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借鑒優勢視角理論,在城市退休老人領域展開實證研究。以滿足老人需求為核心,服務過程包括建立專業關系、發現優勢、充分利用優勢、鞏固提升優勢等四個階段。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服務模式不僅提升了退休老人的生活自信,還促進了他們更有效地參與社區活動,充分發揮個體優勢。這一研究填補了現有文獻中對老年人自身能動性和優勢資源的研究空白,為優勢視角下城市退休老人生活適應問題的個案工作提供了實證支持,也為老年社會工作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
關鍵詞:優勢視角理論;城市退休老人;社會工作;個案工作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城市退休老人備受關注。他們擁有養老金等經濟支持,并保持較強的自主活動能力和社區參與意愿。目前,對城市退休老人的研究相對有限,主要聚焦于養老和醫療領域。本研究以個案工作方法,以優勢視角理論為指導,通過建立專業關系、發掘優勢、發揮利用優勢和鞏固提升優勢四個階段,探討城市退休老人生活適應問題,以期改善其生活適應問題,滿足其重新定位退休生活的需求。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城市退休老人
城市退休老人指的是具有城市戶籍、長期居住在城市社區、年齡在55至65周歲之間、已退出工作崗位、享受國家提供的退休養老金的老年群體。隨著我國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關于退休年齡的調整。[1]
(二)生活適應能力
“適應”源于生物學中 “生物適應”一詞,用來表示能增加有機體生存機會的那些身體上和行為上的改變。[2]本文所指的生活適應能力主要可以從心理和生理兩方面進行評估。社會個體能夠根據各種外在的環境,對心理過程進行合理的管理和調節而具有良好的心理機制,以及生理上不因外界的環境變化而失衡,能很好地融入社會。
二、理論基礎
(一)優勢視角理論
傳統社會工作常從問題視角出發,將案主從環境中隔離,專注于解決個體問題,往往將問題根本原因歸咎于案主個人。相較之下,優勢視角理論挑戰了這一傳統模式,要求社工在面對案主時不僅不孤立或專注于問題,也不直接忽略問題,而是看到并激發案主內部潛能和外部優勢資源,協助其解決問題,實現發展目標。優勢視角的核心概念包括優勢、增強權能、成員資格、抗逆力、治愈與整合、對話與合作以及懸置懷疑,這些是研究中需要把握的要點和指南。[3]
優勢視角原則是指導本研究的重要依據,是社工實務介入的關鍵要求。這一理論主張:
1.發現潛在優勢。強調每個案主都有獨特的優勢和潛能,社工在介入初期要專注于引導案主自發地探索其優勢資源,積極發掘并給予正向鼓勵。
2.建立平等伙伴關系。認為案主最了解自身優勢,社工需與其建立平等的伙伴關系,作為陪伴者、協助者和資源協調者。
3.充分利用環境資源。著重指出各個環境中都蘊藏可利用的資源,這并非限于社會服務機構,也包括分散在社區中的各類資源。社工應以資源視角挖掘和激活這些潛在資源。
4.相信案主的成長能力。社工在介入特定群體時應深信每個案主都有學習、成長和改變的能力,強調案主面對困境時的抗逆力,社工需引導案主發現抗逆力,克服困境。
優勢視角理論鼓勵積極看待個體的優勢、資源和力量。在老年社會工作中,特別針對城市退休老人,該理論的應用旨在改變對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強調他們是社會的寶貴資源。本研究以優勢視角為指導,通過建立關系、探尋發現優勢、發揮利用優勢和鞏固提升優勢四大階段,積極挖掘城市退休老人的潛在資源,實現社工介入目標,為老年社會工作提供啟示。
(二)老年社會個案工作理論
老年社會個案工作是服務有問題的老年個體或家庭的社會工作方法之一。其核心是建立專業關系,促使老年個體擺脫困境,實現自助。通常包括接案、預估、計劃、介入、評估、結案6個階段,關注創造良好溝通環境、身心社會功能、吸收參與、追蹤進展、主觀評價等要點。實踐中需保持耐心,尊重老年人自決權和選擇。[4]
三、背景資料
(一)案主個人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等方面的資料
朱爺爺,64歲,大學文化,退休。妻子于兩年前因病去世,目前獨居。生理狀況平穩,言語表達能力良好,因年輕時從事重體力勞動,現常年腿關節疼痛并出現麻木,腸胃不佳,長期藥物調理。退休前性格積極,在工作中表現良好,多次獲獎,與同事和領導關系良好。妻子過世后,朱爺爺宅居較多,與鄰里交流減少,不參與社區活動。兒子已成家,全家在外地工作生活。整體而言,朱爺爺現在面臨適應退休生活和社交活動的挑戰。
(二)案主社會環境的微觀、中觀、宏觀系統等資料
案主朱爺爺獨居,兒子在外地工作,關系一般,但定期回老家探望。曾與兒子在外地生活,由于不適應選擇返回老家。社交有限,少與鄰里交流,不參與社區活動,對外界了解較少。喜歡小孩,每周會給孫女打視頻電話。
