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花
摘要: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正逐漸受到教育界的關注。其強調以一個核心主題或者議題為紐帶,將多篇相關聯的文本整合在一起,以引導學生參與整體和結構化閱讀。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拓寬他們的閱讀視野,并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探究欲望。學習任務群要求教師以任務為導向,整合各種教學資源,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以此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文章結合學習任務群的概念,分析了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及策略,以期為閱讀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群文閱讀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受到廣泛關注,群文閱讀強調以文本群為教學單位,通過對多篇相關文本的關聯閱讀,培養學生的深度閱讀能力和思辨能力。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一方面,關系到他們的學科成績。另一方面,會影響到他們的綜合素養。然而,傳統的單篇閱讀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因此,探索基于學習任務群的群文閱讀教學,已成為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1? ?學習任務群概述
學習任務群是以學習任務為核心,將學習內容、學習情境、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等多個要素融合的集合體。不同于傳統意義上單一、孤立的學習任務,其強調任務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性,通過一系列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探究某一主題或者領域,從而實現對知識的系統構建,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習任務群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多元化需求,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其動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學習任務群也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任務、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以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實施學習任務群,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強化他們的綜合素質。由此可見,學習任務群是當代教育改革和創新的重要方向之一,對于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2?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價值
2.1拓寬閱讀視野,豐富知識儲備
通過構建學習任務群,能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進而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群文閱讀不同于傳統的單篇閱讀教學,它圍繞一個或者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相關聯的文本,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閱讀。這種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教材的限制,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元化、更廣泛的閱讀材料。教師可以依據不同的學習任務群,有針對性地選擇文本組合,讓學生在對比閱讀中發現不同文本的共性與個性,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閱讀訓練,學生的知識視野得以開闊,他們的知識儲備也得到了充實。
2.2培養高階思維,提升核心素養
群文閱讀強調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歸納和評價等思維方式,挖掘文本的內涵與價值。這種教學方式要求學生理解文本的表面信息,并能從多個角度和多個層面思考問題,從而形成獨特的見解。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批判思維、創造思維等高階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同時,群文閱讀教學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2.3激發閱讀興趣,增強學習動力
在群文閱讀課堂上,教師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選擇文本、確定議題、展開討論,這種參與感和主動性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除此之外,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組合通常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戰性,能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和成就感,從而更積極地投入語文學習中。
3?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3.1基于學習任務群設置閱讀議題
一方面,議題設置要與核心素養對接。議題設置是連接學習任務群與閱讀教學的橋梁,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議題設置應緊密圍繞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展開。教師可以選擇“古典詩詞中的意象之美”作為議題,引導學生閱讀和分析古典詩詞,探討其中意象的構成與表達,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審美鑒賞水平。這樣的議題設置能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深化對語言的理解與運用,并在探討意象之美的過程中培養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另一方面,議題設置要注重開放性與實踐性。開放性意味著議題應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解讀與探討,并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例如,“網絡文學對青少年閱讀的影響”這一議題,就可以引導學生從網絡文學的特點、青少年的閱讀心理、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關系等角度展開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創新能力。實踐性則強調議題應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
3.2根據議題要求合理組合文本
3.2.1議題核心引領,構建文本關聯網絡
議題是群文閱讀的核心,它統領著整個閱讀過程的方向和目標,教師在選擇和組合文本時,應緊緊圍繞議題,構建文本之間的內在聯系網絡,這種聯系可以是主題上的呼應和內容上的互補,或者形式上的對比。如針對“古代文人山水情懷”這一議題,選擇了《赤壁賦》《游褒禪山記》《醉翁亭記》等幾篇經典古文,它們在主題上都體現了文人對自然山水的感悟與情懷,而在內容上各有側重,相互補充,形成了一個以山水情懷為紐帶的文本關聯網絡。通過這樣的組合,學生在閱讀中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對山水的情感,并體會到不同作者在表達同一主題時的不同之處。
3.2.2依據議題精選文本內容
議題是群文組合的紐帶,也是引導學生深度探究的指南針,教師在根據議題要求合理組合文本時,必須準確地把握議題的核心要義。這意味著,要對議題深入地解讀和分析,明確其涵蓋的主題范圍、知識要點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中,精選與議題緊密相關、能突出議題核心的文本內容。這些文本應是文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三者的高度融合,還應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為后續的深度閱讀和探究奠定基礎。
3.2.3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合理安排文本順序
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閱讀水平是影響閱讀效果的關鍵因素,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根據學生的年齡、閱歷、知識儲備以及閱讀興趣等方面的因素,合理安排文本的難易程度和呈現順序。對于相對簡單、貼近學生生活的文本,可以安排在前面,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增強其自信心;對于相對復雜和深刻的文本,則可以安排在后面,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探究和思考。通過這樣的安排,能使群文閱讀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
3.3設計閱讀任務串聯群文課堂
3.3.1以主題為線索,構建群文閱讀任務鏈
設計閱讀任務的首要步驟是以核心主題為線索,將多篇文本串聯起來,該主題可以是某一文學流派、時代特征和人物形象類型,或者某一具體的文學手法和觀念探討等。通過主題,能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文本中挖掘共性與差異性,進而深化對主題的理解。在以“古典詩詞中的離別情”為主題的群文閱讀中,教師可以選取不同朝代的經典離別詩詞,讓學生分析離別情在不同歷史背景下的表現方式、情感深度及其與當時社會文化的關系,從而形成系統、有深度的閱讀任務鏈。
3.3.2設置情境化任務,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情境化任務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根據所選文本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具有挑戰性的情境任務。這些任務可以是角色扮演、辯論討論和文學創作等多種形式,旨在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理解文本內容,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提升語文實踐能力。
3.4創新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
3.4.1情境化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化導入的方法為學生創設與群文主題相關的學習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與群文主題相關的歷史背景、人物形象或者社會現象,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等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還可以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或者任務,引導學生在情境中主動思考和積極探究,從而為后續的群文閱讀奠定基礎。這種情境化導入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與群文主題相關的知識背景,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
3.4.2任務驅動,促進深度學習
教師可以根據群文的主題和特點,設計一系列具有層次性和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對群文內容的深度理解和探究。這些學習任務可以包括文本比較、主題提煉、人物分析和寫作手法探討等多個方面,旨在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挖掘群文的價值與意義。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教師能將群文閱讀教學轉化為學生的主動學習行為,以促進他們在深度學習中提升語文素養。
綜上所述,構建群文閱讀學習任務群,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與全面發展。群文閱讀教學以任務為導向,整合多元文本,可以引導學生在對比、歸納和拓展等思維活動中深化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有利于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拓展閱讀深度和廣度。群文閱讀教學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文本解讀能力與設計創新能力。展望未來,教師應繼續探索基于學習任務群的群文閱讀教學路徑,構建更開放和互動的閱讀環境,進一步推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培養更多具備高階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向宏.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學園,2024,17(9):30-32.
[2]叢陽.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學園,2024,17(8):44-46.
[3]張民強.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4(7):48-49.
[4]李翔.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語文世界,2024(5):8-9.
[5]代波海.學習任務群視角下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J].中學語文,2024(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