的“教育”,它是全社會都應該承擔的責任。教育幫扶是一項系統的國家工程,涉及不同領域和部門,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協調推進。本研究旨在提供一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大學生開展教育幫扶的方向,后期關于教育幫扶的理論框架的充實、完善以及具體落實才是教育幫扶能否真正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做出貢獻的關鍵。任重而道遠,但我們相信“行則將至”。
參考文獻:
[1]田杰,余秀蘭.愛的煩惱:第一代大學生代內教育幫扶的影響及其機制[J].復旦教育論壇,2022,(02):5-14.
[2]邵建東.我國應用技術大學建設:挑戰與推進策略[J].教育研究,2018,(02):75-79+94.
[3]劉永亮.行動者“文化—認知”視域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轉型困境及突破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03):27-32.
[4]阮曉文,劉聰.我國東西部職業教育幫扶的必然要求、現實基礎和實現路徑[J].江蘇高職教育,2023,(06):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