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12.064
[摘 要]建筑工程現場管理是指對建筑工地施工過程的各個方面進行規范、協調和監督的管理工作。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建筑工程現場管理存在一些問題,如質量管理不到位、安全問題頻發、資源利用不充分等,可能給工程項目帶來不良影響,影響工程的進度、質量和成本控制。本文旨在分析建筑工程現場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從而提高建筑工程現場管理的效率和質量,降低風險,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建筑工程;現場管理;問題及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TU71文獻標志碼:A
建筑工程現場管理,是指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通過合理規劃、組織和控制,對建筑工程施工現場進行綜合性管理,以實現施工目標的管理過程,以提高施工效率、質量和安全,確保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
1 建筑工程現場管理的特點
1.1 綜合性管理
新時期的建筑工程現場管理不再注重單一領域的管理,而是強調綜合性管理。除了傳統的人力資源、物資、進度和質量管理,還需要加強項目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環境管理、合規管理等方面的綜合管理能力。
1.2 創新管理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信息化的普及,新時期建筑工程現場管理注重引入創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例如,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工程現場數據的實時監控和管理,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進行工程的全過程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和質量[1]。
1.3 可持續發展
新時期的建筑工程現場管理強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關注資源的節約利用、環境的保護和社會責任的承擔。例如,推廣綠色建筑和節能技術,控制建筑施工對環境的污染,重視對公共安全和勞工健康等方面的管理。
1.4 風險管理
新時期建筑工程現場管理更加注重風險管理。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存在著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因此,建筑工程現場管理需要強化風險評估、防范與控制,并建立健全的應急預案和風險管理機制。
2 加強建筑工程現場管理的價值體現
2.1 有利于保障現場施工環節的有序高效
有效的現場管理可以確保施工流程的有序進行,合理安排各個施工環節,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工作和時間浪費,提高施工效率,縮短施工周期,節約時間和成本;確保施工現場所需資源的及時供應和合理使用,避免資源的浪費和閑置,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提高施工人員的配合度和工作效率,提高施工質量和安全性。
2.2 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設項目的整體質量
有效的現場管理可以通過加強施工過程的監督和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施工中的問題和缺陷,確保工程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和標準;通過科學的施工計劃和順序安排,減少重復作業、避免交叉干擾,提高施工質量和工效;通過及時反饋施工過程的數據和指標,可以對工程質量進行快速評估和調整,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提高工程建設項目的整體質量[2]。
2.3 有利于降低工程建設項目的基礎成本
有效的現場管理通過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和工序,可以避免人員和設備的閑置,減少物資的浪費和損耗,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而降低項目的成本;通過優化施工流程和工序安排,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縮短施工周期,降低勞動力成本和設備租賃成本;通過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質量控制措施,可以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性和質量穩定性。
2.4 有利于保護施工隊伍人員的安全健康
有效的現場管理通過規范和監督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能夠有效減少施工人員的工傷事故,降低安全風險,保護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必要的培訓和教育,使施工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知識和技能,降低事故風險;提供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和設施,可以有效減少意外傷害和職業病的發生,保障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制訂事故預案,明確應急處理流程,使施工人員在事故發生時能夠迅速反應和采取適當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害和損失。
