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采奕 王章葉 趙薏苡 唐睿伽 周逢靚 石揚
通訊作者:通信作者:王章葉(1987—),女,湖南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副教授、博士
基金項目:2023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湖南科技大學松園景觀設計)(項目編號:S202310534076)
湖南科技大學2023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以江永女書為例)(項目編號:S202312649023)
湖南科技大學2023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生態修復理念下的城市濱水景觀更新設計)(項目編號:S144164)
湖南科技大學2023年大學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SRIP)(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濱水景觀設計)項目編號:(S202312649018 )
2023年大學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SRIP)(健康視角下的口袋公園兒童友好性研究)項目編號YS2307
摘 要:探尋傳統文化在展示空間中的表達,給參觀者創造高質量的游玩體驗,通過情境化的展示空間,使參觀者可以在展示空間中與展品產生情感互動,以此引起參觀者的共鳴,在為參觀者提供身臨其境體驗的同時使參觀者收獲深刻完整的陶瓷文化知識,從而喚醒人們對中國傳統陶瓷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結合現代大眾需要,在以用戶體驗為主體的基礎上結合陶瓷文化進行展覽空間設計。
關鍵詞:傳統文化;展覽空間;用戶互動體驗;陶瓷文化主題館
1 引言
縱觀漫長的發展史,陶瓷的發展與中華文化的發展一脈相承,陶瓷隨著時代發展和審美觀念的變遷不斷變化,并呈現出各個時代的特色。隨著近年來我國飛速發展的經濟和不斷提高的國際地位,傳統文化逐漸復蘇,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了解并接受陶瓷,將“陶瓷運動”發展起來。本案通過情景化的展示空間,使參觀者可以在展示空間中與展品產生情感互動,以此引起參觀者的共鳴,為參觀者創造身臨其境的體驗,傳播深刻而完整的傳統文化知識,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在陶瓷文化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創新,在適應現代不斷發展的技術、社會、文化環境的同時結合現代大眾需要,再結合當地文化進行展示設計,達到傳統文化的合理傳承和發揚。
2概述
2.1? 陶瓷文化主題館發展現狀
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民族自豪感不斷高漲,陶瓷的復興活動開始也在這樣熱烈的文化氛圍中開始浮現。在陶瓷愛好者的推動和政府的支持下,“陶瓷熱”從之前特定的群體、特定的場合發展到現在幾乎隨處可見,另一方面,國人對陶瓷背后的文化內涵的認同和欣賞也在逐漸增加。
作為弘揚文化的重要場所之一,文化館展覽空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科技的發展使各種新技術頻繁應用于文化館展覽設計中,為設計者提供了豐富的表現方式,為觀眾帶來更為多樣的參觀體驗。在陶瓷文化類展覽空間中,針對精神需求者,需要從展示內容選擇,展覽故事線,觀展受眾等角度考慮,空間的劃分與設計則需要從展覽主題和展示形式角度出發,以達成展覽所追求的最佳效果。
2.2 陶瓷文化主題館空間與觀眾的“互動”
展館可以滿足觀眾不同形式的需求,伴隨著科技的飛快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多種多樣的文化傳播形式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人們對展覽館陳列展示的看法[1]。展覽要怎么激發參觀者興趣,滿足參觀者的需要,關鍵是提高參觀者在參觀過程中的“參與感”,這就要求展覽通過多種形式,引發觀眾心靈上的共鳴、觸動,激發其熱情,使其融入其中,從而對展覽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展覽與參觀者的“互動”是使參觀者由“旁觀者”化身為“參與者”的關鍵,當下文化展館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考驗,在與觀眾“互動”方面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勇于創新,才能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3 項目背景
3.1 項目區位分析
