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娟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英語教學已不僅局限于傳授語言知識,還倡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這一背景下,生活教育理論逐漸受到關注。它不僅強調教育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而且提倡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開展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文章結合生活教育理論概述,分析了生活教育理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價值,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以期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論;小學英語;教學
在新時期教育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正經歷著從傳統的知識灌輸向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轉變過程。生活教育理論強調教育應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本質功能在于溝通與交流,而溝通與交流離不開真實的生活場景。由此可見,將生活教育理論融入英語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提升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1? ?生活教育理論概述
生活教育理論主張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和實踐獲取知識,培養技能,并塑造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同時,也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
2? ?生活教育理論融入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2.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調動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將生活教育理論融入英語教學,可使學習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授水果類單詞時,教師可以提供幾種水果,或者通過多媒體展示水果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這種教學方式直觀易懂,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英語的實用價值,調動學習積極性。
2.2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于生活。傳統的英語教學通常只注重語法和詞匯記憶,而忽視了英語的實踐應用。將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小學英語課堂,能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設計模擬真實生活場景的對話練習,比如購物、問路、交友等,來指導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中運用英語進行交流。這種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他們在生活中運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更自信地運用英語,提升英語綜合能力。
2.3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生活教育理念強調教育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倡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融入生活素材。將這一理念應用于英語教學,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而且能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思考力和創新能力。如教師可以布置觀察任務,讓學生在家中或者學校觀察身邊的英語標識,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交流,這樣的任務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創作英語短劇,以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3? ?生活教育理論融入英語教學的策略
3.1創設生活教育情境
3.1.1構建生活實景課堂,讓英語學習貼近實際
教師可以通過模擬真實的生活場景,如購物、就餐和問路等,將英語知識融入情境中。例如,可以設置“小小超市”的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分別扮演收銀員和顧客,并要求他們使用英語選購商品。這樣的實景課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模擬實踐中掌握英語表達技巧,從而實現語言學習的生活化。
3.1.2利用生活素材優化教學資源,豐富英語教學內涵
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英語教學資源,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選取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生活素材。例如,在教授關于家庭成員的單詞時,可以讓學生帶來家庭成員的照片,并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家庭情況,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提高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英語知識,從而更好地培養他們在生活中運用英語的能力。
3.1.3創設生活化學習環境,營造英語學習氛圍
除了課堂教學,學習環境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為了讓學生高效學習英語,教師可以精心打造生活化學習環境。如在教室墻壁上張貼圖片,設置英語角展示學生的英語作品,利用課間播放英語歌或者故事等。這些舉措能營造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英語的魅力,從而更積極地投入英語學習。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將英語學習延伸到家庭,如與家長共同觀看英語電影或閱讀英語繪本等,這有利于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3.2精心挑選生活素材
一方面,要挑選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素材。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挑選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素材。在教授食物類單詞時,可以選擇學生經常接觸的食物,通過實物展示的方式,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和記憶單詞。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英語,提高他們的語言實踐能力。
另一方面,要挖掘生活中的場景,創設英語學習情境。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挖掘生活中的各種情境,如購物、問路和學校生活等,以創設生動、真實的英語學習情境。在教授“購物”的相關句型時,教師可以模擬真實的購物環境,讓學生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的角色,通過對話的方式練習句型。這樣的情境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語言知識點,進而提高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
3.3創新導入生活話題
3.3.1挖掘生活素材,豐富教學資源
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英語教學素材,教師要善于從日常生活中挖掘資源,為課堂教學提供話題,如可以結合學生的校園生活,選取學生熟悉的場景和話題,將它們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英語標識,讓他們在生活中發現并學習英語。通過這樣的方式,英語教學不再局限于課本,而是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有利于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和趣味性。
3.3.2模擬生活場景,倡導學以致用
教師要在課堂中模擬生活場景,將英語學習與生活緊密相連,如可以設立“英語小劇場”,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還可以讓學生在模擬的餐廳、超市和醫院等生活場景中運用英語交流。通過對點餐、購物、問路等情景的模擬,讓學生能在實踐中鞏固英語知識,從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這種導入生活話題的方式,能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英語的實用價值,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3.4組織生活實踐活動
第一,打造實踐場景,讓英語走入生活。為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英語的實用價值,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打造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實踐場景。如在“餐廳點餐”的教學中,不要只在教室內模擬對話,還可以組織學生到學校食堂或者校外的合作餐廳進行英語點餐實踐。在活動中,學生需要在真實的場景中運用所學的英語句型和詞匯高效率交流,以完成點餐任務。這樣的實踐活動能幫助學生將英語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從而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第二,利用生活資源創造實踐機會。生活中處處都是學習資源,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利用,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英語實踐機會。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英語信息,包括街頭的英文標識和超市的進口商品標簽等。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參加線上英語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從而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
3.5布置生活化作業
3.5.1作業內容貼近生活,激發興趣
為了讓作業更貼近于生活,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比如,可以讓學生在家中尋找并記錄與所學英語單詞對應的實物,然后通過拍照或者繪畫的方式提交作業。這樣的作業簡單易行,能讓學生在尋找中加深對單詞的印象,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觀察類的作業,如讓學生觀察并記錄家人或者鄰居的日常活動,用英語進行簡單描述,這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最終提升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
3.5.2作業形式多樣,提升能力
教師可以嘗試將作業形式變得更多樣,如可以設計角色扮演類的作業,讓學生與家人扮演不同的角色,用英語完成對話練習。這樣的作業形式能讓學生高效率學習英語,提升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自主學習,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5.3作業評價關注過程,鼓勵創新
在生活化作業評價方面,教師應注重評價的生活化和多元化。以分數為唯一標準的傳統評價方式會讓學生過于關注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教師要采用靈活和全面的評價方式,包括表現評價和檔案袋評價,以評價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作業中展示自己的創新思維和獨特見解,對于有新意的作業給予表揚,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對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也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將生活教育理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在英語教學中融入生活素材,一方面能促進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另一方面能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通過創設真實的生活場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能實現語言學習的情境化和生活化,進而提升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挖掘生活素材、設計生活教學任務、優化作業評價模式,以更好地發揮該理論的育人價值。展望未來,將繼續深化“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并探索更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生活需求的教學方法,以期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
參考文獻:
[1]李曉.“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精彩運用[J].教育藝術,2024(2):7.
[2]王曉丹,喬偌婷.生活教育理論引導下的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探究[J].英語教師,2024,24(1):186-188.
[3]王季晴.“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精彩運用[J].亞太教育,2023(22):118-120.
[4]王文婷.從生活開始,開啟英語教育之門: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生活理念的策略[J].教育界,2023(30):98-100.
[5]夏慶玉.將“生活教育”理論融入小學科學教學:以《空氣能占據空間嗎》為例[J].讀寫算,2023(24):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