3 當前建筑工程現場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人力資源管理方面
3.1.1 現場人員配置不合理
人員配置對于現場管理至關重要,但有時存在不合理的情況。一方面是建筑工程中分配的管理人員數量不足或過多,導致工作負荷不均衡,影響了工程進展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存在技能匹配不合理的問題,部分管理人員的管理經驗與崗位不匹配,無法在特定領域發揮個人優勢,甚至無法勝任相關工作,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
3.1.2 管理隊伍穩定性較差
管理隊伍的穩定性對于現場管理至關重要。在現實中管理人員的流動性較大,主要原因在于薪酬待遇不合理、工作壓力大或缺乏晉升機會等。管理隊伍的頻繁更替會給現場管理帶來連續性和穩定性的挑戰,影響工程進展和團隊協作;特別是建筑公司或項目提出的管理制度、機制等難以全面推進。
3.1.3 管理人專業素質不高
管理人員在技術和專業素養方面存在不足。例如,缺乏對建筑工程的全面了解,對項目管理和管理工具的應用不熟悉,導致決策和規劃不準確;部分管理人員缺乏團隊管理、溝通協調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影響了現場管理的效果和質量;部分管理人員的變通能力較弱,在不同項目中套用固定的管理模式使其作用弱化。
3.2 現場物資管理方面
3.2.1 施工現場物資采購流程不暢
現場物資采購的流程可能存在問題,包括采購計劃編制、供應商選擇、合同簽訂與履行等環節。如存在缺乏統一的采購標準和程序、采購需求與供應商溝通不暢、采購合同履行不及時等情況,導致物資采購流程不順暢,可能造成工程進展緩慢、施工周期延長等問題[3]。
3.2.2 施工現場物資儲備空間不足
現場物資的儲備空間是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儲備空間不足會導致物資擺放混亂、難以查找和管理,給施工帶來不便甚至延誤;存儲條件不理想可能導致物資損壞、質量受損等問題。
3.2.3 施工現場物資損耗浪費過高
現場物資存在損耗浪費的情況,以及原材料未加妥善保護導致損壞、未正確按需使用導致浪費、偷盜等問題。導致工程質量下降或延誤。現場物資管理不當,導致物資丟失或盜竊,進一步加劇損耗和浪費。
3.3 施工現場進度管理方面
3.3.1 現場管理進度計劃不合理
現場管理進度計劃的合理性是保證工程按時進行的重要因素。有時可能存在計劃制訂不詳細、不科學或不符合實際情況等問題,導致進度難以推進,造成工期延誤和項目進展受阻。
3.3.2 現場管理進度監控不精準
現場管理進度監控的精準性對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進度至關重要。當前很多建筑工程現場存在監控手段不完善、監管人員對進度監控不及時或不熟悉監控工具等問題,導致對實際進展的掌握不準確,難以及時采取糾正措施或調整計劃。
3.3.3 施工中承包商協調不到位
施工現場涉及多個承包商和供應商,協調管理承包商的工作是確保進度順利的關鍵。然而,部分建筑工程現場存在承包商協調不到位、信息交流不暢、任務分配不明確等問題,導致工作重疊、資源浪費、交叉影響及進度拖延的情況。
3.4 工程項目質量管理方面
3.4.1 施工質量監督不到位
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存在監督人員數量不足、監督工作不及時、不嚴格或不全面等問題。監督人員的不到位可能導致工程質量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糾正,進而影響工程質量的穩定和提升。
3.4.2 施工質量檢驗不嚴格
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存在質量檢驗制度不完善、檢驗標準不明確或執行不到位的問題,導致對施工質量的檢驗和評估不夠嚴格,無法及時發現和糾正質量問題,影響了工程質量的提升。
3.4.3 施工工藝操作不規范
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存在施工人員缺乏工藝操作規范、操作不細致或不準確的問題,導致工藝出現操作偏差、不合理或不規范的情況,對工程質量產生負面影響,增加了質量風險和隱患。
3.4.4 質量問題整改不及時
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存在對工程質量問題整改的不及時或不嚴格的情況,可能造成問題的進一步惡化和質量風險的擴大,給工程進展和質量帶來潛在隱患[4]。
4 新時期建筑工程現場管理的優化原則
一要注重綜合性管理,全面考慮各個環節和因素的相互影響和協調。不僅要關注工程質量和進度,還要兼顧安全、環保、成本等方面的管理,實現綜合效益的最大化。二要強調預防與治理,注重在工程項目的前期規劃和籌備階段,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和規范管理措施,提前識別和解決潛在問題,減少后期的糾錯和整改工作。三要強化管理人員的知識和技能培養,提高其專業素養和管理水平。建立學習型組織,鼓勵管理人員不斷學習、積累經驗和分享知識,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行業要求。四要鼓勵管理團隊和施工人員進行創新,促進工藝、技術、材料、設備的創新,推動現代化施工方法和管理理念的引進和應用,提高效率和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五要強調團隊合作和共享責任,鼓勵各方參與者的積極參與和貢獻。建立相互信任、誠實守信的合作關系,形成高效的協作機制,共同推動工程的開展。六要注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平衡滿足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需求。通過合理的投資和資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實現工程的效益和共享價值。七要強調工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注重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社會責任。遵循節能減排、循環利用和綠色建筑的原則,推動綠色施工和可持續發展。
