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楚峰
摘 要:隨著國家經濟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發展,國家對職業教育教師隊伍、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必須服務產業經濟,人才培養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致力于提升師資隊伍建設。技工院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賽教技研”能力與人才培養難以協同兼顧同步發展。職業學校如何搭建一個好的平臺,制定強有力的保障措施,解決協同育人低效,人才培養與教師發展實現共生共長“難”的問題,迫在眉睫。
關鍵詞:中職院校 賽教技研 一體式復合型師資 培育模式略
隨著國家經濟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發展,國家對職業教育教師隊伍、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必須服務產業經濟,人才培養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致力于提升師資隊伍建設。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了《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等文件。這些文件都充分證明,國家對教師隊伍的要求越來越高,“賽教技研”式教師將是未來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發展的方向。而在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無論是《新職業教育法》,還是《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文件,同時在新形勢下,國家在人才培養中加入,創新創業要求,都明確了技能型人才向技創型人才轉變的培養方向。
1 職業學校“賽教”融合現狀分析
在新形勢下,技能競賽在職業教育中越來越重視,特別是近年來在世界技能大賽輝煌的戰績影響下,但往往很多學校會面臨,職業學校技能比賽與大眾化的人才培養,教育重視程度嚴重失衡,更多學校往往更注重技能比賽“精英式”教育,教學和項目的主要經費都投入到比賽設備中去,特別在近年來世界技能大賽風潮的帶動下,很多學校為了比賽獲獎拿名次動輒投資百萬購置比賽設備,而忽略了惠及更多人的人才培養教育,本末倒置,嚴重影響教育公平和多數學生的根本利益,更有甚至比賽設備頻頻更新,比賽設備如果僅用比賽,極易造成國家資源利用率不高浪費嚴重實訓教學是職業院校學生專業課授課的主要模式,急需解決職業學校課程賽教分離,技能競賽與專業課程實現協同育人“難”的問題。實訓是專業技能水平提升的關鍵途徑。但當前中職院校學生實訓課積極性不高,一味反復地強化訓練顯得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掌握的只是簡單的專業技能,不能充分融入崗位需求,角色替代性不強,而通過引入比賽的形式,讓學生輪流扮演裁判、選手進行練習、競賽,提高了學生實訓教學的積極性,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職業院校是培養專業型、技能型產業人才的主要陣地,隨著新時代新發展的要求下,提倡重視競賽,突出技能,教學引領,培育工匠,技工院校教師不單只思想和技能上傳道授業解惑,更要順應國家大政方針,洞悉研究教育教學規律,傳播傳承優秀,不斷改進改良教法,教書育人,不斷推動改革發展和進步。因此技工院校教師也需要集競賽、教學、技能和科研于一身的綜合型師資,才能滿足日新月異的時代要求。師資無疑是學校發展的至關重要因素,沒有一流的名師,就沒有一流的名校。培育“賽教技研”一體式全面型師資,對促進職業教育專業發展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顯著作用,越來越在近幾年技工院校中的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
2 有效培育“賽教技研”式教師的途徑和方法
技能大賽能幫助教師涉獵行業尖端技術領域,為更新專業教學內容,建立創新教學體系,開辟教科研新領域,提供了保障性的支持。具體提升方式方法:
2.1 “賽”
當前部分技工院校或生搬硬套國家的相關政策內容,或照抄其他學校的改革案例,但沒有考慮到本校的師資隊伍教學能力參差不齊的基本情況,真正擁有專業教學水平的教師幾乎沒有,都是轉崗過來充數,這也是直接導致教師專業水平停滯不前的一大重要原因,建立起專業素養過硬的賽事指導教師隊伍,對培訓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學校有關部門根據本校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較為完善的指導教師標準,推進本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把指導成果作為評價指導教師隊伍素質的重要標準并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
(2)在本校優秀教職工總額中安排一定比例或者通過流動崗位等形式,用于聘用企業的高技能人才或知名專家作為兼職教師,通過他們的教學示范課和企業建議指導,改善指導內容的實用性,促進校企合作和產與教的有效融合,提高本校教師的比賽指導的教學能力。
(3)在本校優秀的專業賽事指導教師隊伍中成立改革先鋒小組,首先根據本校的教學設備資源,然后創新打造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指導專業課程,以點帶面,再對全體專職教師進行培訓推廣,打破整體專職賽事指導師資隊伍指導教學能力較弱的瓶頸制約。
2.2 “教”
學校堅決貫徹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積極開發工學一體化課程,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因為課程是學校人才培養藍圖的具體體現,是實現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的基礎,規定了學校“教什么”和“學什么”等基本問題,是教師從事教育活動的依據。工學一體化課程對技工院校的培養標準、培養目標及培養過程進行了更新,強調設計導向的職業教育思想和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原則。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是工學一體化課程的具體化。制定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有助于編定某個專業的基本信息及培養規劃,從整體上對某一專業及其具體課程教學的范圍、結構、深度、教學進度、實施條件、考核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基本要求的規定,將成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核評估的直接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在培養模式方面,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的制定強調“以校企雙制”為基礎,共創培養模式、共同招生招工、共商專業規劃、共議課程開發、共組師資隊伍、共建實訓基地、共評培養質量、共搭管理平臺,突出教師與專家是課程開發的合作者,體現學校教學與行業企業的融合,突出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培養,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融合統一。
