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雨濛 周愛萍 王亮軍
摘 要:在新工科背景下,《城軌信號基礎設備維護》課程相關專業能力、職業素養的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諧共建是課程的教學目標。依據城軌信號工崗位特色,提煉四個思政要點:愛國情懷、職業素養、創新精神、工程倫理,圍繞“重規范、應危急、防風險”育人主線,從課程內容優化、思政元素挖掘、實施路徑構建、育人目標評價四個方面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從而落實“形成行業認同-具備職業素養-鑄就匠心底蘊”遞進式的課程思政目標。
關鍵詞:城軌信號 課程思政 職業素養 匠心底蘊
課程思政的本質在于立德樹人,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融合,在專業技術技能培養的過程中實現課程的育人成效[1]。《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2]指出工學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要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城軌信號基礎設備維護》課程是城市軌道交通通信信號技術專業開設的專業核心課,要求學生系統掌握城市軌道交通信號基礎設備的基本理論和維護方法,具備信號基礎設備日常維護、常見故障診斷及應急處理的能力。課程思政的總體目標是面向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發展需求,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愛崗精神,精檢細修的作風和風險防范意識,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之樹立交通強國的職業理想信念。
1 課程內容優化
基于課程思政育人目標,以城市軌道交通信號基礎設備維護為主線優化課程內容,滿足城市軌道交通信號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需求。課程主要包括七個教學項目,分別為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認知、信號繼電器維護、信號機維護、列車檢測設備維護、道岔轉轍設備維護、車-地通信設備維護、防雷和接地設備維護。在此基礎上,增設反映行業前沿動態的教學內容和實訓任務,是突顯新工科時代特點的內在要求。對此,在既有項目中新增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3]、信號基礎設備智能運維[4]等內容,開發信號基礎設備智慧檢修實訓項目。
2 思政元素挖掘
課程涉及的行業工程、工匠人物、先進技術、時事熱點等素材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結合課程內容,提煉四個思政要點:愛國情懷、職業素養、創新精神、工程倫理。其中,愛國情懷是根本,“亦莊線”“燕房線”等典型工程應用案例,代表我國科研團隊和技術骨干攻克核心技術,具備自主創新研發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的能力,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職業素養是基礎,主要包括規范意識、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團隊精神等,依托城市軌道交通一線工作的典型人物案例,引導學生樹立榜樣意識,向優秀的人學習寶貴的品質。創新精神是核心,新工科建設的關鍵任務在于培養創新人才。創新需要扎實的知識儲備和技術功底,需要學生善于發現、勤于思考。結合信號基礎設備維護過程中新技術、新工藝的實際應用,引導學生搜集行業前沿技術資料,從實踐出發,找到設備維護的痛點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工程倫理也不可忽視,引導學生從工程倫理的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試圖尋求合適的解決辦法,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和工程倫理素養。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如表1所示。
3 實施路徑構建
為了克服傳統思政教育扁平化,難以增強學生情感認同的問題,搭載“點、線、面”的思政教學設計形式,將思政教學過程立體化。首先圍繞四個思政要點:愛國情懷、職業素養、創新精神、工程倫理,有效融入課程內容,做好專業知識和思政要素的無縫銜接。其次緊扣“重規范、應危急、防風險”主線,設計教學內容,并運用教學平臺、思政案例庫、虛擬仿真平臺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后是多渠道拓寬課程思政覆蓋面,通過課程主渠道和課后延伸途徑,逐步達成教學效果。課程思政實施路徑如圖1所示。
3.1 明確課程思政目標
結合本專業崗位要求,提出“形成行業認同-具備職業素養-鑄就匠心底蘊”遞進式的課程思政目標。基于思政目標,提煉課程思政育人主線,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堂教學。
3.2 創新課堂教學形式
通過創新課堂教學形式,秉承“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環節分為引、探、練、評、悟,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探究和練習,在過程中結合學生自評、組間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評價方式,最終使學生學有所悟。課堂教學的“引”不僅是情境的引入,更重要的是問題的引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問題驅動教學法在課堂的應用為例,通過問題形式引發學生思考。在項目五道岔轉轍設備維護中,學生已經基本掌握轉轍機表示缺口的調整方法,但普遍反映人工檢測轉轍機缺口,維護效率較低。根據學生反饋情況,引申出兩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如何解決缺口檢測的實時性及有效性。問題一是如何及時發現轉轍機缺口?引導學生搜集轉轍機缺口監測的新技術,并對比分析各種監測方式的特點。在問題一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應用較多的視頻監測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出問題二,如何降低基于圖像識別技術的轉轍機缺口監測系統的誤報率?啟發學生考慮監測裝置補光方式、圖像檢測算法等影響因素,分析可能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法,進行知識拓展。
3.3 拓寬課后延伸途徑
課堂主渠道依托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開展實訓實習、參觀研學等活動。課后延伸注重因材施教,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針對不同學生群體,分別制定教學任務,實行雙軌施教。對于學習能力稍顯薄弱的同學,通過課余時間開放實訓室、成立學生助教團等方式,幫助其解決課內無法完成的任務,打好專業技術技能基礎。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鼓勵其積極參加職業技能競賽和創新創業大賽,在比賽中磨煉意志,強化職業技能,增強學生職業自信,堅定職業理想。
4 育人目標評價
課程思政育人目標的實現是潛移默化的過程,側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圍繞育人目標,評價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和職業道德等。通過設置三級評價指標,逐級細分,一級指標為育人維度,二級指標展開闡述一級指標具體內涵,三級指標細化具體測評內容。表2為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指標示例。
5 結語
本文首先結合國家對于行業發展的政策導向、關鍵技術的研發突破、行業工程的高質量建設,優化了《城軌信號基礎設備維護》課程內容。其次,探討了課程思政要素的選取,設計了具體的課程思政融入方式。再次,構建了立體化的課程思政教學實施路徑,圍繞四點一主線,多渠道拓寬課程思政覆蓋面。最后,根據“形成行業認同-具備職業素養-鑄就匠心底蘊”育人目標,設置三級評價指標,評價學生學習效果。本文將為《城軌信號基礎設備維護》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完善與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基金項目:2023年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基本建設項目“‘四點一線教學,共筑匠心底蘊——《城軌信號基礎設備維護》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JX2314);2021年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專項課題“工科課程思政立體化教學模式構建”(JS2118)。
參考文獻:
[1]張大良.課程思政:新時期立德樹人的根本遵循[J].中國高教研究,2021(01):5-9.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4-01-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郜春海.城市軌道交通自主化全自動運行系統技術研究[J].鐵道通信信號,2019,55(S1):125-129.
[4]胡壽建,吳榮斌,王亞坤等.城市軌道交通信號智能運維系統設計與研究[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23(01):48-51.
[5]中共中央 國務院.交通強國建設綱要[EB/OL].(2019-09-19)[2024-01-2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9/19/content_5431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