5 建筑工程現場管理流程與效能優化的策略建議
5.1 人力資源管理方面
5.1.1 優化現場人員配置
通過合理評估工程需求,確定合適的人員數量和崗位配置,并確保他們具備必要的技能與資質。采取適當的人員調配策略,確保工作負荷的均衡分配,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5.1.2 增強管理隊伍穩定性
健全管理人員激勵機制,為其提供良好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以及晉升和發展機會。同時,重視培養和發展現場管理中的中層管理骨干,提高他們的技能和管理能力,增強管理隊伍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5.1.3 加強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和提升
為管理人員提供相關的培訓課程和學習機會,包括建筑工程技術、項目管理、團隊協作和溝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項目管理中的各種挑戰[5]。
5.2 現場物資管理方面
5.2.1 優化物資采購流程
建立規范的采購管理制度,明確采購流程、審批流程和合同管理,并制訂標準化的物資采購計劃。加強內部協作與供應商合作,確保物資采購的及時、準確和經濟。
5.2.2 合理規劃儲備空間
根據項目需求和物資類型,合理規劃現場的物資儲備空間,并確保儲備空間的充足和合理布置。考慮到物資的尺寸、重量、易腐性等特點,合理安排儲備空間,確保物資的安全和整潔。
5.2.3 強化物資管理和監控
建立日常物資管理制度,包括物資領用、發放、調撥、退還等方面的規范和流程。加強對物資的監控和核對,減少損耗和浪費。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減少損壞和質量問題。
5.2.4 加強安全防范措施
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如安裝監控設備、增加安全門禁、加強巡邏等,以減少物資的丟失或盜竊行為。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保障物資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5.3 施工現場進度管理方面
5.3.1 制訂合理的現場管理進度計劃
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和工程特點,制訂合理的現場管理進度計劃。確保計劃詳細、可操作,并與項目的整體進度相銜接,充分考慮不同階段的工作要求和影響因素。
5.3.2 加強現場管理進度監控
建立合適的監控機制和工具,對現場管理進度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及時收集、整理和分析相關數據,以便了解項目進展情況,發現問題和偏差,并采取適當的糾正措施。
5.3.3 加強承包商協調與合作
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和合作關系,與承包商保持密切的聯系和協調。明確各承包商的職責與任務,并確保其充分理解和履行責任。通過有效的協調和溝通,加強承包商之間的協作,提高施工效率和進度控制的準確性。
5.4 工程項目質量管理方面
5.4.1 強化施工質量監督
完善監督制度和工作機制,確保監督人員及時到位,對施工質量進行全程監管和督導,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
5.4.2 加強質量檢驗管理
建立完善的質量檢驗制度和標準,保障施工質量檢驗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加強對施工過程和關鍵節點的質量檢測和評估,發現質量問題并及時進行整改。
5.4.3 推廣規范操作和工藝
加強對施工工藝和操作規范的培訓和推廣,確保施工人員理解和掌握規范工藝及操作方法。加強工藝技術的管理和指導,鼓勵工藝創新,提高工藝操作的準確性和規范性。
5.4.4 加強質量問題整改與追蹤
建立快速響應的質量問題整改機制,對發現的質量問題及時跟蹤、追蹤和整改。確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實施情況的反饋,防止問題的反復出現和質量問題的積累。
6 結語
我國建筑規模持續擴張,社會公眾對建筑工程質量、安全性的要求也在持續提高,施工企業開始加強各方面管理,以提高建筑質量。現場管理是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使施工現場管理工作無法達成預期目標。為解決這一問題,文章探討了施工現場管理的優化策略,通過這些策略,可以保障施工過程中施工技術應用的有效性,提高施工效率,確保施工的進度、質量可以滿足工程建設的標準。
參考文獻
[1]崔峰亮.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現場管理的優化策略[J]. 居業,2023(5):162-164.
[2]張兵.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施工現場管理優化策略分析[J]. 大眾標準化,2023(4):152-154.
[3]張情揮.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現場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探討[J]. 房地產世界,2023(2):121-123.
[4]張敏.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優化策略探討[J]. 住宅與房地產,2022(13):173-175.
[5]夏堅.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現場管理的優化策略研究[J]. 中華建設,2022(5):73-75.
[作者簡介]董銀花,女,山東濰坊人,濰坊市奎文區房地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中級經濟師,本科,研究方向:建筑工程管理、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