在教學實施方面,課程標準既有基本的、統一的規范和要求,又有充分的收縮與擴展、預制與生成、再造與創造的余地,將“怎么教”的權力還給了教師。制定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有利于教師在課程標準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調控教學進程、設計教學活動、靈活運用教學資源,從而為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施展自己的專業才能提供了可能。此外,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的制定,強調了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有助于推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新應用教學技術,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的教學資源,實施工作過程導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行動導向教學。
在教學條件方面,制定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有助于明確專業或具體課程學習工作站標準,推動實訓教學場地的建設、優化和管理,確保科學設置與教學班級規模相匹配、符合工作任務實施要求的軟硬件教學設備,滿足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需要。在教學質量評估方面,制定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注重從多方位、多層次進行,明確通過綜合職業能力評價、職業技能評價、就業質量分析等方法,對專業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實施督導、評估和反饋,有利于促進專業和課程教學實施評價的科學性,提高評估反饋的實效性。
2.3 “技”
通過定期安排一體化教師去企業參加實踐活動,除了提升教師的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了解企業崗位所需的技能新要求,結合課程實際進行對技能培養方向的優化,例如汽車行業,不能再局限于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需要融入智能網聯技術的內容,畢竟高級駕駛和無人駕駛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這也是技能要求動態調整的鮮明例子。
2.4 “研”
與廣西技工教研室合作成立廣西首家技工院校科研實驗基地,學校在技工教研室組織下聘請職業教育專家團隊對學校教師幫扶指導,專家團隊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形式入校開展教科研幫扶,專家與學校教師結對子,指導教師分析當前職業教育特點,掌握技工院校開展教研科活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解答教師教科研工作暴露出的各種疑難,破除研究瓶頸。學校配套出臺多項激勵政策,鼓勵教師勇于突破創新,取得顯著成效。
(1)成立廣西技工教育科研實驗基地,邀請基地專家團隊對學校教師開展全員教科研培訓,打造濃厚的教科研氛圍。
(2)制定出臺教科研激勵政策,鼓勵教師申報校級、自治區級教科研項目。
(3)開展專家與教師一對一結對指導模式,使指導有針對性和持續性,確保教師在教科研工作中獲得堅實的支撐。
(4)合理均衡教科研工作成績與教師教學等工作在績效中權重,教師教科研業績除了獲得教科研獎勵外,在工作績效、年度評先評優中有實在的加分和獎勵,同時學校引進校園教官管理模式,減輕管理學生工作負擔等舉措,解除教師教科研后顧之憂。
3 以廣西電子高級技工學校為例,闡述“賽教技研”一體式復合型師資培育模式的成果
廣西電子高級技工學校自2017年以來開始實踐該模式,學校開始意識到培育“賽教技研”式教師對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決定花大力氣推行培訓計劃并出臺相關的政策文件,2017年成立廣西首家廣西壯族自治區技工教育科研實驗基地豐碩的運行成果,更加堅定培育“賽教技研”式教師促進職業教育專業發展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顯著作用的探究與實踐。其成果主要包括如下。
3.1 形成了學校教師隊伍水平、人才培養質量高速提升的格局
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堅持以學校總體規劃為導向,構建了我校“賽教技研”式教師與“技創”型人才協同成長的培育模式,創新了教師隊伍培養模式,優化了人才培養方向,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建立了一套獨特有效果的培育方法,為推動技工院校教師隊伍水平、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借鑒作用,在技工院校乃至中職院校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
3.2 搭建了技工教育教科研實驗基地新平臺,理清了教科研工作思路
廣西電子高級技工學校在上級主管部門組織下,于2017年3月成立了技工教育科研實驗基地試點,以研究探索實用性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規律和踐行職業院校責任為導向,組建了專家團隊對口指導該校開展教師教科研工作,確定了教科研實驗基地的基本運作模式:
(1)由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牽頭組建教科研實驗基地,由專家團隊負責具體指導。
(2)基地的專家團隊到校開展教師當前對教科研工作認識的問卷調查摸底,開展教科研工作方法講座,使教師明晰如何完成課題立項、書寫申請、開題報告、課題研究、結題等任務。
(3)學校組織教職員工參與培訓學習,按教研組對口各專業探索實用技能人才培養規律,模仿教科研申報研究全過程,并由專家團隊進行點評。
3.3 教師教科研成績實現歷史性突破
近年來,該校的教師在《職業》《中國培訓》等刊物年均發表論文數近35篇。2017—2022年,申報教育廳職業教育改革研究項目和人社廳技工教育研究課題立項數達35項,結題13項。2019年,該校《課程、技能競賽、實踐基地一體式電子信息類專業建設模式探索與實踐》獲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21年,《精英式”技能大賽與“大眾化”技能人才培養同向同行、有效融合的探索與實踐》獲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教師教科研能力不斷提升,在指導技能競賽中獲得佳績。2017—2022年,共獲省級二等獎以上105個,實現了國家級、國際級技能大獎零的突破。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GXZZJG2022B043)《中職院校“賽教技研”一體式復合型師資培育模式的探究與實踐一以廣西電子高級技工學校汽車專業為例》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葉寧,韋巧英.實驗基地培育技工院校教師教科研能力途徑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科學,2021,12(01):136-137.
[2]胡慧睿.CIPP模型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立德樹人成效評價體系構建的啟示[J].廣西教育,2022(24):10-13+54.
[3]葛彥利.基于OBE+CIPP的英語翻譯教學評估研究——以長春建學院為例[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2,36(04):10-12.
[4]張微微.技工院校焊接加工專業實施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時代汽車,2023(2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