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巧燕
【摘 要】構建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應以數學學科知識為基礎,不局限于各學科的知識內容疊加,還應結合各學科的特點,以此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 跨學科 作業設計
跨學科作業的設計理念是新穎的,這是實現學生基礎知識全面鞏固的關鍵路徑。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是以數學作業為基礎,同時要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融合對接,作業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探索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與其他學科作業的有效融合,已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議題。教師積極發揮跨學科作業設計的導向性和驅動性作用,能夠為學生扎實的數學基本功的形成鋪設道路,為學生數學素養的逐漸形成夯實基礎。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面臨的現狀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育領域,教學實踐正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盡管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實際教學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數學作業的形式和內容往往較為單一,缺乏創新性。傳統作業形式占據了主導地位,這導致學生往往在完成作業時重復機械性地練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雙減”政策的全面實施是以學生負擔和壓力的減輕為主要導向,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探索更加高效和有趣的學習方式。通過對小學數學教育界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筆者對跨學科作業的設計有了以下思考。
二、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設計的原則
(一)內容融合性原則
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設計應注重內容的整合。跨學科作業設計不能局限于知識內容的簡單疊加,而應追求深度融合,使得不同學科間的鏈接自然而深刻,使得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能夠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思維方式。
(二)任務實踐性原則
數學跨學科作業設計的學習任務要具體、清晰、可操作,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和實踐。數學跨學科作業的學習任務可以有多種形式,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作品制作等。教師可以借助項目跨學科主題式學習的理念,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業,讓跨學科目標的實現更理想。這個過程是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動手實踐、不斷交流分析及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借助這樣的實踐性任務可以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更為高漲,同時也能夠讓他們的溝通、協作能力得到全面強化。
(三)評價多元性原則
評價多元性原則強調在評估學生的作業時,教師應跳出傳統的量化評價模式,轉而采用多角度、多層次的評價體系。這種評價方式不僅關注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掌握,更加注重學生如何將這些概念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整合,以及在此過程中所展示的思維深度和創造力。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評價多元性設計原則要求教師為不同類型的學習成果設定相應的評價標準。例如,對于融入文學元素的數學作業,評價標準應當包括數學邏輯的嚴密性和對文本理解的深度;對于結合自然科學的數學探究作業,則需考量實驗設計的合理性與數據分析的準確性;等等。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還能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三、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設計的案例分析
“圖形的運動(二)”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基于知識連續性、關聯性與實踐性的原則,設計數學知識內容、數學文化和多種學科融合的作業。充分發揮數學在漢字元素、建筑元素、藝術元素的價值和亮點,讓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得以激發。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學習規律、知識掌握情況,設計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性作業和不同層次的學生發展需要的實踐性作業,力爭集趣味、創新、拓展與挑戰為一體的跨學科作業。
階段一:融入文字元素,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在探究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這個目標時,設計“文字之演變”的作業:(1)請你查找資料,找出一些是軸對稱圖形的甲骨文,并把它的對稱軸畫出來。你還知道哪些文字可以看作軸對稱圖形?試著寫一寫。(2)見圖1,根據已知圖形的對稱軸,嘗試畫出另一部分,并解釋這兩個漢字的意義。
漢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獨特的魅力一直受世界各國學者的青睞。這項作業在數學知識中滲透漢字文化,結合遠古時期的甲骨文,讓學生看到中國文字中神奇的對稱之美。學生體驗到人類智慧的光芒,潛移默化地傳遞豐厚的數學精神和文化價值。
階段二:融入傳統元素,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本單元的第二個目標:能在方格紙上按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將簡單圖形平移,筆者設計以“華容道之奧秘”為主題的作業。華容道是我國傳統的益智游戲,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這項游戲取自著名的三國故事,結合“平移”這一節課,對華容道的游戲適當進行改造,簡化了棋盤上的棋子,設計了作業內容:(1)查找華容道的故事背景及游戲規則。(2)圖2是簡化的棋盤,思考應怎樣移動圖中的人物才能讓曹操從華容道出來,并把平移的過程記錄下來。
設計“華容道之奧秘”旨在通過中華傳統益智游戲的熏陶,促使學生了解三國故事,讓學生從直觀、可視化、可操作的角度進一步認識平移,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以及思維能力,讓學生不只獲得對知識的了解,更有另一番收獲。
階段三:融入美術、科學元素,發展學生創新意識
將小學數學作業和美術學科進行融合對接,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充滿創造性和想象力的學習機會,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審美能力。
1. 發展性作業:設計之美。
結合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材“剪紙喜花”,了解剪紙的文化,感受圖形的對稱之美。布置任務:小組合作,給班級足球隊設計一個軸對稱的標志,并表達你的設計思路。學生在探討、溝通、操作中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發展動手能力,感受數學的對稱之美,提升創新意識和抽象思維,培養合作能力。
2. 實踐性作業:大自然之神奇。
布置學習任務:(1)到大自然中尋找軸對稱的葉子和花朵,帶來班級給大家欣賞。(2)小組合作,請你用樹葉和花朵嘗試拼組一幅對稱貼畫作品。(3)剪出一個軸對稱圖形,到大自然中發揮想象,形成有創意的作品并拍照。作為生活實踐題,要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更是從多方位橫向考核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和欣賞美的能力。
四、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設計的啟示
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學習需求各異,作業設計應具有一定的彈性。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基本學情和能力基礎,讓跨學科作業的難度更為適宜、類型更為多元,這樣也可以讓學生的個性化訴求獲得滿足。
跨學科作業的設計和實施當然還需要不同學科教師的積極配合與協同努力,借助于團隊工作的模式明晰核心主題,使得作業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能體現學科間的多元整合。
(作者單位:福建省平潭城關小學 責任編輯:宋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