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燕
[摘要]文章通過分析圖書館影響力評估的必要性發現,圖書館影響力評估不僅能促進圖書館工作質量提升和推動創新發展,還能助力政府決策和投入,提升圖書館的社會認可度等。基于此,文章結合圖書館影響力評估的基本要求,提出加強圖書館影響力評估的實踐路徑,具體包括:基于全評價理念構建影響力評估體系;系統梳理影響力評估工作發展脈絡;強化影響力評估過程的數據管理;加強基層館員的影響力評估能力建設,旨在推動圖書館的數字化轉型。
[關鍵詞]服務影響力;圖書館;評估指標;數字化轉型;價值評估
隨著圖書館事業日益繁榮,圖書館服務為讀者個體和社會組織均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從個體層面來看,圖書館服務不僅能為讀者提供廣泛的知識和技能,更在潛移默化中重塑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對個人素養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從組織層面來看,圖書館服務在社會文化服務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是營造公平、公正社會文化氛圍的關鍵力量,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基石。圖書館通過持續提供優質的服務,不僅能夠為社會帶來積極且長遠的影響,還成為推動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圖書館評估工作也逐漸從單純的投入產出評估和服務績效評估轉向了更具深度和廣度的影響力評估階段。但是,影響力評估絕非易事,圖書館服務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往往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積累才能顯現,在追蹤和歸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圖書館不僅需要結合服務實際,探索影響力評估的方法、工具和框架,客觀展示圖書館的服務貢獻,也需要在行業協會的指引下,通過更多個體成員館的實踐驗證,持續優化圖書館的影響力評估工作。
一、圖書館影響力評估的必要性
在數字化背景下,傳統的以投入、產出為中心的評估方式不再適應當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要求,影響力評估應運而生。第一,促進工作質量提升。影響力評估有助于圖書館深入了解自身的服務狀況,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優化館藏結構、改進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以增強圖書館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第二,提升社會認可度。圖書館通過公開透明的影響力評估結果,可以向公眾展示自身在服務社會、推動文化發展等方面的貢獻和成就,有助于塑造和提升圖書館的社會形象和聲譽,獲得公眾的信任和支持。第三,助力政府決策和投入。圖書館影響力評估的結果可以為政府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輔助政府對圖書館事業進行合理投入和資源分配,推動圖書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第四,促進館際合作與交流。圖書館通過分析競爭對象的影響力,可以發現各自的特色和亮點,促進不同圖書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升整個圖書館行業的服務水平和影響力。第五,推動圖書館創新發展。圖書館通過對自身影響力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梳理自身在知識傳播、文化傳承、科研支持等方面的優勢和劣勢,從而更加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制訂科學的發展戰略。此外,《國際圖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2022》倡導“持續開展關注圖書館影響力評估的研究,長期收集統計數據,展示圖書館的社會價值”[1],國際標準《信息與文獻 圖書館影響力評估的方法與流程》(ISO16439:2014)、我國文化行業標準《信息與文獻 公共圖書館影響力評估的方法和流程》(WH/T 84-2019)等相關標準文件的發布為圖書館影響力評估提供了客觀依據與方法指引[2]。綜上,圖書館在數字化轉型進程中,必須構建一套能夠支撐業務價值創新和轉變的能力框架,并在相關政策的支持與指引下,通過影響力評估向讀者和政府決策者傳遞其轉型所帶來的價值[3]。
二、圖書館影響力評估的基本要求
(一)影響力評估應納入價值評價體系
圖書館價值不僅在于其藏書量、設施設備等硬件條件,更在于其在知識傳播、文化傳承、社會服務等方面發揮的實際作用。圖書館價值評估指圖書館對自身整體價值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評價,包括圖書館的資源配置、服務效能、社會貢獻等方面。影響力評估是衡量圖書館價值的關鍵指標,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圖書館的綜合價值。第一,圖書館通過影響力評估可以了解自身在各個領域的影響力分布,從而在分配資源、優化服務時作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第二,圖書館通過影響力評估可以清晰地洞察自身在服務讀者、推動知識創新等方面的優勢和不足,從而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第三,圖書館通過影響力評估有助于提升和擴大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為社會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二)影響力評估應體現全面性與有效性
