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從高校教育角度探究高校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升的因素,包括提升學生對就業定位的認知、提升學生對就業因素的客觀性認知、提升學生就業指導服務滿意度等,提出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實踐途徑。
關鍵詞:學生就業能力;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2022年高校畢業生人數比2021年增加了167萬,2023年高校畢業生人數比2022年增加82萬,分別占十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增加總量的36%、17.9%。自擴招以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日益顯著,成為社會的焦點。2022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的全國總體就業率為89.6%,就業率呈增長趨勢。[1]2023年,全國高校應屆生去向落實率超90%。[2]近年來,在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努力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呈穩定趨勢。但是,高校學生就業形勢依舊嚴峻。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多重超預期因素的影響,導致畢業生就業難度進一步加大,更是凸顯了高校學生就業的迫切問題。
一、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理論邏輯
通過問卷調查高校2023年級及之前入學的在學籍學生對就業的認識,收集問卷7 743份,排除問卷填寫時間少于45秒的問卷,得到有效問卷7 343份。通過spss數據分析,該問卷信度系數值為0.889,效度系數值為0.901,均大于0.8,說明調研數據可信有效。
(一)學生對就業定位的認知有待提升
數據顯示,51.44%的學生有大致的就業方向,僅有29.62%的學生有明確的就業目標,還有18.95%的學生不知道如何選擇或者是跟著感覺走。
1.對大學階段定位不清晰
部分高校學生沒有意識到大學階段是知識和能力積累的階段,自我提升意識減弱,導致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積累不足以勝任心中預期的崗位。信息化、智能化時代對就業學生的能力要求相應地提高,知識技能是高校學生就業能力結構中的關鍵要素,以適應社會為表征的綜合能力是高校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影響因素,高校學生順利就業是對職業定位和職業規劃在較長的一個時期內不斷明晰和規劃的結果。
2.擇業標準不明確,職業規劃意識弱
部分高校學生在知識和能力積累階段跟著感覺走,缺乏職業規劃的意識和能力,就業目標定位比較模糊,沒能更好認識自身的優劣勢及特點,更沒有符合自身特點的職業規劃。待到擇業時,就業目標設定寬泛,找到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的難度加大。良好的就業擇業觀念、清晰的職業規劃意識和行動有利于培養高校學生清晰的職業規劃意識,增強學生就業行動能力。
(二)學生對就業因素的認知要更加客觀
盡管有45.7%的學生認為綜合素質是從事所學專業工作的最大優勢,但是,還有24.62%的學生認為有相應的社會支持是今后工作的最大優勢,更有12.32%的學生認為學習成績好是今后工作的最大優勢。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就業匹配的認知簡單化。在對用人單位用人需求的了解上,只有13.32%的學生認為非常了解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認為較為了解的占35.03%,一般了解的占39.71%。對將來就業的復雜因素的關注簡單化,對所學專業用人需求的了解有待提升。對比來看,學生不夠了解職業和職業內容與個人的匹配問題,對單位用人需求的認識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1.學生對職業和個人的匹配度的認識和判斷的失誤
在專業的選擇上,81.18%的學生是自己選擇專業,這也是導致專業滿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由此帶來專業的迷茫和對專業的不了解。學生對就業前景和趨勢認識不充分,在就業目標上選擇隨波逐流,不愿主動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職業定位,導致學生對未來就業目標的認識比較模糊,從而對了解社會需求缺乏動力,對專業學習缺乏內驅力。
2.學生對就業問題的思考能力簡單化
學生能夠順利就業,關涉多重因素。由于個人認知的偏差,或是專業選擇的被動,學生對個人發展和職業匹配問題的認識不清,關注就業環境的外部因素多于對自身與就業發展匹配性、就業單位對崗位所需素質和要求的關注。從提升學生能力這一可控性因素看,應提升高校學生批判性思考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思考質量,加深學生對就業環境和就業形勢的認識,培養學生對復雜環境的判斷能力。
(三)提升學生就業指導服務滿意度
從就業指導教育教師處了解就業信息的學生占53.13%,從輔導員處了解就業信息的學生占40.83%,學生還從相應的網站和其他人員處了解就業信息。從數據和觀察訪問的反饋中得知,學生未能充分利用高校為學生提供的就業資源。
進入高校后,接近75%的學生都會考慮就業問題,其余25%的學生認為大學臨近畢業時或者畢業找工作時是關注就業問題最合適的時間。25%的占比不是一個小數目,學生的就業是個人價值實現的載體,關系一個家庭的和諧幸福。因此,要想提升學生對就業服務的滿意度,提升高校就業服務的質量、拓展就業服務的渠道和精準度成為必要。
為高校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提供指導,先要了解學生的就業意愿和就業需求。高校學生的就業需求包括精神慰藉的關照需求、追求待遇的生存需求、獲取信息的求知需求、自我提高的發展需求、心系家國的責任需求。[3]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學生普遍存在就業焦慮,加上25%的學生關注就業問題較晚,高校就業指導服務應圍繞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給予學生精神撫慰,在滿足學生合理需求的基礎上,調整學生的心態,幫助學生構建積極的學習心態,清晰進行就業定位,從而促進學生對就業目標的明晰的認識和行動,增強就業自信,這符合人的需求層次論在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的實踐。
精準的就業指導服務能夠提升高校學生擇業的信心。高校學生呈現就業積極性不高、擇業大于就業的特點。在外在因素不確定性影響下,學生的就業選擇也更加審慎。[4]針對部分高校學生有職業規劃意識但缺乏專業指導和幫助、職業發展方向和目標與自身特點的契合度不夠合理的情況,精準個性化的就業指導成為必要。高校學生的就業信息獲取渠道有限,[5]通過調研數據的對比分析可知,學生對相關就業政策的認知仍需提高,獲取就業指導服務的支持系統不夠寬泛。拓寬學生的就業信息獲取渠道,加強高校之間就業信息共享,[6]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就業的認知和合理期待,落實就業政策宣傳貫徹的 “最后一公里”。
二、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實踐途徑
