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蓉 郭婷婷

摘要: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對于滿足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中國航發南方工業有限公司企業宣傳路徑進行探索,結合培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找準工匠精神的宣傳陣地、拓展工匠精神宣傳形式、拓寬工匠精神的宣傳路徑三個方面整理總結企業新時代工匠精神培育手法,提出了以宣傳促進工匠精神培育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工匠精神;培育;宣傳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勞模工匠工作發表系列講話,對進一步弘揚勞模工匠精神提出了新定位、新任務和新要求。中國航發南方 (以下簡稱南方公司)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大對工匠精神的宣傳力度和廣度,強化輿論導向、創新宣傳手段、拓展宣傳渠道、豐富宣傳載體,營造了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的良好氛圍,推動更多勞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競相涌現。
南方公司黨委在日常宣傳過程中提前策劃探索,分階段、多渠道推進實踐,提煉構建了工匠精神的具體塑造途徑,總結形成了不同路徑下的工匠精神宣傳策略。將工匠精神與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相結合,與科研生產相結合,講好南方公司工匠故事、涵養工匠精神,尋找到個人和群體之間息息相關的契合點,打造最廣泛的統一認知和身份認同,激發企業員工積極向上、創新創造的動能。
一、研究意義
(一)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
“工匠”指的是具有工藝專長的匠人。而 “工匠精神”則是指對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全面闡述工匠精神的主要內容:工匠精神是指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1]如果要用合適的詞匯來概括 “工匠精神”,就應該是 “專注”和 “堅守”。《專注:把事情做到極致的藝術》一書的作者亞當·格雷薩認為,大腦的專注力是有限的,只有一次專注一件事,才能在充滿干擾的世界,不浪費人生。[2]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用一輩子專注于青蒿素的研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一輩子在試驗田里探索雜交水稻的基因奧秘,這些偉大的科學家用自己對事業的執著詮釋了何為堅守。
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種勞動精神,人民創造歷史從根本上看是勞動創造歷史;工匠精神也是對職業勞動的奉獻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在實干中增長技藝才能;工匠精神還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精神,是貫穿于航空發動機制造全流程的關鍵要素;工匠精神更是一種創新精神,是對以往工藝的革故鼎新,給行業技藝帶來突破性貢獻。故而,在企業宣傳中面向的 “工匠”便是具備探索精神、為尋求極致目標甘愿付出超越一般人努力的對象,覆蓋范圍可涉及公司科研生產、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
(二)工匠精神的宣傳價值
工匠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近年來,世界國際格局和力量對比加速演變,全球戰略安全形勢日益動蕩。推動 “中國制造”向 “中國創造”“中國智造”邁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迫切需要弘揚工匠精神、培育大國工匠。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作為中小航空發動機供應商,南方公司抓緊 “跨代”、縮小 “代差”的擔子重、壓力大,更需要在企業員工中培養這種見微知著、精益求精、全身心投入的 “軟實力”,作為企業本身的精神積蓄與無形資產,以此涵養文明,為鑄就大國重器、礪劍國防打下堅實根基。
二、實踐探索
