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古以來,江西省就以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獨特的地方民俗聞名于世。其地方文化不僅體現在建筑、民俗、傳統節日等方面,還深深融入了當地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中。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文化全球化的影響,江西省的地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被邊緣化和消解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探究民族藝術熏陶下的地方文化自信培養路徑成為了一項迫切的課題。
【關鍵詞】民族藝術;江西;文化自信;路徑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5—058—03
民族藝術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表達形式,不僅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和文化的傳承,更是地方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和表現方式。在江西省,傳統的地方民族藝術如戲曲、音樂、舞蹈、繪畫等,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反映了江西人民對自然、社會和生活的理解與表達。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江西省的地方民族藝術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傳承困境、創新不足、市場萎縮等問題。因此,研究民族藝術熏陶下的地方文化自信培養路徑,特別是以江西省為例進行深入探討,對于保護和傳承江西省的地方文化,提升地方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深入分析民族藝術對地方文化自信的影響機制和作用路徑,探索有效的培養途徑和策略,可以為江西省地方文化的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推動江西省地方文化自信的建設和提升。
一、民族藝術與地方文化自信
(一)地方文化自信的概念和內涵
地方文化自信是指一個地方或地區對自身獨特文化特色和傳統價值的認同和自信心。它涵蓋了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自信感和認同感,是地方居民對自己所處地域和民族文化的情感態度和文化認同的體現。地方文化自信不僅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珍視,更是對當代文化發展的自信和前進的信心。這種自信感源于對本地區或民族獨特的歷史、傳統、文化遺產以及文化成就的認同和珍視。地方居民通過對自身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表達對自己民族和地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從而形成地方文化自信的基礎。其次,地方文化自信還體現在對本地文化特色和創新能力的信心。地方居民相信自己所處的地域具有獨特的文化資源和創新潛力,在文化交流與創新中能夠持續發展和壯大。他們對本地文化產業、文化創意、文化產品等的發展充滿信心,相信本地區的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新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此外,地方居民相信本地區的文化價值和文化影響力能夠得到廣泛的認可和尊重,能夠為地方社會的發展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作出重要貢獻。他們堅信本地區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能夠在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二)民族藝術如何熏陶和塑造地方文化自信
民族藝術在熏陶和塑造地方文化自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民族藝術作為一種優秀傳統文化表達形式,承載著豐富的地方文化內涵和歷史傳統,通過對民族藝術的學習和傳承,地方居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認同本地區的文化特色和傳統價值。民族藝術所呈現的舞蹈、音樂、繪畫、戲曲等形式,常常體現著地方的風土人情、歷史傳說以及民俗習慣,這些作品通過各種形式的傳播和演出,不僅豐富了地方居民的文化生活,更讓他們對本地文化產生了自豪感和自信心。民族藝術能夠促進地方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從而增強地方文化的自信。在傳承過程中,民族藝術強調對傳統技藝和文化符號的繼承和保護,通過學習和傳承民族藝術,地方居民可以感受到自己文化傳統的深厚底蘊,進而加深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自信。同時,在創新過程中,民族藝術家們常常會將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作品,這些作品既體現了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又展現了地方文化的活力和創造力,從而增強了地方文化的自信心和生命力。民族藝術還能夠激發地方居民的文化創造力和審美情趣,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地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來。通過參與民族藝術的學習和創作,地方居民可以發現和挖掘本土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創新潛力,從而創作出更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的藝術作品,進一步豐富了地方文化的內涵和表現形式,提升了地方文化的自信心和影響力。
二、江西省地方文化概況
(一)江西省特色文化及其民族藝術表現形式
贛鄱地區是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地區之一,擁有豐富多樣的特色文化和獨特的民族藝術表現形式。而現如今,這一地區基本屬于我國的江西省,這里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這為其特色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江西省地處長江中游,境內山水相依、風光秀麗,擁有眾多名山大川、湖泊河流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廬山、三清山、龍虎山等名山景區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遺跡吸引著無數游客,成為了江西省特色文化的重要象征。江西省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自古以來,江西省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歷史上有許多文化名人在這里留下了卓越的文化遺產。例如,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等詩文,都是江西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為江西省的文化傳統增添了豐厚的內涵。江西省還以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聞名于世。江西省是多民族共居的地區,漢族是主要民族,同時還有少數民族如婺源瑤族、江西省的特色文化及其民族藝術表現形式等。而在民族藝術方面,江西省同樣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其中,南昌評彈、婺劇、贛劇、鄱陽湖大鼓等都是江西省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藝術形式。南昌評彈作為江西的傳統曲藝形式,以其獨特的表演形式和傳奇的故事情節而備受矚目;婺劇和贛劇作為江西的地方戲曲,分別源自婺源和贛州地區,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蘊;而鄱陽湖大鼓則是江西省的民間音樂藝術形式,以其悠揚的旋律和豪放的表演風格而聞名于世。
(二)江西省地方文化自信的現狀和問題
就目前而言,江西省地方文化自信在文化傳承和保護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江西省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獨特的民族藝術表現形式,人們對這些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有著較高的認同和自豪感。同時,一些地方有關部門和社會組織也在積極推動地方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加強對民族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為地方文化自信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了堅實基礎。