項目選址位于湖南省醴陵陶瓷文化旅游區,該館致力于展示醴陵陶瓷的歷史、制作工藝、藝術風格和文化內涵,以便更好地宣傳和推廣醴陵陶瓷藝術。在醴陵陶瓷文化主題館中,游客可以了解到醴陵陶瓷的發展歷程。此外,館內還展示了制作陶瓷的工藝流程和技術,讓人們對醴陵陶瓷的制作過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展覽館還舉辦各類陶瓷藝術展覽和文化活動,邀請國內外陶瓷藝術家進行交流與合作,提升陶瓷藝術水平,并為喜愛陶瓷的人們提供一個交流與學習的平臺。通過展覽和活動,湖南省醴陵陶瓷文化主題館致力于傳承和弘揚醴陵陶瓷文化,推動陶瓷藝術的發展,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到這一獨特的中國傳統藝術。歷史文化旅游區進行全面改造和提升,將其打造成為集文化創意、旅游體驗、商業休閑功能于一體的文旅商綜合體。
3.2 基地現狀分析
1.選址位于醴陵老城區,周圍仍保留著早期的街道規劃,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但是交通不便,道路狹小,路邊設施雜亂,尤其是停車位緊張。2.園區靠近古玩街,有大量古玩商家在此經營,周圍聚集了大量傳統文化愛好者,同時園區是當地熱門景點,人流量充足,不足之處在于園區內游玩設施多為戶外設施,基地位于南方城市,降雨量大,游客體驗質量受天氣影響大。3.園區內大部分建筑為歷史建筑保留修復,同時還有門樓、古街等景點,古色古香場景優美,同時還有客家名人館、陶瓷研究院等文化性場館,文化歷史氛圍濃厚,但游玩項目不夠新穎相對乏味,不少游客反映缺乏趣味性。
4陶瓷文化主題館設計構思
4.1 設計主題
展館的設計根據當地歷史,將宋代陶瓷展示和體驗作為重點,將當下興起的陶瓷文化與當地特有的陶瓷文化結合起來,將宋制陶瓷、古代生活場景和各種體驗項目貫穿展廳的每一個角落,并將體驗互動的內容與特色文創品的開發有機結合起來,讓游客不知不覺中地沉浸在陶瓷藝術的日常生活中,營造極佳的主題氛圍。
4.2 設計原則
4.2.1 文化性原則
人們希望通過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識和事物來獲得自我提升、自我認同和自我回報,這對展廳本身的文化內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展館以當地特有的陶瓷文化為基礎,結合陶瓷文化與歷史街巷、歷史建筑等歷史空間,提煉出具有可持續開發價值的文化內涵,來賦予展館高的文化價值[2]。展館以當地特有的陶瓷文化為基礎,通過展示和傳承陶瓷文化,使游客能夠了解和體驗醴陵陶瓷的歷史、制作工藝、藝術風格和文化內涵。同時,展館將陶瓷文化與歷史街巷、歷史建筑等歷史空間結合起來,提煉出具有可持續開發價值的文化內涵,賦予展館高的文化價值。
4.2.2 教育性原則
展館致力于向游客傳授陶瓷知識和技藝,通過展覽、展示和互動體驗,讓人們對陶瓷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展館還會組織各類陶瓷藝術展覽和文化活動,提供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將陶瓷文化放入當地的陶瓷文化環境中,使展館具有鮮明的傳統氣息和顯著的地域特征,打造一個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體驗館。在深入探索和全面了解其文化主題的情況下,營造具有獨特文化審美的展區環境,從整體上給參觀者非凡的感官體驗。
4.2.3 創新性原則
展館在設計上注重創新,不僅展示傳統的醴陵陶瓷藝術,還引入現代科技手段,利用多媒體、虛擬現實等技術,展示陶瓷制作的工藝流程和藝術形態。通過創新的展示方式,提升觀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展示體驗并不僅僅是為了取悅消費者,更是致力于如何讓他們沉浸于其中,借助布景與互動打造展示區域,營造出古樸的園區氛圍,使其能夠服務于展區的展示內容和特定的游樂項目,為消費者呈現新鮮、奇特的體驗。
4.2.4 可持續性原則
展館在設計和運營中考慮到可持續發展的因素,使用環保材料和節能設備,注重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的保護。同時,展館也鼓勵陶瓷藝術家和制作工坊采用環保的生產方式,推動陶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以上設計原則的貫徹,將陶瓷文化主題館致力于打造一個具有高文化價值、教育性和創新性的展覽空間,傳承和推廣醴陵陶瓷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這一獨特的中國傳統藝術。
4.3 展示方案
4.3.1 空間軸線分析
主要軸線:根據展廳的設計起點和終點,即以“陶瓷”為貫通元素,可以將展廳的主要軸線設定為從觀賞區開始,沿著一個連續的路徑延伸到體驗區,最后到達文創展售區。這條主要軸線將整個展廳串聯起來,引導參觀者沿著特定的路徑進行展覽。
次要軸線:除了主要軸線之外,可以通過在展廳中設置次要軸線來連接不同的展區。例如,在體驗區內可以設置一條次要軸線,將陳列展品的區域與互動體驗區域連接起來。同時,在觀賞區和文創區也可以設置次要軸線,用于引導參觀者在這些區域內進行流暢的移動。
