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
摘要: 2019年以來,各試點高職院校積極開展崗課證賽融通工作,探索基于“1+X”證書制度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融通的實踐路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觀來看,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融通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為此,高職院校應重構崗課賽證融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實現企業崗位需求和課程體系的“映射”;校企合作開發崗課賽證融通教材,并以工作流程引導教學過程,實現崗位工作過程的“時空轉換”;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打造開展崗課賽證融通所需的高技能師資團隊;互利共贏,創新校企合作方式,提高企業參與度。
關鍵詞:崗課賽證融通;物流管理專業;1+X證書制度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437(2024)02-0047-03
一、問題的提出
職業教育是我國重要的教育類型。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正步入快車道,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1+X證書制度是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重要舉措,是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創新。崗課賽證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為1+X證書制度的全面落實提供了新的實踐模型[1]。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開發課程”[2]。由此可見,探索崗課賽證融通已經成為創新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深化職教改革的重要方向。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是第一批實施“1+X”證書制度的。2019年以來,各試點院校積極開展崗課證賽融通工作,探索基于“1+X”證書制度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融通的實踐路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觀來看,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融通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亟需解決。
二、1+X證書制度視域下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融通存在的問題
(一)崗課賽證分離,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脫節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均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受制度影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改頻率不高,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針對企業崗位需求變化響應不夠及時。自物流管理專業開展1+X認證以來,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僅僅是在原有課程體系中簡單地加入了1+X考證模塊,以通過考試為根本目的,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未能進行深入挖掘。課程理論與實踐割裂,教學內容碎片化,課程與課程之間連貫性較弱,缺乏邏輯嚴謹性。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并未能與企業崗位技能、職業技能大賽競技點、1+X職業技能標準要求充分結合,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學到的專業實踐技能較少。有的課程介紹的物流技術與設備已經落后于企業發展需要,很難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課程體系和物流崗位契合度不強,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面臨著所學無用武之地的窘境,脫節現象明顯。
(二)教材較為傳統,實踐性不強, 教學模式落后,崗課賽證融通未能實現落地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媒介和載體,在知識和技能的傳播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高職院校物理管理專業采用的教材多是傳統教材,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教材開發過程中企業參與度比較低,教材內容未能及時對接行業發展,仍然是碎片式的知識點的羅列,前沿的新技術、新方法涉及較少,缺乏導向性和實踐性。部分教材雖引入了微課等信息化資源,但是實踐性不強,不能很好地滿足物流崗位的技能要求。
隨著職教改革的不斷推進,高職院校教學過程和教法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項目化教學、翻轉課堂、模擬實訓、在線學習等教學方法逐漸應用到教學過程之中。但是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并沒有與時俱進,也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對新出現的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究,教學過程沒有擺脫傳統“填鴨式” 教學模式的影響,以“教師講述,學生記憶”教學方式為主。學生學習到的是碎片化的知識,產業發展新技術、新理念以及崗位技能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并未得到重視,不能把理論知識和崗位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崗位技能、課程標準、技能大賽及1+X標準割裂,未能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互相融通。
(三)高技能師資數量不足,缺少開展崗課賽證融通必需的師資隊伍
教師是教育的發起者,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保證職業教育質量的關鍵。崗課賽證融通要求專業教師除了具有較為豐富的理論知識外,還必須具有卓越的實踐技能,能夠針對不同的專業崗位靈活開展相應的實訓,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大多缺乏行業和企業實踐,理論知識豐富而實踐能力不足。小部分來自企業的教師雖然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但缺乏教學經驗,他們在教學方法和理念等方面存在不足。
(四)崗課賽證融通以學校為主,行業企業參與度較低
基于1+X證書制度的實施,崗課賽證融通的初衷是培養高職學生的綜合技能,要求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必須與崗位職能掛鉤,因此對學生的考核及評價不能僅僅由學校一方完成,必須學校、行業、企業合作形成聯動機制,推行共同培養、共同考核評價模式,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更符合社會需求,才能成為真正的高階人才。當前1+X證書制度雖然在不少高職院校得到了實施和推廣,然而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考核和評價仍然是以學校為主,行業企業在整個評價過程中參與度不高,沒有發揮出主導作用,背離了1+X證書制度實施的初衷。
