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琴
插圖是小學語文教材助讀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有趣、形象直觀的特點,有助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理解文本內容。在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因為沒有掌握插圖的使用方法,不能將插圖運用于各個語言知識教學環節中,沒有發揮插圖在教學中的作用。筆者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插圖使用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識字教學貫穿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過程。統編版語文教材的編者在文本中安排了形形色色的插圖,幫助學生理解漢字與圖畫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學生了解漢字的來歷,快速地識記漢字。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運用插圖幫助學生識字。
第一,借助插圖活化漢字之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插圖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來歷及演變過程,不僅讓學生認識漢字,還可以促使學生深入地理解漢字的內涵,感受漢字中隱藏的智慧,增加對漢字文化的了解。比如,在《日月水火》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教材中的插圖給學生講述相關漢字發明的過程,并且給學生展示漢字從甲骨文演變到如今我們常用的漢字的歷程,增強學生對漢字文化的認同感。
第二,借助插圖教會學生識字的方法。漢字的數量很多,學生若是逐個學習漢字不僅學習難度大,還容易遺忘所學的漢字。為了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教師可以借助插圖,指導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分析相似的漢字,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讓學生的識字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青”“晴”“情”“清”“請”等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教材中的插圖給學生講解每一個字的含義及結構,讓學生從漢字的結構這個角度分析漢字的字音、字義。又如,在“口”“手”“眼”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建立漢字與實際物體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及識記方法。
很多學生在閱讀中無法做到有效地理解文本內容,難以體會作者在文本中表達的情感,陷入閱讀困境,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受到思維能力的限制,在文本閱讀中無法通過抽象的文字在腦海中勾勒出畫面。為了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運用插圖指導學生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而理解文本內容。
第一,從插圖中概括文章內容。閱讀敘事類的文章,學生往往可以憑借插圖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六年級下冊《文言文二則》中的《學弈》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前觀察文本中的插圖,說一說自己看到了怎樣的情境。學生表示看到兩個孩子在學下棋,其中一個人托著下巴,眼睛盯著棋盤,十分認真的樣子;另一個人雖然手中拿著棋子,他的眼睛卻看著天空,一副心不在焉的表情。接下來,教師鼓勵學生結合插圖,猜測文本主要講述了什么事情。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學生一邊閱讀文本,一邊思考問題,加強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第二,挖掘插圖中隱藏的豐富含義。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分析插圖與文本中相關內容的對應關系,進而理解插圖中蘊含的豐富含義。以五年級下冊《刷子李》一課為例,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中兩個人物的穿著,發現師傅刷子李穿著一身黑色的衣服,結合文本內容思考“刷子李穿黑衣服的特殊原因是什么”。在“一身黑衣服”與“一桶白漿”的對比中,學生了解到刷子李穿黑衣服的特殊原因——只要有白點落在黑衣上,就不要工錢。
寫作是檢驗學生語言學習情況的主要途徑,具有較高的難度,一直以來都是學生聞之變色的學習項目。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范文的插圖,可以了解范文的人物及故事發展的情境,幫助學生掌握范文的寫作方法,積累有效的寫作素材,避免陷入無米之炊的寫作困境。
第一,運用插圖激發寫作興趣。比如,在二年級下冊“寫一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呈現學生一些動物,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中的小狗、山羊、小貓等動物。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從中選擇一種動物,用自己的話介紹一下這些小動物的可愛之處,然后用文字將小動物的外形特征寫下來。在觀察的基礎上,學生對小動物的外形有了一定的印象,寫小動物就有話可寫了,而非憑空想象,有效地降低了寫作難度。
第二,運用插圖激發想象力。為了讓學生寫出生動具體的習作,教師可以運用插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比如,在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我的奇思妙想》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本單元中的幾幅插圖,如《琥珀》《飛向藍天的恐龍》的插圖,引導學生觀察插圖,發揮想象,寫出與眾不同的文章。
總之,插圖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認真研究并理解插圖的內容,巧妙地運用插圖化解教學中的難題,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