通過這種空間軸線分析,展廳可以在布局上實現內容的有機連接,使參觀者能夠沿著特定的路徑逐步體驗展示和內容,并在不同的展區進行相關的互動和購物體驗。這樣的設計方法將展館的空間利用最大化,同時提供了一個清晰而有趣的參觀路線。
4.3.3 設計手法分析
(1)陳列展示:將精美的實物呈現給參觀者,使參觀者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到展品的全貌和細節。陳列展示是一種常見的展覽方式,通過將精美的陶瓷實物進行擺放和陳列,可以使參觀者更直觀地了解到陶瓷展品的全貌和細節。在陳列展示中,通常會根據陶瓷的特點和風格進行分類和組合,以展現不同的藝術風貌和歷史文化內涵。展覽場地通常會采用合適的展柜、展架和燈光等裝飾手法,使陶瓷展品得到更好的呈現和保護。參觀者可以近距離觀察陶瓷的造型、紋飾、工藝技法等方面的細節,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陶瓷藝術的魅力和價值。通過陶瓷的陳列展示,人們可以感受到陶瓷作品所傳達的審美情感、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進一步提升對陶瓷藝術的欣賞和理解。同時能夠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現展品,更加吸引參觀者。
(2)多媒體展示:通過對現代技術的充分利用,突破時間、空間、地域的限制,呈現更多高質量展示內容,更好更全面地展示展品的背景、意義,拓寬參觀者所能接觸到的信息,提高參觀者參觀效率。
5 陶瓷文化主題館最終方案效果
5.1 空間功能分區設計
展示空間主要分區為接待區、展示區、互動區、體驗區、文創區、衛生間。
5.2 節點詳解
5.2.1 展示區
陳列部分由壓坯到放模再到上釉等的展示,給參觀者提供一個深入了解陶瓷制作工藝的絕佳機會,情景展示以一位制陶人的視角,展現陶瓷。陳列展示與情景展示相結合,展現醴陵陶瓷的制作工藝和文化特色。
5.2.2 互動區
通過設置互動區,在體驗中也標志著參觀者由旁觀者到正式置身于陶瓷文化的體驗者,體驗主要可以概括為陶瓷制作體驗,陶瓷文化體驗,游戲體驗三個部分,參觀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和時間安排篩選項目。場內還布置還原精致的燒窯制作場景,陶瓷產品與空間體驗結合為參觀者創造一次高質量的沉浸式體驗。項目體驗:場館內還原很多生活場景,在此基礎上提供豐富制陶工藝及體驗娛樂活動作為體驗項目,主要有制陶的體驗項目。
5.2.3 文創區
商品販賣區域出售具有紀念意義的陶瓷產品及周邊文創產品,來訪者在參觀展廳的同時還可以購買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產品。
5.3人流動線設計
5.3.1 深度游流線
參觀者首先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參觀展廳,能夠初步了解陶瓷文化,而后在體驗互動區以參與者的身份身臨其境地體驗陶瓷的獨特魅力,而后再到文創區感受傳統文化與現代工藝相結合迸發的獨特魅力[3]。參觀順序為:陳列展示→情景展示→互動體驗→文創展示。
5.3.2 淺度游流線
淺度游的人群主要是時間不充足或對展品沒有興趣的人群,以一個參觀者的角度,整個游玩過程中主要體驗為觀賞展品,了解陶瓷文化和當地特有的陶瓷展品,在觀看展品之后可以直接穿過文創區域離開,參觀順序為:陳列展示→情景展示→文創展示。
5.4 色彩設計
展示區和文創區的主要色彩為冷灰色 ,以為展柜的原木色作為點綴。互動體驗區裝飾色彩主要色彩為木質的赭色 ,以暖灰色作為輔助色,門窗的色彩與陳設裝飾的色彩相呼應,色彩上多為原木色。
5.5 鋪裝分析
離入口最近的大廳、展示區域以及休息區主要用到純色有紋理的劍麻地毯,主要過道和互動區域鋪裝為木地板,打造出空間的古樸感。
6結語
中國的陶瓷文化在數千年的交流變化中,依然能夠在現代生活中發揮新的活力,本方案通過將傳統文化展館與陶瓷體驗館的模式相結合,在空間上以陶器形制為靈感,著重打造富有趣味的互動空間。文化性展示空間在當下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不僅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性和修養,更要在與參觀者的“互動”方面苦下功夫、努力提高、不斷創新,使文化展示空間的文化教育和休閑娛樂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作為陶瓷文化展示館應該重視展示設計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從空間布局出發,結合展示內容和互動項目,擁有個性化的設計手法,打造出能夠把展覽主題完美呈現的空間,使展示內容在各個設計元素中生動呈現,從而充分地發揮文化性展覽空間的文化傳播功能,大大提高參觀者的體驗感。
參考文獻
[1] 尹楚佳.展陳設計視覺方式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8.
[2]彭文青.博物館展示空間場景創作[D]. 湖南師范大學, 2010.
[3]湯紅艷.“一帶一路”背景下景德鎮陶瓷文創產品開發與設計策略研究[J].佛山陶瓷,2021,31(1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