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焱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育教學領域的改革與進步提供了源泉動力。中職音樂教師結合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熱情,同時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樂感,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鑒賞水平和內涵理解均有著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結合中職音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情,從五個方面對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展開中職音樂課程教學實踐進行了討論,希望對廣大中職音樂教師的教學帶來積極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中職;音樂;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1;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5—112—03
中職學校不僅是我國教育教學領域的重要教育機構,同時也承擔者為國家培養技術型人才的艱巨責任。而音樂學科不僅是中職學校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展開美育教育的基本學科內容。隨著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不僅得到了前所未有地發展,同時其也成為了新時期教育教學領域的“主流”輔助教學手段,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科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等多個方面均產生了積極作用[1]。因此,中職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現實意義。
一、信息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根據教材內容直接教授學生如何辯音、如何識譜,如何歌唱,如何進行相關音樂樂器的操作等知識,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知識,但是學生的積極性往往是不高亢的,課堂教學氛圍往往是十分沉悶、無趣的[2]。而中職音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活動,就能夠將死板的教材內容以更為形象地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在輕松、趣味的課堂教學氛圍中主動進行知識學習,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之后更為高效地學習奠定基礎。
(二)培養學生養成音樂樂感
從前文所闡述的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中不難看出,過去的中職音樂教學往往以“理論知識”的教學為主,學生往往是被動地接受音樂知識,對于“音樂本身表達了何種情緒”“音樂所要體現的內涵思想”等內容往往會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在這種背景下,學生的樂感則難以提升。樂感是個體對音樂的感知,對學生的音樂學習質量有著重要影響。中職音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實踐,就可以在給學生播放音樂的同時,利用課件等輔助教學手段給學生呈現相關的音樂知識,讓學生在“視聽盛宴”中,在優秀音樂作品的熏陶中進一步提升自身樂感,達到更為高階的教學效果。
(三)提升學生音樂鑒賞水平
鑒賞能力是學生認識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的重要內核。中職音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進行音樂鑒賞,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實現與作者情感和心靈的共鳴,同時也能讓學生更進一步地體會到作者在創作音樂作品時的心境和情感,從而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
(四)深化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在傳統的中職音樂課堂上,由于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師只能通過教材或者音頻來向學生呈現音樂作品。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融合多種輔助教學工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綜合運用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方式,將音樂的旋律、起伏、氣氛、情感等更為具象地展示出來,從而讓學生在更為“真實”的場景中實現對音樂的“具體”感受,促使學生實現對作品背景、情感表達等各個方面的理解,助力學生的素養提升。
二、信息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運用音樂軟件,實現主動參與
在中職音樂的教學中,音樂理論知識十分重要,此部分知識內容主要是通過給學生介紹系統的音樂理論,幫助學生夯實音樂基礎,促使學生在對音樂的欣賞、理解與分析方面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音樂軟件是信息技術不斷發展過程中誕生的一種高效產物,中職音樂教師在實踐中運用音樂軟件為學生呈現樂理知識,不僅為教師的樂理教學帶來了極大地方便,同時也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促使學生更為主動地參與到音樂知識的學習當中。
例如,在進行《京劇傳統戲》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此部分知識的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認識京劇的起源、京劇的地位、京劇的四大行當以及四大名旦。對于中職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知道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也知道京劇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但是就是對京劇“不感興趣”。因此,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實踐中教師就可以結合軟件“京劇迷”展開教學活動。“京劇迷APP”是一款融合各種戲劇的音樂軟件,即便手機沒有連接網絡,也可以免費下載戲曲,深受廣大戲迷的喜愛。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京劇迷APP”與大屏幕連接,根據其中的內容為學生介紹片京劇的具體知識,如京劇的起源、京劇的代表人物、傳統京劇作品等內容。之后,教師還可以利用軟件給學生播放幾段耳熟能詳的經典京劇作品,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為教師之后更為高效地進行教學奠定基礎。
(二)呈現思維導圖,培養音樂思維
中職音樂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除了要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外,還要注重對學生音樂思維的培養,促使學生在完成對音樂的聆聽和分享后,能夠切實實現自身音樂水平的提升[3]。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思維導圖進行落實,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呈現的導圖內容實現對音樂的進一步理解,在充分了解音樂作品創作背景、作者故事、音樂風格等內容的基礎上,實現切實提升。
例如,在教學完《少數民族民歌》這部分知識內容之后,此部分知識的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通過聆聽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侗族的傳統民歌,從曲調、節奏、節拍等方面感受到“長調”“囊瑪”“愛情歌曲”“大歌”等少數民族獨特特征和民族風格,了解不同民族音樂的情緒,認識它們的音樂體裁。因此,當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掌握了此部分知識內容之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繪制思維導圖”的隨堂作業。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習感受,結合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的“殘缺導圖”進行填充。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活化學生的音樂思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完成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侗族音樂的思維導圖,再讓學生結合導圖,將這幾類民族歌曲的特點進行“橫向比較”和“縱向分析”。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名族音樂的感知,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在合作中,在質疑中,在討論中活化思維能力,提升音樂素養。