圖書館開展影響力評估需要全面和科學地展示自身投入的資源如何轉化為各種長短期成果的因果邏輯。短期成果通常表現為讀者個體知識與技能的提升以及意識、動機或態度的正向變化;中期成果與行動相關,通常表現為讀者個體行為、實踐與行動決策的變化;長期成果通常與社會、經濟、環境條件變化相關,這些變化帶來的影響往往更為深遠[4]。第一,影響力評估需要體現過程與要素的全面性。相較于僅關注最終結果或僅關注初始投入和最終結果的評估方式,圖書館影響力評估不僅關注投入與產出的結果,更關注最終結果的生成過程。在此過程中,圖書館通過系統開展影響力評估工作,能夠提高評估的公開度與透明度。此外,圖書館影響力評估要素也更趨全面,針對影響力活動的每一環節,圖書館均設有可供參考的達成性指標和證據,相關證據鏈涵蓋了一次完整評估中需要測量的各項變量。第二,影響力評估需要體現工作的有效性。圖書館影響力評估不應只局限于事后的監測與評估,更要推動圖書館實現系統化與科學化的管理。圖書館通過梳理現有工作和檢查現有證據來發現和闡釋自身的影響力,從而為服務戰略的制訂提供目標指引,也為自身業務活動設計提供依據,有助于其在反復探索和驗證中明確最佳服務方式,收集和共享展示圖書館服務影響力的故事案例[5]。
(三)設計多元與標準的影響力評估指標
圖書館影響力指“圖書館及其服務對個人或社會產生的影響”,可分為對讀者個體的影響、對圖書館所屬機構或社區等單位的影響、對社會文化事業發展的影響,這些影響呈現復雜、微妙和多層次化等特點,需要通過更加全面多元的方式予以衡量和證明。換言之,圖書館影響力需要通過多元且標準化的評估指標來體現。第一,評估指標的多元性。要想客觀展現自身的影響力,圖書館既需要收集包括圖書館空間類型與數量、讀者登錄在線平臺次數等在內的量化指標,也需要收集包括讀者評價與反饋等在內的定性證據。通過分析業務量、使用量等量化指標,圖書館能夠對部分資源與服務影響力進行評定,然而,這尚不能深刻揭示服務與成果間的關聯;而圖書館通過調查問卷、訪談等方法獲得的定性證據,則有效彌補了對因果關系的驗證。第二,評估指標的標準性。以數字化轉型中不斷改善的數據基礎設施為依托,圖書館通過充分利用傳感攝像監測設備、信息管理系統、在線調查工具等新興科技,能夠準確收集讀者的行為數據,并通過可視化的數據分析技術,總結提煉核心評估指標。此外,圖書館公開透明的數據收集和分析過程[6],保障了評估指標的科學性與標準性。
三、加強圖書館影響力評估的實踐路徑
隨著圖書館事業的蓬勃發展,圖書館需要加大力度打造服務品牌,積極構建與各方互動的良好關系,從而構筑堅實的社會影響力。此外,圖書館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期,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以數據治理為抓手,通過數據服務能力建設,創造新的價值增長點。因此,圖書館亟須構建一套新的高質量影響力評估體系,以推動高質量數字化轉型。
(一)基于全評價理念構建影響力評估體系
圖書館應深入洞察重大規劃和政策中的“新發展格局”,在社會事業發展戰略中精準定位,以讀者需求為核心導向,積極構建基于全評價理念的影響力評估體系,以全面評價圖書館的效能和影響力。第一,在評估主體層面,圖書館應以行業專家和協會組織相關建議為引領,明確評估目標,完善評估政策、標準和框架。同時,其應通過協會的指引,形成各圖書館共同參與、創新探索的積極態勢,以有效應對在影響力評估中遇到的各類挑戰和問題。第二,在評估客體層面,圖書館應遵循分類評估、同類比較的原則,結合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圖書館服務內容及實際館情等因素,對評估元素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第三,在評估指標層面,圖書館需對評估元素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過程和全要素的影響力認定。同時,對評估指標的設計,其應兼顧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實現功能、性能、績效和體驗評估的有機融合,形成主客觀評估、內外部評估的協調統一。第四,在評估方法層面,圖書館應堅持方法創新,靈活運用各類調查統計工具以及數據推斷性證據、觀察性證據,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第五,在評估制度層面,圖書館需要建立周期化評價制度及相應的保障機制。這包括提供培訓、研討和輔助性材料工具,搭建采集相關指標信息的基礎平臺以及建立促進評價過程中溝通交流的關系網絡等,為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系統梳理影響力評估發展脈絡
圖書館在開展影響力評估工作的初步探索階段對影響力發展脈絡進行系統梳理,可以更好理解影響力的本質與作用路徑,為全方位評估體系的構建打下堅實基礎。第一,系統梳理影響力評估的現實需求。圖書館應堅持以讀者為中心的立場和研究導向,從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出發,將深入調研作為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橋梁,聚焦各方共同關注的主題,以推動圖書館服務的持續優化和發展。第二,圖書館應系統梳理國內外關于影響力的理論和實踐,如影響力分類標準、作用路徑和過程、評估原則、評估框架與模型、最佳實踐等,從而更好地把握圖書館影響力評估的共有特征及內在聯系,為制訂全面、科學、客觀的評估方案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第三,圖書館應系統梳理影響力要素,包括影響力主體,產生影響力的要素,受影響力作用的客體,影響力產生的效果等,探析這些要素之間的聯系,從而生成更加科學客觀的影響力評估結果。第四,圖書館應系統梳理影響力評估工作發展的實際,整合數據采集體系和持續記錄的統計指標、績效指標和其他評估指標,并以此為依據歸納可直接使用的影響力評估指標。
(三)強化影響力評估過程的數據管理
數字化轉型要求圖書館以數據為載體和驅動,將數據管理與影響力評估緊密結合,結合數據優化決策,最大化彰顯自身的影響力。第一,圖書館應在業內建立起對影響力數據的統一認知,轉變館員的評估理念,培養館員開展影響力評估的技能,提升其對影響力數據的重視度和敏感度。第二,圖書館應制訂影響力數據管理計劃,通過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筑集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分析和共享于一體的治理體系。同時,其可通過制訂影響力數據標準和管理制度,確保影響力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提高影響力數據的戰略支撐和決策優化作用。第三,圖書館應采用科學方法與工具管理影響力數據,使用數據挖掘和爬蟲技術實現影響力數據的自動采集,長期、持續地追蹤利益相關方的相關訴求,開發自定義程序、在線調查工具等較為個性化的數據采集工具[7],并對所采集數據進行解析,總結數據的規律和變化趨勢,進而以此為依據調整自身的服務策略,充分展示圖書館的影響力。