從學生就業需求角度,提升就業指導服務能力,應立足高校教育的本質和學生的發展,做好高校學生就業這項民生民心工作。
(一)有的放矢、整合資源、協同教育,引領就業價值觀的培育
用協同合力引導就業價值觀的培育。高校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應關注學生的需求和發展,踐行育人為本,整合校內資源,拓寬校企合作的方式,給高校學生就業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引導學生認識自身的需求,明晰職業定位,提升就業意識,磨煉就業技能,從而增強專業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從教師的角度看,學校領導層應為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做好統籌安排和協同設計,為學生就業提供指導的專業課教師、輔導員教師和思政課教師,應加強工作的主動性,發揮協同教育的作用,站穩主領域,為學生提供就業思想引導和信息、信心支持,共同提升學生的就業自信。
發揮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就業能力影響的作用,重視職業規劃教育的力度和實效。高校對專業教育和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應同樣重視,促進高校學生就業指導服務的內涵發展,促進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不斷提升。依據學生所處的不同階段,進行分層分類指導。借助網絡平臺和工具,拓展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服務的空間,立足不同專業類型,對就業能力差異化群體進行針對性指導和精確地服務。
協同各方立足本職工作,各有側重。思政課著重于就業觀教育和求職心態的構建、引領和疏導。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把個人的職業追求與國家的發展大勢、世界觀教育與職業理想教育之間的道理講深講透,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或社會支持系統深化對所學專業和職業的認識,踐行 “學以致用”的理念,促進學生就業觀的構建。將就業指導服務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提升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在復雜環境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面對自身的就業問題,主動提高素質,適應單位用人需求。就業指導教師、輔導員教師和思政課教師要站穩本職、相互支持,共同培養學生自覺發展的意識,通過價值引領使學生正確看待自己職業需求和理想追求,認識自身價值,明晰自身的職業定位,從而為目標工作崗位做好知識和能力的積累。
(二)精益求精,提升就業指導服務的格局和能力
重視對高校學生就業認知和就業意愿的調查分析,加強對就業形勢的分析和就業政策的解讀,更多地從青年學生的視角思考和解決問題,向學生傳達精確和適量的信息,引領學生對自身價值定位的合理化,做到個人職業理想與社會發展需要的相統一。加強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跟蹤調查研究,突出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通過反饋,不斷提升對學生就業需求的把握,提升就業服務的精準性。
提升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參與單位的主動性,加強教育與就業的聯動,通過數據收集和分析,提升高校學生和職業之間的匹配度,提升學生對信息的利用能力,從而清晰地了解自身素質和職業需求間的差距,增強知識積累和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職業選擇能力和適應能力。高校學生實現高質量且比較滿意的就業,應主動滿足用工單位的需求,這種勝任工作的能力包括專業知識和技能,更包括溝通表達、時間管理和實踐能力。因此,高校就業指導服務,應清楚認識到學生的成長需求,把握其就業動機,引導學生明確擇業標準,培育學生良好的就業技巧和心態,從而目標明確地為學生提供服務。
(三)重視社會支持系統對學生就業的參與
1.校友資源的整合和利用
校友資源能夠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參考,幫助高校學生了解預期職業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促進高校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加強知識儲備。高校應建立相應的平臺,為校友回校提供相應的便利,激勵校友與在校學生充分交流,并把控和監督校友交流的內容和質量,切實推進高校學生對就業的認知和定位。
2.重視家庭教育在就業指導服務中的作用
家庭因素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影響顯著,通過多年對學生的觀察了解,高校學生對就業的認識與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學生層面,要合理積累和利用自身有效的資源,提升自身素質和與工作的匹配度,提升就業競爭力。
三、結束語
高校學生就業是當下的焦點問題,高校用發展的視角看待學生的成長需求,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升就業質量,就應抓住問題關鍵,精心謀劃,發揮教育合力,提升就業指導服務的精準性和格局,并拓展資源,為學生順利就業提供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麥可思.202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EB/OL].[2022-06-09].http://www.mycos.org.cn/index.php/Index/response_info/nav/3/id/94292.html.
[2] 時事報告.當前就業形勢與實施就業優先戰略[EB/OL].[2024-02-23].http://images2.wenming.cn/web_ssbg/shishidaxue/ssdxztzlk/ztjxkj202401/202402/t20240223_6742012.shtml.
[3] 董朝輝.大學生就業需求理論建構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4(21):13-14.
[4] 田豐.擇業大于就業:大學生就業意愿的趨勢性分析(2012-2021)[J].學海,2023(3):63-72.
[5] 喬慶彬,李瑋.大學生職業發展認知與就業指導需求的調查[J].中醫教育ECM,2014,33(2):61-64.
[6] 李西順,方文惠.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中的問題與改進[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 11(3):85-96.
課題項目: 1.本文系河南省大中專院校就業創業課題 “學生需求視域下高校輔導員就業指導服務能力提升路徑研究” (項目編號:JYB2023180)階段性成果;
2.鄭州澍青醫學高等??茖W校教學創新團隊培養計劃 (項目編號:2022jxcxtd03)成果。
作者簡介: 張旭芳,女,漢族,河南汝州人,碩士研究生,高校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