經濟方面,退休前生活簡樸,收入勉強滿足基本生活。退休后領取政府養老金和單位退休金,但大部分用于醫藥費。兒子不定期提供生活費??傮w來看,朱爺爺社會環境較為孤獨,同時面臨一定的經濟壓力。
(三)案主對自己及處境的感受、觀念和看法
案主深受老伴離世之痛,這一心理打擊讓他的生活籠罩在沉重的陰影之下。孤獨感使案主改變了原有的社交方式,變得沉默寡言,不愿與同事及鄰里互動,性格也隨之發生顯著變化。心理問題更為突出,兒子和疼愛的小孫女都不在身邊,生活缺乏樂趣。在社會支持方面,案主在退休后感到自己失去了價值,與外界的交往幾乎中斷,不參與社區組織的活動,對如何參加也感到迷茫,社會支持度明顯偏低。
四、案主問題及需要分析
(一)以需求為導向,與案主討論其需要、困境或問題
1.醫療健康方面問題
案主在醫療健康方面面臨多方面挑戰。由于年輕時過度勞累,導致腿部疼痛和麻木,在陰雨天氣和寒冷季節尤為顯著。同時,患有腸胃疾病,導致長期的醫療治療需求。案主記憶力減退,常常出現多次或少次用藥的情況,而自行調整藥物劑量和不按醫囑停藥的習慣加重了病情。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發燒,需要自己處理醫療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2.生活方面問題
案主由于年老體衰,自理能力減弱。在飲食方面,為了方便,一天只做一頓飯,夏天時容易導致食物變質,進而影響健康。單獨進餐,飲食規律不佳,有時甚至不想進食。記憶力減退,經常忘事,甚至有過忘記關煤氣而導致潛在危險的經歷,使老人感到擔憂。
3.心理方面問題
案主曾是工作表現卓越的積極個體,多次獲得獎項。妻子去世后,他感到無助,逐漸封閉,日常活動主要限于看電視。周圍鄰里和朋友被他的冷漠拒之門外,導致情緒逐漸低落。年齡增長,妻子的離世讓他常思考死亡,表現出對此的恐懼,尤其在生病時表現得緊張。長時間孤獨的生活讓他感到空虛,對生活失去興趣,呈現消極厭世情緒。同時,對兒子一家的渴望和思念強烈。整體而言,案主面臨心理、情感、社交和家庭方面的全面困擾。
(二)以資源為導向,識別案主及其所處環境中的優勢
生活方面。能夠自理,身體狀態平穩,有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定期參加醫院體檢。愛喝茶且研究茶道,愛跳舞,儀表整潔,希望有志同道合的茶友和舞友一起學習交流。
財務方面。有養老保險、城鎮醫療保險,單位有退休金和補貼,參加社區活動會有補助和福利分發,兒子定期給生活費。
教育方面。大學本科畢業,受過高等教育,有豐富的學識及社會閱歷,有一定的人脈資源。
社會支持方面。社區有活動中心、社工站,案主表示愿意參與社區活動,獲得社會支持。兒子定期探望,社區定期關照,朋友會不定時邀約聚會,個人生活意愿改善。
法律方面。法律意識中等,愿意參加社區舉辦的法律講座等活動,提高對于網絡詐騙和保健品詐騙意識。
五、服務目標
初期目標。建立信任關系,了解社區保障政策,減輕經濟壓力,進行心理專業疏導,幫助案主正確面對生活。
中期目標。引導宣泄情緒,提高自我調控能力,構建情感支持網絡,調節與兒子關系,融入社區生活,解決生活困境。
長遠目標。發揮優勢資源,增進社區交流,提供精神慰藉,緩解情緒和心理空虛感,引導樂觀態度,使案主能夠獨立解決問題,實現真正的助人自助。在整個過程中,社工要積極介入,不僅滿足案主的基本需求,還引導其積極面對生活,建立更多的社交關系,促進其整體幸福感的提升。
六、優勢視角下個案社會工作的運用
(一)介入策略
在優勢視角下,社工將采取以下介入策略。
1.主動合作與合謀。鼓勵案主參與服務內容、目標的制定,讓其感受到自主決策的能力,強化主觀能動性。
2.尊重案主的想法。社工應尊重案主的觀點和決定,促使其自主決策,增強自我效能感。
3.案主參與個案服務過程。鼓勵案主參與策劃、訪談、計劃制訂等過程,以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和外在優勢。
4.關注案主的可能性。將關注點放在案主的優勢上,引導案主在社會功能恢復中發揮個人潛力。
5.促進社交互動。強調案主與家人、鄰里、社區等的互動交流,通過交流學習獲得成功感,增強內外在優勢。
6.引導社區參與。促使案主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發現更多社會資源,建立更多社會支持,增強社會交往能力。
7.幫助自我發現和開發。協助案主發現和發揮個人的優勢和資源,培養主人翁意識,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
社工在優勢視角的指導下,通過以上策略,能夠更好地引導案主發現潛在優勢,提升自主能力,促進社交互動和融入社區,實現更積極、有成就感的生活。
(二)個案工作的運用