宣傳策略是指對宣傳對象進行宣傳的有效方法,需要選擇適當的媒介、組建適當的宣傳體系、在恰當的時機推出宣傳作品,以期獲得最佳的宣傳效果。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 《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提出了5個方面的措施,包含對產業工人思想引領、技能強化和角色定位等方面內容,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將創新改革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建設工作實踐置于核心地位,積極推進新時代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建設和創新工作。[3]探尋工匠精神的宣傳策略即是對工匠精神的一種價值凝練,并利用宣傳平臺,以適當的方式對其進行表達與傳遞,引領產業工人隊伍思想觀念,為充分發揮出工匠精神的支撐作用打好基礎。
(一)找準工匠精神的宣傳陣地
截至2023年12月,南方公司共有4類宣傳平臺,分別是 《中航動力》報、“南方新視野”微信公眾號、電子大屏、內網平臺,涉及工匠精神的表達內容多種多樣,表達形式也各不相同。可大致將其歸納為以下三種類別。
1.凝固空間:宣傳內容的深入挖掘
報紙、內網平臺由于自身的凝固性,對于工匠精神的詮釋擁有更多的發揮空間。這是出于文字本身的特性,它需要讀者花費更多的精力與時間來解讀。這便讓此類媒介能夠有能力承載 “多面體”的企業工匠形象。
2.流動空間:宣傳內涵的視覺化表達
在 “南方新視野”微信公眾號中,爆款策劃常以圖片、視頻等視覺化傳播的方式呈現。視覺化傳播的先決條件是找到足以作為切入口的傳播符號。這一類型的宣傳策劃在風格上常常注重整體性和重復性,讓讀者在領會到其中一層含義時便理所當然地聯系到其他相近或相似的內容上,有效降低了解讀難度。當抽象的理念不再孤立,而是以疊加的形式往復出現時,讀者的接受度和認同度也會顯著提升。這一點在相關策劃的點擊量和轉發量上也有所體現。
3.互動空間:互動性構建良性傳播
“南方新視野”微信公眾號是虛擬社區中維系企業員工精神與社交的重要工具。當爆款圖文通過網絡推送到每一個人的手機上時,公眾號便成為現實意義上的意見領袖。讀者會獲得共鳴,并選擇轉發評論。通過多名讀者對作品進一步的闡釋,作品中 “工匠精神”的內涵被不斷完善,從而使 “工匠”這個群體的覆蓋面和認同度不斷擴大,最終成為一個眾人爭相效仿的文化準則。
(二)拓展工匠精神宣傳形式
1.“個+群”:雙重 “身份”凝聚認同
選樹企業工匠。南方公司每年開展工匠評選表彰,推進專題宣傳,用富有儀式感的宣傳手段強化其企業工匠身份,完成職工對 “身份”認同的三次轉換—“工匠本人”向 “身邊人”的轉換;“身邊人”向 “企業群體”的轉換;“企業群體”向自身的轉換。職工自身與 “工匠精神”的關聯性不斷增強。
強化 “匠”氣引領。依托 “緬懷軍工魂 共筑動力夢”等活動平臺,利用 “敬獻花籃”“歷史回眸”“親歷者說”等環節面向干部職工講述以老一輩軍工人 “國為重、家為輕;擇一事、終一生”的奮斗歷程,也面向當下,講解公司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各個崗位上眾人的堅守與奮斗,激發干部職工強烈的職業自豪感,讓他們能夠在視聽體驗中獲得企業歸屬感和文化認同。
2.“星+匠”:雙重 “頂流”引領價值
向制造強國的轉變需要與時俱進的人才,而培養這種人才離不開工匠精神的指引。[4]從公司發展需要來看,具備精益求精、實事求是、甘于奉獻、崇尚創新等職業精神的人,更能引領身邊的人一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而成為與公司發展相適應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以 《星耀南方》系列宣傳專欄為抓手,深入挖掘公司勞模團隊的先進事跡,持續推進 “造星”計劃,讓這些擔當大任的 “工匠”進入公眾視野,讓南方公司之 “星”與南方公司 “工匠”在形式及內涵上高度統一。
開辟 《學總書記講話精神 做南方最美奮斗者》專欄,對當期在各類競賽、評比、攻關等領域涌現出的先進典型進行實時報道。每期固定報紙版面區域,一期只推一人,用簡短文字與人物半身照相結合的形式展示人物典型事跡或妙招絕技,南方公司之 “星”承載的奮斗精神與先進形象得到進一步彰顯,公司范圍內形成了見賢思齊、共同奮斗的良好氛圍。
3.“家+國”:雙重 “內涵”彰顯信仰
這一類別的傳播內容介于虛實之間,是現實物象對抽象精神的具體表達。工匠精神主體行為一定程度上受到其所處社會現狀的制約,并以工匠的外在活動為形式表現出來。[5]如 “南方新視野”視頻策劃 《國·家》,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數字 “70”為線索,借由70個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 “南方”人的轉場,從蒼老的面容到稚嫩的笑臉,在短短2分多鐘的時間里,讀者在每一道深邃的皺紋、每一個堅毅的眼神中走過了那些曾為航空發動機奮斗的點滴歲月。這是一種意象式的延伸,結尾的新生也象征著新的啟航,寓意著公司第三次創業的新征程。此外,在 《有家,有 “南方”》 《硬核總動員,“南方”青年在行動》 《戰歌一響,燃爆全場,快來認領你的專屬節奏》等推送中,不論是圖片,還是視頻,或者是音視頻結合,都基于共同的核心宣傳原則與底層邏輯—家國情懷、自強不息、使命擔當。在這些策劃中,這些原本抽象的元素從畫面氤氳而出,反映了當今時代的最強音,即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三)拓寬工匠精神的宣傳路徑