三、1+X證書視域下物理管理專業崗課賽證融通對策
(一)實現企業崗位需求和課程體系的“映射”,重構崗課賽證融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主要由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構成。應對標企業崗位及1+X技能需求重構“崗課賽證”融通專業課程體系。首先科學分析課程標準以及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然后通過企業調研確定崗位能力需求,并結合1+X認證要求搭建課程之間的橋梁,實現課程之間的有效銜接。最后結合學校和地區辦學特色確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設計出合適的課程體系,真正實現企業崗位需求和課程體系的“映射”。崗位需求的所有技能點最終都全部融入到專業課程之中,以一個個知識點的形式體現出來。以崗位技能和1+X技能考核要求為主線把專業課程中“碎片化”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形成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內容體系。
以倉儲管理業務為例,物流倉庫由原材料庫、半成品庫、成品庫組成,其中原材料庫、半成品庫和生產業務相關,牽涉到生產訂單的“發料”業務;成品庫則和銷售、采購業務相關。經過分析,倉儲業務顯然同生產與運作管理、采購管理2門課程具有邏輯相關性。針對倉儲崗位修改課程體系時,必須充分考慮課程之間的關聯性,把倉儲工作流程與這2門課程緊密聯系起來,做到崗位引領課程,課程詮釋崗位。
(二)校企合作開發崗課賽證融通教材,并以工作流程引導教學過程,實現崗位工作過程的“時空轉換”
要借助1+X證書制度試點的契機,加強與國內一流、區域領先物流企業合作,與物流行業企業的技術專家、能工巧匠等組成教材編寫團隊,共同開發一體化教材,提高教材內容與崗位技能、1+X證書考核及職業技能大賽的關聯性。將最新的技術、理念、設備充實到教材之中,如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區塊鏈、云計算技術以及自動堆垛車、配送機器人、密集存儲系統等。教材內容設計可以參考中物聯編寫的1+X技能培訓教材,通過工作過程提煉出典型案例,把崗位技能和理論知識融合在一起。章節設計建議采用活頁式以保持靈活性。
教學過程可采用工作流程驅動法,把崗位工作過程設計成經典案例引入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全過程[3],構建崗課賽證融合的教學新模式。新模式下教學重點不再是學生通過考試,而是推行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以工學為一體的綜合性教學,將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轉化為學習任務,讓學生從學習中提升能力,從工作中得到知識,實現崗位工作過程到課堂教學的“時空轉換”。學生課堂學習過程變成企業崗位的實習過程,真正實現工作流程引領整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要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綜合采用案例法、項目驅動法、仿真模擬法等多元化教學方法,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直播平臺,把教學資源通過圖文、視頻、虛擬仿真的方式展現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打造開展崗課賽證融通所需的高技能師資團隊
教師是1+X證書制度實施的重要力量,也是崗課賽證融通的踐行者。教師的教育理念、課程開發及教學能力、職業技能、考評能力等,直接影響崗課賽證融通的推進。針對目前物流管理專業高技能師資的不足,可以采用“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辦法予以解決。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通過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師資培訓,如中物聯1+X證書考評員培訓、“雙師型”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等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和教學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采取激勵措施鼓勵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一線進行實踐鍛煉,使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企業需求,及時獲取物流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針對性和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聘請物流行業內的專家和技術能手到校授課,分享實際經驗和行業動態,指導學生的實訓。對于在崗課賽證融通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學校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用于提高教師參與崗課賽證融通的積極性。此外高職院校也可以在人才招聘上多下功夫,創新招聘途徑,積極引進企業高技能人才,為高技能教師提供補貼和津貼,增強高職院校對行業專家的吸引力。
(四)互利共贏,創新校企合作方式,提高企業參與度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施崗課賽證融通,離不開企業的深度參與。企業作為營利型組織,其行為主要依靠利益驅動。在合作過程中,高職院校應當主動從企業實際出發,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努力為企業爭取一定利益,從而實現“雙贏”。例如,對于作為高職院校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企業,可以酌情減免稅收[4];高職院校也可以通過技術革新、員工培訓的方式反饋企業等。要多措并舉激勵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體系重構、1+X證書考評等。校企合作的方式也要與時俱進,除傳統的頂崗實習外,可在聯合開展橫向課題研究、訂單式培養、“校中廠”“廠中校”等合作方式上下功夫,引導優秀企業參與課程建設,不斷強化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達成校企同步育人的效果,真正把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燕珊珊.崗課賽證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功能價值、實現機制與推進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2(10):34-35.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EB/OL].(2021-10-12)[2023-08-20].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47348.htm.
[3]劉穎.基于產教融合的校企合作課程設計與實施[J].科教導刊,2024(15):26-28.
[4]伍治平,張明遠.服務地方經濟背景下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模式創新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