在個案工作的運用中,社工采取積極的介入策略,強調案主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通過面談、探訪、協商等方式,社工與案主建立了信任關系,從案主的需求出發,制訂個體化的目標和計劃。此外,社工還與案主的兒子進行了面談,獲取了家庭基本情況和明確需求,為個案工作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通過協商和合作,社工與案主一同制定了具體的目標,鼓勵案主參與社區茶藝活動和交際舞活動,為案主創造了社交互動的機會。這一過程中,社工始終強調案主的能力和自主性,使其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的重要性。
在跟蹤探訪階段,社工持續關注案主的狀態,特別是其在社交互動和自我認知方面的變化。通過這一過程,案主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社工也不斷引導案主保持樂觀態度,利用個體的優勢來解決生活適應問題。整個介入過程以案主的優勢為出發點,通過社工的引導,使案主逐漸實現助人自助,達到更好的生活狀態。這種以優勢為基礎的個案工作模式在促進案主自我認知和社交能力的同時,也在更大范圍內發揮了社會工作的積極作用。
(三)個案工作的評估與反思
在整個個案工作的過程中,社工始終保持專業中立,通過清晰解釋社會工作原則,澄清了與案主的關系,確保了專業性。案主最初可能有誤解,但隨著社工的明確說明,案主逐漸理解了社會工作的專業性。
社工充當協調者的角色,介入案主的家庭,鼓勵案主建立與兒子的溝通,避免過度依賴,激發案主內在的動力。案主在與社工的互動中,逐漸恢復了自己的信心,認為自己有能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表現出顯著的自我效能感。
在服務過程中,社工尊重案主的意愿,鼓勵其表達感受,促使案主逐漸展現主動行動。通過整合案主周圍的資源,社工幫助案主重新建立信心,融入社區活動,實現了自我認同的提升。案主通過利用個人優勢解決問題,感受到成就感,逐漸打破了防備心理。
整個過程中,通過運用優勢視角,注重激發案主的潛力和優勢,使其在面對生活挑戰時更具信心和能力。案主在社工的支持和引導下,不僅改變了自身,還促進了家庭關系的和諧發展。這種以優勢視角為基礎的社會工作模式,凸顯了案主的自主性和發展潛力,使其更好地適應和融入社會環境。
(四)結論與建議
優勢視角的理念在個案服務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將關注點置于案主的自我認同、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上,得以從一個更積極、更具有可能性的角度審視案主的潛力和優勢。在評估案主所面臨問題時,不是回避其不足,而是以可能性為導向,關注其潛能所在。
在個案服務的實踐中,引導案主審視自身的表現,使其正視過去和現在的自己,是優勢視角的核心。社工通過及時疏導案主的情緒,幫助其宣泄情感,并引導建立適當的情緒管理方式。這一過程中,案主被鼓勵積極運用個人優勢處理情感和其他事務,體驗個案管理的輕松自在,從而在與他人互動中獲得成功感,培養樂觀心態。案主被鼓勵勇敢挖掘個人優勢,樹立解決問題的信心,適應新的生活狀態,積極發揮內在優勢。通過積極互動,案主鞏固并提升了個人優勢,逐漸增強自我認同感。在社區活動中,案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活動主人翁的角色參與策劃和執行,積極參與社區互動,從而積累經驗,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融入社會。
七、結束語
優勢視角在個案服務中的運用不僅幫助案主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還通過鞏固和發展個體的優勢,促進了案主的個人成長和社區融入。這種以積極可能性為導向的服務模式為案主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其更好地適應生活的各種挑戰。
參考文獻:
[1] 馬靚靚.社會工作助力老年人社區參與領袖培養的個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
[2] 謝立黎,王飛,胡康.中國老年人社會參與模式及其對社會適應的影響[J].人口研究,2021,45(05):49-63.
[3] Dennis Saleebey.優勢視角[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4.
[4] 童敏,許嘉祥,高爽.抗逆力理論的文化審視與中國社會工作理論構建[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1):22-30.
作者簡介: 楊麗紅,女,漢族,云南昆明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