(三)創設教學情境,豐富視聽感受
對于學生來說,良好的學習環境是他們實現高效學習的基本前提,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實現對音樂知識的掌握,同時也能進一步幫助學生感知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因此,中職音樂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應當以中職學生的特點為基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音樂課堂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視聽感受,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
例如,在進行《中國舞蹈音樂》的教學時,此部分知識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聆聽《阿細跳月》,欣賞芭蕾舞劇《快樂的女戰士》和《伎樂天》這三部中國作品,感受、體驗音樂要素的變化對音樂情緒產生的變化和需要。重點是理解舞蹈與音樂之間的緊密關系,理解舞蹈音樂在舞蹈作品中的積極作用。因此,在進行此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間為學生播放《只此青綠》來渲染氣氛。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對學生說:“同學們,相信在課間的時候大家都觀看了一段非常有特色的舞蹈,這一舞蹈以古琴音作為主導音韻,不僅高華又十分有預案,不僅潔凈又相當清麗,意蘊高遠深邃,令人心馳神往。那么你們對于音樂和舞蹈之間的關系又了解多少呢?音樂在舞蹈中的作用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同來了解一下中國的舞蹈音樂。”之后,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此部分知識的理解,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將《阿細跳月》《快樂的女戰士》《伎樂天》分別進行播放,讓學生在對作品的欣賞中,是視聽的雙重震撼中,主動探究出問題答案,實現音樂素養的提升。
(四)結合視頻影像,深化背景理解
每一首動聽的音樂背后都有著其獨有的故事,每一個故事不僅是作者的創作背景,也是幫助學生抓住音樂情感的要素[4]。因此,中職要音樂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其播放視頻影像的功能優勢為學生呈現作品的創作故事,背景資料,讓學生主動將創作背景與音樂感知結合起來,讓抽象的音樂具象化,深化學生對音樂背景的感知。
例如,在進行《音畫交響——影視音樂》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此單元包含了兩大部分知識內容,即“中國影視音樂”和“外國影視音樂”,是學生學習熱情十分高亢的教學內容。首先,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對中職音樂學科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的多功能優勢,組織學生開展一項“聽音辨劇”的游戲活動,即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游戲,當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完成對一段影視劇音樂的播放后,學生要迅速回答出音樂對應的影視劇作品,比一比哪一個小組回答的又多又好。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將本單元涉及的五首影視劇作品融入其中。在“中國影視音樂”當中,包含了《懷念戰友》《大宅門》《百鳥朝鳳》三首歌曲;在“外國影視音樂”中,包含了《星球大戰》《艾米麗的華爾茲》兩個歌曲。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讓學生從這五首歌曲中投票選出最喜歡的兩部影視作品(一部中國影視作品,一步外國影視作品)。當學生選出《大宅門》和《星球大戰》這兩部影視劇作品之后,教師可以將提前剪輯好的兩部影視作品播放給學生。當學生觀看完畢教師的剪輯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分別發表自己對“影視音樂”的認識,并分別說一說自己的“觀看感受”“聆聽感受”,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歌曲是如何運用音樂來塑造人物形象,如何來表達作品情感,從而在深化學生對作品內涵理解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
(五)優化評價方式,促進素養提升
評價是完整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中職音樂教學來說更是如此。高效地評價不僅能夠幫助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對音樂的掌握情況,也能幫助教師更好地調整教學模式,還能夠促使學生在評價中明確自己的學習優勢,正視自己的學習盲點,從而在之后的學習中有所側重,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生素養的穩步提升。
仍以《音畫交響——影視音樂》此部分知識教學為例,當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掌握了此部分知識的具體知識之后,教師可以結合此部分知識內容,將其設計成為“答題游戲”,并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手機微信軟件進入“答題小程序”。當教師說開始時學生開始作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每答對一題,“答題小程序”就會主動積上一分,答錯的題目可以通過“小程序”的后臺功能進行記錄。當學生完成所有的題目之后,此時每一名學生的手機中均會呈現自己的答題情況,軟件也會根據每一名學生的具體情況呈現評語。而教師也可以通過“教師端口”看到每一名學生的“成績”,軟件也會以宏觀的角度,告知教師整個班集體的“答題情況”。這種借助“答題小程序”進行評價優化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系統地認識到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讓學生實現對自己的客觀評估,同時也能幫助教師更為清晰的掌握整個班級以及學生個體的學習效果,從而幫助教師更為高效地進行教學反思,優化自身的教學方式,助力學生的切實進步。
總而言之,音樂是一門藝術性課程,其教學目的一則是為了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二則是讓學生在掌握音樂知識的基礎上,獲得審美能力、鑒賞能力等多方素養的發展[5]。中職音樂教師在實踐中運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不僅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同時對促進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養提升也有著現實意義。因此,在實踐中,中職音樂教師要不斷探究各種高效地教學模式,掌握更多教學軟件、輔助教學設備的使用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和中職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優化選擇,在凸顯數字化教學優勢的同時,助力中職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提高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為國家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技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紅艷.芻議信息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23(13).
[2]田明祥.信息技術在中職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運用與路徑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2(12).
[3]吳觀長.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中職音樂教學的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20(3).
[4]徐曉穎.信息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的實踐應用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6).
[5]劉怡慧.運用信息技術,提高中職音樂教學的有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