(四)加強基層館員的影響力評估能力建設
當前,圖書館可著手從領域知識、職責任務、技術、職業操守等層面開發能力模型,制訂具體的培訓計劃,以靈活方式開展各類線上與線下基礎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培訓,幫助館員提升個人職業素養[8]。第一,在領域知識層面,圖書館應加強館員對圖書館影響力定義、類型、效果、評估難點、評估方法和評估指標的了解,使其掌握圖書館影響力的演變歷程以及規劃管理的相關理論等。第二,在職責與任務層面,圖書館應要求館員及時關注圖書館影響力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掌握影響力評估框架和評估指標的設計方法,并能夠對圖書館進一步增強影響力提出建議。第三,在技術層面,圖書館應培養館員掌握調查問卷的設計方法,確保其能夠組織實施問卷調查,同時館員應學會并能夠熟練應用一對一訪談等技巧,以提高圖書館的整體運行效率和讀者滿意度。第四,在職業操守層面,圖書館應促進館員與研究辦公室、信息技術部門等形成高效合作機制,從而創建和維護能促進專業交流的在線社區,促進館員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采取相應改進措施、持續提高自身素養和能力。
四、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讀者對圖書館服務需求的不斷變化,圖書館需要不斷地創新服務模式和優化資源配置,以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在此過程中,影響力評估將成為圖書館服務質量評估的重要依據。在開展影響力評估的過程中,圖書館需要綜合運用多種評估方法和工具,從多個角度全面評估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的影響力和價值。同時,圖書館還需要關注評估結果,及時調整服務策略和資源配置,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此外,圖書館還需要積極與各類機構、企業、社會組織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動影響力評估的發展和創新。圖書館只有不斷提升評估水平,才能更好地展現自身在學習支持、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中的價值,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參考文獻]
[1]《中國圖書館學報》編輯部,吳建中.國際圖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2022[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2(06):126-128.
[2]銀晶,馮玲.國際標準ISO16439:2014《信息與文獻:圖書館影響力評估的方法與流程》解讀與分析[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7(02):66-70.
[3]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大數據標準工作組,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企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2021版)[EB/OL].[2024-04-25].http://www.cesi.cn/images/editor/20211104/20211104152310850.pdf.
[4]REYNOLDS,GARY L.Logic Model-Library Learning Spaces[EB/OL].[2024-04-25].https://www.carl-abrc.ca/wp-content/uploads/2021/12/Logic-Model-Library-Learning-Spaces.pdf.
[5]CARLABRC.CARL Library Impact Framework[EB/OL].[2024-04-25].https://www.carl-abrc.ca/carl-library-impact-framework/.
[6]RAJAGOPALAN J.Metric Tide報告:責任指標能改變研究評價的未來[EB/OL].(2016-05-16)[2024-04-25].https://www.editage.cn/insights/metric-tide-bao-gao-ze-ren-zhi-biao-neng-gai-bian-yan-jiu-ping-jia-de-wei-lai-2555.
[7]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科學計量學與信息計量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圖書館網絡影響力評價報告2023—2024[EB/OL].[2024-04-25].https://casee.hd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9/1e/a1a0287a4314ba89ef52b4e458a0/53586129-c3f3-4a50-8b55-5a144cadf0fb.pdf.
[8]LIS BIBLO METRICS.2021 Competency Model for Bibliometric Work[EB/OL].[2024-04-25].https://thebibliomagician.wordpress.com/compete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