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我愛做夢,尤其對兒時的一個夢記憶猶新。我夢到老家門前有一棵開滿鮮花的大樹,高大的樹干撐起一把花團錦簇的大傘,大朵大朵淡紫色的花在枝頭綻放。從此,我將這棵開花的樹珍藏于心,并決心尋覓這樣的樹。我跟著當教師的父親在校園長大,從小就喜歡教師職業的神圣和美好,長大后,我也成了一名教師。
1999年9月,我調到湖北省枝江一中。走在桂花飄香的校園,校道兩旁的桂花樹開得密密匝匝,那小小的淡黃色花朵簇擁在一起,讓人感到溫暖柔和。在這濃香四溢的校園里,我有幸聆聽導師們的教誨。
湖北省著名特級教師周世忠被譽為“燃燒派”,他激情滿懷,一站上講臺就歌之吟之舞之,完全進入語文教學的忘我狀態。他常常教導我們,一個只會冒煙而不會燃燒的人,是永遠成不了優秀的語文教師的。語文課堂應該用燃燒的激情去點燃,對學生充滿熱切的期望,對所教的內容充滿熱情,對所從事的事業充滿熱愛,這一切構成了火熱的教學生活。
講授《林黛玉進賈府》公開課時,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剪輯了電視劇《紅樓夢》片段,制成多媒體課件,我自以為,這堂課可以給學生呈現一場視聽盛宴。但周老師卻說,這是一堂華而不實的課,那些影視情節和精美圖片沖淡了文本本身的韻味。他隨即將曹雪芹描繪寶黛初會的文段抑揚頓挫地朗誦了出來,而我雖講完了課卻不曾記住這些經典文段,頓時羞愧不已。從此,我明白了語文教學的真諦:語文課堂就要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品讀文字的味,教學生掌握母語并運用母語。
在枝江一中工作的歲月里,我找到了兒時夢中開花的樹,那幫亦師亦友的同事即是。他們不經意地開花,默默地吐露芬芳,就像校園里的桂花樹一樣。我浸潤其中,獲取了做好一名語文教師的養料,為語文教學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4年,我應聘到湖北宜昌夷陵中學教書。走進校門,映入眼簾的紫薇樹震撼了我,粗粗的樹干,高高的枝條,粉粉的花朵,舒展開來,絢爛成大片云霞,將樸素的教學樓裝點得格外亮麗。這不就是我夢中開花的大樹嗎?在那里的十多年,我深切體會到“教學相長”的內涵,與一幫優秀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成長。我與孩子們一起打排球、踢毽子,運動會一起參加接力賽跑;帶孩子們外出參觀工廠、賓館等,認識社會、體驗生活;一起編排課本劇,在學校晚會精彩亮相……
一位在中國人民大學讀書的學生,曾發微信給我:“老師上課講到‘在高中你敢頂嘴的老師都是很民主、優秀的老師,我一下就想到您啦!”的確,學生在我面前是可以暢所欲言、自然生長的。而伴隨著他們的成長,“和諧共生”的教育思想在我心中已逐漸形成并不斷清晰。一步一個腳印走來,我的內心始終有著美好的信念,那就是讓自己成為一棵開花的樹。一半在土里汲取營養,一半在空中飛揚;一半沐浴陽光,一半撒下陰涼。
人過中年,我應聘到海南,見到了令我驚嘆的鳳凰樹。鳥羽一樣的樹葉,鳳頭一樣的花瓣,滿樹的鮮紅和嫩綠,遠看就是一片絢爛的煙霞。也許是比夢中還要美麗的大樹吸引了我,我義無反顧地投身海南的教育事業,帶領同事們先申報市級課題,研究結題之后又申報了省級課題“在情境活動中提升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實踐研究”,并在不斷的研究摸索中,凝練并踐行“情境語文”的教學主張,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
即便到了天命之年,我也依然沒有止步,而是將自己歸零,應聘到以鳳凰樹為市樹的廈門,鳳凰樹將陪伴我繼續發現更好的自己。我將之前的教學研究成果進一步深化并優化,申請了升級版的省級課題。我帶領團隊成員研究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鉆研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圍繞課題講授研究課、撰寫論文。在專注與堅持中,我發現自己也漸漸長成了一棵開花的樹。
我時常想起兒時的那個夢,那個夢太美麗,才促使我不斷去追求。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棵開花的樹,靜靜地站立,悄悄地開花,默默地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