然而,與此同時,江西省地方文化自信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首先是文化傳承的斷層和流失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現代文化的沖擊,一些優秀傳統文化形式和價值觀念正在逐漸流失,一些傳統技藝和民族藝術也面臨失傳的危險。這些文化傳承的斷層不僅削弱了地方文化的內涵和底蘊,也影響了地方居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自信心。其次,江西省地方文化自信還存在著文化產業發展不足和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相比于一些發達地區,江西省的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的影響力有待提升,這使得地方文化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難以在激烈的文化市場中脫穎而出。同時,一些地方民族藝術的傳承人才短缺、市場萎縮等問題也制約了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影響了地方文化自信的提升。
三、民族藝術熏陶下的江西地方文化自信培養路徑
(一)傳統民族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民族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在熏陶江西地方文化自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民族藝術的傳承是培養地方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徑之一。江西省擁有豐富的傳統民族藝術資源,如南昌評彈、婺劇、贛劇等,這些傳統民族藝術形式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通過對傳統民族藝術的傳承,地方居民可以深入了解和認同本地區的文化傳統,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傳統民族藝術需要不斷與時俱進,注入新的活力和內涵。在傳承的基礎上,地方居民可以通過創新手段和創意思維,將傳統民族藝術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創作出更具時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作品。這種創新既豐富了傳統民族藝術形式,又拓展了其表現空間,使其更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
傳統民族藝術的傳承與創新相輔相成,共同推動著地方文化自信的培養。傳承保留了民族藝術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底蘊,讓地方居民感受到本土文化的深厚內涵和價值;而創新則賦予了民族藝術新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為地方文化的發展和壯大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通過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方式,地方居民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認同本土文化,從而增強地方文化自信心和認同感。
因此,傳統民族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是熏陶江西地方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徑。地方居民可以通過學習和傳承傳統民族藝術,深入了解和認同本土文化;同時,也可以通過創新手段和創意思維,將傳統民族藝術注入新的活力和內涵,從而促進地方文化的發展和壯大,增強地方文化自信心和認同感。
(二)地方民族藝術教育的推廣與深化
民族藝術熏陶下的江西地方文化自信培養路徑中,地方民族藝術教育的推廣與深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地方民族藝術教育的推廣與深化,可以有效地培養和提升地方居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
在教育系統中,可以將地方民族藝術納入課程內容,通過開設相關課程或舉辦民族藝術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們了解和學習本地的傳統藝術形式,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理解。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地方民族藝術的傳承活動,如參加傳統戲曲、民間音樂、繪畫等藝術班級,從而培養他們對傳統藝術的興趣和熱愛,促進傳統藝術形式的傳承和發展。地方民族藝術教育的深化也可以促進對傳統藝術形式的創新和發展。通過教育機構和文化機構的合作,可以組織舉辦一系列的藝術交流活動、創作營、比賽等,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藝術創作,培養他們的藝術審美和創作能力。同時,還可以邀請藝術家和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和指導,傳授藝術技巧和藝術理論知識,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從而推動傳統藝術形式的創新和發展,使其更具有現代性和時代感。地方民族藝術教育的推廣與深化還可以促進地方文化的跨界融合和多元發展。在教育實踐中,可以引入跨學科的教學內容,將地方民族藝術與其他學科進行結合,如歷史、地理、語言、文學等,從多個角度和層面來探索地方文化的內涵和特色,增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綜合認知和理解。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地方民族藝術與現代文化的融合創作,如將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音樂、舞蹈、影視等藝術形式相結合,創作出具有地方特色和現代氣息的作品,推動地方文化的多元發展和創新。
(三)民族藝術活動與社會參與
民族藝術活動與社會參與是民族藝術熏陶下的江西地方文化自信培養路徑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通過舉辦各種民族藝術活動,激發社會廣泛參與,可以有效地培養和提升地方居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
通過舉辦民族音樂會、舞蹈表演、傳統戲劇演出等活動,地方居民可以親身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和飽滿,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還可以邀請藝術家和文化學者進行講座和授課,介紹本土文化的歷史、傳統、發展等方面的知識,提升地方居民對本土文化的認知水平和文化自信心。民族藝術活動的開展可以促進社會廣泛參與,增強地方文化自信的社會基礎。通過社區文化節、民族藝術展覽、藝術家交流等形式,可以吸引更多的地方居民參與其中,積極參與文化活動,與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進行交流互動,共同探討本土文化的特色和發展。這種社會參與不僅可以促進地方居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自信,還可以加強社區凝聚力和文化共識,形成共同推動本土文化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另外,民族藝術活動的舉辦還可以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通過舉辦民族藝術展銷會、文化創意市集等活動,可以促進地方文化產品的推廣和銷售,激發文化產業的創新和發展,為地方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就業機會和創業機會,推動地方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進步。
四、結語
本文圍繞民族藝術熏陶下的江西地方文化自信培養路徑展開探討,通過對江西地方文化特色、民族藝術表現形式以及自信培養路徑的詳細闡述,深入剖析了民族藝術對地方文化自信的重要影響和作用機制。本文指出,傳統民族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民族藝術教育的推廣與深化、民族藝術活動與社會參與等是培養地方文化自信的關鍵途徑。通過這些途徑的有效運用,可以促進地方居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推動地方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巍巍.新時代高校青年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徑[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5).
[2]陳飛.新時代背景下黔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復興路徑探究[J].藝術評鑒,2022(19).
[3]許子吉.文化自信視域下民族民間舞蹈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藝術評鑒,2020(4).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文化自信視域下新時代高職院校德育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2GZYB00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王樹黎(1985—),女,漢族,安徽阜陽人,碩士,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人文素質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