1.接地氣,于平凡處打造 “工匠”氣質
探索 “多面體”的企業工匠形象。用不同筆觸講述工匠故事,在形象構建時,公司有意識地將目光著眼于更能打動人的細節—一方面在傳統報道中開辟 “勞模絕招”小欄目,以座右銘或絕招經驗分享的形式讓工匠本人 “現身說法”;另一方面打造工匠 “生活秀”,用對比、襯托等手法展現工匠本人工作之外的家庭生活,從更為親密的角度塑造人物,不斷豐富工匠的精神世界與情感世界,也為 “工匠精神”的塑造注入新鮮的血液。如厚積薄發、對質量毫不放松的李永浩是個妥妥的 “女兒奴”;對工作精益求精、高標準嚴要求的王強在電子競技領域也頗有心得……生活與工作之間的界限被打破,血肉豐盈的工匠本人為讀者開辟了全新的觀照模式。
2.聚人氣,以多視角講好 “工匠”故事
外趨型視角。“小切口、大主題”的敘述模式。這一類視角常常會選取公司發展進程中最為普通的職工個人為切入點,講述其在平凡的崗位上心懷理想、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無私奉獻、匠心筑夢的感人事跡,如2020年勞動模范系列報道 《“鉆”進域里的人》 《錢線長的 “數字經”》。
內趨型視角。“參與式、多元化”的敘述方法。其形式之一是讓企業員工介入宣傳過程,讓 “工匠”與故事講述者間的距離進一步消解,在宣傳場域中完成信息交換,并共同探討 “工匠精神”本質內涵。如 《ta們眼中的鄧元山》一文,選取了與 “中央企業百名杰出工匠”鄧元山日常存在業務往來的4個不同視角對其進行描述,讓其創新進取、追求極致、執著學習、初心不改的工匠特質更為凸顯,工匠形象更為豐滿。
3.提士氣,用組合技精塑 “成匠”歷程
公司著眼于 “工匠”培養全流程,以某個人物為線索,分層分類營造宣傳氛圍,從一線人物、一線故事的即時性事件類報道,到聚焦企業勞模工匠的專題人物報道,再到深入挖掘人物自身特質,并將其與企業發展相聯結的深度宣傳,讓人物成長歷程與企業科研生產和改革發展深度契合,讓讀者在了解工匠成長經歷的過程當中收獲啟迪。如在對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何飛迎的宣傳中,既有 《備戰兄弟連,我們是技能天團》式的點狀宣傳,也有 《飛,向更高處》式的人物成長歷程采擷,還有 《領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后,他做了一件這樣的事》,以企業發展重要舉措為切入口,講解工匠個人對企業發展做出的貢獻。
三、結束語
近年來,南方公司工匠主題宣傳關注度持續提升。工匠主題宣傳數量呈現持續井噴式發展,加大對技能競賽、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工作室等平臺的使用,宣傳內容更加豐富,宣傳形式更加多樣。工匠主題微信閱讀、轉發率顯著提升,工匠精神宣傳渠道更為豐富。堅持一體化、立體式宣傳,整合報紙、微信、電子大屏等現有媒介資源,強化 “工匠”題材作品在不同媒介上的同質宣傳,基本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發布,不同媒介之間優勢互補、內容融通、內涵融合。
通過對工匠精神宣傳策略的實踐和研究,筆者深刻體會到,無論宣傳對象和主體是誰,只要能把握好以下四個維度,就能更好實現宣傳效果。一是在宣傳站位上把握高度:讓企業工匠宣傳與新時代航空發動機精神內涵相結合,讓 “國家利益至上”的集團價值觀貫穿宣傳始終,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氛圍。二是在宣傳內容上把握深度:挖掘工匠精神現代內涵,更注重 “開拓創新”和 “人的力量”,既要強調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也要更多地去尋求人的故事,傳播人的貢獻。三是在宣傳視角上把握廣度:深入挖掘工匠精神之于設計、生產、管理、創新等環節的內涵,賦予工匠精神現代內涵,強調創新及人的力量,讓宣傳視角更廣闊。四是在宣傳手法上把握溫度:下沉宣傳視野,采用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獲得讀者認同,切實產出真心實意、形式新穎、符合大眾口味的宣傳作品。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11-25(002).
[2] 亞當·格雷薩,拉里·羅森.專注:把事情做到極致的藝術[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
[3] 李宣廷,陳思,王英偉,等.中國特色工匠精神的理論內核、價值意蘊及其實踐要求[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24,41(01):118-124.
[4] 楊軍.高校基本職能視角下的大學生 “工匠精神”培育[J].江蘇高教,2017(11):81-83.
[5] 劉建軍,馬卿譽,邱安琪.工匠精神的社會政治內涵[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