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國強
【摘 要】建設一支擁有較強專業能力的教研員隊伍,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縣域教研工作的質量。本文結合當前我國城鄉教育發展背景及教研工作垂直管理模式,論述“進城跟崗”的縣域教研員研訓模式。
【關鍵詞】縣域教研員 專業發展 “進城跟崗”
教研工作是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動力。2019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教研工作要完善保障機制,加強教研制度建設,促進教研工作科學化、專業化、規范化發展。在此背景下,各省份也紛紛出臺推動教研工作發展的相關文件。隨著國家對教研工作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作為五級教研體系中短板的“縣域教研”,越來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關注。縣域教研連接著學校和省市教研部門,是二者之間的橋梁,對一線學校教學教研工作的影響也最直接,因此提高縣域教研水平是推進整個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關鍵。正如在學校中,教師隊伍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第一資源,教研工作亦是如此。教研員隊伍的專業水平,是決定縣域教研工作效果的核心因素,所以提升縣域教研質量的關鍵在于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研員隊伍。
一、縣域教研員“進城跟崗”的現實背景
促進縣域教研員專業水平提升的途徑是多樣的。在當下,通過建立完善的城鄉教研員互動交流機制,開展縣域教研員“進城跟崗”研訓,既是提升教研員專業水平的有效策略,也有著深刻的現實背景。
1. 城鄉發展水平差異的客觀性。
城鄉發展水平差異的客觀性,是實施縣域教研員“進城跟崗”的必然要求。城鄉發展差異是我國長期以來社會發展的一大癥結,這種差異體現在經濟、文化、衛生、教育等各個領域。多年來,我國一直致力于推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我們也欣喜地看到,通過政府多年來縮小城鄉教育水平差距的努力下,城鄉間基礎教育也逐漸朝著均衡化方向發展,但需要承認的是,這種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內消除,城鄉教育差異依然存在。相比于農村,無論是教研員的教學理念和專業知識,還是開展教研活動的資源和平臺,城市仍然保持著整體性優勢,所以大多數省市級教研員仍能夠對縣域教研員發揮著模范和引領作用,同時也可以通過自身優勢,為縣域教研員發展提供必要的資源和平臺。
2. 教研工作事務管理的垂直性。
我國基礎教育教研工作事務的垂直性管理模式,也為實施縣域教研員“進城跟崗”提供了便利條件。近年來,我國確立了國家、省、市、縣、校五級教研工作體系,上級教研機構采用工作任務布置的方式與下級機構聯動。可見,我國基礎教育教研機構既具有專業屬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行政屬性,而正是因為這種行政屬性的特點,我國教研工作存在垂直性的事務管理特征,即上級教研部門對下級教研部門具有領導、指導、考核等職能,以確?;鶎咏萄泄ぷ鞣较虻恼_性和方式的科學性。這種垂直性管理特征,有助于增強上下級教研機構的互動交流,因此給實施縣域教研員“進城跟崗”提供了便利。
二、縣域教研員“進城跟崗”的實施策略
為了進一步增強培訓效果,“跟崗培訓”逐漸成為教育培訓的重要模式?!斑M城跟崗”也屬于“跟崗培訓”,或許按照教研員的專業要求,稱為“跟崗研訓”更為妥帖。
1. 人員選拔。
縣域教研員“進城跟崗”,需要選定一批縣級教研員,進入城市教研機構中跟崗研訓,通過參與城市教研機構所開展的各類教研活動,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所以開展“進城跟崗”,首要工作是選拔好縣級教研員。首先,要體現公平原則,要對各縣區本著一視同仁的態度,盡可能照顧到各個地區,這也是當下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必然要求;其次,要在公平的基礎上堅持重點原則,盡管基礎教育發展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城鄉之間,但在一些地區,縣域之間的發展差距也是客觀存在的,所以需要向這些教育更為薄弱的地區傾斜;再次,要有全面原則,盡可能照顧到所有學科,而不是集中在考試科目方面。
2. 方案設計。
在選定參訓人員后,接下來需要做的是進行研訓方案的設計。盡管教研活動是教研機構及教研員的一項常規性工作,但是為了保證縣域教研員“跟崗研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還是需要對研訓活動的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在方案設計前,市級教研部門可以組織專家團隊,對縣域教研工作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發現縣域教研工作中面臨的困惑及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全面分析和評價縣域教研員專業能力情況,分析其影響縣域教研工作效果的制約性因素,并以此為依據,制訂出相應的研訓方案。在研訓方案中,將目標聚焦于縣域教研員教育教學專業能力的提升和發展,而且要重點關注縣域教研員在教學研究方面的專業素養。
3. 效果考核。
通過對縣域教研員跟崗研訓過程的考核,可以了解其專業成長的發展階段、基本特征、主要困境等,為日后縣域教研員自我專業成長提供實證性參考材料。而通過對縣域教研員“進城跟崗”成果的考核,我們可以根據考核效果分析研訓工作的利弊得失,根據現實需要及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或改進跟崗研訓方案,這樣也可以提高縣域教研員“進城跟崗”研訓活動的實效性。
三、縣域教研員“進城跟崗”的保障機制
為了更好地確??h域教研員“進城跟崗”活動的順利實施,除了需要市級教研機構做好人員選拔、方案設計和效果考核等工作,還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建立健全相關的保障制度。
1. 建立跟崗制度。
盡管基礎教育中的教研員人數及規模,同一線教師相比只能說是鳳毛麟角,但和教師專業隊伍建設相同,教研員隊伍的專業發展及其建設,也需要必要的制度保障,要建立完備的“進城跟崗”制度。我國確立了國家、省、市、縣、校五級教研工作體系,那么在教研員“進城跟崗”制度的實際方面,則國家、省、市等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均可設計和制定相關的制度。這樣也可以推動教研員研訓工作的多層次性,最大限度地調動所有可利用的優勢資源來促進縣域教研員專業水平的提升。
2. 提供經費支持。
隨著2019年《意見》的出臺,國家對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教研員專業發展成為新時期基礎教育重大發展任務之一,需要對教研員專業發展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然而,一些縣域由于財政經費的困難,教研員能夠參加學習和培訓的機會較少,所以要推進縣域教研員“進城跟崗”研訓工作,需要有更多經費上的支持。
3. 打造資源平臺。
除了制度保障和經費支持,打造利用好教研員專業發展的資源平臺,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隨著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不斷升級,信息化資源平臺越來越成為教育工作者資源共享、專業成長的有力工具。以呼和浩特市為例,從“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內蒙古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呼和浩特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等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平臺來看,大部分內容主要是面向一線教師的專業發展,某種程度上缺少教研員專業成長的針對性,所以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打造受眾更為廣泛的基礎教育資源平臺,可以根據中小學教研員的需要,設置更多的與教學研究相關的學習與培訓資源。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土默特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