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卿
黨史和理論是密不可分的,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也通過黨帶領人民的奮斗發揮其作用、驗證其科學性、促進其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奮斗歷程具有高度的內在融通性。理論是靜態的馬克思主義,黨史是動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思想上的馬克思主義,黨史是行動中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和黨的奮斗歷程的一致性也就是理論與實踐的一致性。黨的歷史能夠說明理論的科學性、理論創新發展的規律以及理論對實踐的作用等。在黨史教學中融入理論教育,能夠提升黨史教學的思維含量和學術底蘊,有效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理論的說服力,深化黨的理論教育。
通過黨史教學可以加深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認識。黨的奮斗歷程也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應用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彰顯真理力量的過程。在闡述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的重要做法和取得的效果時,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分析,可以加深學員對歷史的認識和對理論的理解。例如,在講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歷史時,對于我國允許發展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過程進行闡述,同時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進行分析,讓學員不但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對黨的決策的形成邏輯有更清晰的認知,對黨的理論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過黨史教學可以加深對回答時代之問產生的創新理論的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創新理論有相當一部分是回答時代之問、回應實踐之需提出來的,理論形成后指導實踐解決問題、促進發展。在黨史教學中闡述與這部分理論的形成相關的歷史事件時,可具體介紹相關背景、事件發展的過程及結果,并進行分析,讓學員更容易理解理論的形成原因、豐富內涵和實踐價值。例如,在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歷史時,對于毛澤東同志放棄攻打大城市長沙,帶領部隊轉移到農村去的事件的國際國內背景以及之后隊伍發展壯大的過程進行分析,可以讓學員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理論。
通過黨史教學可以加深對總結歷史產生的創新理論的認識。理論來源于實踐,理論指導實踐。黨的創新理論有一部分是對實踐的總結得出的規律性的認識或者重大論斷,在黨史教學中講清相關歷史,同時從理論上進行分析和提煉,有助于學員更清晰地認識這段歷史和相關理論。例如,“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的重大論斷就是來自于對黨的歷史的總結升華。在闡述我們黨在革命年代拼搏到底戰勝強大敵人、在建設時期攻堅克難取得突出成就的時候,可以分析一下黨和人民團結奮斗的重大作用,讓黨員干部加深對這一論斷的理解。
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是黨的理論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從百年黨史的宏闊視角思考黨的理論,有助于深化對理論發展規律的認識。縱觀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什么時候我們黨對理論認識到位、對現實認識清醒,能夠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情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結合,提出的創新理論就是科學的、切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在其指導下黨和人民的事業的發展就是順利的;什么時候我們黨對理論的認識產生偏差、對現實的認識不夠清晰,沒有很好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情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而是主觀主義地思考問題,什么時候我們就背離馬克思主義,產生“左”傾或右傾的錯誤,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損害。在黨史教學中,除了闡述歷史過程和結果外,還可對事件的結果產生的思想理論因素進行分析,使學員弄清楚黨的事業順利發展或遇到挫折背后的理論根源、思想根源,加深學員對歷史的把握和對理論發展規律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實踐性,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致力于人類的解放事業。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當時,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的救國救民的政黨和政治團體有三百多個,中國共產黨只是其中的一個小黨、窮黨、弱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這么強大,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黨有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的指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取得了偉大成功,有力地說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在黨史教學過程中,在闡述我們在奮斗過程中取得的輝煌成就時,可從理論視角分析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深化學員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這一重大論斷的理解,深化對理論的實踐偉力的認識。
總之,在黨史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講過程、結果、意義等,還應當善于以史論理、以史釋理、以史明理,適度地分析其背后的理論邏輯,進行理論的總結和提升,從而使抽象性和思辨性比較強的理論更容易被學員所理解,使黨史教學有效發揮深化黨的理論教育的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中共威海市委黨校(威海行政學院))