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靜

育人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需要教育者精心策劃、科學管理和耐心引導。良好的班級管理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建立相對健全的班級管理規則體系至關重要。
班主任要明白,班規的存在并非為了壓制學生,而是作為一種引導機制,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與自我成長。在制定班規的過程中,班主任應始終遵循民主原則,積極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與他們共同探討,以制定出學生愿意接受并樂意遵循的規則。
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經驗,總結了班規制訂中的幾項關鍵內容——
注重常規管理的精細化和體系化。結合學校寄宿制的特點,筆者構建了層次分明的管理結構,并逐步細化。管理內容包括:出勤管理,具體分為早操、早讀、午休、晚自習和晚休出勤管理;學習管理,對周清、月清、期中和期末檢測進行跟蹤管理;作業管理,分為平時作業管理和周末作業管理,紀律管理,分為課間紀律、課堂紀律、兩操紀律、餐廳和宿舍紀律;衛生管理,分為教室衛生、宿舍衛生和餐廳衛生。
強調觀察學生生活,抓住細節。班主任要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思想動態,基本掌握學生的學業表現、人際交往、家庭教育、身心健康等各方面的情況。基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共性特質,科學制定管理和評價方案,對學生表現進行合理的量化賦分。規則與評價應盡量涵蓋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根據班級在不同階段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分值。
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除了組織學生學習班規,班主任還要鼓勵學生根據班級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可行的解決措施,群策群力,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增強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為日后班規的嚴格執行打下基礎。班委作為學生代表,能為班規的制定和運行提出可行性建議,使規則更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促進班級管理的規范和完善。
班規初步形成后,班主任要在班規實施中不斷反思管理的過程,發現問題后及時解決、調整,逐漸將班規內化為師生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動自覺。例如,為了增強學生的自我認知和班級管理意識,筆者每周都會組織主題班會,立足學生的日常生活開展教育活動。筆者還設置了班級日記,并開展“日行一善,尋找身邊的美”活動,鼓勵學生記錄自己的點滴成長和感悟,弘揚社會正能量。此外,筆者在班級內推行值周班長制度,每兩周對班規的執行情況進行一次總結,并根據量化分數對學生進行適當獎懲。
一位負責任的班主任,不僅要維護班級的秩序,促進集體的成長,更要承擔起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任。作為班主任,我們須引導每個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引導他們深刻理解個人成長與國家和社會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為國家和社會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育理想的實現需要不斷地學習、探索和實踐。雖然這條路充滿挑戰,但也正是這些挑戰,激發了我們追求卓越、實現自我的渴望。班級的管理工作細碎而繁雜,班主任要有愛心、細心和耐心,主動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和學生需求,為學生打好人生底色,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